03.24 李寧國潮熱、海瀾之家性冷淡風…鞋服品牌年輕化戰略如何破局?

時間可以改變一切,曾經那些讓人爭相追逐的鞋服品牌,現在卻褪去了原本的光芒,有些艱難維持著,有些已經永遠留在了從前的時間裡。時過境遷這四個字道出了其中的心酸,當然也是由很多不可抗因素造成的,比如品牌老化,很多都被貼上了“中華老字號”或者是“爺爺輩”的標籤。那麼該怎樣做才能使它們實現“品牌逆生長”呢?已經陳舊的品牌,為了討好年輕人,又在做哪些努力呢?

李寧國潮熱、海瀾之家性冷淡風…鞋服品牌年輕化戰略如何破局?

1

國內外鞋服品牌四面楚歌

很多鞋服品牌都試圖通過跨界、多元的手段來擺脫銷量疲軟,但事實是超半數的鞋服品牌,仍在下滑。“倒閉潮”似乎成了服飾行業關店的“新常態”,國內波司登、七匹狼、九牧王、美邦服飾、達芙妮等品牌都籠罩在一片“關店潮”中;國外品牌例如Kappa、H&M 、Gap 、Forever 21銷售額也在不同程度地下滑。

李寧國潮熱、海瀾之家性冷淡風…鞋服品牌年輕化戰略如何破局?

>> 快時尚風光不再 轉戰電商止損

近兩三年快時尚行業確實相當不景氣,慘淡財報更像是一份危機賬單。

  • Inditex 集團毛利率 2017 上半年下滑至 56.4%,去年年初關閉了位於成都的昔日中國最大旗艦店。

  • H&M 集團淨利潤暴跌 20.4%,股價迎來新低,去年夏天更是鬧出被西單大悅城「請走」的笑話。

  • Gap 兩年關店 240 餘家,整體生長態勢頹靡不振,更是經歷了連續 7 個季度的銷售額下降。

  • Forever 21 之前退出蘇格蘭市場,現金流捉襟見肘,備受關注的反而是跟 Gucci 的官司糾纏。

  • 迅銷集團(優衣庫母公司)利潤暴跌,收入增長明顯放緩。

  • 包括ZARA、優衣庫、GU、GAP、FOREVER 21、C&A、SPAO等快時尚品牌均進駐到巨頭電商平臺中,甚至堅持自建網站來發展線上業務的H&M也終於在2018年初宣佈入駐第三方平臺天貓。

在電商領域起了早卻趕得晚的H&M上線天貓其實是為了挽救其持續下滑的境況。根據H&M集團最新的2017年年報,由於還未適應數字化消費的轉變趨勢,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全財年盈利20.5億美元,較同期下跌13%。含稅銷售額上漲4%至295.7億美元,這個數字低於集團預期。

>>曾經輝煌的運動品牌風光不再

在阿迪耐克進入中國市場過後,各種國產運動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十多年前,這些運動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排名是:阿迪、耐克、彪馬、Kappa、李寧、Peps、安踏、德爾惠。

前面四位國際大牌除了kappa之外,現在還是佔領著運動市場的大壁江山。

李寧國潮熱、海瀾之家性冷淡風…鞋服品牌年輕化戰略如何破局?

從引領時尚,到業績一騎絕塵,再到掉出一線運動品牌,Kappa的輝煌僅持續了三四年時間。如果探究原因的話,就是在Kappa最為輝煌時,喪失了對市場的警惕性,未能及時跟上消費升級的步伐。

國產運動品牌更是在北京奧運會爆發了嚴重的庫存危機,不良的後果一直影響到了現在。

李寧斥資18億回購庫存,並通過折扣店進行銷售,而晉江品牌則更加慘淡,幾十個曾經風光無限的運動品牌只能通過打折促銷來消耗庫存。

但這種方式效果一般,在香港上市名列“國產四大運動品牌”的特步,直到2017年末才宣佈庫存基本清理完成,最後一部分以1.5億人民幣回購。如特步這樣大體量的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可以想見其他品牌在危機中會是多麼慘淡。而事實就是如此,喜得龍、德爾惠宣佈破產,鱷萊特被傳言倒閉,更多品牌則是默默死去。

2

那些想要逆生長的品牌,都在做哪些努力?

消費者變了,倒逼著傳統品牌做產品的迭代和升級,相應的推廣活動、渠道和表達方式等也都要順勢做出改變。所以他們開始轉型和再投資,於是我們就看到很多品牌都開始紛紛年輕化的轉變,包括是品牌形象方面,以及嘗試與年輕消費者溝通方面的創新等。

海瀾之家推出“性冷淡”風

相較於之前充斥著紅黃藍的海報,林更新作為品牌改造之後的模特,完全是大變了模樣。

李寧國潮熱、海瀾之家性冷淡風…鞋服品牌年輕化戰略如何破局?

不過除卻代言人的顏值高低,這關鍵的區別就是收斂了色彩在服裝上的運用,懂得less is more,海瀾之家也算是打了場漂亮的翻身戰,各個系列都成了潮男必入款。

曾經“土到家”的中國品牌,現在竟然可以叫板 Muji了,你或許不相信,但人家二代畫風現在是這樣的。

李寧國潮熱、海瀾之家性冷淡風…鞋服品牌年輕化戰略如何破局?

李寧帶領“國潮熱”

曾鉅虧30億到2017年半年賺近40億的李寧,可以說是非常有態度的年輕化轉型案例了。

面對鉅虧,李寧復出接管企業,將品牌廣告語由“讓改變發生”變回熟悉的“一切皆有可能”;並開始用年輕的態度探索新的營銷方式,“刷微博、賣萌、寫雞湯”無所不能,坐擁300萬粉絲,成了潮流的弄潮兒,企業家中的超級網紅。

潮牌雖火,但中國潮牌卻一直未能走進全世界潮流青年的心裡。然而2018年李寧帶著國潮出現在紐約時裝週,這意味著中國國潮已經走向世界舞臺。

李寧國潮熱、海瀾之家性冷淡風…鞋服品牌年輕化戰略如何破局?

這是第一個登錄國際秀場的中國運動品牌,不僅設計新潮,還充滿了原創色彩,無疑將帶領中國潮牌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PEACEBIRD在年輕化路上全方位探索

23歲的太平鳥,近些年一直在"變年輕"上孜孜不倦,當然,它也確實做了一些事來一表想要變年輕的決心。那麼,在過去的兩年,它經歷了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品牌形象國際化

在為品牌宣傳的其他人物物色上,太平鳥也採用了清一色年輕陣容。其聘請眾多國際超模為品牌代言,其中不乏有為Prada、Tom Ford、Dior等國際奢侈品牌拍攝過平面的超模。

>>跨界不斷,積極尋找新物種

太平鳥一直在尋找好玩有趣的東西嫁接到品牌上,最終產生1+1>2的化學效果。

PEACEBIRD 2016 Spring Disney 授權合作系列視頻

2016年PEACEBIRD首次嘗試跨界就與經典IP迪士尼合作,就非常成功。當時,PEACEBIRD、迪士尼和時裝創意人韓火火,聯合打造的PEACEBIRD MEN 2016 Spring迪士尼授權合作系列,在天貓獨家預售,大部分單品僅預售期間便全部售罄。

>>開“不便利店” 玩境外快閃店

第五屆YOHOOD全球潮流新品嘉年華上太平鳥設置了“24小時不便利店”。比起其他大多數僅僅陳列衣物的展臺,這個便利店的概念至少在提供互動上更費心一些。

李寧國潮熱、海瀾之家性冷淡風…鞋服品牌年輕化戰略如何破局?

同時,2017年11月,太平鳥以快閃店首次面對臺灣消費者,以時下最流行的超現實科技感元素,搭建頗具時尚個性的地標,創造拍照打卡風潮來吸引年輕消費者對於快閃店的打卡宣傳。

太平鳥可以說是國內最早一批強調年輕化,從產品、渠道和營銷全方位著手做的本土服裝企業,而且效果還不賴。

3

鞋服品牌轉機:突破賣貨,化身生活方式品牌

年輕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是時候,不僅僅要求產品具有實用功能,更要求產品具有能夠滿足自身情感需求的屬性。所以,對鞋服品牌來說,不再是簡單的將鞋服賣出去,還要思考如何將生活理念、品牌精神一併出售,這樣的品牌在精神上與消費者共鳴,一旦品牌被賦予上了情感滿足的屬性,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會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更不容易被消費者所拋棄。又有誰會隨隨便便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呢?

引領消費者生活觀念

95後、00後所處的廣告環境相較傳統的,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品牌沒意識到,這將是致命的。他們的消費觀念與傳統也大相徑庭,甚至不再關注品牌源遠流長的歷史,只關注它是否能表現出自己的style。

李寧國潮熱、海瀾之家性冷淡風…鞋服品牌年輕化戰略如何破局?

碎片化時代,消費者的注意力無法很好地集中,而對於追求潮、追求新鮮的年輕人來說,愛好更是瞬息萬變。

新生代消費者購買物品時更多的是價值的認同,95後00後對品牌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關注自己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品牌,更注重品牌體驗的參與。

品牌一味追隨,有心而無力,若能從精神方面引領,則事半功倍。

增加品牌的文化意義

潮牌Supreme的快速風靡全球最大的原因就是堅持街頭文化的純粹,併成功吸引主流人群的目光吸引著熱愛街頭文化的年輕人,並與之共同成長。

李寧國潮熱、海瀾之家性冷淡風…鞋服品牌年輕化戰略如何破局?

雖然Supreme並不指望所有的顧客都能理解他們接頭文化真正的內涵,但看可以讓顧客體會Supreme對這種文華的執著和深入。

李寧國潮熱、海瀾之家性冷淡風…鞋服品牌年輕化戰略如何破局?

Supreme二十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品牌的核心文化理念——酷,將街頭文化深深的根植在了品牌的故事和文化中,購買該品牌的消費者早已不是單純的消費,而是一種身份與文化認同,他們是在這裡來尋找與自身文化價值觀一致的精神港灣。

傳達品牌的生活理念

品牌通常會通過三個維度來增加客戶價值:功能性價值、心理性價值和貨幣性價值。

在功能性價值方面,技術的革新讓產品越來越相似;在貨幣性價值方面,利用低價策略去獲得消費者的寵愛對企業來說是不能持續發展的;而在心理價值上,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生活理念的傳達。

李寧國潮熱、海瀾之家性冷淡風…鞋服品牌年輕化戰略如何破局?

每次說到生活理念,繞不開的就是“無印良品”。它的成功之處就是,成功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生活模式、生活風格。1980 年以自由品牌之姿從40種商品開始,到現在已經累積至 7000 多種商品,同時延伸出了MUJI Books、MUJI Meal&Café,MUJI Vegetable、MUJI House、MUJI Diner等產業類別。2018年全球首家MUJI Hotel也在深圳開業,這樣一個整合了多種業態的商業場景為用戶提供了一次體驗 MUJI 產品和品牌所提倡的生活方式的一個載體。

無印良品不想只當一家“雜貨店”,它想在在消費者心裡形成一種概念:“無印良品式”的生活。

結語:

95後00後消費者正在由產品消費向品牌消費轉化。目前面向年輕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會直接影響這個群體未來人生的消費選擇。因此,這個時期也是培育消費者品牌忠誠度的重要階段,企業如果忽視在這個階段培養潛在用戶,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企業將喪失未來市場的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