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一河南老人到底做了啥,竟然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还远销国内外


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能干什么,在大家印象里,那应该是反应迟钝、老态龙钟,需要人照顾的年龄了,但是,在河南滑县,小编就见到了这样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他不仅心思敏捷,还能用祖传民间手工绝技,做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绢艺作品。

老人说,他是河南省滑县四间房乡王三寨村人,其祖先因为喜欢画中的草虫,便用绢学着做,单是一种闲时的爱好,父传子,子传孙,传到秦三杰,已是第十一代了。

按照祖训,他开始学习绢艺。短短半年的时间,他就掌握了绢艺的基本技法,从洗绢、连压、上胶到绢刻、串连、成装……烦琐的工序在秦三杰的手中井井有条。

为了在绢艺制作方面有更深的造诣,他长大后,先后到上海国画研究院学习4年的绘画;接受了国画大师张大壮、瓷盘画家吴维鸿、雕塑家林鸿喜、佘刚旭、郑才守等人的亲自指教。

绢做的物件儿,也经历了形似到神似,神似到“似真非真强似真”的过程。而蝈蝈,是秦三杰极其喜爱的草虫,蝈蝈象征着吉祥如意,他制作的绢蝈蝈能够给人们带来愉悦。而大半辈子的精心雕琢,在他手中绢蝈蝈可说是出神入化了。

薄薄的白绢能变成如此不可思议的艺术品,是和秦三杰几十年来的刻苦钻研、不懈努力分不开的,他制作的绢艺制品远销全国各地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5月“蝈蝈.白菜”成为中国一绝.世界一绝.并以国宝之名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等数十家博物馆永久收藏。2007年11月,绢艺作品《蝈蝈白菜》荣获第八届中国民间工艺最高奖——山花奖;

2015年10月14日,绢艺大师秦三杰创作的绢艺作品《嫦娥奔月》喜获河南省第二届民间文艺“金鼎奖”。

2016年3月5日,作为滑县秦氏绢艺掌门人秦三杰还荣获“河南省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写诗赞曰:“秦氏古艺,华夏神品”。 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老人,凭着自己对绢艺的无限热爱,精益求精的追求,做出了巧夺天工的稀世珍品。【敬请关注,只做原创,盗用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