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些非金融企业都开始做金融,会导致什么现象?

清风飞花


先说几个最典型的案例,以宝能集团为例,之前是一个三流的地产公司,因为认识一些金融圈的高人,用自有资金不断的加杠杆,几十亿圈了几百亿、成立了资管产品单就说买进万科不说其他的,就浮动盈利500亿,姚总估计干十辈子实业也赚不了这么多,成功成为中国第四富豪,同时成立了前海人寿建立了资金池、对自己实体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之前的中融信托老总在东北一个四流城市做实业、从事金融成为全国信托业的第二,赚了数不清的钱;海航成立了聚宝汇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变相的形成融资上千亿的资金池。

所以说实体企业进入金融行业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提升作用,正是基于以上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进入金融行业,形成所谓的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一手做实业、一手做金融,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但是我们也看到,实体企业进入金融领域,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缺陷,加上民营企业老总的独断专行特点,对金融的边界不是很清楚,不懂得金融道德和资本的稳健运营手法,一味的扩大资产规模,把企业做大最大而不是最强,企业负债急剧上升,例如安邦集团,之前是做汽车贸易和产业加工的,一味的扩大金融资产,采取虚增注册资本的方式最终走向犯罪的边缘。所以政府针对这类金融乱象采取严格的整治行为,防止金融出现系统性风险。

总之,未来新型企业一定是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但是要立足于实业、金融只是辅助。如果绝大部分企业都开始从事金融,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的缺陷会导致金融乱象,如以上的违规、违法,导致无心从事实体生产,经营浮躁,必然导致绝大部分企业的衰退。即便要做金融,也要聘请专业的人士审慎运作。


王红英金融投资教育


金融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也有很强的政策性,是国之重器。

我国对于传统金融业,向来有严格的管制,所以传统的金融企业都是“好孩子”,有着很强的自我约束。

现在很多非金融企业以创新的名义进入金融行业,搅动了金融行业的一池春水。资本一旦进入金融行业,就展示了其贪婪的本质。例如:有的加杠杆获取财富,把风险留给社会;有的多通道权力寻租,一再突破监管底线;有的假借创新名义,实质骗取百姓的财富……这些企业往往或游离于监管之外,或监管寻租,总之其受到的约束远远小于传统的金融行业。


这些进入金融行业的非金融企业,由于缺乏监管,其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实际难以把握。例如E租宝,是典型的道德风险,人家就是为了骗钱为目的;比如说还有某些P2P,融资自用,这是操作风险。这些风险对于投资人来说,根本无法把控,所以最后都会出现损害投资人利益的结果。因此 把这些所谓的“新”金融企业关进笼子,严格约束是必然的结果。

从另一个角度看,全社会做金融是个病态。资本为什么喜欢金融?因为金融利润高。但是利润的来源最终根本是什么?——实体企业。当资金都在社会上空转,玩击鼓传花时,最重要的实体经济却面临着缺血(没有资金)和失血(高成本融资)的困境。因此,回归常态,把资本赶回实业是当务之急。



我是空谷寒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空谷财谭


金融是一国之本,国家的动脉,如果控制不好,会引发金融危机。

货币供应过多会引发高血压,导致身体不适,货币供应太少会导致中风,只有不多不少才能健康运行。

现在中国货币供应过多,没有流向实体,都在金融系统空转,导致实体大规模委缩。

如果再增加一些非金触公司进入,会引发动脉扩张,搞不好会脑溢血,突然死亡。


光芒万丈34957


一直在忙新公司的工作,没有时间回答问题。非金融企业转型做金融说明了几点:

1、传统行业如果不转型升级,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2、金融企业运营成本低,利润空间目前来说比较可观。

3、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如果大量这种企业转型到金融行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是致命的打击,资金的空转最终损害的是国家长久的利益发展。会导致传统企业融资成本越来越高,挤压获利的空间。或者导致融资成本越来越低,爆发金融风险,损害普通大众或投资者的利益。


浪涛行


这个问题如果成为现实,你我都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幸福感基本为零,抑郁症患病率大幅提高,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会变得更加复杂,金融风险爆发频繁,甚至会有政治动荡,国不国,家不家。当然我国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不大。第一,从中国文化到中国历史,人们的价值观还是用双手辛勤劳作,创造幸福生活,中庸文化的基因流淌在国人血液里。第二,目前的国情也也决定不会发生上述现象,尽管提倡金融创新,但是发展制造业还是不变的主题,换句话说,金融是为了更高的为实体服务,为实体装上腾飞的翅膀。第三,人才储备不够,金融从业人员基数还是不够的。就算以上三点都配合了,也不会发生。高度发达的老美,金融业已经是全球领先,但是也没有你所说的情况,反而是从奥巴马到特朗普都是要强化制造业。当然金融圈钱速度快,难免有非金融领域跨界金融圈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