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黑戶”跑了一次,戶籍民警跑了一個月

“真的沒有想到,17年了,我還能拿到戶口本和二代身份證,謝謝,真的謝謝你們。”電話那頭的王大伯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哽咽起來,一個勁地向戶籍民警張燈輝表示感謝。

王大伯1953年出生,原籍安徽省績溪縣。1983年,他與臨安島石的程阿姨結婚,並將戶口從安徽老家遷入臨安。2001年,王大伯與程阿姨因性格不合離家出走,從此杳無音訊。2003年,程阿姨到法院起訴與王大伯離婚,法院判決離婚後程阿姨再婚,村裡便以王大伯失蹤多年為由,上報當時管理戶籍的鎮政府,將王大伯的戶口註銷了。

當年,王大伯離開臨安後,就去了外地,只有第一代身份證且早已過期的他,找不到固定工作,只能打臨工勉強度日。前幾年,他到安徽老家所在的派出所想要換領二代身份證,因為沒有戶口沒法辦理。如果要重新辦理戶口,需王大伯提供離婚證、戶口註銷證明等資料,但他並沒有這些資料。想著需要跑多地準備材料,他就這樣把辦戶口這事給擱耽了下來。

今年3月初,由於沒有身份證,出行實在不便,王大伯再次回到安徽老家詢問落戶事宜,但當地民政局、公安局等部門均以證明材料不全告知無法落戶。

無奈之下,王大伯想到之前與程阿姨結婚的時候將戶口遷移到臨安,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走進臨安區公安分局昌北派出所戶籍室。戶籍民警張燈輝查詢後發現,王大伯的戶籍信息早在2003年就被註銷,屬於“黑戶”。在瞭解相關情況後,張燈輝立即將情況上報所領導,並向分局戶籍業務部門彙報,隨即啟動王大伯戶籍補辦程序。

臨安區公安分局戶籍業務部門主動對接法院、民政局等部門,並與村委會、鎮政府、派出所取得聯繫。由於之前王大伯戶口的遷入與註銷都在2003年,那時屬於鄉鎮管理戶籍,戶籍登記系統裡沒有王大伯的任何信息。

而後,張燈輝通過村委會查找當年的村民花名冊檔案,聯繫王大伯原籍地安徽荊州派出所,取得原籍地公安機關出具的戶口註銷證明,與多部門對接調取王大伯的一代身份證底卡、常住人口登記表以及臨安區人民法院的離婚判決書等歷史性證明材料。4月11日,在材料充分的情況下,依據相關規定,張燈輝補錄了王大伯的戶口,並當場為他辦理了二代身份證。

5月初,王大伯收到了二代身份證,特地打電話給張燈輝,連聲道謝:“17年了,我都沒信心了,沒想到我只跑了一次,你們就幫我辦好了。要不是你們幫忙,我都準備放棄了,臨安警察真負責,太感謝你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