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说周杰伦的《以父之名》可以吊打华语乐坛?

小明125917561


1、《以父之名》出现在周杰伦的第四张专辑,以他母亲叶惠美女士命名的《叶惠美》专辑中,发行时间是2003年7月,当时周董只有24岁。这首歌的首席的标题主打第一首

2、怎么说呢,周董的前三张专辑,《JAY》、《范特西》、《八度空间》我都不算很感冒,但这张《叶惠美》我觉得是他真的登峰造极之作,最好的就是这第一首《以父之名》,当年听得非常仔细,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听了很久,真的觉得振聋发聩的感觉啊

3、当年为什么振聋发聩?还是觉得歌词太厉害了,真的很杰出,尤其很喜欢那句“阳光无言地穿透,洒向那群被我驯服后的兽”,这首词整个下来,很有画面感,却又透着哲学的思辨

4、最厉害的,当时觉得厉害就算了,这首歌一晃就过去整整十五年了,十五年来,华语歌曲里,还没有这种让人听过之后真的会深深叹息并回味的歌曲,那弥漫在整首歌中的电子音,那吟哦的女声,都相当有音乐性,《以父之名》这首歌可以说是周董经典,而且周围很多人说,过了十年,才懂了歌词的意义,可见,24岁的周董在华语音乐界的伟大之处

5、如果说吊打呢,谈不上,不过碾压现在的绝大部分华语歌曲,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映画台湾


周杰伦的《以父之名》能吊打华语乐坛,有各方面的因素。

首先,《以父之名》的词作者是鬼才作家黄俊郎,他本可以踏实做喜剧演员,其实是台湾知名作家和作词人。这首《以父之名》是以电影《教父》为蓝本创作的,用细腻的文字将暴力下孤独的内心描绘地清晰,而周围却是那种具有朦胧感的伏夜,可谓意境和情感都高水平,不差方文山。

《以父之名》的曲作者为洪敬尧,他是周杰伦御用编曲人之一,编曲风格富有创新和强烈的个人特色,如《龙拳》《威廉古堡》《霍元甲》,他本人6次入围金曲奖。

整体来看,整首歌词意境与歌曲风格匹配度很高,把教父的祷告、叙事和叹息都表达到,内容很完整,唱起来也朗朗上口!不仅是情感,他的曲也不失技巧,Rap、主旋律、人声、合成音色等多种元素在整首歌中被完美地融合起来!


抛开这首歌本身,它的播放量、传播度等等也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时全亚洲超过50家电台同步首播这首《以父之名》,并有八亿人收听,在网络媒体还没有那么发达的2003年,这个传播度可谓惊人。


娱乐新连线


大音来回答你!

上个月参加一档电台节目直播,做了一期周杰伦音乐特辑,从收听率来看,峰值出现在聊到《以父之名》这首歌的时候。

在节目即将结束时,主持人问:“如果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周董的歌,是哪首?”

大音果断给到答案——《以父之名》

能吊打华语乐坛,或者说成为华语乐坛的里程碑,那一定有诸多因素,影响力、播放量、传播度等等,歌曲电台发布可谓盛况空前,当时全亚洲超过50家电台同步首播这首《以父之名》,并有八亿人收听,在网络媒体还没有那么发达的2003年,这个传播度可谓惊人,在华语乐坛到目前为止还是空前绝后,因此每年的7月16日定为“周杰伦日”


来聊聊歌曲本身。

《以父之名》的词曲分别为黄俊郎和洪敬尧。

洪敬尧自不必多说,周杰伦御用编曲人之一,编曲风格富有创新和强烈的个人特色,如《龙拳》《威廉古堡》《霍元甲》,他本人6次入围金曲奖,5次是因为周杰伦的编曲。

我们都知道《以父之名》是以《教父》系列电影作为背景创作的,那么在编曲风格上如何做到风格意境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

洪敬尧首先确定了编曲的主题风格就是歌剧,这一强烈意大利标签的主题。

前奏是亮点,意大利语的念白,仿佛教父在向上帝祷告!同时歌剧中的女高音加入凸显了歌剧的主题,随后的尖锐仿佛人声的合成音色加入,是为了从歌剧向流行音乐过度,呼应了前奏的女高音,又不会显得突兀!

间奏也是亮点,再次出现了歌曲女高音唱段,之后的音色用到合成音色模仿女声,又完美过度。

结尾处,再次出现周董风格化的编曲,Rap、主旋律、人声、合成音色,这些前面出现过的元素再次合并融合,音乐的饱满度提升,融合的又恰如其分,完美ENDING!


说完编曲,来说说歌词。

这是黄俊郎的成名作,如果看过周董《不能说的秘密》和《天台,那你一定知道他(右一)

本可以踏实做喜剧演员,其实是台湾知名作家和作词人。这首《以父之名》的歌词可谓意境和情感都高水平,不差方文山。

“微凉的晨露,沾湿黑礼服,石板路有雾,父在低诉。”完美的韵脚,画面感极强,对于歌词创作来说,绝对属于上乘!

整首歌词意境与歌曲风格匹配度很高,把教父的祷告、叙事和叹息都表达到,内容很完整,唱起来也朗朗上口!

那么多因素的综合,造就了这首《以父之名》,给华语乐坛带来从未听到过的音乐,在当时看来,有种久旱逢甘露的感觉,就算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美妙!

大音给到《以父之名》的评价只有两个字——解渴!


大音


如果说周杰伦的慢歌是用来「迎合」市场的风潮方向的需要的,那么他的快歌则是真切用来让他铭刻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

周杰伦的慢歌,在众多芭乐音乐苦情歌当中,以优美而又不落俗套的旋律,超过一众歌手。而他的快歌,则是其他歌手真正意义上无法望其项背的存在,造成这样的高度的原因有好几个,作词,编曲,作曲,演唱。

以《以父之名》这首歌作为例子,首先作词非常精绝,歌词非常有意境,押韵非常到位,是鬼才黄俊郎的巅峰之作。

其次编曲,洪敬尧,极厉害的一位编曲人,风格非常契合周杰伦。

这两个已经是大神级人物,而让这首歌成为封神之作的后面关键两步,还是得归于周杰伦。

首先在作曲方面,周杰伦对于旋律的把握真的是天赋卓绝,这也是他从根源上不同于其他流行歌手的一点,他是天赋异禀的唱作歌手。

其次在演唱方面,可以说这首歌换做谁来唱,都唱不出这首歌真正该有的味道,这咬字,这停顿,这对于乐感的把握,都是他才华溢出来的体现。

说实话,周杰伦的唱功确实是被严重低估的,他的歌曲非常难以被其他歌手演绎,特别是周氏快歌,他的歌这么红,但你见过哪个翻唱他这些歌的歌手吗?不是不想,而是真的很难翻唱。在早期更是有一堆人黑他唱歌含混不清,可见他的歌曲和演唱,真的是超越时代了。

这首歌也是他的歌曲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十五年过去了,一点也没有落后于时代的感觉,相信再听个十五年,也依旧会是如此觉得。


上古天真


《以父之名》的词作者是鬼才作家黄俊郎,他写歌词很慢,因为每写一首一定将故事的意境和人物的个性揣摩透彻,对景物细节的渲染也足够到位。很明显《以父之名》是以电影《教父》为蓝本创作的,用细腻的文字将暴力下孤独的内心描绘地清晰,而周围却是那种具有朦胧感的伏夜。





三年后发行的专辑《依然范特西》的第一首歌《夜的第七章》也是此类叙事手法,以《福尔摩斯探案集》为蓝本,创作了一个具有19世纪末风格的大推理故事,黄俊郎的文字冼练优雅,渲染性极强,用自己的死亡换来正义和真相,黑色的墨染上安详。此后黄俊郎和周杰伦合作的《乔克叔叔》也是此类风格,主题明确,意境深远,音乐和文字搭配地天衣无缝,仿佛用一首歌在讲述一个小丑的的悲惨人生。


夜之鸣音


1.20岁以前我不认为这首歌有多牛逼,感觉很快,翻唱难以驾驭,不是情歌带入不了感情去唱。20岁后,接触了更多的音乐类型和不同的歌手,发现这首歌居然如此牛逼。

2.首先是曲,这首歌的曲是这首歌能吊打其他音乐的主要原因,听了超多音乐的我,在华语乐坛里,还没有找到能比这首歌的曲更牛逼的,你们能找到吗?这首歌的曲,很大气,刚开始播放曲里的底语男和女高音的结合,如同电影主题曲一般开始进程,到女高音的呐喊和魔性一般的曲序幕,非常完美。如此长达几十秒的开头,如果是其他歌曲,一般人听起来就感觉很枯燥,想着怎么还不开始唱,而以父之名就不会。

2.编曲,再次想说这首歌真的很像黑帮电影。整首歌融入了很多东西,开头的底语男和女高音,高潮结束女高音的呐喊和枪声,相互呼应。虽然这首歌不是抒情歌,曲与词的结合后,让人听后也很不舒服,非常黑暗。

3.歌词,这首歌的词是这首歌能吊打其他华语音乐的次要原因,细细品读这首歌的词,在品读你们最喜欢的歌的词,你们会找到原因。我个人认为,周杰伦的出现,是推动华语乐坛用词更深奥的主力人物,都说中文博大精深,可是能用在音乐上的寥寥无几,周杰伦出现之前的金曲,刘德华,张学友,谢霆锋,任贤齐,张国荣等等的歌,歌很好听,歌手唱功好,但是歌曲的词和曲,现在听起来都非常古老,歌里的情爱友谊励志都非常直白,没有发挥出中文的潜力,随着周杰伦的出现,一首双截棍轰动全国,使嘻哈音乐普及全中国。华语乐坛的流行歌曲越来越多,中文的不同运用使歌词越来越好。

4.演唱会效果。看过周杰伦演唱会表演这首歌的视频,还有金曲奖上的串烧,震撼无比,如果没有看过的朋友请搜一搜,看完后绝对让你热血沸腾。看过的朋友,你们是不是认为,相比于情情爱爱的抒情歌,嘶声力尽的摇滚,这首以父之名的 演 唱 效果,更加感染气氛?值得票价?


清风徐来宛如春


我的音乐理解能力不高,曾经也是杰迷,当初听这首歌的时候其实很不舒服,因为感觉这首歌很黑暗。但无奈自己是杰迷,爱屋及乌嘛,所以就很自然的认为这首歌很厉害,并且这首歌当面创下了一个记录 好像是8亿人的电台首播在线听之类的,这些都无关紧要。

后来慢慢长大了,开始喜欢陈奕迅的歌,偶尔想起来杰伦的歌会感觉有些幼稚。再后来接触了一些专业学音乐的朋友,有搞音乐的,有音乐老师,还有搞乐队的,我们在一起聊音乐的时候提起周杰伦,他们都竖起大拇指,因为经过了这么长时间,换了无数代潮流,但周杰伦的歌还是经得起推敲,无论歌词、曲、编曲、音乐元素、风格、意识,都毫无悬念的碾压大部分华语乐坛的歌手。

杰伦刚出道的时候,流行歌曲的编曲还很土,我指的是现在听起来还是会有年代感,一听就知道是什么年代的歌。但杰伦的歌,经历了快20年的洗礼,基本所有歌听到后没有年代感。并且他的很多音乐元素、编曲技巧,都是现在这个年代的音乐人不断努力研究的,会有个别人在改变歌曲的时候能运用自如,原创基本全部报废,更不要跟我说什么超越周杰伦,现在华语乐坛这个状态,根本就不可能有。

现在书归正传,以父之名这首歌很强,吊打别人不讲,这首歌在设计上,碾压百分之九十九的话语歌。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欧美的一些摇滚乐队的出名一些的歌曲,类似于枪花的November Rain,夜愿的Phantom Of The Opera等等,不知道曲名错没错,英文不太好,哈哈。。。这类歌曲在设计上,会让整首歌显得特别大气,而且有特别霸道的特点,前奏大气磅礴,无需歌词就让你永远记住这首歌,紧接着主唱用极其特色的嗓音在大气的前奏结束时进行无缝衔接,让伴奏跟歌曲不会显得很突兀,紧接着主歌和副歌部分让你高潮,没有任何尴尬的地方,收尾的时候只会让人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基本就是类似于这种大歌成为经典的一种必然手段。

以父之名前奏用了经典的意大利史诗般的美声,以及类似于黑手党这种暗黑组织的那种迷幻阴霾的情感色彩,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会让人汗毛都竖起来,一点也不骗人,我小时候第一次去网吧带着耳机听,听着听着就感觉有个女的好像在喊救命似的,因为不懂美声嘛,我自己害怕的不行了,网吧二楼就我自己,还是大半夜,我就按着心脏,心里默念杰伦保佑我,最后挣扎着听完了整首歌,听完以后赶紧去玩CS分散一下注意力。歌曲前面还有电台的女主播用台湾腔说着:这里是什么什么FM联播网……最后又很大声拉长音的说了一句周杰伦~。我才知道这首歌很不一般,好几亿人都在等待这首歌的横空出世,我尽量快一些提升一下我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快一点爱上这首歌,想想那个时候好逗啊,哈哈,会因为喜欢自己的偶像去跟别人吵架,谁要是说他的歌不好听,我就会跟别人辩论、吵架。第二年的七里香风头实在太大了,基本首首经典,个个金曲,周周冠军,所以人们对以父之名的注意力到此为止。

现在对音乐了解的更多一些了,我再回过头听一听以父之名,会吓一跳:这首歌居然是在十几年前由一个华语歌手完成的,这怎么可能???目前来看,无论是乐坛的几个大佬、最牛逼的制作人、编曲,基本都没有这样的音乐意识,更不用说十几年前,所以说杰伦的魄力值得称赞。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陶喆,王力宏,林俊杰,潘玮柏等等,随便拿出来一个都会甩现在的歌手十几条街,而周杰伦在那个年代可以霸占各种音乐排行榜好几年。凭借他当时的名气,再加之那个年代我们听众整体的音乐品味,做这样大胆的尝试,要么成为经典,要么会身败名裂,把小天王的宝座拱手让人,所以他的胆量值得称赞!

现在歌手很多人都在琢磨一些听起来很新鲜的唱法、创作、曲风、元素、乐器等等。拜托!!!这些都是杰伦当年玩剩下的好吗???以父之名、蓝色风暴、半兽人、懦夫、雨下一整晚等等这些歌曲,你们都认真听过吗?好好看一下这些歌曲的年代,再看看现在的什么电音、中国风、摇滚、迷幻,周杰伦可以在超前十几年的情况下把这些元素运用自如。在极度商业化的情况下,还是会仔细打磨每一个环节,MV都会拍的像电影一样。经典是永远都会流传下去的,无论过多久,KTV里面、选秀节目里都会唱起这些歌。


相信我,别纠结于某某偶像的排名,也别把心思放在丑化或者美化某个明星上,无论他们什么样,我们做的还是自己。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倾听好歌的同时,吸收里面的正能量,提升我们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和品味,把歌曲传递出来的能量应用在生活中,这才是我们喜欢一个偶像或者歌曲的意义!

未来,我们还会有很多的偶像,也会出现大量好歌,对于华语乐坛来说,天刚刚破晓!


小苹果141037322


说吊打有些言过其实了。这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用来表扬作品本身包含的创作力。当然了,这首歌的水平确实高过大部分流行歌曲。

《以父之名》主要的优点是突破传统,很多设计别出新裁,不拘于传统套路。

整首作品是基于配乐的思路来制作,前奏有华丽的弦乐群奏配着旁白进入,之后逐渐进入木管,人声,吉他,单看前奏尾奏,其曲式结构设计的复杂度是远高于传统流行歌曲的。

之后通篇用一个简单的lead动机贯穿全曲,一直持续到间奏,间奏之后重新进入又一直持续到结尾,这种手法在通常的流行乐曲式结构中很难驾驭得当,容易引起听觉疲劳,但这首处理得很顺畅。整体的旋律发展也使用了尽量平稳的进行,让旋律成为复调织体中的一部分,不太同于传统流行乐刻意强调单一线条旋律的做法。

在跨界融合上这首作品也做得不错,rap+back vocal的段落结构源自于常规R&B,间奏前奏则拥有大量的古典歌剧元素,MV和曲式的设计又借用了电影的表现形式。中间还有很多花心思的小细节,比如在rap后面若隐若现的念白,最后一段一层接一层的复调乐句叠加,都为这首歌的用心程度加了分。

而歌词主题和MV设计上,也抛开了一般的情爱主题,融入了犯罪,宗教,用一个黑暗而独特的“教父”视角来展开故事片段和哲学思考。有祷告,有惨叫,有枪声,整体的主题氛围表现非常完整。

纵观整个华语流行音乐领域,能有这样大胆的尝试而且初次尝试效果就很成功的,确实不多。其中的每一点拿出来看都有人能做到,但各方面能够同时做到而且做好的作品,确实就值得称赞了。


兔老师


我是来看答案的,看完之后又冒出无数问号

1. 谁说的以父之名可以吊打华语乐坛,这种诡异且不负责任的结论是从哪儿来的?哪个鉴定结构评选的?以父之名是华语歌坛最牛逼的作品?

没有理论依据来问这么一个问题,就好比我问一个为什么爱的供养是联合国官员最喜欢的音乐一样,纯属自己意淫!如果你说为什么晴天是青春的必唱金曲,我认,不管是网易云评论,百度指数还是微博分享都足以说明。

2. 那些有理有据在分析这首歌吊打华语乐坛的答案,我更是无法理解,不管是以父之名还是双截棍有创新,有特色,艺术与流行兼具,殿堂级这些称谓我都认,但一首歌吊打整个歌坛,怎么可能!!音乐的类型那么丰富,又不是比时间,比音高,能用一个标准衡量,就根本不存在吊打,命运交响曲吊打广陵散?杰克逊吊打帕瓦罗蒂,我真谢谢你们了。

周杰伦牛逼对华语乐坛贡献巨大我们都知道,但非要加个唯一这种词,我就谢谢你们这些歌迷全家了!


听音乐的李三木


吊打华语乐坛?好大的口气啊!哈哈,不过这么说可一点也不为过。我们先来看看看一下这歌当年的影响力、播放量以及传播度。歌曲电台发布可谓盛况空前,当时全亚洲超过50家电台同步首播这首《以父之名》,并有八亿人收听,在网络媒体还没有那么发达的2003年,这个传播度可谓惊人,在华语乐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那么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这首歌,《以父之名》歌词是这首歌曲的线索,作曲是支撑这首歌曲的骨骼,编曲是这首歌的灵魂。这么成功的作品,显然周杰伦独力是完不成的,主要归功于周杰伦和他的团队。作词:黄俊郎,作曲:周杰伦,编曲:洪敬尧。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洪敬尧,他呢是周杰伦的御用编曲人之一,编曲风格富有创新和强烈的个人特色,如《龙拳》《霍元甲》都能代表他。《以父之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来自于电影《教父》系列,那么在编曲风格上如何做到风格意境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

前奏和间奏的意大利语念白,女高音的歌剧特色,仿若人声的合成音色加入,即过度流行音乐又呼应歌剧特色,自然流畅又不会显得突兀!大赞。

结尾处周董风格化的编曲,Rap、主旋律、人声、合成音色,这些前面出现过的元素再次合并融合,音乐的饱满度提升,融合的又恰如其分,完美ENDING!

说完编曲,再来说说歌词,毫无疑问这是黄俊郎的成名作。黄俊郎又名阿郎,台湾知名作家画家和作词人。这首《以父之名》的歌词可谓意境和情感都高水平,不差方文山。

“微凉的晨露,沾湿黑礼服,石板路有雾,父在低诉。”完美的韵脚,画面感极强,对于歌词创作来说,绝对属于上乘!

整首歌词意境与歌曲风格匹配度很高,内容很完整,唱起来也朗朗上口!这么多因素的综合,造就了这首《以父之名》,给华语乐坛带来从未听过的音乐享受,就是放到现在的我们来听,依然是那么的震撼心灵,美妙绝伦。

吊打华语乐坛杠杠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