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关“元”字的解释里,“从一从兀”一词该如何理解?

诱妩魅的瞬息


这种说法来自《說文》:元,始也。从一从兀。

但《說文》的解释其实不怎么准确,「始」是「元」的引申义,不是本义。但是许慎对字形的分析是正确的,从「一」从「兀」,他没有说从「二」从「儿」。

「元」的本义其实就是「脑袋」,引申意义为「开始、第一、首次、高处」等等,反正跟英文frist的意思很像。

「元」和「兀」是一字分化。


我们来看许慎没有看到的甲骨文和金文「元(兀)」字,字形像「人之形而突出头部」,也就是本义「头部」的造字意图。


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就有用「元」表示本义「头」的用法,如: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杜预注:元,首。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孔颖达疏:于人则谓首为元。

还有如经典:

《尔雅 释诂》:元,首也。
《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元。赵岐注:“元,首也。


所谓「元首」就是本义「头」引申表示「领导人」。


从「头」经过不断引申出十几种意义:


「元」和「兀」一字分化怎么理解呢?


「元」和「兀」在古文字中是一个字,就是一个字形的不同写法:


上图中第一个字是金文,但是,甲骨文是刀刻文字,用刀刻写出表示投的圆形很困难,就将圆形写成【一横】或者【两横】。有些甲骨文也写【长方形】(当然,也有说两横中有一横是所谓的「装饰笔画」,这样说也可以。)

这种写法其实在汉字「天」中也存在,汉字「天」跟「元」造字意图几乎相同,只不过「天」是正视的人形,而「元」是侧视的人形:


「天」和「元」的「头部」部分,都有三种写法:【一横】或者【两横】,


「天」的甲骨文跟「元」一样,有些将表示「头部」的圆形写成【方形】:



后来,可能人们认为「兀」的字形好像「没有头发」的人,就用「兀」来表示《說文》所说的「高而上平也」,或者「光秃」的意思。再引申有「砍断、割断」的意思,也是「髡、𠚯、𧿁」的初文。


这种演变方式就叫做「一字之分化」,或者「异体字分工」,如:

大————太;氏————氐;沈————沉。

都是这样演化而来的。

不知道懂了没有?我觉得我已经解释得很仔细、通俗了。如果是对专业人士,用术语三句话十几个字就可以非常清楚。

如果还没有懂,只要记住:

1、「元、兀」在甲骨文、金文中,本是一个字有细微差别的两种写法。

2、后来「元、兀」分化了,表示不同的意义。

3、「元」的本义就是「人头」,许慎《說文》说的「始也」是引申义。

4、许慎说的【元:从「一」从「兀」】,不太准确,但也不能说错,因为学术界有种说法,:「兀」加装饰笔画「一」就是「元」。


小汉字见大历史



【元】


《説文解字》: 元,始也。从一从兀。


【元】由兀和一造出,元是合体字。



在人头兀上画出一字,拼出一个元字,指天生元气,天生元气从元一开始,


【兀】——人头


【元中有兀】——【元】有人头、首之义

【元中有一】——【元】有一元开始、初始、一最大之义


【元】之本义:开始、初始、头、首、始,大等意思。


我们常常说的“天元”,以为就是围棋的天元子位,实际上,天元,指天,天之始为天元。


汉字的特点是一字多义,义多从组成的独体文中出,元由独体文兀、一组成,元就具有一、兀的特性,组词过程中就能体现就些意义,如天元、元一、元首、元气等。


汉字源于自然图像的抽象,解字时把汉字分解并反译成图像时,文字中本义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

.


我是汉字谷主,【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K12全语文、海外汉语,古汀汉字谷 独创的《人字学习体系》(人字学习法、快速识字、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古诗文)】

汉字创新思维训练 提升中小学生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读懂国学经典!欢迎关注、交流及合作!

如何获得上述 人字学习法 相关资料,请关注本头条号,私信 “1001”


汉字谷主



有关“元”字的解释里,“从一从兀”一词该如何理解?

前面,已经有高人做了解答。其中还有专家。对于专家说到的“元”和“兀”的渊源,亦很赞同。

所不敢苟同的,是专家关于许慎《说文解字》对“元”字解释不够准确的说法。

另外,好像跑题了——讲的确实精彩,但没有回答题主所问的“从一从兀”该如何理解这个小事。

我认为,许慎的解释是准确的。

确实,许慎无幸见到甲骨文,他见到的金文也有限。这,或许限制了他的眼界。但是,他所采用的对汉字研究的方法是正确的。

汉字的最大特点,在于“形、音、义”三者的高度巧妙结合。

大学者陆宗达老先生曾经说——《说文解字》是对汉字的“形体”、“训诂”、“声音”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专书,它为后世开辟了文献语言学的研究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法。

他还说——文献语言学虽然包括“文字”、“训诂”、“声音”三个内容,但这三者决不能平列齐量视之。其中应以声音为主导。《荀子・正名》说过:“名固无宜,约定俗成谓之宜。”一个词是用语音作为标识的,但是声音和事物并不存在必然性的联系,某个语音之所以代表某个事物,完全是“约定俗成”的。然而它一经为众所公认,这个声音便紧密地和事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语词的物质外 壳,并进一步用这个物质外壳,广泛联系了同状同类的事物,从而发展和丰富了词汇。在语言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中,声音是基 础,是纲领。


陆老先生认为,历代学者对《说文解字》都有所阐述,而其发扬光大,则在清朝一代。清人中深知此中真谛的,又以段玉裁为甚。段氏作《说文解字注》,于字形分析最为疏略,其书超越前人之处,乃在以声音为线索贯串故训,辨明本义、引申义和通借,并联系了语词的派生现象。

近代国学大师章炳麟和黄侃先生亦对段氏有极高评价。

章先生说,段玉裁写了《说文注》。当时还有桂馥、王筠两人也有相同著作。然而段氏远胜他俩。为什么呢——“凡治小学,非专辨章形体,要于推寻故言,得其经脉,不明音韵,不知一字数义所由生,不行——这是段氏称雄的原因。

黄先生也说——形、音、义三者之中,又以声为最先,义次之,形为最 后——研究小学,徒识字形,不足以究言语、文字之根本。这是不行的。

好了。绕了一个大弯,现在回归本题。

许慎《说文》对“元”字的解释是:“元,始也。从一兀声。”

(插上一句,题主问的似不很准确——“元”字不是“从一从兀”,而是“从一兀声”。在许氏那里,“从某某声”是形声字;“从某从某”一般是指事或会意字,如“兀”,就是“从一从儿”。😊)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关于“元”字,他说:“凡文字有义有形有音。”而许慎所说始也,是解释字义;从一,是解释字形;兀声,是解释字音。他指出,许慎在这里讲的,是“元”属于形声字。


“一”是“元”字的形旁。

关于“一”,许慎有一套解释——“惟初大(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凡一之属皆从一”。 不管许慎的观点是否科学。但以“一”作为“元”的形旁,绝对是恰当准确的。

在《康熙字典》里,“元”字被归入“二”部——从二从人。想想也不合道理——真够“二”的。这或许就是为何人们对这部字典褒贬不一的原因。

“兀”是“元”的声旁。

怎么发音呢?段玉裁考证——元兀古音相同。 《说文》对“兀”的解释是:高而上平也。从一在儿上。读若夐。 “夐”现音xuān。段玉裁的考证证明,“夐”的古音在“元寒”部。 这也印证了,“从一兀声”的“兀”,作为“元”字的声部是靠谱的。

关于“元”在甲骨文的造字原则;关于“元”曾经意为“首”或“头”;关于“元”和“兀”曾同为一字,我完全赞同。

但是,许慎所生活的汉代,已去甲骨文的殷商千余年。字已分化,义有引申。这个时候,老许从“形、音、义”三者结合角度来诠释“元”字,毫无差错吧。

诗经有云“桃之夭夭”,后人说的是“逃之夭夭”。不一定非要厚古薄今的。

再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元”确实有最初含义;“兀”和“元”最初可能是一个字。 但后来分化了。“元”有其主要含义;“兀”也有了自己的含义。 这个时候,许慎要告诉人们,“元”是形声字,“从一兀声”。当时,“兀”和“元”属同一声部。 有问题吗?我认为没有。 “元”,“从一兀声”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家之言。和前面的高人以及专家切磋。 “悟空问答”如果不仅回答问题,还能成为理性探讨的平台,是更大幸事。


一老沈一


元字:古时代表元始,也就是开始。如:元亨利贞乾(天之五常)。也代表春季,万物发芽。一:代表着根,始。同元一个意思。天从一中分造化,人从心中起经伦。兀:同无。无中生有,有回无中去。一从无中生,生的是什么?就是一〈宇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万物;就是这个道理。


一衲翁


元(圆)、无(無)(这个两个字上面的都有两横,这两横都代表阴。在易经的八卦爻符中,一横为“阳”,两横“- -”为阴。元中的两横“二”意思是指母亲的阴道,两横下面的“儿”,是人的变形,指不会走的婴儿或者说小孩子,这个字的图画场景是婴儿从母亲的子宫阴道出来的过程。孩子出生,正常顺产是头先出,所以“元”有开始的意思,如常说“从头开始、元月、元旦、元年等;头是圆的,读音借了“圆”的音,元的本意是人头,如可衍义为元帅、元首、元勋等。无上面两横“二”代表阴,指阴间,下面也是人的变形,指躺着的人,死人,以“人入阴间”表示人死如灯灭,什么也没有了,借“無”声表示人死什么也不知道了,即无知。所以,易经是汉字产生的理论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