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美國人眼中的米格25戰機:一堆垃圾造出“奇蹟”,蘇聯人太聰明

文 | 郭曄旻

蘇聯的航空工業並非只會跟在美國人或是西方後面亦步亦趨,蘇聯的航空工業也有自己的驕傲,譬如1969年裝備部隊的“米格-25”。

美國人眼中的米格25戰機:一堆垃圾造出“奇蹟”,蘇聯人太聰明

北約代號“ 狐蝠”的高空高速截擊機米格-25。

這是一種重達22噸、可以實現“雙三”(飛行速度3倍音速,高度3萬米)性能的高空高速截擊殲擊機,北約組織給予其的代號是“狐蝠”。在20 世紀 70 年代,“狐蝠”魅影成了北約揮之不去的夢魘。當時美國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的最高速度可達音速的3倍,令普通截擊機望塵莫及,而“狐蝠”卻可以輕鬆地尾隨其後監視航向,並隨時提出警告。1971年第 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夕,4架蘇聯“米格-25R”進駐埃及,不時被派往以色列上空實施偵察,令以軍非常頭疼。一次,以色列空軍派出當時西方最好的戰鬥機——美製 F-4“鬼怪”實施攔截。誰知“狐蝠”打開加力燃燒室,轉眼就拋開了尾追的“鬼怪”。後者情急之下發射“響尾蛇”空空導彈,誰知“狐蝠”快得離譜,連導彈都攆不上。此時以色列的地面雷達站發現,這架“米格-25”的速度已經超過了3.2倍音速!這足以令美國人驚呼“這大概是當今世界生產的最好的截擊機”。美國人完全無法理解,蘇聯如何能在短短几年間製造出最高時速超過3倍音速,還能在2.7萬米高空攜帶 4 枚大威力重型導彈的殲擊機。畢竟美國人自己在20世紀70年代研發的F-15戰鬥機都無法實現這一性能指標。

至於蘇聯方面更是將“米格-25”當作武庫中最可怕的武器來進行最嚴密的防範。這種戰鬥機一直只配置在蘇聯本土防空部隊,並不提供給東歐衛星國;在蘇聯的官方文件中,竟至不能直呼“米格-25”戰鬥機,而必須以“產品第84號”來代稱。

可是,誰也沒有料到,1976年9月6日午後1時半,日本北海道南端的函館機場上,竟然降落了一架從蘇聯叛逃出來的“狐蝠”戰鬥機。蘇聯空軍上尉維克多·伊萬諾維奇·別連科為西方送上了一份做夢也不曾想到的大禮。幾天後被卸下機翼的“米格-25” 由一架美軍運輸機運至東京近郊的空軍基地。由於蘇聯戰鬥機仍在離函館不遠的上空徘徊,為了這800公里航線、2個小時的秘密夜航,日本航空自衛隊調集了第2、6、7三個航空團的40架戰鬥機為運輸機保駕護航。隨後,這架“狐蝠”被大卸八塊,200多名美國飛機制造、武器裝備、電子、冶金和空氣動力學方面的專家把飛機仔仔細細研究個遍。

揭開神秘面紗的“米格-25”戰鬥機令美國人有些失望。專家們事後說,“狐蝠”機體70%的部件是鎳合金鋼,結構重量大,格鬥性能差,雖然極限速度很高,但是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有些地方簡直粗糙得令人吃驚:它的座艙狹小,視界不好;作為戰鬥機,它缺少適應空中格鬥的機動性;作為截擊機,它的雷達又沒有“下視”能力,對於對方採用低空突防戰術的飛機,它就沒有截獲的本領了。

美國人眼中的米格25戰機:一堆垃圾造出“奇蹟”,蘇聯人太聰明

蘇-15攔截機

但美國人也不得不承認,蘇聯工程師用相對落後的技術生產出了“米格-25”這種某方面性能突出的戰機。超音速3倍的飛行會使得飛機表面產生高溫,美國為此不得不放棄常用的航空鋁合金,改用耐熱性能強10倍的鈦合金來製造SR-71,但鈦合金不僅昂貴,而且難於加工,造成成本高昂的“黑鳥”機動性很差,高速時轉彎都費勁得像火箭一樣;而“簡單粗暴”的蘇聯人只用鎳合金鋼就做到了超音速3倍這個指標。“米格-25”全機有80%是由鋼製成,其他主要材料則是耐高溫的D19鋁合金,而鈦合金只佔8%。鋼結構比較重,這是“狐蝠”空重超過20噸的主要原因。但鋼不僅堅固、價廉、耐熱,而且熱脹冷縮相對較小,容易焊接,避免了高溫鉚釘和密封件的難題。“米格-25”上的電子設備還在使用電子管,這在已經採用晶體管固態電路的美國人看來是早就過時的做法,但蘇聯看重的是電子管除了成熟可靠外,電流輸出特別大,頻帶特別寬,不怕核爆引發的強烈電磁干擾。實際上,“狐蝠”雷達的設計指標就是在80千米距離“燒穿”一切已知的電子干擾。在如此苛刻的要求面前,當時蘇聯晶體管技術力有不逮,最後仍舊靠的是電子管的“蠻力”解決了問題。這種“旋風”雷達的天線直徑高達900毫米,重達500千克,功率更是達到600千瓦。由於發射功率太強,蘇聯軍方嚴禁“米格-25”的飛行員在地面打開雷達,因為這種雷達發射的微波可以把300米外一個跑過跑道的兔子當場煮熟,所以地勤人員維護雷達的時候都是戰戰兢兢的,生怕被這個可怕的電磁旋風捲進去。

蘇聯航空人正是用簡單粗暴的技術手段創造出了“米格-25”這個奇蹟,並贏得了對手的稱讚。“這種飛機的製造過程,反映出俄羅斯人極善於用取之不盡的聰明才智來彌補資源的侷限。他們非常巧妙地把新老工藝結合起來,在較短時間內且花費不多的情況下,製造出這種技戰術性能的飛機,而西方要達到這樣的性能則需要投入鉅額經費。”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美國人的這番評論不啻是將“米格-25”的設計者們大大褒獎了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