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孝庄太后去世后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为何不愿将祖母孝庄下葬?

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对孝庄太后这个人物肯定不会陌生,可以说这个睿智的老人一手成就了康熙皇帝,所以康熙皇帝特别尊重孝庄,跟孝庄太后感情特别深·。


孝庄太后去世后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为何不愿将祖母孝庄下葬?

孝庄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皇太极。一生可谓是如履薄冰,从后宫众多妃子中脱颖而出,凭借自己的能力笼络了一大批人。皇太极死后,又经过了腥风血雨,扶持着自己的儿子福临登基。

但是福临不争气,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临了却要去做和尚。接下来孝庄皇后虽已年迈,但是硬生生的辅佐小孙子康熙继承大统,从此开创康熙盛世。

孝庄皇后也就成为了历史上少有的贤后,一辈子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皇帝,逃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迫害,但是终究逃不过病魔。1688年,这位辅佐了三代帝王的皇后,没能战胜病魔,撒手人寰。孝庄死后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清东陵大红门东侧,并将孝庄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这一停就是37年。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

孝庄太后去世后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为何不愿将祖母孝庄下葬?

为什么孝庄太后的尸体会停放了37年不下葬呢?要知道古人很重视入土为安的,就这么停灵停了37年,可谓是闻所未闻。是因为康熙不孝吗?

当然不是,康熙他非常尊敬孝敬他的祖母孝庄太后,孝庄病危时,他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

康熙在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从此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对孝庄的孝心。

孝庄太后去世后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为何不愿将祖母孝庄下葬?

孝庄37年没下葬只因为孝庄临死前留下了一份遗嘱。

孝庄的遗嘱说:“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别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无憾矣。”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遗体运往盛京和皇太极合葬,而且我心里很舍不得你和你父亲,就把我葬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

那为什么康熙不遵照遗嘱把孝庄葬入清孝陵呢?这么做的原因,并非是康熙不孝。而是因为顺治帝乃是孝庄皇后的儿子,孝陵范围内,最尊贵的地方已经建有顺治帝的陵寝,如果将孝庄葬入其中,是乱了辈分。而孝庄生前又不愿意于丈夫合葬,因此后世子孙只能重新寻找合适的地址,再建造一处陵寝。

所以孝庄的遗体就暂时安放在东陵边修建暂安奉殿(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将大臣聚集起来,先歌颂了孝庄皇后的丰功伟业。然后引经据典,讲述了合葬的情况。又指出现如今大清国力蒸蒸日上,说明孝庄的停放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而且孝庄也留有遗旨要与顺治合葬,故将暂安奉殿改为昭西陵。雍正三年初二月初三日动工,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将孝庄葬入地宫。至此停留了37年的孝庄太后,才算是真正的安息了。

孝庄太后去世后在宫中停尸37年,康熙为何不愿将祖母孝庄下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