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清廷自乾隆起,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反对“公使驻京”?

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就已经彻底打开了清朝的国门,他们的军队没有办法对抗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双方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清朝不得不妥协,与列强签下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虽然清朝是战败的一方,没有什么话语权,但他们还是尽可能去争取一些权益,让自己的损失变得更小了一些。

清廷自乾隆起,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反对“公使驻京”?

之前列强已经对于清朝的一些主要城市开始进行侵略,从最初的一些占领地,到一些重要城市的租界,他们都在加快自己入侵清朝的脚步,随后列强更是直接就把目光瞄准了清朝的首都北京,之前列强还没有真正威胁到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他们真正开始了进占北京的行动,不仅直接攻入北京,还在谈判上要求自己国家的公使常驻北京。

清廷自乾隆起,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反对“公使驻京”?

像中英在签订《天津条约》就规定了这条,清政府对于这种约定也是非常抵触,尤其是公使驻京,清王朝延续了之前的一贯态度,不打算在这个问题上妥协,关于公使驻京的事情,很早就在清朝有过争论。

在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英国就派出过使者来到这里,其中马戛尔尼就提出过要常驻北京,这件事让乾隆皇帝非常不满,他就拒绝了这个要求,随后对于使团的态度也并不是非常好,原本乾隆由于文化的差异,与使团的接触也不是很愉快,这也为后面鸦片战争埋下了隐患,乾隆当时确实是有资本拒绝这个要求,清朝在发展上确实不见得要比西方列强更好,但当时清朝的综合实力还是非常好的,乾隆对此没有什么认识,也能理解。不过乾隆他的态度,也是后面清朝历代帝王的态度,咸丰等人在这个问题上也是非常坚决,绝对不会允许西方国家的公使常驻京城。

清廷自乾隆起,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反对“公使驻京”?

在我们现在人看来,这并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如今像各个国家首都里面,都有着很多其他国家的大使馆,一方面各个国家内部的外国人都很多,为了保障自己国家人民在外国的权益,有大使馆就能更好处理一些突发事情。

当然,大使馆本身也是加强了两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双方要是有什么事情要交涉,通过大使馆来接触也更加容易,清朝当时处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中,他们采取抵触的做法也是能理解的,清朝还没有走出那套上下尊卑的观念中,他们将西方的这些国家看作是应该臣属自己的国家,并没有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来交涉。像乾隆等人当初还围绕着是否行跪拜礼而发生争执,当时的西方国家,往别的国家派遣常驻公使已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像马戛尔尼他就曾在俄国这些国家作为常驻公使。

清廷自乾隆起,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反对“公使驻京”?

他们当时并非是打算要侵略清朝,而是想要更多与这个东方大国联系起来,他们对于清朝还不是非常了解,自然就有很大兴趣要长期在这里来考察。后来他们的想法就不一样了,随着两次鸦片战争,他们已经摸清了清朝的底细,他们也完全有实力推翻清政府,不过他们还需要利用清政府来帮助自己搜刮大量的资源,因此他们想要让清政府成为自己的代言人,常驻北京,就是能更好来控制清廷,也能方便自己国家的人在清朝的核心地带活动。后来他们更是直接就派兵在租界常驻,就这样一步步来蚕食清朝的核心统治区,要说交涉的话,他们也确实有这个意思,不过双方战争的爆发,更多还是围绕领土与资源的竞争。

清廷自乾隆起,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反对“公使驻京”?

那么清朝为何会如此抵触呢?

这就是双方文化间的差异,传统的儒家思想对于国家的礼制要求非常高,中国本身就是礼仪之邦,由于中央王朝的实力非常强,周边的国家都没有办法和他们交手,因此周边国家与清朝交涉的时候,往往都是处于下位,他们不得不选择臣服。

清廷自乾隆起,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反对“公使驻京”?

像英国这些国家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难得出现像英国这样与清朝要求平等交涉的,其实双方对于彼此间的实力都不是非常了解,这也导致清朝对公使驻京如此抵触,对于东方国家来说,京城是非常关键的地方,古代的很多王朝,他们的都城也都有很多的外国使臣,像礼部就是专门来招待这些外国使者的,京城里面也有专门供这些使臣休息的馆驿。不同的是,这些国家往往都是一些臣服自己的国家,他们的使臣并非是常驻。

清朝与西方国家矛盾的地方,是它们一开始要让英国这些国家臣服自己,双方以这样的方式来交涉,只有你成为自己的属国,才能长期在国内驻留,后来双方经过战争,他们常驻就已经是强迫性的,清朝就更不会同意了。

清廷自乾隆起,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反对“公使驻京”?

还有一点,对于清政府来说,这样做会坏了他们的规矩,其实我们现在来看,像清朝与西方国家的一些交涉,双方往往是围绕着一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东西而争执,比如像行礼这些地方,在我们现在人的眼里真的不算什么,可实际上不同的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礼制。比如像清朝的人到英国去见女王,要是不按照英国的礼法来做的话,也会引发他们的抵触,清朝一直都是以这样的制度为主,这也是他们国家统治的核心。宗法制度是维持清朝统治的关键,要是让英国这些国家就这样坏了自己的规矩。

后面其他的国家也有可能会违背这样的规矩,支撑清朝的礼法制度也就会这么崩溃,对于任何一个古代王朝来说,礼法崩坏都代表着国家统治的衰败,像当初的西周这些王朝,后期被认为是礼法崩坏,这就导致他们国家的衰亡,清朝的统治者们对于前朝的教训也是非常清楚,他们自然就不会坏了自己的规矩。

清廷自乾隆起,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反对“公使驻京”?

像咸丰帝他想办法拒绝,也是有着其他需要考虑的地方,比如当时西方这些国家的使者,他们不断来递交国书,想要给自己争取一些利益,他们频繁骚扰咸丰帝,让清朝的高层也是非常苦恼,他们没有力量去打败这些国家,在谈判上只有让步的可能,因此咸丰这些统治者采取的策略就是拖和躲,尽可能来避免和这些国家接触。

那么列强的使者要是常驻北京的话,他们就有了近距离与清廷交涉的机会,毕竟在这里长期待下去,与清廷距离就更近了,想要见到皇帝也更加容易。况且这些使者他们过来,还要带着一大帮子人来,这么多的人在国内待着,自然就会影响到国家的统治,这些洋人他们有着非常高的地位,由于清朝已经被打怕了,他们就不敢再随意去惹怒洋人了,很多洋人在国内都有着一定的特权,他们还有租界这些地方的便利,后来甚至都带着军队来,清朝没有办法来管理他们,要是允许他们常驻的话,这样的麻烦会越来越多,这就可能让国家的统治变得更加困难,他们需要想办法稳定北京内的秩序。

清廷自乾隆起,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反对“公使驻京”?

自然就不会同意公使常驻,可这种做法,对于清朝也没有什么帮助的,他们不断来靠着拖这些办法来稳住西方国家,一方面来委婉去拒绝,这样也没有能改变这种局面,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摆在这,后面清朝统治者就已经失去了西方列强的信任,他们就直接扶持袁世凯上位取代了清朝,随着封建社会彻底结束,公使驻京这样的事情也已经被中国接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