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什么会为克什米尔问题纷争不休?

重返西藏


克什米尔地位问题,对于印、巴两国来说都是一道流血伤口,在常年冰封的高海拔地区驻扎,两国军队的士兵的损失率甚至高于战时。

除去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雪山之上,为了稳定各自的占领区,印巴两国还在不断恐吓对方的态势上加码,以至于双方都成了拥核国家。

那未来克什米尔问题将会如何发展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先把这个火药桶拆开仔细分析一下。

要知道,在这个极其危险的火药桶中,不但装着历史因素、宗教信仰、民族感情,还装着地缘政治和大国野心。

之所以形成了如此复杂的局面,还得从当年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讲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个世界上曾经最牛逼的老大大英帝国就有步履蹒跚了,二十年后二战,则干脆将大英帝国最后一块遮羞布拽了下来。

实力衰落的英帝国逐渐无力控制遍布世界各地殖民地,收缩已经成了主旋律。虽然英属印度号称是“英女王皇冠上的明珠”,但对于这块人口接近4亿,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英国也没有力量继续掌控下去了。

以大英帝国的逻辑,即便无力控制这么大的地区,也得给当地人找点事儿干,最好让他们持续乱下去,这样大家都得有求于宗主国,便于英国火中取栗。

按照英国人本来的计划,想把印度支那按民族划分成十几个小国家,毕竟小国寡民比较好控制嘛!

但这种方案遭到了印度族的坚决反对,因为印度族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上游,北有喜马拉雅山、南有印度高原,西有印度河流域的伊斯兰旁遮普人,东边是恒河与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伊斯兰孟加拉人。

如果按照民族分国家,印度族就会被堵成一个内陆国,而且南北受山脉阻挡,东西被宗教堵截,地理形势和宗教环境之恶劣,比西亚的库尔德人还惨。

所以,以甘地为首的印度国大党坚决不接受这一计划,他们的诉求是将全部英属印度次大陆整合成一个国家。

这回轮到英国人不干了,因为英国人发现甘地和尼赫鲁的胃口,不但包含印度教徒占多地区,还想把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锡金、法属印度支那和葡属印度支那地区,以及锡兰(今斯里兰卡,英国直属殖民地)一口吞下。

估计时任总督路易斯·蒙巴顿心里想,“你丫吃什么不卫生的东西了,胃口忒太大了吧?!不行!”

最终,英国决定以宗教信仰作为领土的划分依据,这便是著名的“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从出台到最终实施,只有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可以称之为草率。这个草率的方案,顿时在印度支那掀起了狂澜,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区的伊斯兰教徒逃亡伊斯兰教徒地区,反之亦然,其中不少人因为强制迁移因而沦为难民。

短时间内巨量人口的迁移,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两教教徒之间发生了难以计数的冲突和暴动、屠杀以及报复。

即便是最保守的估计,也有至少50万人在冲突中丧生,1200万人无家可归,两教之间因此埋下仇恨的种子。

印度虽然没有获得整个英属印度的全部土地,也算没白闹腾。

今天我们都知道,加尔各答是印度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孟买和新德里)。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加尔各答1772年开始就是英属印度的首都,一直都是印度次大陆最繁华的地区。

虽然1911年,英国人将首都迁往新德里,但到印巴分治时,新德里依旧远远不如加尔各答繁华。如此重要的城市,又扼住恒河的出海口,圣雄甘地如何能甘心其旁落他人?

凭借蒙巴顿方案中按照宗教信仰划分土地的政策,印度成功的将孟加拉分成的东西两个部分。

本来孟加拉地区伊斯兰教徒比印度教徒多,但因为加尔各答地区长期作为英属印度的首都,西方人在此推广基督教,打压伊斯兰教导致印度教占据了微弱的优势。正是凭借这一点,国大党肢解了孟加拉地区后,加尔各答地区成了印度领土的一部分。

方案中还有一个地雷一直埋着,这就是“土邦问题”如何解决。

在英属印度的政治版图中,不但有11个英属省,还有接近600个土邦像碎片一样散落其间。

图中白颜色的区域便是土邦管辖区

1947年印巴分治前夕,五百多个土邦管辖区,占地114.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最大的土邦是海得拉巴土邦、朱纳加德土邦和克什米尔土邦。

按照蒙巴顿方案,土邦享有特殊地位,可自己决定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任一自治领,克什米尔问题由此而来。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克什米尔,包含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面积为19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

整个地区穆斯林人口占77%,印度教徒占20%,其余为锡克教徒和佛教徒。虽然,穆斯林人口占据大多数,但克什米尔土邦王公是印度教徒。

按照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归属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但实际上这是句非常含糊的话,什么叫做“地理因素”,显然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解读。

比如印度南部德干高原上最大的土邦海德拉巴,面积8.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是土邦中人口最多的。该土邦80%以上的是印度教徒,但是王公却是穆斯林,邦主米尔·奥斯曼·阿里汗企图凭借该邦巨大的实力,使海德拉巴成为独立国家或者加入同宗同教的巴基斯坦。

但1948年9月13日,尼赫鲁命令军队向海得拉巴发起进攻,经过100小时的战斗,土邦王公投降,海得拉巴土邦并入印度。

朱纳加德土邦(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的情况与之类似,也是居民印度教徒占大多数,但王公是穆斯林。当王公决定并入巴基斯坦时,印度教徒发动暴动,推翻了王公的统治,土邦经全民公决并入印度。

这两个例子,都算是考虑了“地理和人民的因素”,巴基斯坦也只能忍了。

但当决定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时,克什米尔土邦王公摒弃了全民公决的方案,在1947年10月26日宣布加入印度。次日,印度将军队空运到土邦首府斯利那加,这下巴基斯坦不干了。

之前两个土邦的归属考虑了民众信仰多数的问题,等到了穆斯林占多数的克什米尔,变成了土邦王公一言而决,双重标准也太赤裸裸了吧?!

另外,克什米尔的战略地位也确实很重要,作为两国边境接壤地区的制高点,印巴两国都志在必得。

有志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尼赫鲁曾非常直白的说道:“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同样,巴基斯坦首任总理阿里·汗也说过:“克什米尔就像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项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

阿里·汗说的没错,克什米尔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咫尺之遥,如果让印度控制了这个地区,自上而下俯瞰伊斯兰堡,估计巴基斯坦真得考虑迁都了。

克什米尔的乱局迅速点燃了这个火药桶,诱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4万印军和5万巴军在克什米尔的深山沟谷之间大打出手。经过一年多的血战,双方都打得精疲力尽。

1948年1月20日,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双方挺火,印巴双方都买了各位大佬一个面子,表示接受联合国的调解,并于1949年1月1日实现了停火。

随着《卡拉奇协定》的签订,克什米尔地区的实际控制范围划定,印度控制了3/5的土地和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2/5的土地和1/4的人口,这就是印控克什米尔和巴控克什米尔的由来。

从此克什米尔就成了印巴之间的死结,两国之后分别于1965年、1971年再度大打出手。尤其是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将巴基斯坦肢解,促成了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了孟加拉国。

连续的战场受挫,不但让伊斯兰堡对印度极度忌惮,也让巴基斯坦的民众对印度人非常敌视,在巴基斯坦只要提起东边的邻居,几乎人人都嗤之以鼻。

随后的岁月了,克什米尔成了两国控制与反控制、渗透与反渗透的棋局,活跃在崇山峻岭之间的游击队,所谓克什米尔独立运动都是印巴博弈的棋子,甚至两国国内恐怖主义袭击背后,都能看到克什米尔争端的影子。克什米尔这道流血的伤口,在经过七十多年后,依旧时时迸裂着妖艳的血花。


独立思维、个人视角,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期待您关注。

各位爷,您要是看着觉得还中,要不尝试点个“赞”?!

我用人格担保,点了绝对不会怀孕!哈哈哈!


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我觉得克什米尔有几个重要价值:

第一,南亚主要水源地,不但有冰川,还是河流的源头,人口大国水源是致命的,印巴不放手可以理解。控制了冰川,控制了河流源头意义非常重大。

第二、地盘大了,可以作为战略缓冲,对国家战略有深远意义。印度本来是平原国家,后来非要挺进到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希望有战略纵深和缓冲,国家更容易长治久安。

第三、印度北上青藏高原的入口,如果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如果想北上,就得翻越终年白雪的喜马拉雅山,这个难度大了点。现在印度在列城有飞机场,在班公错有驻军,一旦胆肥,就可以迅速占领阿克赛钦高原,不但切断了新藏交通,还挺进到了昆仑山,直接威胁河西走廊,为什么中国即便不掌控藏南,也不敢放弃阿克赛钦,就是这个原因。

至于为什么克什米尔地区纷争不断?

因为克什米尔都是穆斯林,愿意归附巴基斯坦,而宗主却愿意归附印度,造成了执政者和老百姓的意向冲突,印度为了领土,也不讲道义了,借口执政者要归附印度入侵克什米尔,占领了穆斯林占七成的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反抗声浪一直没有平息吧!印度消化下咽也比较困难。巴基斯坦也是为了穆斯林的利益与印度争。印度占了大部分,巴基斯坦占了少部分,东巴基斯坦被印度成功分裂出去,成了孟加拉国,这种仇恨会一直持续下去


烛光一点


英国殖民印度时,英国人有意识的利用了印度教徒、穆斯林之间的矛盾,比如1909年,英国规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会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这就造成印度政治是以宗教作为划分,不同宗教的人利益变得无法调和。

二战后,英国希望调和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但1944年印度教领袖甘地与穆斯林领袖真纳的会晤以失败告终。所以穆斯林领袖真纳希望独立建国,因为穆斯林人数较少,而民主选举情况下会吃亏,穆斯林几乎全都支持独立建国。

(真纳和甘地)

于是印巴开始分家,穆斯林多的邦加入巴基斯坦,印度教徒多的邦加入印度。于是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都开始大迁徙。

但克什米尔就出现问题了。克什米尔王公信奉印度教,但8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所以根据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王公想要加入印度。

后来上层王公就请求印度派兵进入克什米尔,巴基斯坦也以保护穆斯林的名义也出兵巴基斯坦,于是就打了起来,现在印度控制了大约52.5%的领土和大约75%的人口。


刘权林


是历史遗留问题,而且通过战争也没能彻底解决

被英国殖民时期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但是在近代却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并事实上占领。之后英国政府又从东印度公司手中接收了印度统治权,在1877年,英国女王更是加冕为印度帝国皇帝。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分为两个部分,即英属印度和土邦国,英属印度一共有11个省,土邦国数目则有550个之多,克什米尔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土邦国。土邦由王公统治,并受到英国政府的严密控制。

\t二战结束后

英国无力继续统治海外殖民地,此时印度民族意识已经觉醒,各方都要求独立,所以英国政府就搞了“印巴分治”,将印度一分为二,这就是现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由来。

在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中,规定土邦可以选择自己的归属国,由土邦的王公做决定,但是要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这个规定其实已经限定了位于印巴两国内部土邦的归属。

可是克什米尔情况却很特殊,它作为一个大土邦,正好夹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所以既可以分到印度也可以分到巴基斯坦。

如果全民投票,那么它80%的居民都会投巴基斯坦,因为宗教信仰相同;但是王公也有选择权,基于宗教信仰,他会选印度,因为他信奉印度教。

引发战争争夺

所以克什米尔的归属变成了一个难题。印巴双方都认为自己对克什米尔有主权,并由此引发了三次印巴战争。印巴都有核武器,一旦印巴再次开战,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好在两国有了核武器后都很克制。

印度现在声称取消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在克什米尔地区逮捕了包括地区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人士,并驱逐游客,关闭学校,中断当地的通讯和网络服务,显示出要一劳永逸拿下克什米尔的强硬态度。

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印巴在克什米尔的动向,毕竟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产生的冲突。


历史干货铺


半个多世纪以来,克什米尔问题始终是主导印巴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导致印巴军事冲突不断和越境恐怖活动频繁的主要原因,也是南亚地区动荡的重要因素。在近十多年的时间里,印巴因克什米尔问题引发的严重暴力冲突已造成数以万计的人丧生,印巴军队在这一地区几乎天天发生军事交火,越境进行的暴力恐怖活动频繁发生。克什米尔问题能否得到最终妥善解决,目前尚难得出乐观的定论。但可以肯定,印巴关系中的克什米尔问题依然是左右印巴关系前景的核心因素,而印巴关系的走向又是南亚地区能否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自美国“9.11”事件后,针对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的猖撅,联合国及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反恐决议,国际社会加大了反恐力度。随着全球范围恐怖活动的猖撅和反恐斗争的展开,世界局部地区性问题进一步突出。其中,在南亚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冲突和越境恐怖活动也不时升温,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南亚地区安全形势多次出现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随着印巴冲突的此伏彼起和升温,印巴克什米尔地区冲突和恐怖暴力事件成为一段时期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也牵动着国际关系的各个方面。而印巴危机的根源不仅仅是“跨国恐怖主义”所致,印巴危机由来已久的主要根源还是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克什米尔的历史问题是长期以来印巴关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而目前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的和反恐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既是历史的延续,也是现实状况的反映,因此克什米尔问题是多年来导致印巴关系复杂多变的基本因素。克什米尔问题是1947年印巴分治后遗留下来的历史性问题,印巴分治按照“蒙巴顿方案”实施以来,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也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其间,印巴爆发的三次大规模战争中有两次围绕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而在该地区小规模武装冲突始终不断。1999年5月,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突,在历时两个月的武装冲突中双方动用了军用飞机等重型武器,双方死伤人数近千人,这场军事冲突几乎酿成第四次大规模印巴战争。1999年印巴武装冲突平息后,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交火依旧没有间断过,紧张气氛得不到缓解。因此,克什米尔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看始终是印巴关系长期紧张和军事对峙的主要顽症,是印巴冲突不断的根源。长期以来,为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国际社会和印巴双方进行过多次尝试,但始终难以找到最终解决的途径。

克什米尔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其主要原因是:

(一)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在克什米尔地区人口约有1300万,其中穆斯林占78%,印度教徒占20%,其余是锡克教徒和佛教徒。印巴分治以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为了摆脱印度的控制,反印斗争至今没有停止过,并发动了多次反印武装斗争,最终都被印度镇压了,就此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摩擦从未平息过,主张克什米尔地区独立的极端组织也未停止过恐怖活动。长期以来,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错综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形成了印巴两国关系的高度对立,民族和宗教间的纠纷也愈演愈烈,克什米尔地区的民族和宗教问题成为克什米尔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根源之一。

(二)克什米尔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克什米尔地区的地理位置对印巴两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连接着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是印巴两国的战略重地。对于印度,该地区可以借助减缓东边的“威胁”和防止西边穆斯林势力蔓延;对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被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防线,一旦失去克什米尔巴将处在印度的包围之中,在战略上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因此,从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的角度考虑,印巴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各不相让。为了确保战略上的优势,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形成了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长期军事对抗,加大了克什米尔问题解决的难度。

(三)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上存在着难以调解的严重分歧。巴基斯坦认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是两个不同的民族,穆斯林占大多数的克什米尔如果归属印度,巴基斯坦作为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的完整性将不存在。印度则认为,印度教和穆斯林虽然信仰各异,但同属一个民族,反对穆斯林的“宗教立国”的主张,坚持印度是一个民族的理论。同时,由于印度是一个多部族、多宗教国家,因此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始终反对巴基斯坦将克什米尔国际化,反对国际社会的介入,担心国际社会的介入有可能导致印度的“巴尔干化”。

(四)地区恐怖活动猖獗,穆斯林极端组织主张克什米尔地区独立和采取的恐怖活动使克什米尔问题更加复杂化。近年来,主张克什米尔地区独立的穆斯林极端组织在克什米尔地区频繁活动,并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从而使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争端更为激烈。长期以来,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印巴双方在军事上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军备竞赛。自1998年印巴两国相继进行核试验后,在导弹试验和常规武器方面的军备竞赛曾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担忧。而当前,虽然印巴危机的核心仍旧是围绕克什米尔,但由克什米尔问题引发的“跨界恐怖主义”带来的多次印巴关系危机,是阿富汗战争爆发后印巴冲突的突出问题。由于阿富汗战争后印巴局势受国际和地区恐怖主义活动影响趋于严峻,形势的发展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不仅随时可能引发印巴之间的大规模冲突或战争,而且将有可能导致有关国家内部的动荡,给南亚地区安全形势增添新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在克什米尔问题上,除了历史上的多种因素外,恐怖主义的泛滥也使克什米尔地区局势持续动荡,问题更趋复杂化。

(五)民族和宗教情绪失控,由于克什米尔地区民族和宗教争端长达半个多世纪,各种新旧矛盾盘根错节,无论是根深蒂固的历史矛盾,还是后来出现的新矛盾,使克什米尔地区民族和宗教冲突更具有复杂性,许多问题非印巴政府所能控制和解决。克什米尔地区经历了多次围绕归属问题的战争,固有的民族和宗教情绪一直延续至今,这种带有历史痕迹、极为强烈民族和宗教色彩的地区冲突,是印巴政府始终难以控制形势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现实的情况看,越境恐怖活动是导致近年来克什米尔地区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这些恐怖活动又往往带有极端民族主义成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