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過好幾個名字,俄羅斯人至今仍稱中國人為契丹人

提示: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過很多名字,“桃花石”和“契丹”便是。透過這些名字,今天依然能夠清楚地看到我們的祖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喀喇汗王朝的“桃花石”,“契丹”中國或者中國的“契丹”,都在向我們述說著一個千年未變的史實。


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過好幾個名字,俄羅斯人至今仍稱中國人為契丹人

我在新疆喀什,忽然想到了我的兩位朋友,他們說他們是契丹人。我在他們身上沒有發現與我不同的地方,但他們依然說他們是契丹人。

記得,曾經在影院裡看張藝謀的《長城》,我不知道影片是講何朝何代的故事,但我記住了影片裡的長城是用來防止契丹人入侵中原的。我知道那不過是影片裡的一種說法,藝術的語言與真實的歷史無關,就像影片裡虛構的怪獸一樣。

喀什,這個地方,在1000年前,曾屬於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極盛時期,據有東起庫車,東南起羅布泊,西至鹹海、花剌子模,南臨阿姆河,北至巴爾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廣大區域,版圖囊括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南部以及我國新疆中西部。大體為“唐朝的安西和北庭兩都護府所轄的大部地區。”朝貢宋朝。我曾經的朋友田衛疆編著《新疆往事》說,公元893年,喀喇汗王朝的副都怛邏斯由於在同西亞強大的薩曼王朝的戰爭中失利而淪陷,駐守該地的副汗奧古爾恰克於是率領部屬遷首府至今天的喀什噶爾城。

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過好幾個名字,俄羅斯人至今仍稱中國人為契丹人

喀什噶爾城就是我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在這裡,我知道了中國曾經有一個名字“桃花石”(《長春真人西遊記》:桃花石,謂漢人也);在這裡,我也知道了中國還有一個名字叫“契丹”;在這裡,我還知道了喀喇汗王朝的可汗們都因為在自己的頭銜上加上“中國”而深感自豪。比如:阿里特勤在發行的錢幣上稱自己為“桃花石·博客拉可汗”,亦卜拉金·不·納速魯也稱“桃花石·博格拉·哈剌可汗”。另有,11世紀統治可失哈爾(今新疆喀什)的阿三·不·失烈門的稱號也是“桃花石·博客拉可汗”。(詳見魏良弢《喀喇汗王朝史稿》,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0年3 月,在新疆阿圖什縣發現了大批喀喇汗朝的錢幣,其中十餘枚背面銘文中有“蘇來曼卡得爾桃花石可汗”字樣。“蘇來曼卡得爾桃花石可汗”就是蘇來曼·本·玉素甫可汗。

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過好幾個名字,俄羅斯人至今仍稱中國人為契丹人

這些可汗們的國家與民族的自尊心就這樣體現在了“桃花石”裡,同時,他們還說自己是“東方與秦之主”。在1000年前,我的祖國就被這些可汗的稱謂裡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喀喇汗王朝是由漠北迴鶻西遷到蔥嶺以西的一支,《宋史·回鶻傳》說:“先是,唐朝繼以公主下嫁,故回鶻世稱中朝為舅,中朝每賜答詔,亦曰外甥。五代之後皆因之。”喀喇汗王朝可汗稱宋朝皇帝為“漢家阿舅大官家”(《宋史·于闐傳》)。親情與愛國之情,在這些簡單的文字裡,有一種感動叫人淚流滿面。

《松漠紀聞》記載:“回鶻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時,有入居秦川為熟戶者。女未嫁者先與漢人通,有生數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種類。媒妁來議者,父母則曰,吾女嘗與某人某人暱,以多為勝,風俗皆然。今亦有目微深而髯不虯者,蓋與漢兒通而生也。”

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過好幾個名字,俄羅斯人至今仍稱中國人為契丹人

回鶻人與漢族人成了有親戚的一家人,他們甚至還將自己的女兒“優先嫁給”漢族人。我遙遙遠遠地想著他們,心裡依然是那種感動。

大約自1041年起,喀喇汗王朝正式分裂為二,西汗為阿里後裔,通稱阿里系,領有河中地區及費爾干納西部,以撒馬爾罕、布哈拉為都城;東汗為哈侖·卜格拉汗後裔,通稱哈侖或哈散系,領有怛邏斯、白水城、石城、費爾干納東部、七河流域和喀什噶爾,以八剌沙袞為政治、軍事都城,以喀什噶爾為宗教、文化中心。

1089年塞爾柱王朝攻下布哈拉,西部喀喇汗王朝從此在政治上成為塞爾柱王朝的附庸;東部喀喇汗王朝在1130年,也曾一度表示臣服於塞爾柱王朝。

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過好幾個名字,俄羅斯人至今仍稱中國人為契丹人

1124年,遼國滅亡,遼國貴族耶律大石帶領少量部眾逃亡請求至東喀喇汗汗庭避難,不料此時的汗朝自顧不暇,耶律大石遂聯合3萬帳“遊牧部落”,駐紮葉密立,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

1134年,東部喀喇汗王朝可汗伊卜拉欣同葛邏祿首領和康裡首領不和,發生衝突,請求耶律大石出兵支援。耶律大石趁機發動政變,佔領巴拉沙袞,作為西遼的都城,把東部喀喇汗王朝降為附庸,從此,東部喀喇汗王朝的轄地只有喀什噶爾、阿克蘇與和田地區。

耶律大石,契丹族,西遼德宗,他的姓名是西遼的象徵,在他去世數十年後,西域、南宋和金朝仍徑以大石指稱西遼。他是《遼史》中記載的遼朝唯一一個契丹進士。

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過好幾個名字,俄羅斯人至今仍稱中國人為契丹人

早在1122年,金兵日益逼近,遼天祚帝流亡,耶律大石與眾大臣立秦晉王耶律淳為帝。耶律淳死後,立其妻蕭德妃為太后,以守衛燕京。耶律大石因勸阻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天祚帝不從,耶律大石心中不能自安,於是殺死蕭乙薛、坡裡括,自立為王,率領鐵騎二百乘夜逃遁。

現在,我似乎還能聽到那出逃的聲音。在漫長逃循裡,到了1130年,耶律大石以青牛、白馬祭祀天地、祖宗,整頓隊伍向西進發。西域的門便向他敞開了,勇氣與機遇讓他在中亞創建了另一個疆域遼闊的多民族的新王朝。1141年,他率西遼軍隊在卡特萬戰役中擊敗十萬中亞聯軍,使塞爾柱帝國的勢力退出河中地區,確立了西遼在中亞的統治。高昌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及花剌子模先後臣服於強盛期的西遼。

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過好幾個名字,俄羅斯人至今仍稱中國人為契丹人

西遼就這樣威名遠播至歐洲。其直轄領地以虎思斡耳朵(位於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楚河州托克馬克境內的布拉納城)為中心,北至伊犁河,南至錫爾河上游,西至怛羅斯(在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南部塔拉茲附近),東至巴爾思罕(今伊塞克湖東南)。

11世紀突厥族學者可失哈里寫成著名的《突厥辭典》,裡面收錄了“拓跋—桃花石”,並稱桃花石是馬秦(中國南方),馬秦距契丹有4個月的路程。秦(中國)分為三個部分:上秦,中國南方;中秦,契丹;下秦可失哈爾(今新疆喀什)。桃花石與“馬秦”是同意詞,而契丹與秦是同意義詞。

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過好幾個名字,俄羅斯人至今仍稱中國人為契丹人

千年以後的今天,俄羅斯等眾多國家稱呼中國直譯過來是“契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俄語名稱,直接翻譯過來是“契丹人民共和國”。俄羅斯人至今仍然稱中國為Kitan(契丹),稱中國人為Kitanyes(契丹人),在俄語、希臘語和中古英語中把整個中國稱為契丹(讀音分別為Kitay,Kita1a,Cathay),在穆斯林文獻中常把北中國稱為契丹(Khita,Khata)。

相傳,哥倫布航海的目的就是找尋傳說中的契丹。中世紀,中亞到西歐,“契丹”一直是對中國的一個通稱。而“契丹”作為中國另一名稱的主要原因,是經過遼金兩代的民族融合,“契丹”已經成為華北主要各族(契丹、漢人、女真、渤海等)的通稱。

然而,契丹族人卻隨著當年西遼滅亡逐漸融入了其他各民族,還有少部分演變為今日的達斡爾族和雲南的本人。只是不知道我在文章開始說到的那兩位朋友是否知道這些呢?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那麼多的名字,我們的祖國永遠也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文/路生)

我們的祖國曾經有過好幾個名字,俄羅斯人至今仍稱中國人為契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