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古代犯人脸上刻字要深入骨头,唐朝有人捡到骷髅上还有字

谈到英布对脸上刻字毫不在乎。

黥这种刑罚对于纹身艺术来说,最大的作用促使了刺青技术的发展,为人身雕刻储备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因为官方对刑罚要求苛刻,例如晋朝就要求刻字不能流于表面肌肤,必须刻到骨头上。

到了唐朝段成式的堂兄还捡到过一个骷髅,上面刻着逃走奴三个字。

他这个哥哥很仁义就把骷髅给掩埋了。

当天晚上这个鬼来到他梦里说:“哥们,谢谢您,不让我露出来丢人”——这还是个要面子的鬼。

有的时候发配的还必须要在脸上写上发配地点,作用就跟二维码一样,目光扫过就能识别出该名人犯从何而来,到哪而去。

你自己擦掉也没用,划开皮肤检查骨头就行了。

古代犯人脸上刻字要深入骨头,唐朝有人捡到骷髅上还有字

这就对执法官要求高了。

首先要有文化——不认字怎么刻字?

其次要有力量——要不怎么能刻到骨头上。

第三要有技术——五刑其他四种技术含量都很低,无非是将人体的一个器官从身体上分离,是做减法,这刻字却是要做加法,必须要有高超的技术。

历史上有一个人就曾经具备过这三样。

他叫王羲之。

论文化——《兰亭序》被收进了《古文观止》。

论技术——《兰亭序》书法被临摹千年,这个帖那个帖的就不提了。

论力量——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直接就渗透下去了,这不也是执法者要具备的境界吗。

都是玩墨的,只是写字的受体不一样。

这说明执法者肯定有着非常高的审美,有一颗追求艺术的心。

搞不好有些执法官还要到蛮夷之地去进修,学习先进的文身技术。

这也算是文化大融合吧。

古代犯人脸上刻字要深入骨头,唐朝有人捡到骷髅上还有字

经过少数民族南下和文化南迁(原来叫五胡乱华)文身技术和审美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终于在唐朝开花了。

纹身成了一门艺术。

只不过追捧这门艺术的是一群混混。

我觉得最早的心态应该是破罐子破摔型的。

你不是说我们没文化吗,我们就没给你看。

于是艺术诞生了。

段成式刚到成都的时候,就发现这里的人很善于刺青,据说用的都是黛青色的颜料,他还对此进行过调研,奴仆说那不过是好的墨罢了。

这说明在对颜料的选择上唐朝人已经很用心了,不像过去作为刑罚随便用点锅底灰就算了。

除了颜料,唐朝人的纹身甚至都可以量产。

段成式在荆州都见到量产的了。

当地有人将针排列成各种形状,想要这种纹身,直接往上一按,然后拿墨水涂上,纹身就成了。

天哪,简直是雕版印刷术在纹身上的使用。

古代犯人脸上刻字要深入骨头,唐朝有人捡到骷髅上还有字

纹身这种技术在大街上随处可见。

在长安有个人当街纹身,数十个人围观。有个穿白袍子的路过,看了一眼,然后纹身的这少年就血流不止,少年的父亲追上去哀求半天,这人从地上拈起一撮土,给了他的父亲,说敷上就好了。

唐朝人身上都纹点什么?

唐朝是一个诗的国度,当然有诗歌。

荆州有个清洁工是白居易的大粉丝,就全身刺上白居易的诗。

段成式把他叫到跟前,手指所指之处,他都给你吟诵一段来。

一指肩膀“黄夹缬林寒有叶。”

一指屁股,就说“不是花中偏爱菊”

……

白居易写诗力求通俗易懂,写完让老太太先听,从这个刺青来看,可真是做到了。

但是“不是花中偏爱菊”,这句不是白居易的诗啊,这是白居易朋友元稹的诗。

这就有点尴尬了。

还有更大的笑话呢。

在玄宗手下做过丞相的张说有一首诗写《岳州晚景》“晚景寒鸦集,秋风旅雁归。”写的是傍晚寒鸦群集的景象,他的一个粉丝韦少卿就把他这首诗的诗意图刺在身上,却把晚景当成挽镜,画成了一个人拉着一面镜子站在一棵落满乌鸦的树下。

这也相当幽默了。

古代犯人脸上刻字要深入骨头,唐朝有人捡到骷髅上还有字

白居易:我的粉丝好奇怪

不过纹别人的诗,不算什么,最绝的纹自己的诗。

有个叫赵武建的,身上刺了好多外国图画和喜鹊等,有一百六十多处,胳膊上刺了一首诗:“野鸭滩头宿,朝朝被鹘梢。忽惊飞入水,留命到今朝。”这说的是野鸭,也说的他自己的经历。

还有一个叫宋元素的,他胳膊上雕刻了也雕刻了一首诗:“昔日已前家未贫,苦将钱物结交亲。如今失路寻知己,行尽关山无一人。”说得世态炎凉倒也有趣。

这两首诗都被收入了全唐诗,二位也算和李杜同在一书了。

其实考验纹身者的技术,这些字不算什么,最难的是图画。

有一个叫王力奴的,他身上刺了一个园林,有山有亭有院,池塘轩榭、鸟兽虫鱼无不俱全。这简直就是一副画了,流传到现在就是一副上好的山水啊,和展子虔、李思训齐名不成问题。

古代犯人脸上刻字要深入骨头,唐朝有人捡到骷髅上还有字

大部分人纹的都是神佛,他们希望纹身带给自己力量。

段成式说他手下有个奴仆力大无穷,他说的他的力量来自神佛,原来他的后背上刺了一个天王像,初一十五端坐,他的妻儿准备供品,望背而拜。

贝克汉姆背后纹着守护天使,大概也是守护着他。

到底有没有用呢?

四川一个叫赵高的无赖回答:肯定有。

因为他的后背也刺了一个天王:毗沙门天王。

这个赵高虽然不会指鹿为马,却是好勇斗狠的主,天天打架。

被县衙抓住,要打,看见神像就住手了。

你说有用没用。

但是后来来了一个领导叫李夷简的,这领导不信邪。

派官吏使劲打,打坏这天王像算完。

天王就这么打烂了。

过了十来天,这赵高裸露肩膀沿街乞讨,说是要功能钱来修复天王像。

这还是个幽默的无赖。

不过这赵高应该感到幸运,如果在长安遇见了京兆尹,一定会被打死的。

当时有个人外号三王子,力能扛鼎,不知道他身上是不是刺了天王像。

这家伙数次犯法都因为躲到军营逃脱了。

杨虞卿不信邪派了五百个人抓住他,关门活活打死。杨领导在判决书上写“四肢刺青,还称王子,不用审问,就该打死。”

这说明这门艺术不被领导喜欢。

古代犯人脸上刻字要深入骨头,唐朝有人捡到骷髅上还有字

杨虞卿之后是薛元赏当京兆尹。

当时这些带刺青的恶少确实闹得不像话,他们拿着羊胛骨拦路抢劫,到酒店拿着蛇去收保护费。

薛元赏就对他们重点打击,抓住三十余人,全部打死。

包括写诗的赵武建和宋元素二位。

吓得当时有刺青的人,赶快用火将刺青给烧了。

其中有个不服气的,左胳膊上刺:“生不怕京兆尹。”右胳膊刺”死不惧阎罗王。。”

薛元赏送他去见了阎罗王,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怕。

这种纹身明志的做法,四川尹偃将军也有个这样的士兵。

尹偃有次点名,有个士兵迟到了,尹将军就将他一顿好打,差点打死。士兵的弟弟一心为哥哥报仇,在胳膊上刺下“杀尹”的字样。

当然后来尹偃知道了就先下手为强,干掉了他。

看来用文身明志真的是个危险的方法。

古代犯人脸上刻字要深入骨头,唐朝有人捡到骷髅上还有字

后周开国之君郭威

后代的郭威反其道而行之,他脖子左侧纹了一只麻雀,右侧纹了一堆谷粒。

当时他在后汉手握兵权,有人说他有不臣之心的时候,他就把脖子上的纹身给别人看:你见过有纹身的天子吗?“

也就是说他用文身来证明自己是个流氓,不会造反。

这纹身代表着韬光养晦,就跟有些人种花种草一样。

等他真的当了天子,这纹身又出了新传说。

《画墁录》上说是一个老道士给纹上去的,道士说将来鸟儿吃到了谷子,便是你富贵之时,后郭从军,鸟儿离谷稍近,待其为帝,鸟儿果然食谷。

这才是纹身明志的正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