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老話說“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


農村老話”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意思是說哥哥不幸死亡,小叔子附就嫂子登記結婚過日子;姐姐不幸死,妹妹就去頂替姐姐的位子,嫁給姐夫。當然這兩者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年齡相當,兩相情願,也是為了雙方的家庭和未成年的孩子少受委屈。不能強迫,也並不是一種風俗。

以前,我們家族裡,一個大哥去荒郊野外刨荊子當柴禾,不慎從懸崖上掉了下去,摔成了重傷,那時候農村缺醫少藥,也沒錢醫治,不久就去逝了,撇下了一兒一女,在父母的撮合下,二哥跟嫂子重新組織了家庭,二哥比嫂子小兩歲,婚後又生了兩兒仨女,共七個孩子,叔嫂重組,兩人齊心協力,小日子過的風聲水起,兒女成家後都懂孝順知感恩,兩人晚年生活很幸福,前年冬天,兩個人相隔四十天相繼去逝,大嫂九十歲,二哥八十八歲。

我的一個王姓鄰居的兒子五年前 ,媳婦因肺癌去逝,年僅28歲,留下了一個二歲的女兒。當初談戀愛時,孃家人就不同意,結婚時更百般阻攔,兩親家打得不可開交,可是女兒非他不嫁,結婚後三天回門,都沒讓進家門,等於斷絕了母女關係。如今女兒去逝,岳父岳母覺得很對不起女婿,於是就讓小女兒(比女婿小四歲)嫁給女婿,一是為了小外甥女不受委屈,二是為了擬補以前的過錯。

鄰居的兒子欣然同意,婚後又生了個兒子,等於兒女雙全,兩親家也重歸於好,日子過得有滋有潤。




落英鄉間


這個說法在過去農村是很有道理的。並且受到家庭和鄰里提倡的。

1,孩子們不會受後爸後媽的虐待。親叔和親姨畢竟也是親情。

2,家產不外流。

3,有一定的感情基礎。

我來說一下兩家的婚姻逸事。

老王和老李兩人從小就是師兄弟,感情一直很好。

兩人後來娶妻生子,老王生了四個兒女,兩男兩女,老李生了一男一女。孩子們從小在一塊玩耍,好的象一家人一樣。

孩子們慢慢長大了,後來逐漸產生了感情。老王和老李看在眼裡,心裡都有了些默契。

同一天,老王託媒人到老李家說親。老李託媒人到老王家說親。實際上就是走個形式,婚期很快就定下來了。

當年八月,兩對新人同一天結婚。兩家都是又娶媳婦,又聘閨女。熱熱鬧鬧,歡歡喜喜。

婚後,兩對新人相敬如賓。不久一家生了一個大胖小子。老王和老李更是高興的不得了。又親孫子又親外孫。

天有不測風雲,老王家的大兒子在窯場燒磚,磚窯倒塌!大兒子被埋在底下,救出來時已氣絕身亡。時間不長,老李家的媳婦也因病身亡。兩家都沉浸在痛苦之中。兩個孩子更是讓老王和老李心疼。

喪事辦完,老弟兄倆坐在一起默黙抽菸。兩家都象塌了天一樣。這時老王本家大爺過來和他倆說:不如按老傳統讓兄弟娶了嫂,讓小姨子嫁給姐夫。老王老李心裡願意,但又怕孩子們委屈。本家大爺說,孩子們的事我找人探探底。結果幾個孩子都沒有意見。找了幾個本家親戚,在一起吃了頓飯,就算辦了婚事。

兩個孩子,一個叫叔叔叫爸,一個叫姨姨叫媽。日子又恢復了往日的紅火。


朱增林呀


先說一下“兄死叔就嫂”的意思。這話就是說,如果哥哥因某種情況突然去世,撇下嫂子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日子不容易,作為丈夫的弟弟,嫂子的小叔子,如果還沒有成家的話,有責任幫助哥哥照顧嫂子,把孩子拉扯大。生活中這樣的事情,還真是不少。嫂子嫁給小叔子也算是適得其所,孩子不用改姓,還是丈夫家的孩子,公公婆婆也還是原來的公公婆婆,大家還是原來的一家人。而且作為孩子的叔叔,照顧自己的侄子侄女,也是心甘情願,畢竟有血緣上的關係。



姐死妹填房這樣的事情,在農村同樣的屢見不鮮。假如姐姐因病去世,撇下親外甥無人照顧,再給親外甥找個後媽,還不如讓自己的親姨媽來照顧更放心一些。如此說來,也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問題是有的小姨子,等不到姐姐死就想去填房。有的人姐姐還活著的時候,妹妹就想雀佔鳩巢,實在是荒唐之情。

記得在我上學的時候,我們村裡就有這樣一對姐妹,姐姐沒有公公婆婆,生完孩子坐月子的時候,就把妹妹叫到自己家裡來伺候月子。一個月子伺候下來,妹妹的任務完成了,本該回家了,可是這個時候的妹妹卻離不開姐夫了。等姐姐回過味來的時候,什麼都晚了,只好出了月子直接去離婚,把家倒出來給妹妹。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了,那時候的人還沒有現在這麼開放,那個小姨子還會感到羞恥,覺得自己對不起姐姐。



現在有的小姨子,似乎就沒有了這份羞恥之心,跟姐夫睡在一個被窩裡的時候,絲毫沒有覺得自己是缺德鬼。我就認識這麼一個小姨子,仗著自己比姐姐年輕有文化,跟姐夫勾搭在一起六七年。後來被姐姐知道了,姐姐回家求助於父母,但是妹妹根本不聽勸阻,照樣跟姐夫混在一起。她這個姐夫掙錢也比較多,給小姨子花起錢來絲毫不心疼,真是做到了心在哪裡錢就在哪裡。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農村人還是比較貧窮落後的,那時候很少有人穿真皮衣服,人家小姨子就穿著價值幾千塊錢的真皮貂領大衣。



聽說她姐姐為了供兩個外甥讀書,省吃儉用,每年春節連件新衣服都捨不得買。我們這裡有正月初三閨女回孃家的習俗,每年正月初三,這個小姨子的三個姐姐姐夫,都要回孃家。所以每年正月初三這一天,為了避開湊在一起的尷尬場面,這個小姨子就躲出去不回家。等到姐姐姐夫們都各自回家了,她才回來。他們的關係一直持續了很多年,直到這個小姨子重新嫁了人以後,才慢慢疏遠了。


靈子


“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這說法是在古代:

由於那個時候,在整個社會的風氣都是這樣,女人不管什麼原因,大部分人都只能結婚一次,結婚一次的女人,被認為是高尚的女人,會被歌頌的。

而再婚的女人,不管是喪偶還是離婚,等什麼原因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男人願意娶的。所以在那個時候再婚的女人是很悲慘的,基本沒什麼人願意娶。

在那個時候由於婚姻制度裡允許男人多個老婆,很多達官貴人都有很多老婆。這就導致了很多社會底層的男人,是很難娶到老婆的。特別是一些家庭困難的男人。

這時候,一些家庭困難的,兄長死了後,嫂子再婚沒什麼人要,就算有也難找到好的人家。而弟弟卻因貧窮而娶不到老婆。於是,在家人的撮合下,嫂子就嫁給了弟弟。



山農狼仔


開篇語:


“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主要還是封建思想遺留的產物。在古代女人地位一直比較低,甚至女人是男人的財產,結婚前在家要三從四德,結婚後在夫家也要三從四德。很多生活不是自己可以選擇做主的,這是一時代女性的無奈與悲哀。


兄死叔就嫂

意思是:家裡有兄弟兩個人,大哥如果去世了,小叔子如果未婚,可能就會被撮合跟嫂子一起過日子,結成新的夫妻。

第一、在很多朝代弟弟娶哥哥的遺妻,是被整個社會認可的,這不是道德問題。因為弟弟繼承哥哥的東西,哥哥的遺妻也算是一種繼承品。和現在妻子能繼承家不一樣,這是一直社會時代的問題。“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在過去的某些時期,女人可以說是男人的附屬品,就像衣服一樣和首飾一樣,地位低的可以隨時休掉或者送給別人。

第二、如果大哥有生下孩子,撇下嫂子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日子不容易。作為丈夫的弟弟,如果還沒有成家的話,有責任幫助哥哥照顧嫂子把孩子拉扯大。嫂子嫁給小叔子也算是適得其所,孩子不用改姓,還是丈夫家的孩子,公公婆婆也還是原來的公公婆婆,大家還是原來的一家人。而且作為孩子的叔叔,照顧自己的侄子侄女,也是心甘情願,畢竟有血緣上的關係。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姐死妹填房

意思是:如果有姐妹兩個人的話,姐姐去世了,小妹可能就被撮合跟姐夫在一起過日子,兩個人結為夫妻。

第一、姐死妹填房這樣的事情,在農村同樣的屢見不鮮。假如姐姐因病去世,撇下親外甥無人照顧,再給親外甥找個後媽,還不一定真的對孩子好呢。畢竟是麼有血緣關係的,在古代還是很看重這點的。那還不如讓自己的親姨媽來照顧更放心一些。如此說來,也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不過這也是要經過長輩的同意的,畢竟在古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第二、如果姐姐死了後,父母覺得這個大女婿,人品很好,或者可以帶給自己家族利益時,就會讓自己的小女兒嫁過去填房,來維持這種親戚關係。當然了,這個一般都是需要大女婿同意,不同意的話,也不能強嫁的,當然也不排除直接把小女兒送上門的,畢竟要攀高枝嗎!


其實這種“兄死叔就嫂,妹填房的事”,在現代社會里也有發生。只是現代是因為感情到位了,才會發生。而且,還要受到周邊人的質疑。


卷尾語

總之,在那個時代,女人就像是一種物品,不僅被用各種所謂的道德來支配思想,還連自己的人生也無法做主。以前女子從小就被教育嫁人後要安守本分,三從四德等等。這是一個社會陋習,反映了當時封建社會女人的地位低下。


愛讀書的小蛋蛋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第一、下一代的培養和教育。畢竟都是一家人有血緣關係,你會很用心的培養下一代。如果跟隨外人的話,孩子從內心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愛。甚至有些後爸後媽對孩子拳打腳踢,在孩子這一塊兒身心受到很嚴重的傷害。


第二、肥水不流外人田。這一個家庭生活這麼久,各方面都習慣了,突然換一個家庭的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磨合與適應。能過得好就不說了,如果不好又是一段失敗的婚姻。人生能有幾次重來的機會?

第三、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姐妹從小一起長大,肯定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某種意義上講也能從兄妹身上找到配偶的影子。而且本來大家平常就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間交往也很頻繁,肯定也會有很好的感情基礎。

所以從各方面綜合考慮,我覺得這樣還是挺好的。我們不要被道德的枷鎖所束縛,主要的還不是自己過的開心幸福快樂?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留言。我說的有道理,請點個贊,謝謝!


鐵柱帶你回農村


農村老話說“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記得小時候在學堂上讀書的時候就聽老師講過這樣一段話,《禮記·郊特牲》:“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講,女人在一個家庭中社會地位的變化過程,小的時候要聽父親和兄長的話,出嫁以後就要聽夫君的話,夫君死了以後要聽兒子的話。它所反映出來的是,古代男尊女卑的一種思想理念,人們認為女性的地位天然的低於男性,從屬或附屬於男性或者和家庭,這是對於女性非常不公平的一種做法。


“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這句俗語的意思也非常的簡單,兄長死了以後,弟弟就可以和嫂子結婚組成家庭,姐姐死了以後,妹妹就必須給姐夫填房。這是一種漠視人權的行為,沒有對女性的權利得到充分的認識,甚至是不尊重,但是這些事情真實的發生在我國古代一些地方,現在已經存在這種做法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習俗已經慢慢被人們遺棄,人們對於男女性的社會地位的平等越發的重視,越來越能夠為女性著想。甚至於在一些地方都出現了針對男性的新“三從四德”,也是非常有趣,這也是男女社會地位發生改變的一個重要標誌。認為女性是屬於家庭的附屬品的這種想法是荒謬且錯誤的,它沒有充分認識到女性在家庭中所發揮的作用,甚至一味的抹殺她們所起到的作用,新時代的女性已經頂起來了一片天。


“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這是一種落後的思想,不應該得到傳承,應該弘揚男女平等的觀念,讓更多的女性地位得到認同。這句俗語也告訴了我們,有些俗語它是不符合社會時代發展的,時代在發展,如果文化創新跟不上,那最終還是會落伍,被時代所拋棄,做人做事也一樣,最重要的就是與時俱進,創造出更多新的理念來。


老農民說事


古代經濟比較困難老百姓家庭條件不怎麼好,而且在觀念上面基本上都是比較嚴肅,所以在古代就有那種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說法,這種觀念在現在早就被丟到九霄雲外去了,但是在古代這些非常的嚴肅,並不是說像現在的這個樣子,而且在古代還有不少叔嫂聯姻的事情發生,這說明了古代社會的一種特殊現象。



古代有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的說法,其實就說明了古代社會經濟約束,家裡面一般長子是有各種優先權,在繼承遺產或者婚姻方面,長子都會比次子高一點,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在長子結婚後次子還有機會獲得婚姻,如果家庭條件差一點,那次子沒辦法成家,如果兄長去世那為了家庭完整和和睦,次子會跟嫂子生活在一起,維持家庭圓滿。


傳統文化裡面叔嫂之間在兄長在世的時候,兩者之間的關係就是長兄如父,嫂子如母的說法,兄長去世後,嫂子屬於寡婦,叔子是單身,那用傳統文化來說,維持原有家庭圓滿,解決小叔子婚姻問題,解決嫂子喪夫的問題,為了不讓人看不起,所以長輩會動員叔嫂結合成為家庭。

其實這些都是對現實社會的一種無奈,婚姻的不自由,基本上都是屬於一種長輩之間主導的婚姻,不像現在的婚姻自由,也是反應了當時社會觀念是比較保守的,現在的社會開放自由,基本上沒有這種類似的情況,就算有大多數也是自願,加上經濟條件各種問題的綜合因素導致,但是比較稀有。



姐死妹填房,其實意思和兄死叔就嫂是一個道理的,在自己姐姐去世後,做妹妹的還沒有嫁人,家中長輩會考慮到面子和家庭觀念問題安排小姨子去代替姐姐的位置繼續保持家庭原有的關係,其實就是一種長子長女為大的思想觀念,也表現出來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年輕人對自己的婚姻基本上沒有發言權。


現在的社會這種現象就真的會稀有了,婚姻基本上都是自由的,家中長輩主導婚姻的事情已經不多,但是並不是沒有,至少比過去少很多,現在的婚姻只要自己有能力基本上絕大多數的父母不會去幹涉,婚姻自由已經基本上達到,但是婚姻自由帶來的後果是家庭的神聖觀念變得不值錢,各種各樣的問題最終導致現在的一些社會現象。


無法超越的足跡


“兄死弟就嫂,姐死妹填房。”這句農村老話,我們老家也有如此說法。它說的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如果哥哥年輕時因故去世了,孩子還小,留下孤兒寡母的沒人照顧,當弟弟的就應該接著娶嫂子,一起將哥哥留下的孩子養大;如果姐姐不幸去世,當妹妹就要與姐夫再組家庭,一起將姐姐留下的孩子養大。這句古話不僅流行,而且還很吃香似的在農村蔓延開來,比較常見。



我們村有一戶人家,哥哥在一個夏天勞動後到水庫洗澡,也許因為天氣太熱,人幹活後大汗淋漓,跳入冰涼的水裡後手腳抽筋,再也沒能起來。留下不算漂亮但勤勞吃苦的老婆和一個五歲的孩子後走了。後來,他們家弟弟娶了嫂子。兩人相差六歲,婚後嫂子對弟弟非常的好。他們新組家庭後又生了兩個孩子,全家五口人過得幸幸福福的,還令旁人羨慕呢。很多人為此都有了話題,總說娶女人就該娶年齡大的,甚至還用上了那句很多人都知道的老話,什麼老話呢?“女大一,抱金雞,女大三,抱金磚。”大家在談說他們時,又加上了一句:“女大六,抱金牛!”



這是弟弟娶嫂子的幸福例子,對於妹妹嫁姐夫的情況,在我們村及周邊就有三家,總體來看他們都還是很幸福的。比如我們村有一家姓李的,二女兒不幸年輕去世,拋下才三歲的孩子就離開了。家人一合計,讓老三頂了上去,老三當時高中畢業還沒訂婚,內心也樂意接過姐姐的班幫著照顧孩子。沒想到他們也過得很幸福,不僅通過做生意掙了錢,還在鎮上和市區都買了房子。他們的婚姻,在我們村裡村外也是大家的榜樣。



通過觀察發現,這樣的家庭比外面世界的再婚家庭更親密、更和諧、更幸福。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以我看來,關鍵在於有親情,是一種親情的延續。嫂子被娶回家,來到陌生的家庭,日積月累與家人都熟悉了,與家裡的每個人都形成了親情的關係。姐夫呢,也是同樣道理,娶媳婦後與岳父家裡每個人都形成了親情的關係,包括小姨妹。哥哥因故離開,姐姐因故離開,弟弟與嫂子新組家庭,妹妹與姐夫新組家庭,都能很快的融洽一起。更關鍵的是,弟弟撫養哥哥的孩子,妹妹撫養姐姐的孩子,都是視如己出的親上加親,都能很好的對待孩子。我覺得,這是關鍵所在!





我們再來看看外界的其它重組家庭,很多過得不幸福,兩個不相識的人組合一起,還帶著自己不熟悉、沒親情的孩子,是很難融合一體的大難題。一方面男人或女人難容對方孩子,另一方面是孩子很難認可一個完全的陌生人,這就是導致他與她很難同時接受兩個或多個完全陌生的人,並且孩子還是沒有共同語言、沒有親情基礎的人,相處起來的確不容易。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農村比較認可“哥死弟就嫂,姐死妹填房”的奧妙之處吧!有什麼道理?易於相處、融合一體,導致家庭幸福,這就是道理!


種植天地


農村老話說“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從現在來看,農村老話所說的“兄死叔就嫂,姐死妹填房”本質上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哥哥去世後,弟弟將嫂子娶回家,這樣家產不會被外人得去。而姐姐去世後,妹妹填房嫁給自己的姐夫,也是這個意思。

兄死叔就嫂

在農村,過去嫂子稱丈夫的弟弟為“叔叔”,實際上就是小叔子的意思。在過去,女人地位低下,不管是在孃家當姑娘還是嫁入婆家,都講究三從四德。俗話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棒槌抱著走”,就很形象地解釋了過去農村婦女的家庭地位。過去人認為,女人在丈夫去世後改嫁,是為世人所不齒的。女人講究從一而終,從踏入婆家的門開始,就已經圈定了自己的人生軌跡。生是婆家人,死是婆家鬼。

所以,過去的女人在男人死後。一般是不能改嫁的,只好拉扯孩子過日子。但如果有小叔子,並且小叔子沒有結婚,則可以順理成章地改嫁給小叔子。這樣一來,還是婆家人。而且農村人也認同這種生活方式,過去不認為這是亂倫。這樣,一來財產沒有落到別處,二來小叔子本來就是孩子的叔叔,自然在對待孩子的感情方面,沒有隔閡,總歸是自家血脈。

所以,嫂子嫁給小叔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外人看來,也是理所當然的。當然,也有很重要的一點,也就是婆家經濟條件肯定不是很富裕,不然小叔子也不會到了娶妻的年齡段,還沒有結婚。

姐死妹填房

和哥哥去世以後說給小叔子為妻一樣,有的人家姐姐出嫁後,由於某種原因去世,這丈母孃會將自己的小閨女再說給大女婿,作為填房。這樣一來,外孫、外孫女的還是自己的外孫女。從孩子的角度上講,自己的親姨姨來做自己的“後媽”,當然都是自家人,肯定受不了虐待。

不過,一般說來,這大女婿的人品肯定是錯不了的。再者,男方的家裡經濟條件也肯定不錯,小閨女過去之後,也受不了委屈。這丈母孃有時候也是看中了女婿家殷實的家境,把自己的小閨女再嫁過去,也免得女婿再續絃別人,不僅外孫等落入外人的手裡,這家產也歸了別人名下。如果女婿再與再婚的女人有個一兒半女的,還要與自己的外孫爭奪財產。所以,情願將小閨女再許配給大女婿,作為填房。

現如今社會,兄死叔就嫂的情況不多見了,但姐死妹填房在現實的生活中還存在。主要是如今人們有時候認為叔嫂合在一起,有違人倫,再者現在一些男的很少有喜歡 比自己大的女人。而姐死妹填房情況還依然存在,也是這男方有經濟實力,而且小姨子自然是年輕,當然他也願意。不過,現如今都是建立在兩情相悅的基礎上的,不像過去只要“父母之言”便可以決定女人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