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蘇州的太平軍已獻城投降,為什麼李鴻章還要把降兵趕盡殺絕

李鴻章——晚清中流砥柱一般的肱骨之臣,為了補救大清王朝這艘“老破船”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於大清李鴻章是忠誠的,而這忠誠背後確實隱匿許多李鴻章為人處世的狡猾與奸詐,蘇州殺降事件就是這奸詐狡猾的一道縮影。

李鴻章的發跡得益於曾國藩,經過曾國藩的舉薦,李鴻章臨危受命組建淮軍保衛上海。經過李鴻章的細心經營,李鴻章保衛住了上海,在上海站穩腳跟。李鴻章的良好表現,經曾國藩再次舉薦,李鴻章被委以平定江蘇賊匪之重任,如果說上海是李鴻章仕途大振的起點,那麼江蘇平匪就是他仕途的第一次大飛躍。嗜權如命的李鴻章此時必然是要全力以赴抓住機會。在上海精心佈置安排一番之後,李鴻章帶領自己的淮軍以及在上海保衛戰中,因共同利益而“走”在一起的外國僱傭軍——常勝軍,共同開拔江蘇平定太平天國。

蘇州的太平軍已獻城投降,為什麼李鴻章還要把降兵趕盡殺絕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_圖

關於常勝軍本文篇幅有限不做過多介紹,簡言之常勝軍是一支由外國人領導和組建的僱傭軍,理論上並不受控於某國政府。常勝軍為清政府賣命,清政府付錢,這看似簡單的僱傭關係下,其實關係並不簡單,而跟隨李鴻章出征的常勝軍主帥英國人戈登和李鴻章之間只是求同存異的合作關係。而這位戈登正是本次事件的重要人物之一。

李鴻章果然不負眾望,在江蘇與太平軍的戰鬥是節節勝利,一路凱歌高奏,在取得一些列大小勝利之後,拿下蘇州城成為李鴻章在江蘇作戰的終極目標,這對於李鴻章來說這即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也是極大的挑戰。蘇州城作為當時太平天國在江蘇的首府,同時也是天京(南京)的主要外援城市,太平軍對蘇州城已是經營多年,再加之蘇州城此時的守城主帥是太平天國軍事奇才忠王李秀成,李鴻章想要一舉拿下蘇州城,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事實也確實如此,在李鴻章發動了幾輪攻堅戰之後,發現傷亡慘重且進展不大,李鴻章無奈只好放棄攻堅改為圍困,試圖將太平軍困死在蘇州城。太平軍方面,雖然一直奮勇抵抗,但是面臨兵臨城下的壓力,城內守城將領們不在是鐵板一塊,有些人就有了“投誠”的想法和打算,有此打算的主要是郜永寬、汪安鈞等八位主要將領。

蘇州的太平軍已獻城投降,為什麼李鴻章還要把降兵趕盡殺絕

太平軍_圖

想要“投誠”並不是幾個人簡單商議“一拍大腿”就能成的事情,三個問題亟需解決,否則“投誠”之情不能實現:

1. 蘇州城守將一把手揮官忠王李秀成和二把手慕王譚紹光沒有絲毫投降清軍的意思,如何處理或者對付二位“大哥”?

2. “投誠”需要可靠的接頭人,往來之間傳遞信息,瞭解彼此的需求和顧慮,沒有一個可靠的中間人怎麼行?而且這個人除了可靠還要在李鴻章的清軍有一定的話語權,這個人或這些人是誰?

3. “投誠”的條件以及自己利益的保障,需要他們內部達成一致同時還要得到李鴻章甚至是清政府的承諾,倘若不能順利如願,他們幾人如何選擇?是繼續負隅頑抗還是降低條件“借坡下驢”投了算了?

世間之事大致相通,正所謂“郎有情、妾有意,還愁找不到王婆”?清軍方面迅速有兩位“王婆”挺身而出,他們正是英國人戈登和太平天國降將程學啟。

這事兒英國人怎麼還參與了呢?你以為“常勝軍”能打勝仗就依靠良好的武器裝備,其實他們是戰略戰術十分先進的部隊,對於情報那是十分重視,郜永寬等人有意“投誠”的消息就是戈登手下“常勝軍”打探得來的,不僅如此,戈登還知道,郜永寬和譚紹光不和甚至是積怨頗深。這條情報太重要了,倘若真能策反郜永寬等人,就可以兵不血刃解放蘇州城,既立了功,又免遭生靈塗炭,絕對的好事兒!

蘇州的太平軍已獻城投降,為什麼李鴻章還要把降兵趕盡殺絕

太平軍與英軍交戰_圖

戈登自然也想立下此大功,再加之蘇州城內遞出話指名要英國人戈登為聯絡人和擔保人,所以戈登自然當仁不讓為第一聯絡人,而程學啟作為原來太平天國的老人,與郜永寬這些太平天國的王爺們算是熟人,溝通起來方便一些,同時李鴻章也想讓郜永寬等人看看,程學啟現在混得不錯,你們早降早立功、早享福。所以,這第二個問題已經迎刃而解,而問題一如何搞定大哥們,就得郜永寬他們自己想辦法了。

所謂搞定,最快捷的辦法就是“殺”,郜永寬等人是李秀成一手提拔起來的,面對有恩與己的李秀成,郜永寬等人還是心存芥蒂,最好讓李秀成主動離開蘇州城。李秀成何等聰明,自然瞭解手下兄弟們的大致意思,為了避免自相殘殺,重演“天京變亂”之悲劇,同時他也明白清軍大兵壓境自己也無力迴天,於是李秀成便藉故天京方面召見離開蘇州城。

關於李秀成離開蘇州之前是否將郜永寬等人的叛變之意告知或提醒譚紹光,是有一定爭議的,但是無論李秀成是否與譚紹光有過溝通,譚紹光的悲劇都不應該算在李秀成的頭上,要怪只能怪他自己的後知後覺或是優柔寡斷。

只剩下譚紹光這個事情就簡單了,殺之是最佳選擇,不但可以解除以往齲齒的各種不開心,掃除投降大計之障礙,還可以用譚紹光的人頭向李鴻章表示投誠之誠意,更是換取投降利益的重要籌碼,好處之多,何樂而不為?因此問題一已有定論。

蘇州的太平軍已獻城投降,為什麼李鴻章還要把降兵趕盡殺絕

李秀成自述的手稿_圖

只剩問題三,如何保證投降後利益?這才是郜永寬等人投降的根本出發點,也是他們最為關心和最需要謹慎處理的一點。郜永寬等人不是糊塗蟲,他們不但沒有輕信,而且還十分謹慎。首先,郜永寬等人指定戈登作保,就是知道戈登不是洋人政客,那是“一口唾沫一顆釘”守信用之人,有他作保自然放心大半;其次,程學啟歸降清軍之後,受到多人排擠,唯獨在李鴻章手下得以重用,並且混得很不錯,而且李鴻章之前並沒有虐待甚至屠殺俘虜之劣跡,使得郜永寬等人相信李鴻章是可靠之人;再次,最重要就是這再次,朝廷明確降旨,要求“優待太平天國投誠之人”,李鴻章他怎敢抗旨?基於以上三點,郜永寬等人算是吃了定心丸,決定背信棄義而投誠。

心中早有打算的郜永寬積極與清軍聯絡人戈登、程學啟接頭,接頭地點就在盛產螃蟹的陽澄湖(不知道當時他們幾人談論事情之時,是不是一邊嗑著大閘蟹一邊喝著小酒),談笑間雙方遂達成共識,臭名昭著的賣主求榮協定就此產生。郜永寬用譚紹光人頭作為投誠“見面禮”,以表示投誠之誠意,戈登、程學啟作保,保證郜永寬等人投降之後的人身安全和被清軍重用等方面待遇。

為了給投降造勢,清軍水路並進攻打蘇州城,譚紹光自然是帶領大家上城禦敵,就在譚紹光指揮戰鬥之際,汪安鈞突然從胸前取出藏匿的匕首直接刺向譚紹光,譚紹光被刺死。次日,郜永寬等遂大開城門迎接清軍入城,同時將譚紹光人頭奉上。郜永寬等人為了達成自己目的,毫不留情地將屠刀伸向並肩作戰的自家兄弟們,人性之醜陋,在這些叛徒們的身上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蘇州的太平軍已獻城投降,為什麼李鴻章還要把降兵趕盡殺絕

譚紹光(1835——1863),廣西象州人_圖

一切都是依照計劃行事,而且一氣呵成,毫無差池,李鴻章怎麼就動了殺心?

其實,最積極主張殺人的不是李鴻章而是程學啟,那麼程學啟殺人動機又是什麼?根本原因有兩點∶

1. 為了促成蘇州和談,談判之時,揹著李鴻章承諾郜永寬等人太多,以至於超出了當時李鴻章所能處理的能力範圍,例如索要官位之重,品階之高(二品以上)都是李鴻章無法申請給予的。另外,郜永寬等人還要求不剃髮,保留太平天國時的髮式,這明顯是心存異志,投誠意志不堅定之表現,李鴻章不能答應,朝廷更是不能接受。怎麼辦?答應的事情做不到,只好反悔,反悔了又如何不讓對方痛斥與投訴?殺人滅口是個一勞永逸的辦法。

2. 程學啟不願意郜永寬等人受到李鴻章甚至是清廷的重用,作為太平天國的降將他自己今天的地位來之不易,並且在往後對太平天國的戰鬥中,他依然會被加以重用,這樣的機會他實在是不想失去。要是郜永寬等人歸降後在清軍中立了足,很有可能會佔有自己的杯中美羹,豈不是得不償失,追悔莫及。就因為這私心,他開始借題發揮,慫恿李鴻章下定決心。李鴻章權衡利弊最後還是下定決心先斬後奏。

蘇州的太平軍已獻城投降,為什麼李鴻章還要把降兵趕盡殺絕

查理·喬治·戈登_圖

為了熱烈歡迎郜永寬等八人棄暗投明,作為此地此時清軍的最好領導人,李鴻章宴請郜永寬等人毫無非議,郜永寬等人也是毫無戒備欣然前往。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寒暄過後,郜永寬等人正要和李鴻章商量對自己之承諾何時兌現之際,刀斧手突然現身,將投降的八人剁成肉泥,場面血腥程度,可想而知。而這提前埋伏好的刀斧手是程學啟事先安排,但是沒有李鴻章的授意或允許他怎敢一意孤行?還有一事需要說明,早在李、程二人策劃之前,李鴻章就安排戈登返回崑山,所以戈登對於李、程二人的陰謀勾當,他一直被矇在鼓裡,完全不知情。戈登提前回崑山,也印證了李鴻章有意殺此八人,因擔心戈登從中作梗,而故意將其調離蘇州。

事情已經做了,乾脆就一不做二不休,蘇州城屠城在所難免。

這個事件到此就既成事實,這一場人性醜態大揭露,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坑蒙拐騙使出渾身解數。為了保全自己,為了一己私心,先是兄弟之間的背叛與反目,再有後來的“黑吃黑”殺人滅口。至於血流成河那都是這個事件的副產品。

人也滅了,城也屠了,善後工作還是要做。所謂善後,一是如自圓其說,給朝廷一個不處分自己的理由,另就是,如何穩住英國佬戈登。

蘇州的太平軍已獻城投降,為什麼李鴻章還要把降兵趕盡殺絕

李秀成(1823年——1864年8月7日)_圖

李鴻章那可是寫奏摺一等一的高手,他先是報告蘇州城被順利攻克的好消息,打下以良好結果為導向的基調,再重點突出投降的這八人,索要官職之多之大,以及不剃髮等非分之想,進而謊稱蘇州城還有十萬之眾的太平軍把守各個城門,沒有及時與清軍完成換防工作,其實蘇州殘留的太平軍也就一萬多人,如此文過飾非無非是想說明這八人誠意不足,隨時都有反水的可能性。最後他以誠懇的態度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朝廷處分自己。朝廷當然不想留著太平軍的種子,朝廷巴不得李鴻章下黑手,如此就更不會為了幾位歷史不清白的歸降之人而處分功勞赫赫的李鴻章了。

搞定了朝廷,剩下戈登就只能慢慢安撫加打壓了,戈登為了這事兒確實跟李鴻章翻了臉,甚至找到英國特使,同意自己領兵除李鴻章而後快。後來經過朝廷出面斡旋(其實就是又說好話又給錢),這事兒總算是告一段落。戈登感覺自己備受羞辱,拒絕了清政府“賞賜”的錢財,也正因此事,他與李鴻章的合作基本上已經走到盡頭。

蘇州的太平軍已獻城投降,為什麼李鴻章還要把降兵趕盡殺絕

李鴻章的書法_圖

這一事件最後以李鴻章的全面得逞而終結,李鴻章通過平定江蘇的卓越表現,被擢升為江蘇巡撫,從此可謂是官運亨通步步高昇。然而這件事件的後續影響,並沒有簡單的隨風而去,雖說郜永寬等人死有餘辜,但是這“殺降”的罵名,永遠揮之不去。而不久後的戰天京(即南京),太平軍誓死不降是不是也是拜殺降所賜?

後人評價歷史上的人和事兒,多數是各持己見,梁啟超先生在《李鴻章傳》中評價李鴻章“善用伎倆”,其實李文忠公(李鴻章諡號文忠)又豈止善用而已?

參考文獻:《李鴻章傳》《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