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请问,如何理解张籍的《秋思》这首诗,谢谢?

桂花芬芳飘香


张籍的这首《秋思》,是他在洛阳城居住时的一个秋天所写,看着阵阵刮起的瑟瑟秋风,想起自己在异乡孤独的漂泊,瞬间激起他不可阻挡的思乡愁绪。这首诗看似平淡似水,没有波澜起伏,不过是生活琐事,实则显示了诗人高超的写作手法。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两句就像普通的聊家常,洛阳城刮起了秋风,想写封家书但内心却不能平静,似乎千言万语都不能把强烈的乡思表达清楚。这十四个字,诗人没有做任何的渲染,淡淡的语句,却暗藏着无数的愁绪与怅惘。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两句与“欲作家书意万重”相接,因“意万重”,而最后又担心,匆忙之中是不是有什么没有顾及到的,在信里没有写出来呢。这种不安与忐忑,甚至有些慌乱,表明了诗人对亲人深切的思念,最后还是在送信人就要出发的时候,再次打开信封重新检查是不是有所疏忽。

张籍写下了相当多的经典诗作,为后人喜爱。他对于看似平常的琐事,却可以通过敏锐细致的观察,发现其不平凡之处,然后经过提炼概括,再用通俗甚至可以说浅显的语句表现出来,不粉饰不雕琢,原汁原味,却耐人寻味。

这首《秋思》同样如此,全诗用笔极为朴实,平淡无奇,但读后却让人勾起与作者同样的感受。这种浓浓的乡思与乡愁都集聚在了这首短诗里,显示了作者于平凡的素材,提炼出不平凡典型的技巧。正如王安石曾评价张籍的诗时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诗词与文学


唐代诗人张籍,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那时正是秋季,微凉的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不知不觉引起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秋思》。我们想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原文: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为: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阵阵凉风吹起了我心底的万千思绪,于是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但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于是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又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从译文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首思乡的诗,秋天是一个容易思乡的季节,古时候人们见到枯黄的落叶、萧瑟的景象往往会勾起思乡之情,许多诗人也曾在秋天抒发过自己的思想之情。这首诗不同于大多数思乡的古诗,其中一点就是这首诗没有描绘秋天的萧瑟凄凉的场景,所以读者自然而然没有感受到秋天悲凉的气氛。

但是这首诗中的几个动作恰恰表现出诗人的深深思乡之情。首先诗人触景生情,见到秋天的景色,不禁想起远方的家人和故乡,想要写一封家书寄回去,但是又因心中有太多的话语,一时之间不能全部写进信封,于是把自己最想要倾述写进去。在信将要送出去之前,自己又担心还有什么没有写进去,于是又拆开信封检查一遍。

这几处心理活动充分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虽然没有过多萧瑟的环境衬托,但是几个动作就直白的描绘出诗人当时的心情。用自己的情绪感染读者,使得有同样经历的人感同身受,真挚的情感不禁让身在他乡的游子引起共鸣,让人的思绪回到远在千里的故乡。


妙哉书道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在异乡的秋天见秋风乍起而引起的对家乡的思念,诗人欲以一封家书来传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然而由于“意万重”而“说不尽”,因此在临发时“又开封”,从这些场景和动作的描写,可见诗人思乡的情意深重。

《秋思》的全诗如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的大意是:

洛阳城里见秋风乍起,打算写一封家书却思绪万千。又担心时间匆忙而一时说不详尽,信使临出发前又拆开了信封。

诗意赏析: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的家乡在今安徽省,洛阳对其而言是异乡。诗人客居洛阳,见城内秋风吹起,不知怎么的想起了远方的家乡,于是打算写一封家书以聊表思乡之情,然而可能由于思念家乡的情意太浓,以至于思绪万千,不知从何写起。“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往往给人以伤怀之感,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而言,这种伤怀自然是对家乡的思念了,因此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乍起时,不禁想起了家乡,才有了“欲作家书意万重”的后续。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将要远行送信的人;“封”:信封。因为诗人在写信时思绪万重,不知道该从何写起,又担心在匆匆的时间里把内心的话说不详尽,所以在送信的人临出发前,诗人想再次确定一下信中的内容,也有可能是担心遗漏了某些话,因此又打开了刚封好的信封。

文字的二三事


《秋思》是中唐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思乡诗,诗歌通过主人公人物写家书的心理及动作,寓情于事,写出对家乡深切的怀念之情。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居住在洛阳,见秋风起,由此生起对家乡的思念。想要写一封家书,心头涌起千头万绪。写完后又担心时间仓促有所疏漏,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前又打开信来再看一遍。

诗歌语言浅近易懂,没有用秋季之景渲染悲切情绪,而只是透过写家书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来传达诗人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

诗作季节在于秋天,秋天在诗歌语境中,会给人一种悲凉的感受。而在这个季节,诗人们特别容易生起思乡情。秋天物候变化,景物萧条,北雁南归,且有中秋、重阳两个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季节,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格外依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白《静夜思》、李商隐《夜雨寄北》等诗作都作于秋天。

在凉风乍起的秋天,诗人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却又觉得怎么都写不尽,而这心中满溢的情感,又哪里是一纸一笔能写得尽的呢?

张籍通过写家书这一个小细节,将浓烈的思乡情传达出来,这是在外游子共同的心理感受。


读书灯下


張籍是中唐诗人,在他之前,在盛唐时的绝句多寓情于景,较少叙事成分,中唐叙事成分增多,日常生活常成为绝句题材,风格由盛唐的雄渾浪漫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生活中一个片段一寄家书时的行为细节.思想活动,真切细腻表达对家乡親人的深切怀念。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第一句,家住洛阳见秋風,秋风无形,可感而不可见,但秋風萧杀之气,给自然界带来秋色.秋容.秋态,却处处可见,秋之凄凉之景不可避免引起羁泊异乡之客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

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承接见秋风而正面写思字,晋张翰有句"因见秋风起,乃思吳中菰菜.莼菜.鲈魚脍…..逐命驾而归。″張籍祖藉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張翰仿佛,也是见秋风而引起乡思,但他无法效法張翰"命驾而归",只好修书一封表达思乡情感,但千愁万绪意万重,不知如何表达。三.四句,剪取家书发出时细节,家书写好,带信人要走时,又恐匆忙中无暇细虑,怕漏掉重要内容,将信开封再看一遍。整首诗,看似极本色,平淡,很自然,但却不是对生活素材简单的模写,是对这一平常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正如王安石评張藉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岖,成如容易却艰辛。"


瀚墨寻梦


张籍的《秋思》,是一首抒写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诗以生活中写家书的情节,便将诗人的思念写得绝妙无比,是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诗中妙品。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意万重,即思绪万千。

诗人见洛阳城中秋风吹起,便起了思乡之意,想给家乡的亲人写封家书,寄托思念,但却思绪万千,下笔难言。

见秋风而思家乡,是古人诗中常有之意,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行人:指送信的人。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诗人并没有继续说自己怎样写家书,怎样在家书中寄托自己的思念,而是突然转入送信时的一个细节,便将诗人的思念写得活灵活现。

送信的人取了信,即将出发送信,可诗人却突然担心信中还没有表达完他的意思,临行又将封折开,想再写一些。这样的情态太真实了,几乎人人都曾有个这样的情况,但却没想过把它入诗,因此张籍一写出来,便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唐诗快》中评:家常情事,写出便成好诗。

《诗法易简录》中评:眼前情事,说来在人人意中,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皆是此一种笔墨。


谢小楼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简单易懂。先简单翻译一下: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以表对家人思恋。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看似寻常最奇崛

这首诗写的是最平常不过的小事,以家书为题材也很常见,但经过张籍这样的高手加工,便生出无穷的妙境。这首诗乍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正如王安石对张籍之诗的评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手法“起兴”,以秋风起兴,但其中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这样的好诗创作出来其实也是很浪费脑细胞滴!

咱们来欣赏下这首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是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游子与秋风本来就有不解之缘,漂泊在外的游子,见到秋风一般都会勾起一种孤凄的感觉,引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秋风乍起,接下来就要“欲作家书意万重”了。想给亲人写家书的时候,一时间万般思涌上心头,写什么呢?写什么呢?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呢?从哪里说起呢?是不是作者提笔又无从落笔的形象跃然纸上?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不说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是不是能引起你的共鸣?是不是很有即视感?

这就是高手写诗的技巧!一个细致入微的动作充满了画面感和戏剧性,还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牛!

这哥们如果生活在现代,绝对是文案高手!绝对能把广告文案写得令人叫绝!

喜欢请点赞!更多精彩请关注(路寻写作创富)


路寻写作创富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思乡七言绝句: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在远在家乡之外的洛阳城中见到秋风已起,想要将心中的重重情谊都写进家书中。又生怕匆匆写下的信会有什么遗漏,信差要出发时又开封家书去查看。

从题目到诗意都很简单明了,不同于许多思乡诗词,张籍没有在异乡借景喻情,也没有直叙乡愁。而是寓情于事,他摘取了对于游子来说,生活中一件非常常见又最具有代表性的事表达主旨,那就是写家书这件事了。
在古代时候,没有电话没有互联网,车马很慢,路很遥远,远在异乡的游子与家乡仅有的联系就是那弥足珍贵的家书。这首诗更为特别的是,张籍在以家书为主题表达诗意的时候,将思想情切的心理通过细节精到的描写展现出来。

秋天有团圆的中秋节,有萧索的落叶,有南归的大雁,秋季总是容易让人乡愁蔓延的季节。身在异乡洛阳城,见着瑟瑟的秋风起了,张籍的乡愁也更浓了。诗人在第一句中将思乡的愁绪先埋下伏笔,很自然地由第二句起描写自己写家书的心理状态。
在后三句中张籍将写家书的这一事件分别从欲写、正写、写完临寄三个阶段来写,每一句对应一个阶段,将写家书时的复杂心绪和思乡之深写得透彻明白。尤其在最后一句写出家书临寄时,从信差手中又开封检查有何遗漏。

这一点睛之笔将人们表付情感的心理活动形象的表达了出来,每一个读到此句的人都会不禁感叹:这异乡客是多么在乎思念家乡的亲人才会有此举动啊。

细微处方见情真,我想这首诗应该是说明这一道理的最佳佐证了。


听雪话诗词


秋思,就如同它的字面意思一样,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全文图片来自网络)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季向来是一个容易让人多愁善感的季节。作者张籍乃是和州乌江人,当时客居洛阳城中。秋风起,引发了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简要赏析

“洛阳城里见秋风”,作者一开始便以秋风起兴,秋风一起,北雁南飞,羁旅他乡,易触归思。

“欲作家书意万重”,作者想要写一封家书,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欲”字是对“见秋风”的反映,本来平静的内心被突如其来的秋风吹起了阵阵涟漪。“意万重”是诗人当时内心的真实写照,太多的话想要去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至于最后要说的话,诗人没有直言,给我们无尽想象的空间。


“复恐匆匆说不尽”,匆匆二字很生动,送信人就在面前等待,自己又有很多话要说,很是焦急。“说不尽”与之前的“意万重”相呼应,正是因为“意万重”才有了后面的“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本来信件已经写好了,送信的人也要走了,可偏偏这时候自己又把信打开,再检查一下,生怕有什么遗漏。尾句通过细小的描写来衬托出自己的情绪,令人称道。


读罢这首诗,很容易让我想起一首歌曲,歌词是这样的:就让秋风带走我的思念,带走我的泪......张水部的思念却是秋风带来的,让人伤感。


潮打的空城


我认为理解《秋思》这首诗,我们要先从写作背景,诗词大意,诗词内涵三方面来理解。

一:写作背景

《秋思》这首诗大致写于公元786年的秋天,诗人张籍此时正在游历洛阳期间。彼时的诗人,远离了远在吴郡的家人,孤身一人前往北方求学,在这期间,诗人他乡求学,功名无果,恰逢秋风拂过,因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二:诗词大意

秋思原文如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我客居在洛阳城中,忽然感受到秋风袭来,不免勾起我淡淡的乡愁,提笔想要写一封家书却不免思绪万千;匆匆忙忙之中,如何能诉说完我的思乡之情,信差刚刚上路,却又被我叫回,打开家书看看还有没有遗漏的。

三:诗词内涵

在《秋思》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过多的渲染秋天的萧瑟悲凉,而只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来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想念。

诗人因“见秋风”由而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意万重”则说明诗人想要说的很多,但又不知从何说起,由此突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说不尽”与“又开封”则重点烘托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总之,张籍的《秋思》以平淡之语诉说着淡淡的相思之情,看似平常的动作却往往能勾动人们思乡的情绪,这就是《秋思》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读者朋友在下方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