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

賣柚子的小夥子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久,是什麼意思?這些俗語遺留下來也 有一定的道理,看似簡單,但實際上也不簡單。首先我先說個自己的理解應該是豪門貴族不會超過三代,富裕的家庭不會超過六代,貧窮的家庭再窮不會超過九代,字面上的意思應該是這樣了。更有人調侃“窮不過三代”說到第三代已經娶不到老婆,沒有後代了,哪裡會到第九代。



豪不過三代,意思是富豪很難超過三代人就已經開始衰落了。這句話我覺得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一直啃老祖宗遺留下來的資產,那肯定會衰敗了,如果懂得合理利用,那不會至於衰敗。我覺得在人的本性、教子觀念等都有一定的影響。不過在很多人身上,確實也印證了這點,豪不過三。



富不過六代,六代也就是一百多年的時間,中間肯定會有各種變故,比如中間出來了一個敗家子,再富有也會敗落。當然也有超過6代的家族,但是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了。像我們村之前有的人家就有錢,但是好吃懶做,後面也會變窮了。



窮不過九代意思是人不會永遠窮下去,總會變成有錢人。但這句話放在現在還是挺難說得。像現在有的人本身就窮了,加上懶,根本就娶不到老婆,何來的後代呢?就怕到第三代的時候已經斷了。當然。也有的人努力脫貧,生活也變好了。像我家之前也窮,但通過自己的努力,生活也有所改善了。

總之我覺得吧,人還是要多勤奮一點,有句話說得好“笨鳥先飛”,努力奮鬥,動腦動手,會過上好日子。像我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別人休息我在工作,別人旅遊,我還是在工作,因為我的努力付出,我也得到了回報。如果家裡本身就富有了,那麼就好好的傳遞下去,發揚光大吧。對於俗語,褒貶不一,我是這麼認為的。


壯鄉小美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

農村簡簡單單一俗語,卻蘊含著許多人一生參不透的大道理,把盛極必衰,衰極必勝,窮則思變的哲學和自然規律,詮釋得非常到位。至於具體是什麼意思,阿兮是這麼理解的:

1、豪不過三。

農村俗語中的“豪”,指的可不是山高皇帝遠處的所謂有錢有勢人家,是說的真正“豪門”,老話說的朝廷命官,封疆大吏,權傾朝野的那波人。

這幫人的風光最靠不住。為啥呢?當然與古代皇帝世襲制有關,宮廷鬥爭,大家沒經歷過從宮鬥劇中也領教過了,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也許前一刻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下一刻已被誅了九族。想當年呂不韋、伍子胥等,都曾“豪”得不得了,結局如何?《紅樓夢》中士隱註解《好了歌》第一句已經戳心:“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古史中言:某某為三朝元老,其實已經達到極致了。若還不懂得藏鋒,急流勇退,能得善了的不多。這就是農村俗語“豪不過三”的來歷。

2、富不過六。

過去正經的富商大戶(暴發戶除外),或在外有買賣,有莊田,他們跟有權有勢的豪門不同,一般此類家庭都有培養子孫很嚴格的規矩,從小讀書識字,小小年紀就跟著大人學做買賣,或管理莊田,說實話,比普通人家教嚴格,做的事情更多。

阿兮老母親的二叔,當年也是跟人合夥從小買賣做起,親力親為,後來成為資本家。母親那時候還小,跟著祖母住二叔家,經常跟我說,她叔叔算賬到半夜,還抽空教孩子們讀書認字,以便能早早接手幫家裡買賣做事。

所以,像這樣的富戶,因開始創業不易,前兩三代都是牢記祖訓,兢兢業業,甚至想著繼續發揚光大,但到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估計就忘了祖宗當年也是赤手空拳創業,以為自己天生富貴命,好逸惡勞,不思進取還擺譜,漸漸成為“敗家子”。

像此類富戶,最後因不肖子孫敗光家產的不計其數,真應了農村俗語所說“富不過六”。

3、窮不過九。

農村有話“窮不生根”,窮則思變,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都窮了那麼多代,遭受別人白眼嘲諷,稍微有點血性的窮人家孩子,早就出去闖天下去了。在我們膠東地區,清朝時就有很多過不下去的窮苦農民,闖關東討生活,改變了命運。

前兩年阿兮參與《煙臺區域文化通覽》撰寫,負責闖關東這部分,走訪挖掘了很多闖關東的實例,其中聞名東三省的有名有姓資本家就有幾十人,鐵工廠,火柴廠,造紙廠,大城市裡老字號大酒樓、綢緞莊,知名地產商,煤老闆等等,全部有據可查。

看了這些真實資料,才懂得什麼叫“窮不過九”,窮富河兩岸,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窮與富的變遷,很像月缺月圓,隨著人想法不同,自然變化著。

上面幾點,是阿兮對這句農村老話“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的理解,一家之言,難免有不足,期待大家在評論區批評補充!

農村農民農業,民俗民諺民風。歡迎關注 ,瞭解更多好玩有趣的三農知識!

阿兮隨筆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古人在千百年的朝代更迭,王朝興衰成敗中,看到無數達官顯貴,豪門富戶以及貧苦人家角色的轉換總結出來的箴言。

為什麼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

豪不過三

這裡的豪指的不是那些普通的富豪,而是特指那些有錢又有勢的家族,這樣的富豪家庭裡一個具有傑出能力的天才父親,創建一個非凡的家族。經過第一代創業,第二代守業,到第三代就開始敗業。這是因為財富是可以繼承的但人的能力、關係、人脈等等這些潛在的隱形資源就很難在後代中獲得延續了。子孫後代為分家析產而進行的明爭暗鬥是無法避免也必然會發生的。

富不過六

富指的也是有一定家產,底子很厚的富戶人家,這樣家庭後代子孫傳到第六代時,安裕悠閒的富裕生活,使得他們不能夠明智的學會使用財富,使用金錢,沉溺於炫耀性的消費,遊手好閒、炫富是他們最大的特點,不會理財,只出不進的日子,肯定就會坐吃山空走向敗落,我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就曾告誡說:“多藏必厚亡”。

窮不過九

窮指的是物質上的匱乏和精神上的不得志,這樣的家庭通過後輩九代時間的努力,一代一代搭起通向成功的天梯,他們經得起風浪的考驗,性格中秉承一種戰勝困難的堅毅,抱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和一往無前的恆心,以及逆潮流而動的勇氣,一定能夠擺脫貧窮的現狀,走進富人的行列。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三句話是互文見義,是說才能突出,家裡有曠世奇才的家庭,富可敵國,家有萬貫資產的家族,還是一貧如洗,薄祚寒門都會隨著社會和歷史變化做調整,世易時移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

這句話背後有何深意?

封建社會的古代中國,有很多英雄人物帶著燦爛的光環,經過戰場的廝殺創建了屬於自己的名門望族,久而久之,在安逸平靜的日子裡,人性中潛在的縱慾享樂自然而然就會就會彰顯出來。這些豪門貴族,剛開始的時候為人都有“輕財重士,寬厚容眾”的表現,可是到後來他們都像換了個人似的,“豪奪婦女,廣納貨財”,變得貪財漁色,不能很好的經營自己,管理好子女,這無異於自毀長城,慢性自殺。到不了三代或六代就會破敗,一切都會灰飛煙滅。

歷史上最早的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吳廣,面對跟著他們的窮苦兄弟發出“苟富貴,勿相忘”的誓言,感動無數淳樸善良的農民,跟著他們出生入死,成就他們寒門逆襲,由家族清貧的奴隸身份,成了高高在上的大王。

然而當衣不蔽體的苦難兄弟找他,求他幫忙照顧時,他們不僅忘記了誓言,而且覺得這些貧寒弟兄給他丟了面子,不但不關照,竟命人將他們施以酷刑並處死。這種忘本、殘忍背離初心的做法變得也實在太快了,以至於他們的車伕和部將血刃主子,這些事件都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存在著邏輯的必然,這就充分證明了“豪不過三,富不過六”這句話的實質,歷史永遠是很公道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翻開歷史無數成功後忘本變質,沉迷於最初自己所痛恨的日子裡聲色犬馬,哪些豪門富戶,寒門逆襲,如果不能守住初心,就會上演一出悲劇落幕。

清朝道光年間的胡雪巖,出生在一個家道貧寒的清貧之家,最初只是一個錢莊的學徒,從掃地倒便壺開始做起,入道以後,以開錢莊起家,逐漸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呼風喚雨的富商大戶。這就是“窮不過九”“土雞變鳳凰”的代表,胡雪巖以自己的聰慧走自己喜愛的經商之路,不甘平庸,持之以恆,將自己喜愛的事業做好,他的成功經驗永遠是激勵我們的典範。香港愛國商人李嘉誠,起步的時候不也做過走街串巷的推銷員,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的成就一番事業。

所以我們要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三句俗語中學會放眼長遠,一個家庭如果自甘平庸,不思進取,必將對自己的家道產生變化;一個家庭如果不惜福,必將盛極而衰;一個家庭如果不甘貧,必將否極泰來。

古人的這句話告誡我們一定要超越成敗得失,塑造平常心態,當危機來臨時勇於面對,當機會來臨時果斷行事。每一個家庭都將會有好多代的生命延續下去,我們應扮演築橋者的角色,不僅為我們這一代努力,同時也要為下一代努力。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的賬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


博書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民間流傳著的俗語都是老一輩人總結的經驗得出來的,然後就成了老人的順口溜一樣,任何事情都能配上一個準確的俗語,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句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的老話,分析看看它指的都是什麼意思。以下是個人看法,回答的不好請多多包涵哦。

為什麼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

“豪不過三”這句俗語的意思,這裡出現的“豪”字指的是以前農村家裡比較有權有勢的人,經過不斷的努力打下了屬於自己的江來山造福後代,而後代有了富裕的生活就會變得越來懶惰失去了奮鬥的動力,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山難”如果後代不務正業,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懶惰,很快就能敗光所以的積蓄。

“富不過六”這句俗語指的是“商人”他們通過辛苦的汗水換來的財富,知道賺錢的不容易,所以都會讓子女知道父母的錢來之不易,花錢也得看準了在花,這種習慣也只能持續到三四代人,而以後的後代因為前代人幫忙創造了財富,而讓他們變得不懂得珍惜,六代七代之後就能花光所用的積蓄。

“窮不過九”這句俗語裡的“窮”指的就是當下我們這些日子過的比較窮苦的人,想改變自己現在的狀況,唯有就是努力,窮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懶,小的時候大人讓我們多讀書,知識能改變命運,那些刻苦讀書努力學習的人幾十年後都會過的很幸福。

所以生活在富裕家庭的人也珍惜你現在擁有的財富,而那些日子過的比較辛苦的朋友們,也不要灰心,只要努力,總有一天能出人頭地。

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果那裡有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


賣煎餅的小夥子


有在很多人眼裡,農村人沒有讀過多少書,尤其是老一輩的人,幾十年前家裡窮,家中也上不起學,很多人都是早早輟學,幫著父母在家幹活,大點的孩子還可以照看弟弟妹妹,那時候不是農村人不想讀書,而是沒條件讀書,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農村人也在重視教育。

雖然沒讀過幾年書,但是農村人有自己的一套學問體系,那就是對日常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為了方便傳頌,往往是一句幾字,朗朗上口的俗語,既有用來指導農業生產的農諺,也有預報天氣的天氣諺語,還有教導晚輩的處世俗話,例如這句“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有很強的警示意義。

“豪不過三”,這裡的豪,指的是那些有權有勢的豪門大戶,整句話是說豪門大家一般不會超過三代人,從各個朝代的存在歷史而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二世而亡,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第一代打下的江山,到了後幾代,很容易沉迷享受,不務正業,一個王朝都能二世而亡,更何況一個鄉紳土豪?

“富不過六”,這句話是說很多富人都不會超過六代,按照古人的壽命,也差不多將近一個世紀,百年時光,世事滄桑,第一代人拼死拼活積累第一筆財富,為子孫後代創造了更加富裕的生活,越是前人越能體會創業的艱辛,但是越往後,後代從小生活在富裕的環境,對於祖先的辛苦沒有親眼看到,很多富家子弟花錢如流水,賭博上癮,巨大的家產早晚會被揮霍一空。

“窮不過九”,對窮人來說“窮則思變”,與其一輩子過著貧困潦倒的生活,不如放手一搏,古時候的科舉,十年寒窗,很多家庭為了讓孩子讀書趕考,賣房賣地的大有人在,因為讀書是改變命運的一個重要途徑,還有一個就是從軍,很多有志之士,冒著戰死沙場的危險,也是希望能得一個功名。

對於窮人來說,只要有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都會牢牢抓住,“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輕易放棄,這句俗語也告訴我們,無論有權還是無權,無論是富還是貧,都要努力珍惜,做到“窮不低志,富不思淫”,關於這句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歡迎在評論中留言。


山農老兵


大家好,我是農村來的坐家!

歡迎大家來圍觀,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是什麼意思?

豪不過三!

首先,豪就是富豪,指天生的富家子弟,一般都是指達官貴人。不過,就是不會超過,三也是指第三代。

總結而言,就是怎麼富裕,最後都不會連著富裕三代以上,也就是不會超過三代,基本在第二代的時候就快破產了。

如今,我們的網絡流行語,就有富二代,很少有富三代之說,也是這個意思。

第一代富有,第二代富有,第三代就不怎麼富裕了,自然不提,第四代就窮了,更不說!


富不過六!

接著,這富也是指有錢,但是這富沒前面的豪有錢,並且這富的錢來之不易,一般指通過辛苦打拼做生意等渠道發家致富的!

不過,一樣是不會超過,六則是指第六代!

總結而言,就是拼搏後的發家致富,也不能一直富裕得超過第六代了!

因為,前三代的富裕基本都是每個人奮鬥出來的,後面三代,是經過前三代人的以身作則,從小嚴格教育出來的。

不過,到了第六代,就有些漂了,一來第五代的人過度溺愛第六代的人,不想他們像他們那樣辛苦,可忘了,財富是不會給懶惰的人吖!

再者,第六代的人也慢慢的忘了老一輩的教誨,導致第七代之前就陷入清貧了!


窮不過九!

然後,所謂風水輪流轉,這一代轉不到我家富裕,第九代的時候,總是會留到的!

窮,就是指沒錢,貧困了。不過一樣是不超過,九則是指第九代。

總結而已,就是人不管怎麼窮,都不會窮得超過九代的。

因為,財富都是留給有準備,肯努力吃苦的人,這裡就是指哪些貧窮之家,經過一代代的不懈努力,至少在第九代的時候,都能拼出個樣子來了!

最後,不知道你們怎麼理解的呢?你們那邊有這樣的說法嗎?

我們福建泉州那邊常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輩子很長,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不如靠自己!

不管是誰,都不能讓你一輩子,還是自己多加努力,才能永久經濟獨立,並且實現富婆之夢,人生走向巔峰!

你說呢?


期待大家去擴散,和別忘了關注一下我哦!謝謝!


農村來的作家


富不過三,豪不過六,窮不過九。這話和我們這個地方流行的富的扎不住根,窮的也不會窮到底是一個意思。

老祖宗畄傳下來的這些老話,雖不能說絕對正確,但至少能揭示一定的道理。

因為為富者的第一代,往往都是靠著勤勞的打拼才能致富的。而第二代也能耳染目睹甚至是參與了上一輩的艱苦創業歷程的。知道幸福的來之不易。往往倍加`珍惜。而到了三代,四代,往往不知老輩創業之艱苦,花錢大手大腳,甚至敗光祖產。也就應了那句富不過三代或富的也扎不住根那句老話。

豪既富豪。我認為豪不過六和富不過三,說的都是個意思。

而窮不過九,更和窮沒有窮到底的意思是一樣了。

因為窮則思變,要變就要革命。或革自己懶的毛病,或革膽小不思進取的毛病。因為窮,不變還是窮,而變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至多還是個窮。而不變就永遠受窮。這代不變另一代變。總有思變的一代,翻身的一代。所以說窮不過九代。

這裡邊我認為還包涵了老祖宗的另一層意思。為富者,為豪者。不要為富不仁。不要欺負窮人和弱者。窮人的今天,很有可能就是你富人的明天。而富人的今天也可能是窮人的明天。天道輪迴。人欺天不欺。


青島西海岸新區為強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充分表現了先人們對自然規律和人生哲理的深刻認識,正是這些閃耀著先輩智慧的俗語,指導著人類社會不斷邁向新的高度。我很欣賞這三句話,下面把我的認識分享給大家。

“豪不過三”,這裡指的是豪門望族,大家大戶。一個“豪”字,體現了它的尊貴和榮耀,那麼什麼家庭能稱得上豪門呢?一是皇親國戚,二是功勳權臣。與皇上沾親帶故的可稱為豪門,打江山的元老和當朝的大臣,可稱得上豪門。這些家庭的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日常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陪伴侍候,吃的是山珍海味,玩的是人間極品,更有甚者,依仗家族的勢力,強取豪奪,欺男霸女,搞的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他們沒有認識到,一切都會事過境遷的,“花開能有幾日紅”?這一輩是皇親,下一個皇帝不見得是你的國戚;老子英雄,打下江山當朝為官,後代不見得有這個能力和機會去出人頭地,這是客觀規律,失去了功老、地位和權勢,又不懂得自愛自律,反而驕橫猖狂,無惡不作,這種情況下,翻船是旦夕之間的事,說不定那一天就徹底完了。

“富不過六”。為什麼“富”比“豪”還延期了呢?這是因為富僅僅是財富,它沒有權沒有勢,無形之中就限制了它的私慾伸展,不可能忘乎所以,為所欲為。因為官府還管著他,他還得望著別人的臉說話,自然底氣就不那麼足了,但是富裕的家庭生活,也使兒女們養成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習性,老一輩人懂得創家立業的艱難,知道為人處世的道理,能夠照顧到各方面的關係,具有奮發向上的鬥志,這種家風有可能傳給第二代、第三代,但是肯定的說,一代比一代在退化,這是人的屬性決定的,貪婪和享受是人類固有的本能,之所以暫時沒有表現出來,那時因為沒有那個條件,客觀條件限制了他的私慾,一旦條件允許,沒有人會拒絕享受的,而這種享受一旦開始,便就無至境、無節制了,所以出現了一代不如一代的情況,最後走向敗亡。

而“窮不過九”,是告訴人們,世界上的事都是發展變化的,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兩千多年前的陳勝就喊出了“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所以人們要有志氣,要敢想敢幹,人窮不能志短,人往高處走,人往低處流,生而為人,總要有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古代通過科舉考試改變命運的大有人在,當今社會通過讀書,走上領導崗位,或者進入科技文化藝術領域的,也比比皆是,所以,人最重要的是精神和志氣,要自己瞧得起自己,充滿自信,有自信才能自強,才能產生動力,從而徹底改變命運,對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若飛305


農村俗語“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的意思就是告誡人們,不管窮富,都不可能世世代代窮下去或者富下去,窮富都不可能生根,因為農村還有句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富人用不著財大氣粗,窮人也不必矮人三分。

豪不過三

豪,當然是豪門的意思。豪門不同於暴發戶土財主,豪門大院出來的大都是公子哥,他們或許有知識有文化,這些公子哥很多花天酒地不思進取,用老子的錢進賭場玩女人。長此以往,就算家裡有金山銀山,也會被他們糟蹋光了。應了那句“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祖上留下的基業,如果子孫不務正業,很快就會敗光了。



富不過六

其實掛在農村人嘴邊的一句話是富不過三代,別說富,豪都不過三。富、豪雖說都是有錢人,可富跟豪似乎有點兒區別,富只代表財富,其他的或許什麼也沒有了。很多的暴發戶投機取巧,可以在一夜之間成為有錢人,他們也許並非是靠勞動致富靠知識掙錢,有的有錢人是靠不正當的手段發家,錢來的容易,花起來也是揮金如土。農村很多暴發戶,並沒有什麼文化素養,所以也不懂經營企業拓寬思路,別說六代三代,有的很快就走了下坡路,家境一落千丈,這樣的例子 村裡還真是不少見。



窮不過九

窮則思變,尤其當今社會,只要有手有腳,又能窮到哪裡去。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越是窮人家的孩子越有志氣,懂得知識改變命運,發奮讀書,不用九代,二代三代就可以改變家庭狀況。我有個親戚,家裡經濟有些困難,可人家的閨女獲得全國大學生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設計競賽一等獎,作為直博生,保送到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不僅讀書不用花學費,人家每月還給父母好幾千塊錢。他們家以後的日子,大家可想而知了。


一品小十六


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

針對這是一句農村俗語,那麼就來說一下,作為一個鄉野村夫對它的看法。

回答問題前,走馬觀花看了一部分高大上的回答,心生佩服,但不能苟同。

許多答主,無一例外,都把這句俗語解釋成為:一,豪門大戶者,會三代而亡;二,富甲一方者,則難興六輩;三,貧窮落魄者,竟九代就可以翻身。

以上觀點,一言以蔽之,就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否極泰來!不但有很高的哲學道理,而且有很濃的佛學意味,可謂是高屋建瓴!

但七鬥以為,諸君的回答卻有點文不對題。

因為這句話,就是一農村俗語而已,勞動人民雖然勤勞智慧,但讓他們總結性的說出這麼既哲理又佛性的話,還是有點難度地。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哪有閒功夫去觀察總結什麼豪門三代興衰,更談不上知道誰家富了六輩,至於誰家窮了九輩子,突然反了身的事情,更是無從考證,沒有那閒功夫是其一,主要是沒有那條件呀!吃飯都成問題,誰還能像史官那樣,沒事記錄別家的興衰更替,就是有心拿自家與人攀比,也只是一朝一夕,至於三代六代九代,幾百年的事,確實是那些“歷史達人”的事,鄉野之人,只看眼前百年。

所以,這句“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的農村俗語,其真實意思應該是另一種解釋。

所謂“豪不過三”,就是一個人一旦過了三十歲,那麼就沒有了豪氣干雲,許多年少時的豪情壯志,到了這個年齡,也就漸漸消失了,三十而立,娶妻生子,油鹽醬醋,家長裡短,早已磨平了心智,什麼理想抱負,都已成了過往雲煙,老婆孩子熱炕頭,已經給自己戴上了籠頭,穩當點吧,豪氣干雲的事情,那就是年輕時候的一場夢!

“富不過六”,其真實意思就是,一個人一旦過了六十歲,再想著發家致富,那就是痴心妄想,緣木求魚了!什麼原因,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啊!想發財,得趁早,過了花甲之年,再去著手,為時已晚,徒勞心費神,無益也。

“貧不過九”,更好解釋了,一個窮困潦倒的人,是很難活過九十歲的,“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長命百歲,那都是富貴人家的事,窮人,能苟延殘喘到九十,也就可以阿彌陀佛了!

不過,“豪不過三”,及“富不過六”,這兩句,放在當下,就有點武斷且沒有道理了,現在的人,別說三十,四十五十歲了,還依然有著豪情壯志;也別說六十,七老八十的,也想一夜暴富。歸根結底,這都是國家大政方針給了大家許多門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男女老幼,誰致富誰光榮。

至於“貧不過九”,怕是仍難逃此讖語,人吃五穀雜糧,誰能沒病沒災,不過富人有堅強的經濟基礎,可以拿錢來延長壽命。窮人,別說換個腎,你就是換個進口藥,也難上加難。

好在,現在有農村合作醫療了!善哉!善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