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水果界的“段子王”山竹,味美、价高,国内难以大规模发展种植

原创不易,文字也有产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果您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技术、农村生活等,那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依农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水果界的“段子王”山竹,味美、价高,国内难以大规模发展种植

记得那是第一次吃山竹:

“山竹太难吃了,涩涩的咬也咬不动,另外里面白色的核太大了,吐起来麻烦。”

原来大蒜是这样贵起来的:

“每一个山竹在成熟前,农民伯伯都要喂它一颗大蒜,这样它才能真正成熟,这些年大蒜价格如此高可能是因为山竹吃的太多了。”

作为一个爱猫人士这个真不能接受:

“我们每吃掉一个山竹,就有一只猫咪会失去它可爱的小脚丫,养猫人呼吁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让你们再吃那么多山竹:

“2018年,可能是山竹被我们吃的太多了,一怒之下化它作了超强台风,国人纷纷劝它善良,用“符咒”、玻璃杯封印山竹,才降低了它的危害,让我们可以继续肆无忌惮的吃山竹。”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段子,是我们对山竹这种美味水果的调侃,其中也可见饕餮食客对它由衷的喜爱以及它本身长久不衰的热度。山竹味道酸甜适口,尤其深受女性消费者的喜爱,不过它的价格虽上升不到“山竹自由”这个阶层,但也着实不便宜。目前国内山竹的消耗量逐年上升,作为水果的它价格也一直处于高位,且国内消耗的山竹主要依赖进口。农业从业者对于农产品的嗅觉十分敏感,看到一个“热度高”、“味道美”、“价格好”的水果,就会特别想发展种植。不过就依农来看,现阶段山竹可能真的不适合在国内进行规模化的种植发展。今天依农就和大家深入的聊一聊山竹这个“段子王”,谈一谈是哪些原因限制了它在国内的种植发展。

水果界的“段子王”山竹,味美、价高,国内难以大规模发展种植

我国古人早已享受过山竹的美味

山竹学名莽吉柿,藤黄科藤黄属热带常绿乔木作物,果实是被誉为“水果皇后”与榴莲齐名的热带水果。山竹是一种起源较早的果树树种,在其原产地马鲁古群岛有着较为悠久的采食历史。随着其经济价值的提升现在已广泛在栽培于东南亚热带地区,其中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占比较大,当下国内买到的山竹基本上都是从这两个国家进口来的。在古代我国与“南洋”地区商贸较为频繁,因此接触山竹的时间较早,目前有文献可考的山竹传入时间应该在明朝(理论上山竹传入我国的时间应该更早,但是没有具体的记载可靠),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带回了诸多热带水果,山竹就赫然在列,山竹在国内的学名“莽吉柿”也是此时音译而来。依农不知道第一个吃到山竹的古人是什么样的体验,但他们着实给了这个异国他乡的水果较高的评价,《瀛涯胜览》中对山竹就有如下记载“莽吉柿如石榴样,皮内如橘囊样,内有白肉四块,味酸甜,甚可食”。一句“甚可食”的评价,言简意赅的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但山竹不像其它美味水果一样,古人尝过它的美味后,并没有进行引种栽培。

水果界的“段子王”山竹,味美、价高,国内难以大规模发展种植

价高、味美、行情好的山竹至今未在我国规模化栽培种植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地越来越密切的交流,以及我们对水果多样化的迫切需求,和其它高品质的外来水果一样,山竹进入我国后,受到了极大的欢迎,爱美食且幽默的中国人,还让新鲜、壳硬、果肉像大蒜又像猫爪的它成了一个又一个“段子”的主角。

山竹早期进入国内市场时价格是非常高的,尽管量大后价格有所回落,但目前市面上一斤的售价也要二三十元,且山竹果皮厚重,一斤可称不了几个。虽然价高,也阻挡不了国人对它的喜爱之情,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内国内山竹的需求量上升趋势十分明显。理论上讲具有这些优良特性的农产品,早该被农业从业者引种种植了啊,为何当前国内没有规模化栽培种植呢?

其实确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海南省就已对山竹进行了引种栽培(零星引种时间可能更早,有记录表明20世纪30年代就进行了栽培实验),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也进行过引种种植。可是大多都未引种成功或是形成较大的种植规模。据依农了解到当前仅有海南地区有不足千亩的商品化栽培,也确实已经产果,但是相对于国内市场需求微乎其微,国内的山竹仍是主要依赖进口。可能依农这样讲,有的朋友可能会有所质疑。南方朋友会说:小时候山里满是山竹啊,果量可不少,怎么能说没有引种成功呢?喜欢看药学典籍的朋友会说:这不对呀,我国很多早期的药典古籍中都记录着山竹的药用价值,且不只是果子,对树皮、树叶等器官的药用价值也有着详细的记载,没引种成功哪来的树皮、树叶啊?别着急,我们接着往下看。

水果界的“段子王”山竹,味美、价高,国内难以大规模发展种植

试种未成功为何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着野生“山竹”

相信很多岭南地区的朋友,尤其是住在农村山间长大的朋友,大多数都吃过一种野生山竹,这种山竹和商品化的山竹除去果皮颜色多为黄色,果肉多半透明,口感上稍酸了些,其它的都和山竹简直一模一样。怎么说呢,这种果子是山竹也不是山竹。它学名叫岭南山竹子,在当地又被称为黄牙果、竹节果、海南山竹子、水竹果等,之所以依农说它是山竹也不是山竹,是因为岭南山竹子与莽吉柿(在这里还是用莽吉柿吧)同属于藤黄科藤黄属常绿乔木,只是不同的品种,就好比苹果和蛇果一样,这之间关系相当近了。

那些药学典籍里记录的也多是它。岭南山竹子虽不是莽吉柿,但它的经济价值也着实不低,果肉可食用,果皮、树皮可提取染料,并且不论是药学典籍还是现代医学研究都非常看重它的药效,目前岭南山竹已有人工栽培种植。除岭南山竹子外还有一种多花山竹子,其经济价值和岭南山竹子差不多,和莽吉柿也是近亲,都是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山竹”。

聊完这些,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海南确实有小规模的种植发展的莽吉柿,那证明还是能种,依农说国内难以发展种植还是不严谨。不过能种是不假,但规模化种植发展,还要考虑诸多因素,我们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

水果界的“段子王”山竹,味美、价高,国内难以大规模发展种植

这些原因导致了山竹不适合在国内大规模种植发展

一、适种区域因素

山竹是热带作物对气候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喜弱酸性富含有机质的疏松土壤。对生长环境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最适生长温度在20℃——35℃之间,它不耐低温也不耐高温,当环境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时,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当温度低于10℃时就会受到冷害、低于4℃时就可能会被冻死。同时它对环境湿度也有较高的需求,要求空气、土壤湿度在80%左右,但是在雨水过多时会发生涝灾,影响果树的正长生长,甚至是导致果树死亡。此外幼树要避光、成株要见光。因此山竹对于环境的要求极大的限制了国内适种区域的范围。

二、种植管理因素

我国确实也有山竹的适种和亚适种区域,但是种植难度非常大。种植后首先是环境的多变,其次是病虫害的影响(山竹原产地受病虫害的影响很大),再者我们习惯粗放管理,很难种好。其实除我国外,其他国家也试种过山竹,比如说澳大利亚东部的热带雨林地区就进行过引种栽培,不过没有成功;欧洲国家也进行过引种,不过都是在设施内试种。总而言之,种活容易,把它种成商品化的果树是有难度的,何况是规模化的栽培发展。

三、投资回报因素

山竹虽有较长的经济年限,一般情况下产果可达60——70年之久,但是从栽培种植到产果需要10——15年左右的时间,进入丰产期则要20年以后,也就是说发展山竹种植的前20年是基本没有收益的,想想我们的种植现状,少有人会发展种植投资回报周期这么长的一种农作物。

四、市场因素

即便是上述三条都做到了,但我们还要考虑市场因素,我们刚起步,山竹主产国在扩大规模的发展,在当下这个交通便利、储运得当、贸易频繁的农产品产业环境下,很难具有优势,要明确一点进口的不一定就比国产的贵。因此小规模的种植还可以,卖个采摘、卖个新鲜,但难以大规模发展种植。

水果界的“段子王”山竹,味美、价高,国内难以大规模发展种植

写在最后作为农业人的闲谈

其实像山竹这种农产品国内还有很多,看上去市场前景非常好,国内种植还是空白,怎么想发展种植它们都有赚头。可农业从来都是这么不简单,背后有太多的因素需要考虑,有太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依农作为一个农业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农业,但想发展种植一种作物时,别只看它的表面,一定要深入挖掘,综合的去考虑事情,盲目会付出不小的代价。当然将来或许有一天,像山竹这样“难缠”的农产品会在国内适种区域广泛栽培,依农期待那一天,因为那一天的中国农业有未来的模样。

水果界的“段子王”山竹,味美、价高,国内难以大规模发展种植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 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