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贊、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草書行筆的注意事項及筆畫相連的運筆特徵概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草書的行筆切忌平塗直抹,線條過分均勻光滑,或書寫速度一味求快而忽略了應有的轉折、頓挫,形成上面所說的平勻光滑的線條,顯得字跡油滑、輕飄。反之,又要防止行筆過慢,線條臃腫肥大,顯得肉乎乎的。這兩種毛病,都使線條的質量不高,沒有力度和變化,是草書行筆的大忌。還要注意的是筆畫的轉折處,有的是圓轉,即轉角是圓的;有的是方轉,即轉角是方的;方圓並用的也有,如外方內圓或內方外圓,這就看對筆的掌握熟練程度了。方圓兼施是較好的,一篇字中不可全是圓轉,可適當摻些方轉,以增加骨力。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草書的筆畫相連也體現在點的運用上。比如三點水連成一條豎畫,尾端向右上挑。也可以寫成不向上挑的豎面。孫過庭的寫法比較認真,三點都交代出來了。體、峰的三點寫法相同,都是第一點單獨寫,後兩點相連,但都相互呼應。所、峰、挫、態的三點寫法都相近。引帶關係清楚。但心字的寫法比較開放,第一點露鋒點成圓筆後,再轉鋒向右下過渡,稍稍停頓後再向右上挑,然後轉鋒,頓筆後向左邊出鋒收筆,整個過程既清楚,節奏又鮮明,形態也很好。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草書的基本特徵是連筆,因此筆法、筆勢、筆意都要貫徹一個“連”字,使字內氣息貫通。作品中的“盡”字,從表面上看是“連”了,但在左邊劃圈的筆勢中斷了筆,或失手寫錯又重新修改,故使線條不均,圈中有堵塞現象。“目”字筆劃太粗,造成“目”中間氣息不通,影響美觀。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1976年已經年過古稀的徐之謙書草字帖,行雲流水,被譽為草書標準


書者簡述:

徐之謙(1903年--1985年),字缽廠,號益齋又號居庸山農,昌平區馬池口鎮葛村人。祖上世代務農,家境清貧,幼年僅讀過三年私塾。1920年經友人介紹,進北京文楷齋刻書處學徒。

經過三十餘年的勤學苦練,徐之謙的金石書法已臻爐火純青的境界。在書法方面,他對隸、行、楷、草及宋體、美術字,無不精熟,是一位名符其實的書林全才、奇才。同時,他學古而不泥古,將自已的心得體會與前人的經典佳作融會貫通,既恪守宗法,遵循規範,又有所創新,獨具特色。他的隸書凝重端莊,行書婉麗清雅,楷書工整俊逸,草書嚴謹流暢,篆書渾樸雄健;各種字體皆自成一家,在國內書法界名家中佔有一席之地。



書法筆法的變化及技法節奏簡述:

書法筆法的變化是極為複雜的,尤其是行草書,很難以定量分析。在“發力點”這個問題上變化就十分複雜。我們發現在傳統經典行草法帖中,古人在“發力點”技巧的運用上是非常有機巧的,手段也是非常多樣的。我們分析大體有,常規式(或稱經典式)、均衡式和變異式三種“發力點”的技巧。常規式的“發力點”主要在筆畫的兩端和直折處,其“發力點”相對比較固定。比如漢隸和唐楷比較典型。不管其風格是有多大差異,但在每一筆發力的位置上是非常固定的。


在書法技法研究中,而且還會感覺到音樂般輕重疾徐的節奏。”故而歷代書家都非常注重用墨這一書法技法的運用。因此可以說,不但可以接觸到五光十色的神采,尤在用墨。”當代已故著名書法家沈尹默在談到書法的用墨時也說:“在這一瞬間,未有得墨法而不由於用筆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