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直擊上海“抗疫”24小時,看完之後我放心很多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萬千市民牽掛於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1月26日下午,上海舉行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要求全面加強聯防聯控。1月27日晨到28日晨,本報記者兵分12路,直擊道口、商城、社區、醫院等12個防疫第一現場——眾志成城、決戰疫魔,上海在路上!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1月27日7時-9時

高速道口

楊潔 / 文 陳夢澤 / 攝

全天駐守逢車必檢

"您好,請配合接受體溫檢測,感謝您的配合。”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昨天清晨,在松江區洞涇鎮G15莘磚公路出口,每一輛途經此處的車輛都被民警攔下,要求車上人員配合檢測。一旁的醫務人員趕忙上前,用耳溫槍、額溫槍等工具對車上乘客和駕駛員進行檢測,並詢問最近有沒有接觸過病例、是否往返或途經重點地區等。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洞涇鎮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正對途經車輛的駕駛員及乘客進行體溫檢測

G15莘磚公路出口可以通往松江區佘山、洞涇、泗涇、九亭,外來人口相對較多,車流量也較為密集。醫務人員、公安民警、輔警、城管……不同制服的工作人員在寒風中堅守,共同把好這一道入滬關口。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G15瀋海高速莘磚公路收費站

早8時,醫務人員開始交接班,她們來自洞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李梅剛值完12小時夜班,她將溼透的隔離服換下,記者看到上面沾滿汙漬。李梅解釋說:“有的車輛比較高,我們測量乘客體溫時需要貼著車身才能夠到,碰上下雨、車身又髒,我們衣服也就髒兮兮了。”她手中還有一沓登記表,上面記錄著重點地區來滬人員的相關信息,這是剛剛過去的12小時裡排查到的。記者留意到,有一部分已被註明隔離字樣。

與李梅搭班的謝晨怡1999年出生,剛參加工作不久。面對高強度的值班,年輕的她沒有退縮。“值班到後半夜真是又冷又困,擔心外界溫度低於10攝氏度時電子耳溫槍不能正常工作,我們就一直用手捂著。”

據瞭解,從1月26日下午3時30分起,松江全區17個道口已陸續啟動逢車必檢工作。一旦發現乘客體溫異常,就啟動應急預案,對乘客隔離觀察詳細檢測。每一輛車都必須攔下檢測,工作人員幾乎忙了一整晚,幸好人們大多十分配合。

前來接班的李洋告訴記者,大家都是主動報名來道口值班的。大年初一那天,她白天在單位上班,晚上直接來道口值班,差不多24小時沒有休息。“作為同行,看到奮戰在第一線的醫務人員,我們感同身受。和他們相比,我們只是盡了自己一份綿薄之力。家人也很支持我的工作。”上崗前,她與記者簡單聊了幾句,一時百感交集,悄悄紅了眼眶。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李洋悄悄紅了眼眶

一個高速道口,兩條開放通行的車道,兩間小小的收費亭……這裡就是戰場,在道口的寒風中,他們始終堅守。

1月27日9時-11時

發熱門診

郜陽 / 文 徐程 / 攝

預檢就診專人引導

“阿姨等一下,請先測個體溫。”

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武進路大門,保安員李倫根攔住了一位埋頭走路的老人。額溫槍一試,“正常,請進。”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市一醫院出入口保安對市民進行體溫測量

27日,上海多家醫院開普通門診,滿足市民日常就醫需求。面對可能出現的“大客流”,如何確保發熱患者與普通患者分流,嚴格避免交叉感染?記者昨天上午10時來到第一人民醫院探訪。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門診區域,工作人員對市民作出指引

“老先生您頭怎麼了?”望著老人頭上裹著的厚厚紗布,額溫槍“束手無策”。“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用耳溫槍。”李倫根告訴記者,“絕大多數患者都很理解,少數開始不配合的患者在勸說下也願意接受體溫測量。”記者看到,有一位患者在門診入口的監測點經紅外額溫測試異常,再通過耳溫複測發現體溫仍異常,工作人員立即將其指引到發熱預檢。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目前虹口院區僅開放五個出入口,都有保安持額溫槍、耳溫槍把守,他們全天24小時值班,確保所有進出人員逐一挨個測溫。”醫院副院長鍾力煒表示。

在市一醫院門診大廳,記者看到了專設的“發熱預檢臺”,並標註了發熱病人就診流程。據院方介紹,發熱預檢臺會先針對患者的流行病史、體溫及症狀作出預判斷,併為患者及陪同家屬發放醫用口罩。當患者體溫超過38攝氏度並伴有呼吸道症狀,會有專人帶領前往發熱門診。“我們按照國家標準嚴格區分了發熱門診預檢和普通急診預檢。”鍾力煒介紹,“並且我們對發熱預檢護士進行了培訓,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在發熱門診,記者看到,醫護人員“全副武裝”,牆上張貼了分級防護要求。多位患者正在不同診室有序就診,醫務人員也及時清理醫用廢棄物。患者進入發熱門診後,看病流程均在同一區域內完成,做到了“五不出”,即看診、檢驗、檢查、付費、取藥均不離開發熱門診區域,且全程有工作人員指引。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鄭興東告訴記者,醫院提前多日開始籌備,確保整個防控工作有效、高效、堅決。“對重點科室保供防護用品,在發熱、ICU、急診常備相關藥物供有症狀及密切接觸患者醫務人員使用,並對發熱門診和發熱留觀室增設了支援班和加強班。”

採訪中,記者偶遇該院急診危重病科主任王瑞蘭,她將作為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成員趕赴武漢。“在面對SARS時,我們已經積累了經驗,我相信只要科學應對,我們一定能戰勝這次疫情。”她與另兩名急診危重病科的護士也已待命,隨時準備出發。

1月27日11時-13時

郵政物流

方翔 / 文 張龍 / 攝

綠色通道直達武漢

雖然已經是上午11點,但是陰冷的天氣讓人感到瑟瑟發抖。而在浦東的一處物流中心,郵政職工卻熱火朝天地將一箱箱的防疫援助物資裝上綠色的郵政運輸車。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郵政職工將一箱箱的防疫援助物資裝上運輸車

“這是我們首次採用門到門的快遞方式,將企業捐贈的大批防疫物資,快速送往武漢防疫第一線。” 中國郵政上海郵區中心局總經理助理顧斌說,“這批物資將由我們直接送到武漢紅十字會接收的倉庫,這樣就減少了我們郵政內部處理和投遞的時間,第一時間送到武漢需要的地方,這也算是開創了一個我們運輸物資到武漢的先例,之前我們都是運輸到武漢郵區這裡。”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據顧斌介紹,這批援助物資大約有220多立方,包含各類皮膚清潔液500箱,各類免洗手消毒液1130箱,高效殺菌消毒溼巾300箱,防護口罩1000箱等,“由於物資量較大,我們派出3輛專車,由專人護送,估計大約在路上行駛12個小時左右,就直接送到武漢。”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中國郵政公司員工將“發往武漢”幾個字貼在車上

顧斌一邊說,一邊將防護裝備交給裝運的工作人員以及司機,“我們為隨行的郵政職工配備了口罩、護目鏡以及防護衣,最大程度地保證他們的安全,像此次擔任駕駛任務的,都是我們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其中不少還是共產黨員,像姜勝暉師傅,行駛100萬公里沒有事故,剛剛從武漢送好物資回來。”

“現在到武漢的路不太好走,像前兩天回來的時候,安徽路段還下了雪,但是為了武漢人民,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克服。”姜師傅說,“我們從新聞中看到,現在武漢非常缺乏醫療物資,因而也感覺自己的責任重大,希望我們普通人也能夠儘自己的力量,為武漢的疫情防控工作盡一份力。”

1月27日13時-15時

購物商場

張鈺芸 / 文 陶磊 / 攝

每日消毒至少三次

臉上戴好口罩,一手拿著噴壺按出消毒水,一手拿著抹布擦拭扶手,13點,位於地鐵世紀大道站上蓋的百聯世紀購物中心裡,保潔人員正忙碌在商場的各個角落。儘管客流並不多,但他們的工作強度卻成倍增加,確保每天的消毒頻次不低於三次。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百聯世紀購物中心保潔員在為商場的大門消毒

“今年春節期間,百聯世紀的營業時間根據統一安排,調整到了10點至18點,但商場的清潔消毒時間卻在兩頭延長了,從8點到22點,消毒不間斷。”百聯世紀總經理助理胡婷告訴記者,這是因為消毒範圍大大擴大了。“人員密集場所的一切設施都要進行消毒,商場開門前、營業時間和閉門後,至少三次。”

昨天下午,記者跟著保潔員上上下下,看到他們從商場每一層的扶手欄杆、大門窗戶、衛生間,到垃圾桶、垃圾投放點和辦公區域等,都要一一消毒。“特別是電梯,因為是密閉空間,所以我們要對角角落落都噴灑上消毒液。”保潔師傅說,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們把消毒液和清潔劑融合在一起。“有些區域日常只要用清潔劑擦洗就可以了,但現在全部加上了消毒液。”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商場一樓的所有顧客出入口已經都擺上了消毒臺,免費提供消毒洗手液給顧客使用。下午13點半,一名年輕媽媽正帶著寶寶洗手。“小朋友在家待不住了,戴好口罩出來逛逛。”這位媽媽說,剛才他摸了不少地方,用一些免洗洗手液更放心。三樓的母嬰室要接待小嬰兒,無論是洗手檯還是尿布臺,都噴灑上了消毒劑後再多次擦拭乾淨,消毒洗手液和溼紙巾也要檢查一遍,是否全部配齊。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百聯世紀購物中心門口一對母子在用消毒液洗手

看到的地方在消毒,看不到的地方也不能馬虎,商場裡的中央空調就是一處。“工程部的同事已經對空調和新風系統進行過清洗、消毒了。”記者瞭解到,每天商場開門前,工程部都會在風口噴灑消毒劑,保障商場的空氣質量。

除了公共區域,各家商戶也在自發做好衛生工作。百聯世紀的B1和B2層聚集了不少餐飲商戶,和府撈麵的工作人員在進入廚房前,先要戴好帽子,再到洗手池前洗手,並用消毒毛巾擦拭雙手。“這一套流程是每天都要重複多次的,疫情發生後,我們還對店堂裡的桌子、書架、吊燈等擦拭消毒。”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百聯世紀購物中心服務檯在為顧客測量體溫

記者在百聯世紀購物中心轉了幾圈,入目所見的營業員和顧客都戴著口罩,往年春節小長假期間的熱鬧卻不復見。“非常時期,大家都很謹慎,只要我們開門經營,就一定會做好防範工作。”據說,為了防範疫情,也為了避免出城返程的風險,今年春節,不少外地員工都自願留在上海加班了。

1月27日15時-17時

社區防疫

毛麗君 / 文 周馨 / 攝

排查宣傳不留死角

四達路58弄29號。下午三點剛過,虹口區歐陽路街道祥德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周建崗和工作人員一起,按響了1401室的門鈴。樓道玻璃門上貼著最新版的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海報,樓內電梯裡瀰漫著消毒水的味道,各樓層按鍵用保鮮膜覆蓋著,每天更換。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祥德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周建崗(左)和工作人員一起進居民樓進行走訪宣傳

“凌伯伯新年好!現在是特殊時期,如果發現有從湖北過來的人或車輛,可以通過微信群及時聯繫我們。您自己也要特別注意做好防護,儘量不要外出,出門記得戴口罩。”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知道了。”73歲的凌咬全是29號樓的樓組長,每天居委會的工作人員都會跟他了解樓裡的情況。

凌伯伯告訴記者,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們一家春節的安排,原定兄弟姐妹聚餐的年夜飯取消了,年初二去松江走親戚的計劃也泡湯了,準備送給親戚們的年貨在客廳一角堆放著。“我在這裡住了快10年了,樓上樓下的情況都比較熟。目前樓裡暫時沒有特別的情況,也沒有人發燒。”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祥德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周建崗(右)和工作人員一起到居民家進行走訪宣傳

周建崗下樓的時候,正好碰到幾位前往居民區張貼最新宣傳海報的同事。大年三十開始,祥德居委會7名工作人員全員上崗,一方面加強對轄區人員的排查,同時也加大了對疫情防控的宣傳力度,排查、宣傳,不留死角。小區電子屏、黑板報、樓道告示、微信群……線上線下渠道不間斷公佈著疫情防控信息及安全提醒。“光電子屏裡的告居民書就已經更新了四個版本。”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工作人員在居民區道路旁張貼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海報

“除夕夜,我們發現祥德路譚家橋有近期武漢來滬人員,第一時間聯繫街道黨員幹部、衛生中心醫生一同上門為來滬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告知其居家隔離政策及需採取的防控措施事項。”周建崗說,目前,一輪轄區1800多戶居民全覆蓋的排查已經完成,全街52名重點地區抵滬人員及4名與抵滬人員同住的居民已全部落實居家隔離和每日隨訪。

幾天來,周建崗的腳步和他的工作微信群裡的消息幾乎沒有停過。“前天晚上8點59分,有居民反映,小區裡有一輛湖北牌照的私家車,詢問是否排查過。接到消息我們第一時間就跟車主取得聯繫,最終確認是小區業主的車,並沒有離開過上海。”除了日常的值班、走訪,對於志願者、居民反映的情況,工作人員總會第一時間響應,進行排查。

“目前轄區的人員情況已經基本穩定,後續有人員返滬,我們加強監控。”周建崗說。記者看到,截至2月2日的值班表,早早貼在居委會辦公室門後,一場社區“守衛戰”已然打響。

1月27日17時-19時

外賣上門

吳健 / 文 劉歆 / 攝

春節送餐服務暖心

傍晚時分,天色有些暗了,被頭盔、口罩裹得嚴實的鄧雷安核對完餐品、地址,快步離開大寧國際的樂凱撒店,把剛出爐的披薩裝入電動車的藍色貨箱,奔向當晚訂餐高峰裡的第一單客戶。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G“餓了麼”騎手鄧雷安和所在站點的二十一個兄弟春節期間堅守崗位

作為“餓了麼”在大寧站點的送餐騎手,鄧雷安和21位同事仍在節日裡堅守,“大過年的,又碰上防疫,送餐要更仔細些,要更上心些,”這位騎士已是第二個春節沒回江西老家了,“這幾天的晚高峰(17至19時),我們每人都有幾十單,一次最多也就送五單,因此節奏很緊張。”鄧雷安強調:“可衛生的標準從沒打折扣,這是為自己好,也為大家好。”按規定,他們每天都要早晚兩次量體溫,兩次換口罩。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他送的這一單不算遠,幾分鐘後就抵達萬榮路口的目的地小區。“現在有些小區不便進去,我們就把餐品放到門衛室,電話通知客戶來取,15分鐘後我們還要打電話,詢問客戶是否取走。若碰上醫院,我們會和客戶溝通,約好外面對接點交接。”鄧雷安描述著情況,車子已抵達小區門口,這一次,他能開進去。“您好,您的外賣已送到。”通過門禁的溝通,鄧雷安決定把包裝完整的披薩放在客戶門口,然後轉身離去。“這是尊重客戶的意見,避免接觸。”鄧雷安強調了一下。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餓了麼”騎手鄧雷安到達目的地小區

和鄧雷安等騎手交流,記者瞭解到,這個行業以往到大年初三就有不少人返崗,支援留守同事,到正式上班時,返崗率差不多有七成,可如今因條件所限,像鄧雷安所在的站點就沒有人手頂上,即便到年後,返崗率也不容樂觀。“我們挺得住,”鄧雷安這幫“90後”小夥子靦腆地笑了笑,“在上海,勤快、努力的人是受尊敬的,也是有前途的。我們愛這裡。”鄧的同事還拿出手機展示,裡面有過年期間客戶打賞的截圖,“大家戴口罩後,臉雖然遮住了,但人情總是有的,對於送餐中的延遲,越來越多的人表示理解,還不忘給你點贊打賞”。記者明白,這是屬於他們的那份“幸福感”。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外賣騎手採取“免接觸”式遞送,把外賣放在客戶家門口,告知後便離開。

順帶提一下,從鄧雷安那裡拿到披薩的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她的春節也不輕鬆,略微休整後就要重返崗位。“外賣小哥幫了大忙。”她說,整個城市沒有因防疫而“冷”下來,“像我們醫院急診科裡剛收過熱心人送來的點心,真的很溫暖”。

1月27日19時-21時

居家生活

黃佳琪 / 文 李銘珅 / 攝

宅家關注防範知識

晚上7時,吃完晚飯的毛見卿一家四口齊齊坐在沙發上,觀看新聞聯播播報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最新情況。看到記者戴口罩出鏡後,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工作的毛見卿便向丈人和丈母孃介紹起口罩的正確佩戴方式。“口罩分正反面,顏色淺的一面朝內覆蓋住口鼻,再把口罩兩側的耳帶掛在耳朵上,然後把鼻樑條按照鼻形捏緊,防止髒空氣進去……”毛見卿說,這段時間,他經常會把自己學到的醫學知識通過微信等方式分享給親戚朋友。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毛見卿為家人普及口罩使用知識

毛見卿與戴倩雯夫妻都是醫務工作者,所以對家庭環境消毒尤為注意。“我們在醫院工作的時候,接觸病人前後都會消毒,疫情發生之後,我們在家裡會更加註意消毒這個環節。”夫妻倆每次回到家後,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消毒,再把口罩剪碎,放進專門準備的小袋子裡,集中扔到有害垃圾桶。“我們還會定期大掃除,用稀釋後的84消毒液或者專用的消毒水擦桌子、拖地板,保持家裡乾淨。”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毛見卿在防疫期間堅持在家進行消毒作業

晚7時到9時,正是小區“定時定點”扔垃圾的時間。最近一段時間,毛見卿一家減少了扔垃圾的頻率。“小區裡的居民防範措施都做得非常好,大家基本都會戴著口罩出門扔垃圾。” 這樣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過年前,家裡就囤了一些菜、熟食、速凍食品、方便麵和飲料,總的來說備得還是蠻充足的。”毛見卿說,這樣一來也就不用經常跑出去買東西了。“但像我們這個年紀,呆在家裡久了肯定會覺得無聊,這段時間基本就在家看看片,和朋友在網上打打遊戲,時間久了,總會想要出門走走,但現在這個情況,還是能不出去就不出去吧。”毛見卿原本每週都要參加的足球訓練,現在也已暫停,於是他便選擇在家跳繩,以此維持身體狀態,提高免疫力。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毛見卿與家人們一起通過電視瞭解防疫最新情況

看片看累了,便拿起手機刷新網上有關疫情的消息,或是和親朋好友聊一會天。“今年家裡原來定好的飯局也取消了,大家都改用微信拜年、發紅包,不過通過這種方式總感覺缺了點什麼,我還是更喜歡親戚們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感覺。”毛見卿說,微信群裡大家都很關注疫情的走勢,但也不會恐慌,因為大家相信,疫情總會過去的,春天也不遠了。

1月27日21時-23時

隔離觀察

江躍中 / 文 劉歆 / 攝

社區醫生上門隨訪

夜幕中,寒風還帶著潮溼,昨晚9時許,普陀區長征鎮某小區一戶住宅的門,被輕輕的敲門聲敲開了:“您好,是胡小姐吧。按照相關規定,你們在家進行14天醫學觀察,期間如果有任何的發熱、咳嗽、胸悶等不適症狀,請隨時告訴我們……”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普陀區長征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胡承偉上門,對接受居家醫學觀察的居民胡小姐進行隨訪,告知相關注意事項。

胡小姐1月23日從武漢回到上海,她正和父母一起接受居家醫學觀察,此時,長征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胡承偉前來隨訪,他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站在門口,告知門裡面的胡小姐居家醫學觀察需要注意的事項,胡醫生說,他們每天都要知曉她和家人的身體狀況,希望他們配合。“居委會幹部讓我轉告你們,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儘管提出來。”胡承偉把一份告知書也遞到了胡小姐的手中。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小區居委會向每家每戶都送去了‘告居民書’

胡小姐表示,一定積極配合,並對居委會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幾天的關心幫助表示感謝。她告訴記者,為了自身和大家的健康與安全,她和家人自覺在家“隔離”,“每天除了睡覺,早上和下午要分別測試體溫,餘下的時間就是看看書、看看電視、上上網。吃飯主要靠外賣,小哥把外賣放在門口,我再開門去取。社區的服務人員也會幫忙送。”胡小姐還用手機拍攝了一段她“宅生活”的視頻給記者看,其中的一個特寫鏡頭,是胡小姐通過電商購買的一大堆零食,她自嘲道:“就在家‘養膘’了”。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據胡醫生介紹,長征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這個小區所有居家醫學觀察的居民配備了專門的醫生,每天用電話、微信等形式,分上午、下午兩次進行隨訪,隨時掌握體溫等身體情況。

小區居委會書記告訴記者,他們採取排摸、居民自己報備、居民反映等形式,瞭解、掌握湖北來(返)滬,或從外地來(返)滬途經湖北的人員情況。目前,小區符合這個情形的共有10多戶人家,都在接受居家醫學觀察,暫無異常。“我們向每家每戶都送去了‘告居民書’,提醒廣大居民注意‘身邊任何與疫情防控有關的可疑情況’。同時針對醫學觀察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物業安排保潔人員定時上門收取,並及時做好清潔消毒處理。”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居委會工作人員,通過走訪排摸、自行報備、居民反映等形式,瞭解、掌握疫情重點地區來滬人員情況,採取相應措施。

記者瞭解到,長征鎮27個居民區密切關注湖北來滬人員情況,每日排摸上報,並督促物業加強公共場所消毒等。

1月27日23時-1月28日1時

工廠通宵

李一能 / 文 孫中欽 / 攝

新春產量超過一年

車間燈火通明,生產線全速運轉,每一秒就有一瓶消毒液從流水線上下線。清潔、裝箱、送往檢測室,幾天後這批嶄新的苯扎溴銨溶液就將被送往疫區,為控制疫情蔓延起到關鍵作用。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位於奉賢區海灣鎮的上海運佳黃浦製藥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正在加班加班的趕製苯扎溴銨消毒液

這是今天凌晨1時,記者在位於奉賢區海灣鎮的上海運佳黃浦製藥有限公司看到一幕。生產車間猶如“兵工廠”,而被稱為“病毒殺手”的苯扎溴銨消毒液,就像一顆顆準備射向病毒的“炮彈”,正源源不斷被生產而出,它是目前能夠有效殺滅新型冠狀病毒的“武器”之一。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運佳黃浦製藥生產的苯扎溴銨溶液,是國藥準字號消毒產品,為陽離子表面活性劑類廣譜殺菌劑,可殺滅細菌繁殖體、真菌、親脂類病毒(HIV、HBV、冠狀病毒等)。根據研究表明,75度酒精和包括這款產品在內的消毒劑等,能有效殺滅新型冠狀病毒,但酒精不能大面積噴灑,成本也比較高,苯扎溴銨溶液可以兌水後大面積噴灑、消毒醫療器具,甚至能直接用於人體黏膜,可謂經濟有效。疫情爆發來,各地訂單像雪片一樣飛向工廠。

李自英是生產車間主任,她和同樣在工廠工作的丈夫原本已經休假,在除夕夜接到了公司打來的緊急徵召電話:疫區急需消毒液,生產線重啟,流水線工人即日起返回崗位!“我們馬上明白怎麼回事了,一句話也沒多問,把孩子託付給長輩,馬上聯繫職工返崗上班。”幾天內,職工們從各地返滬,馬上投入工作,如今工廠已經啟動三班倒,24小時維持生產線運轉。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對苯扎溴銨溶液進行檢測

“彷彿一夜之間大家都變成了勞動模範,連加班費也一句沒問。” 李自英說,職工們也不懂什麼大道理,就知道現在他們的產品能夠殺滅病毒,挽救許多生命,每多生產一瓶消毒液,就多一份希望儘早終結疫情,多做一點是一點,就是現在所有人的共同想法。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車間內技術工人穿著隔離服生產

除了機器的轟鳴,生產車間內聽不到其他任何聲音。所有人一言不發地緊張工作著,罐裝車間內技術工人穿著隔離服,眼睛緊盯著生產設備,一出狀況馬上設法排除,包裝工人手腳麻利,迅速裝箱送檢。兩個半到三個小時,就有150箱共計3000瓶消毒液下線,按照這種速度,整個新年期間的產量將超過之前一年的總和。

1月28日1時-3時

地鐵消毒

曹剛 / 文 王凱 / 攝

車輛保潔最後一步

今天凌晨,上海軌道交通富錦路基地的車庫內燈火通明,18列1號線列車都已“回家”,在軌道上靜靜休息。9名車輛保潔工穿梭其間,為它們洗去一天的塵埃和疲憊。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上海軌道交通富錦路基地的車庫

1時05分,班組長馬剛開始為當晚的第9列車消毒。先配比消毒劑——兩瓶750毫升的84消毒液,按1:10加水稀釋,恰好裝滿容量為16升的噴壺。“一整壺的重量超過30斤,所以我一般先用一瓶原液,配半壺,揹著輕一點,消毒更方便。”38歲的馬剛來自安徽阜陽,與妻兒常住上海,已有多年沒回鄉過年。富錦路基地的車輛保潔班組共13名員工,這個春節有9人留了下來。在全市,像這樣過年堅守崗位的地鐵車輛保潔工,多達幾百人。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9名保潔工開班前會時明確各自任務

背起十多斤重的噴壺,戴著口罩和安全帽,穿橡膠雨鞋,馬剛慢慢走過每節車廂,手中的噴頭在座椅、扶手、窗臺、車門、風口之間遊移,不放過任何一個小角落。那認真而專注的神情,彷彿手握畫筆在勾勒一幅精巧的工筆畫。一旁的搭檔鄧方偉也配合默契,看到地面或椅背殘留較多水漬,馬上用拖把或毛巾擦乾。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保潔員為結束運營的軌交1號線列車進行日常保潔

為8節車廂消毒,大約需要6分鐘。每完成1節任務,馬剛會在相應的車廂號旁貼一張附有當天日期的“已消毒”標貼。春節期間的運營列車數量相對較少,馬剛今天的消毒任務是18列,全為8節編組,他一共貼了144張標貼。“上早班的乘客看到貼紙,聞到消毒水的味道,會比較心安吧。”看不清口罩背後的表情,但馬剛的眼神中分明透著幾分欣慰。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消毒,其實是車輛保潔最後一步。9名保潔工昨天21時30分到崗,測體溫、開班前會,22時開工,先由8名組員負責車廂日常保潔,再由馬剛逐一消毒。日常保潔的內容更細碎,完成8節車廂通常要花近1小時。除了擦、掃、拖,有時還要用力對付車門下突兀的腳印和地面上頑固的口香糖。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9名保潔工上崗前進行體溫測量

馬剛貼完最後一張“已消毒”標貼,完成今天所有消毒任務,已是3時45分——他的常規下班時間。從1月21日起,上海地鐵全網絡在夜間停運清洗車廂時新增消毒環節,他就多了這項重任。“一週以來,全市已累計消毒列車約5000列次。”上海地鐵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虞霖介紹。

1月28日3時-5時

機場海關

李一能 / 文 孫中欽 / 攝

防疫物資即到即放

凌晨3時,浦東機場貨運站,復星國際聯席總裁徐曉亮將2.5萬件進口防護服捐贈給上海,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尚玉英代表市政府接受了捐贈物資。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據悉,此次抵達上海的5萬套防護服是復星從德國ASATEX公司採購的微孔膜全身防護服,能有效防護顆粒物及液體潑濺,可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急性傳染病防疫臨床用途。其中部分防護服將直接運往武漢,預計於今天晚上抵達。

凌晨1時45分,從德國法蘭克福的LH8404航班抵達浦東機場,飛機上裝載的,正是5萬套GB19082-2009規格的防護服,目前疫區最為緊缺的物資之一。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復星捐贈醫療物資首批運抵上海

這批防護服,是復星國際在全球緊急採購、調撥的第一批疫區急需醫療物資,也是首批抵達上海的海外調配物資,將在第一時間送往武漢、上海的醫院和疾控中心。

隨著一箱箱貨物從飛機上被卸載,早已經在機場等候多時的上海海關立即啟動快速通關,其予以快速放行。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物控二處副處長胥彥翔告訴記者,該批物資採用“兩步申報+提前申報”通關模式,在時間緊急、貨物信息還不完整的情況下,企業獲取艙單信息後即向海關作概要申報,飛機落地後貨物就可以放行,最大限度地壓縮了通關時間。

此前,上海海關通過官方途徑協調德國法蘭克福機場海關,德國海關方面於26日特批,將該批疫情防控物資原本需要經屬地和機場海關兩步申報的手續,簡化為直接由法蘭克福機場海關申報放行的最便捷的海關手續。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上海海關立即啟動快速通關

目前,浦東機場海關已經設立綠色通道,對疫情防控物資實施即到即放。同時,對用於疫情防控的進口捐贈物資,在辦理通關手續時,憑《進出口貨物徵免稅證明》對企業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緊急情況下可先登記放行貨物,後補《證明》。

除此之外,復星從印度採購的10萬隻霍尼韋爾N95口罩也將在今天晚上8點20分左右抵達浦東機場。與此同時,還有來自葡萄牙的1萬多隻口罩和來自日本的1900多件防護服、900多個口罩等物資,也已運抵上海,正在向疫區轉運。

1月28日時5-7時

鐵路公安

屠瑜 / 文 張龍 / 攝

提升安保加強巡查

凌晨5時15分,天矇矇亮,寒風凜冽,氣溫只有3攝氏度。記者來到上海火車站南廣場,偌大一個廣場空空蕩蕩,顯得格外冷清。鐵路上海站派出所廣場警長王勇正駕駛著一輛巡邏車在巡邏。在所有的崗位中,他的轄區最大,進站客流和到達客流都要接觸,接觸的人和事是最多,風險也最大。在疫情控制工作方面,一方面需要做好自己的防護,另一方面崗位責任也是較重大的。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鐵路上海站派出所執勤二隊副大隊長蔣國軍和廣場警長王勇在上海站南廣場巡邏

5時35分,記者走進南廣場進站口,進安檢時被紅外熱像儀自動測溫,機器顯示體溫正常。來到8號候車室,今天將從上海火車站出發的第二班車G7032正在檢票進口。記者看到不到十個人在陸續檢票進站。一位女士拉著行李箱,帶著孩子急匆匆地進來,“您是要坐哪趟車?”正在執勤的候車室民警陳誠問。“7032!”“這邊檢票,來得及。”“謝謝!”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進站口工作人員對旅客進行紅外熱像儀測溫

5時53分,東南出口處,記者看到一位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和一位車站工作人員正穿著防護服在測溫點工作,陸續有乘客出來。在出站口一側的崗亭上,筆直地站立著一位安保人員,他是鐵路上海站派出所的輔助力量。

鐵路上海站派出所執勤二隊副大隊長蔣國軍向記者介紹,節前最高峰時上海站日均客流有17萬,平時也有8萬,現在只有2萬了。“雖然客流明顯下降,但是我們沒有縮編,大家都取消了休假,以防應對突發事件”。

直击上海“抗疫”24小时,看完之后我放心很多

鐵路上海站派出所執勤二隊副大隊長蔣國軍協助防疫人員對進站乘客測量體溫

據瞭解,面對疫情,連日來,上海鐵路公安局上海公安處按照公安部鐵路公安局的要求,提高安保等級,加強站車巡查,淨化治安秩序,積極協助做好疫情防控處置等工作,全力確保旅客出行安全有序,保障鐵路運輸安全暢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