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靳海涛打头阵,GP大部队跟上

靳海涛打头阵,GP大部队跟上 | IIR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LP市场是个靠近资本链条源头的市场,人们都说这个市场待成熟、待培育。培育市场有多难?每天都在和创业者打交道的GP们可是比谁都懂。而现在的局面是困不困难都得上,所以靳海涛做前海母基金,人们喊出“母基金元年”,这算打了头阵,如今该大部队跟上了。


| 董力瀚 龚贞


1

市场化母基金推动者


靳海涛去年年中在清科大会上讲了次挺有意思的话,他起先和所有人一样,把市场倒挂、泡沫太高这些问题搬出来,当然了,这些话不新鲜,像是柜子底下的棉裤,甭管穿不穿,人们都要定期翻出来看一看。新鲜的是后边那句,他号召在座的各位VC、PE“集体放缓投资、慎碰高估值项目。”


一般在大会上没人这么聊天。因为投不投这事儿挺难拿到台面上讲,你募了基金,投资期投不完,在LP那儿也不好交代;再一个也不好执行,估值高的案子往往意味着成长性好,你若真不投,机会就得被别人拿走。


只是,这话人们会怎么理解,靳海涛能不清楚?他对此先是表了个态的,“也许这个话说得不对,但是一定要说,要对行业负责”。所以与其说前辈讲得好,不如说前辈表态的意愿更可贵。靳海涛入行早,如今在上游做母基金,有资格、立场这样表态,又愿意表态的也非他莫属。


老话讲“贤达犹下于高尚”,质言之,就是态度大于结果:明知道可能说了白说,可该我的身份、位置讲的话,我就要讲出来。其实这也是靳海涛做前海母基金几年来的处境和写照。


募资市场难,“连母基金都缺钱”是被认为是个例证。靳海涛2015年发布的前海母基金,算来至今四年,投资期快结束了,必然也面临着后续募资问题。他倒也不讳言,经常出来讲说整个母基金行业缺人又缺钱。


其实做了这么一支超过200亿人民币的市场化母基金,靳海涛这次选择的事业由头到尾透着一股难劲儿。从募资开始,靳海涛就做了方案的“优化”,原话是这么说的,“母基金多加0.5到1个百分点的管理费,多加5%到10%的业绩提成还是有困难的。我在筹备前海母基金的时候就提出不重复收费,投资人投前海母基金与投直投基金所付出的成本和费用没有区别,这个是造成前海母基金超募的最大原因。”


当初前海母基金喊出“三层创新”,包括高比例直投、不双重征管理费以及引入债权投资提高流动性,这怎么理解?简单地说,就是给LP多赚钱、少收钱、尽早返现,每一项创新本质上都是在议价里的让步,都是在直击人民币LP们的核心需求。所以他自己也说,要不是降低这些标准,最多49个LP的前提下,哪里能募到200多亿。


募资市场还在持续变差,所以靳海涛这两年要不断出来讲话、做采访、写专栏,这跟文章开头那种表达方式一样,本质上都是在以一对多的方式做市场教育。母基金面对的LP群体是谁?是高净值家族、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地方政府,

所以本质上靳海涛面对的LP,和市场上绝大多数GP面对的LP是同一群人,要说募资的难度,体量更大、周期更长的母基金可能原本就更难。


硅谷银行资本董事总经理余跃之前在采访里,提过“资产配置”和“资产覆盖”的概念。这在募资困境里是核心因素,因为市场上大部分的人民币出资人,事实上都是怀着“资产覆盖”这种目的来做投资的,无非都是为了触达更好的项目,构建更好的生态,上市公司想生态化反,地方政府想产业集群。更进一步说,其实这种事情,你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系统性的社会问题,当绝大多数人都不甘心于只做财务上的配置,只要手里有资本,就希望当话事人的时候,这个市场的规则可不全乱了?


所以靳海涛在做前海母基金的时候,不是单枪匹马的入场,从一开始,就尽量把品牌势能都释放出来,把马蔚华、沈南鹏、熊晓鸽都列入联合合伙人。这件事情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很有可能是起到更关键的作用,因为给市场上的GP们打开了母基金这道大门。


后面IDG和宜信联合推出了一支小规模的母基金,而红杉则与国风投、数家上市公司联合发起了更大的星界资本,到现在再来看,很多人民币GP也开始着手募集母基金,对靳海涛来说,这真是个最理想的推动结果,因为要教育市场,必须是要由具备市场号召力的人来驱动,因此市场上最为人所熟知的GP们当然是最恰当的人选。所以尽管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但靳海涛也对GP们入场欢迎的很。


这其中我们先不个体化地讨论某个GP的母基金策略,单从整个行业来说,要想长久地解决募资问题,除了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之外,把怀揣着“资产覆盖”意志的资本合理地配置出去,母基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所以母基金行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上,有靳海涛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时机,出现在这样的位置,愿意持续地讲,持续地做,持续地聚拢人们过来,说来是个挺庆幸的事情。长远来看母基金能不能实现真实有效的“配置功能”还得观察,但起码从GP们纷纷入场来说,靳海涛这一步是找对了路子。


LP市场是个靠近资本链条源头的市场,人们都说这个市场待成熟、待培育。培育市场有多难?每天都在和创业者打交道的GP们可是比谁都懂。而现在的局面是困不困难都得上,所以靳海涛做前海母基金,人们喊出“母基金元年”,这算打了头阵,如今该大部队跟上了。


2

投资理念


9大母基金经营建议

总体而言:思索好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设计就是要考虑现在怎么样能够不双重收费;考虑到如果母基金没有商业数据的情况下,你怎么赢取投资人的信任;必须考虑到你这个基金流动性的问题,让投资人早拿到回报;如何吸引优秀的VC和PE人才来加入母基金管理团队。

融资方面

打通募资渠道。目前募资非常困难,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一部分钱去支持母基金会非常好。当然形式可以是直接,如同股同权,也可以是间接。

未来中国母基金的资金来源,应该是国有或民营的保险机构和大型的资本集团。保险公司的钱源源不断,他们对收益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但求稳,包括养老金。大资本集团参与母基金,可以直接入股,也可以采用Co-GP的方式发起。

发展方法

积累一线直投经验,提升对子基金和投资项目的理解、判断和管理能力,更好地掌握市场趋势的变化。

主动参与,加强与子基金的互动。充分挖掘、撬动和整合资源,取长补短,协同发展。

  

“子基金+直投”相结合,提高基金整体收益。我们做的估值显示,我的直投要好于基金投资,因为能够优中选优。另外做直投以后可以不重复收费,减轻了投资人的负担,募资会容易些。

配置以专业性基金为主,综合性基金为辅。我们这个行业多一些专业性基金,进步就会快一点,投资的质量就会高一点,投资人就会对我们更多的信任。

投资策略

注重对“赛道”的研究,在特定阶段向好的“赛道”倾斜。当前中国最好的“赛道”就是“5G”产业链和生命健康产业。

实现产业分散和投资阶段分散,避免过于集中。前海母基金投资的子基金从天使基金一直做到并购基金,直投从天使做到Pre- IPO。产业领域配置得比较宽,新兴的产业我们都布局,同时突出了重点产业。


3

投资洞察


6大科创板启示

行业共性

“科创板”和创投所走的方向一致。创投条件最关注的是市值、营收、研发、流动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放宽了对盈利的要求。“科创板”五套标准中只有第一套有盈利要求,剩下四套没有,第五套要求中甚至连收益的要求都没有。

环境新要求

“科创板”注册制的实施改变了创投环境,关键在于规范化运作,你要经得起人家的层层提问。注册制借鉴了美国和欧洲的模式,改革起点很高,它以信息披露为主线,对发行的企业信息披露要求加强了,也给创投企业,帮助企业进行规范化运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想到中国人寿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上市申请的例子,前后一共提了多少问题呢?超过3千个。


投资方向观察

“科创板”主打硬科技,和创投的喜好相比少了互联网和快消费。“科创板”已受理包括已上市的行业分布,第一名新一代信息技术,36个;第二名生物科技,20个;第三名高端装备有13家;第四名新材料有11家。已上市的28家信息技术有16家,占比55%;第二家是高端装备和新材料,各有5家,各占比10%;生物科技有3家,当然这28家当中有一家医药、两家器械。

“科创板”喜欢科技门槛高的、想象空间大的企业,这是中国目前的产业短板,这些企业发行的市盈率高,二级市场走过来以后它的估值就会高。科创板企业在发行时的估值普遍高于A股整体行业的估值,且估值方法丰富多彩,因企而异,这给了创投机构与资本市场新的思考角度。

积极信号

市场参与热情度高,说明资本市场的扩容并非二级市场的杀手,从而进一步增强监管层与创投机构的信心。沪深主板成交额在“科创板”开板当天并没有下滑而是有小幅增长,显然这些“科创板”进场的基金更多的是来源于主板和创业板之外的增量基金,而没有分流主板和创业板的基金,这个说明市场并不缺钱,缺的是有信心的人。

退出方式的多样性以后有可能兑现。和主板、创业板相比,科创板增加了非公开转让、配售这种方式,新的方式对首发前股东解禁后的方式选择更多。


4

人物大事迹


1954年2月,靳海涛出生于河南焦作

1969-1976年,任解放军24军班长、文书、新兵营书记

1976-1991年,任国营电子工业部761厂办公室主任兼书记

1991-1993年,任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系统工程局综合处处长兼计划处处长、中国电子工业深圳总公司经理及总经理助理

1993-2000年,担任深圳赛格集团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主持过多个公司的重组、购并、转让、上市甚至清盘,令净资产为负的赛格成为了有6家上市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1-2004年,担任全球策略投资基金驻中国特别代表,正式转入风投行业

2004-2015年7月,担任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执掌11年,“频临倒闭”的深创投发展成了“资本规模最大”的本土创投机构

2007年1月,深创投在苏州成立第一个政府引导基金,募资3亿元,开始布局全国网络。截止2014年12月,深创投共管理65只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达130亿

2008年,深创投投资网讯科技、东方日升等企业。同年,靳海涛被评为“中国最佳本土PE管理人”

2009年,创业板开启,首批28家企业中4家由深创投投资。同年,靳海涛当选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

2010年,深创投投资企业26家IPO上市,创造全球同行业年度IPO退出世界纪录

2015年7月,深创投集团投资企业公开市场上市数量突破100家;靳海涛离开深创投

2015年12月,设立前海母基金

2016年1月,前海母基金成功募资215亿人民币,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化募集母基金

2016年,前海母基金投资第一支子基金天图资本5亿元;投资第一体育娱乐等公司

2017-2019年,前海母基金参与中国联通混改,投资58到家、凯叔讲故事、二更等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