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新春走基层·暖冬|只为让病人有质量地活着,每天都和死神“赛跑”

新年心语

希望所有的患者能够康复出院。

大小新闻客户端1月23日讯(YMG全媒体·大小新闻记者 全百惠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摄影 金海善)医护人员脚步匆匆,各种仪器提示音此起彼伏。无论外面年味儿多浓,似乎都与此无关,这里是毓璜顶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新春走基层·暖冬|只为让病人有质量地活着,每天都和死神“赛跑”

“躺在这里的病人,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健健康康活着,而我们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有质量地活着。”管丽娜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里的一名医生,几乎每天都在和死神打交道,工作18年,她已记不清从死神手中抢回来多少人。

早晨7:15分,管丽娜已经穿上白大褂,急匆匆进入病房,查看新入患者,血压、心跳、尿量、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头部引流情况……看指标有没有变化,一边查看患者病情记录,一边做出判断,“今儿对3床患者的用药调整一下,对7床患者的气道清理一下。”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共有16张病床,都是颅脑损伤患者。与其他科室不同的是,在这里治疗的患者没有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完全要靠医生护士在床边24小时监测,发现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

“每天的交接班时间,科里的医生会围坐在一起,将比较特殊的病例拿出来一起商讨治疗方案。看到患者康复出院,就觉得幸福!”管丽娜说。

说到幸福感,管丽娜给记者拿出了手机照片。一个高大的小伙坐在床上,正在开心的吃饺子。小伙23岁,大三学生,因打篮球不慎摔倒,入院时瞳孔放大、无意识,确诊为创伤性脑疝。情况紧急,医生立即为其实施了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手术。术后一段时间,几经波折,反复出现不稳定情况。医生每天商讨治疗方案,想尽办法逆转病情,果断制定抢救措施,每天床边换药,进行头部积液引流,希望奇迹发生。

在父母及医护人员近三个月精心护理之后,小伙渐渐有了意识,醒来的第一句话是对管丽娜说了两个字:“谢谢”。听到这两字,管丽娜和同事拥抱在一起。“奇迹出现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做到了!”

如果说医生忙碌起来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那么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不仅要转,还要高速运转。重症监护室时常会接收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出现突发情况,对值班医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管丽娜笑说:“我们科里的每一位医生,18般’武艺’样样精通,工作起来的状态个个像个’战士’!”

气管插管,呼吸机,吸痰、B超监测及引导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治疗、血滤……作为ICU医生,这些跨专业技术必须精通掌握,以应对各类突发紧急情况,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管医生,15床氧饱和度下降,需要深度吸痰”,“这个我来看!”话落间,查体、吸痰、调呼吸机及药物泵速,管丽娜一连串娴熟的操作之后起吸痰设备,患者稳定下来。

管丽娜记得,一次值夜班,一晚收治14位脑出血及脑外伤患者,是工作18年来最多的一次,高度精神集中下忙碌一宿,次日依然得打鸡血保持“战斗”状态。

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工作日,手机24小时开机,但她从来不玩手机。“看书是我最大的爱好。”每天回到家再怎么累,管丽娜睡前依然要拿出专业书籍,把白天遇到的疑难病情再仔细地研究一番。

她的手机里全是患者的照片。有的是病人的检查资料,有的是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情形,甚至有不少是患者的尿便及痰液照片,大部分是患者出院后的生活照。把痊愈的患者送出院,对她而言,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每一位病人,都是一个长久的牵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