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宿遷市的灶君廟


宿遷市的灶君廟


宿遷市的灶君廟

灶君,又稱灶王爺,是中國人一家一戶供奉的家神。起初,他只主管人間飲食,約在東晉時,又增加了監察下界的權利,負責掌管一個居民家庭的壽夭福禍。每年灶神都要上天一次,向玉皇大帝彙報他所在那家的情況,對有惡行的人,將分別給予大到減壽300日,小到減壽3日的處罰。灶君上天的那天,家家戶戶在灶臺上的灶君像前點上紅臘燭,供上糖果為其送行,意為讓灶君甜甜嘴,上天多說好話而免災。到除夕那天,再貼上新的灶君像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

宿遷市的灶君廟


灶君廟是古時官方祭灶的場所。祭灶,指的是祭灶神。這種祭祀習俗在我國流行甚廣,據說始於夏代,先秦時開始成為五大祭祀之一。祭灶的時間不斷變化,最後形成“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話,即官府為臘月二十三,一般民家為臘月二十四,使船人家為臘月二十五。為方便地方官差祭灶,縣府衙門在城外專建一座灶君廟。

宿遷市的灶君廟


宿遷市的灶君廟

由於近代戰亂和“破四舊”,許多灶君廟遭到破壞,保存下來的極少。宿遷財神廟東街就有一座保存比較完好的灶君廟,是典型的北方清式建築,建於清代中期,該廟原有正殿3間,寬11米,進深8米,脊高7米,硬山頂。東輔殿4間,面闊13米,進深6米,脊高6米。另有西輔殿2間和山門3間。現僅存正殿和東輔殿。正殿基本完好,但東輔殿因長期失修毀壞嚴重。2004年秋,市、區兩級政府投資維護,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能夠繼續使用的磚石、木料進行標號,修整中按原來位置裝嵌使用。因腐蝕嚴重而無法使用的,則按原料的材質和尺寸重新制作,確保恢復原樣。

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由宿城區實驗幼兒園保護管理和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