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王安石过年时写下这首诗,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读过才懂妙不可言

新岁佳节,就来话一话热闹欢快的诗词吧,说起关于春节的诗词,最广为传唱的当属王安石的这首《元日》了。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是王安石初拜相位后积极主持变法事宜,适逢新岁到来时所写。那一年的春节,王安石对他的革新举措怀着满腔的期望热情,看到年禧的喜庆之象,满心愉悦中,他写下了这首《元日》。

王安石过年时写下这首诗,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读过才懂妙不可言

爆竹声中一岁除

声声爆竹中旧年已经过去了,春风带来了新的一年,人们欢饮着新年的屠苏酒。前两句中开篇点明新年伊始,爆竹声响,春风轻拂,屠苏酒入口,亲朋好友在一派新年气象中畅快饮酒,欢度佳节。

这样的情景与我们今天的春节及其相似,不同的是,“屠苏”指的是屠苏酒,是一种经多种中药入酒浸泡而制成的酒。与其说屠苏酒是酒,倒不如说它是一味药,据说它是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研制而成,后由唐朝名医孙思邈发扬开来,是防治疫病的有效药方。古时,人们在大年初一便要饮这屠苏酒,以驱邪避瘟,求得建康长寿。并且屠苏酒的饮法也很特殊,要求家中由少到长的顺序来饮,意为贺少者得岁,而越是年长者随着新岁的到来便有岁月蹉跎之感,故而后饮。

王安石过年时写下这首诗,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读过才懂妙不可言

初升的太阳照耀温暖着家家户户,人们用新桃符换下了那旧年的。三、四句中顺应之前的诗意,诗人着笔在温暖耀眼的初升日光,在春风暖阳中,人们迎来了新岁,并且换上了新桃符。桃符是自先秦时起便有的新年风俗,人们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贴于门首,意为驱邪避凶,祈福去祸。桃符经过了历代发展,渐渐发展为今天的春联,至明代,桃符已经完全演变为我们如今的春联了。

王安石过年时写下这首诗,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读过才懂妙不可言

王安石以白描通俗的手法,以新春时民间风俗为素材,将新岁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生动地展现了出来。除此之外,这首诗的高明之处还在于,诗人将自己的志向抱负深刻地融入了这首简洁易懂的诗中。爆竹声中旧岁已去,春风送暖,日光明媚,其中无不倾注象征着对新法推行的美好憧憬和期待,可谓句句写新年中,句句皆有政治寄托。

尤其在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王安石更是将自己主张新法的政治理想以富含理论的手法表达了出来:新桃符总是要换下旧的,这是民间风俗,而新事物新法度总要替换旧事物旧法度,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在写实的同时蕴含理论道理,再以这样的道理呼应描绘的欢愉美好,春风的温暖,阳光的照耀就是自己的政治主张推行后所能看到的新气象,那是属于家国百姓的美好的一番新生活。

王安石过年时写下这首诗,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读过才懂妙不可言

王安石在当时心怀着强烈的政治理想,在深重的寄托情绪中写下了这首经典不衰的《元日》,诗题中的“元日”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大年初一了。当时北宋朝堂的风云变幻已经离我们遥遥而去,但《元日》这首诗作为描写春节喜庆的代表作,近千年来流传不衰。

究其这首诗经典流传的原因,正是在对古代新春习俗的描绘中,人们看到了如今依旧传承的相似民间风俗,而诗人的理想寄托,和我们在每一个新春来时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也是相通的。虽然这首诗中掺杂着诗人深重执着的政治寄托,但是依然引起了千年来人们在度新春佳节时的精神共鸣,祈愿新年行好运,祈愿新年新气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