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古代会有“自取安庆,则金陵为囊中之物”这种说法?

眼镜超人


安庆在古代地缘战略上本来不是特别重要的位置,它只是江淮防线的一个重镇而已,即“淮南西路”。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安庆忽然成为军事战略决定点,背后有一系列深层的原因。具体说:


一、太平天国战争的地缘战略形势

李秀成、石达开堪称为晚清近代以来的著名军事家,是因为他们擘画了“长江战略”,历史上极少有人像他们这样选择长江中下游沿线作为主战场的。众所周知,中国地理形势是西高东低,所谓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整个南方在军事地缘上是相对不利的,因此有南征易、北伐难之说。在李秀成之前,历史上的长江只是南北天然屏障,江淮防线的纵深地带。唯一例外是孙吴与曹魏的战争,孙吴为了突破地缘战略封锁,也曾十余次对淮南地区用兵(当时决定点在合肥),孙权甚至亲自出征、险些身亡。另外是唐末割据的案例也有一定参考意义,当时“赣江丝路”得到开发,九江和“淮南十四州”连成一片,对杨吴、南唐割据政权构成了重要的战略支撑(长江成为内线)。这两个历史案例对理解太平军的“长江战略”有一定参考作用。


太平军面对的形势又大为不同,军事战略思想只能独树一帜。洪杨曾经派出北伐军,但在河北就全军覆没,《李秀成自述》认为是天国十误之最严重者,称为“误国之首”,实际上,李秀成所谓的“十误”的前三名,都与北伐有关。说明他深刻认识到清朝以来的一个地缘战略转折——清朝广阔的北疆已经通过双边条约固化了(与俄国),历代王朝最头疼的游牧力量已经国家化了,清朝对整个大陆的统治是相当稳固的。简单说,就是清朝不可能像元朝一样轻易退出中原,直趋京师后北方传檄而定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相反,北方游牧力量会踊跃南征,在江淮以北具有难于撼动的优势。因此,淮河以北实际上是清朝统治最坚固的地区,是不可能靠一支孤军就搞定的。


所以,太平军的整体战略是东南割据,依托水军和复杂多变的地形,选择长江沿线作为主战场,对南京形成积极防御态势;站稳脚跟之后积极经营,待时机成熟之后先西征,占据整个长江上游,最后才是对清朝的总决战。这类似东晋南朝的格局。


二、长江战略

太平军“长江战略”的支轴,一是以苏、杭为中心的广阔的富庶地区为纵深带,二是以长江中游武昌、九江、安庆为决定点的水陆防御体系,三是以下游沿线丘陵水泽地区为主战场的大兵团运动战。这个战略具有非常清晰的优势:既能发挥水军威力,以长江为内线,对两岸形成作战优势;又能用丘陵水泽的复杂地形,消解满蒙传统骑兵威力;还能广泛的在苏杭千里范围之内大迂回、大机动,让清朝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这个战略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它又有新奇优势,清廷很长时间里摸不着头脑,被这种长江沿线运动战打得焦头烂额,一旦清军出现较大的挫败,太平军就迅速扩大战果,例如石达开对湖北江西的推进、李秀成千里攻陷杭州等。长此以往,整个长江以南会逐步的被太平军完全占据,太平天国最起码会得到一个类似南朝的稳固地位。


可以看到,双方最主要的十余场战役,均是围绕着上述的长江战略决定点发生的,例如,靖港之战发生在洞庭湖岸,是太平军的防御点;湖口之战发生在九江,是太平军最重要的防御决定点;三河之战,发生在淮南丘陵水泽地区,属于李秀成临时机动选择的决定点,也是最典型的成功案例。甚至可以说,整个太平天国战史,主要是围绕着这个态势而展开的(闽浙的外围防御除外)。


三、安庆决定点

曾国藩经历了多次惨败,终于意识到太平天国战略的内核就是“长江战略”,长江水师和沿线运动战,是太平军的主要军事优势。为了反制这个战略,曾国藩在战争后期才把目光集中到安庆。安庆位于鄱阳湖水口之外,传统上属于“淮南西路”重镇。在当时的态势下,安庆与九江互成拱卫态势,是太平军最最重要的防御决定点。可以说,丢了武昌无非是失去长江上游的经略支点,丢了九江或安庆,则直接意味着水陆一体的防御体系的总崩溃。整个长江下游也不再有类似的地缘支轴了。那就意味着太平军会失去整个战略纵深,失去长江中下游两岸作战的“内线优势”,从而失去一切军事主动权。


为了夺取安庆,曾国藩甚至采用了“焦土战术”,整个安庆外围地区可谓寸草不生、粒米不见。驰援的太平军无法在这种残酷的壁垒战中取得优势,于是围魏救赵,由李秀成、陈玉成两路攻击武昌,从外部解围。但这个战术本身存在问题,李秀成内心并不十分赞同。加上清军对安庆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围困之狠毒、屠杀之酷烈,均为开战以来仅见。最终安庆陷落,太平军失去军事主动权,很难再组织起来有效的大兵团作战了。


综上,安庆成为晚清近代以来的历史地理枢纽,是特殊形势下的特殊战略的产物。在古代数千年里,安庆并不具备这个重要性,它完全是太平军“长江战略”延伸出来的决定点。这个位置如此重要,为何太平军没有倾尽全力,恐怕是很难弄清楚的了。(完)


历史咖啡


“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封疆第一洲”说的就是安庆。

她雄据长江北岸,锁钥南北,“上扼洞庭,下桎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她是长江的咽喉!

安庆背靠大别山区,南俯皖南山区,长江从中穿越而过,形成两山夹江的地势,留下了一个狭长的平原通道。

以安庆为中心,往西就是以武昌为主的江汉平原,往南就是以九江为主的鄱阳湖流域,顺江而下就是以金陵(南京)为主的江淮平原。

在古代那种交通环境下,由武昌和九江去金陵,最快的路程只能从安庆走水路顺江而下。


金陵地处沿江平原,除了一条长江天险,再也没有任何的天然地形作为军事屏障。一旦有军事力量顺江而下,金陵朝不保夕。

所以控制了安庆就等同于控制了金陵的咽喉!

想象一下,你和别人打架,脖子被人掐住了也就意味着你输定了。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战役都发生在安庆及周边,也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吴王朱元璋和汉王陈友谅为争夺江南而爆发的鄱阳湖之战,就因为陈友谅控制了安庆,朱元璋才会主动将战火引到了九江口,否则金陵能不能保得住都两说。

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湘军攻下安庆,也就基本上拉开了太平天国败亡的序幕。

咽喉是要害,安庆就是长江之喉,“自取安庆,则金陵为囊中之物”是毫不夸张的!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最近刚刚重温了李连杰电影《投名状》,这部电影描述了围剿太平天国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你就知道安庆对南京(也就是金陵)的重要性。

我们先看一张地理形势图。

安庆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长江自武汉、九江之后,一道咽喉所在。

为什么说是咽喉?因为安庆的位置,西北是大别山区,东南是皖南山区。这两片山区,长江从这里穿越而过,刚好两个山脉夹住长江,所以叫咽喉。因为你要从武汉、九江去往南京,只能走安庆水道,两边都是山区,在古代那种交通条件下根本没法走。

当时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清军要攻克南京,必须要先攻下安庆。

而要攻打安庆,先要打舒城。

《投名状》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就是讲如何打舒城和苏州的过程。

其中,舒城之战,最为惨烈。大战之前,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和刘德华饰演的赵二虎做站前动员,要用200个兄弟性命,破对方枪阵,“很多兄弟会死”。

舒城,今为六安市舒城县,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属于庐州,即合肥治下。舒城是合肥和安庆之间必经之路。

所以要打安庆,必须先打下舒城。

看地图。

历史上,清军在攻下舒城以后,自1859-1861年,花了两年时间攻打安庆。安庆攻防战也是清军和太平军之间最惨烈的战争。前后拉锯多次。

1861年清军最终攻下了安庆,然后,南京西门就打开了。清军在安庆设立了军械所,把安庆作为攻击南京前沿哨所,1864年南京陷落。

这是古代战争史上,安庆对于南京重要性最典型的例子。

再往前,明朝建立过程中,定都南京的朱元璋和割据武昌的陈友谅,水军决战也是发生在九江、安庆一带,正是因为安庆对南京门户重要性。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也是让南京震动,蒋介石视为心腹之患。也是因为从大别山区出东北,可顺流长江直取南京,向西南方向可直达武汉。

但是安庆在古代的重要性,其根本是由于长江水运在古代是唯一交通动脉。古代陆路交通效率低下,只有靠水路运输。自从隋唐沟通大运河,长江和大运河就是古代王朝生命线。

但是现代社会铁路出现以后,水路运输不如以往重要了。所以现在安庆的重要性不如古代。


其实不只是安庆,古代大量水运中心城市,如扬州、洛阳、襄阳等地位都大大下降,很多城市倒是靠铁路崛起,比如郑州,比如石家庄,在古代都只是一个小村镇而已,这是后话了。


梁鹏飞


安庆,古称 舒州,别称 宜城,简称“宜”。位于 安徽省西南部, 长江下游北岸, 皖河入江处, [1] 安庆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素有中国“ 黄梅戏乡”之称,国粹京剧的起源地。

安庆有着“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会、戏剧之乡”之称,是皖西南 区域中心城市,皖赣鄂三省交界处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 军事战略要地。 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成员之一, 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核心城市,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点城市,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

安庆是解放之前到古代一直是安徽的省会,吴楚分疆第一州。战略位置及其重要。

你们翻阅地图,就可发现,安庆上有大别山,下有皖南山区阻挡西边的攻势,很简单呀 安庆城西边和北边是大别山东边有几个大湖南邻长江,次地形及其重要,安庆地处安徽,正好是在长江掉头由南往北的那一段上,他又离江苏极近,从长江逆江而上,安庆是离南京最近的一个军事重镇。再看地图,安庆同时是南京,杭州,武汉,南昌等周边城市的中心,所以无论是东进,还是西行,南来,北往,都比较方便。


最美城市研究


在聊今天的话题之前,我先来跟大家说说安庆这个城市。它是属于安徽省管辖范围内,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特别是对南京。当然这是在古代社会的前提下,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自取安庆,则金陵为囊中之物”。“金陵”指的就是现在的南京。

安庆市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安庆是解放之前到古代一直是安徽的省会,吴楚分疆第一州。战略位置及其重要。你们翻阅地图,就可发现,安庆上有大别山,下有皖南山区阻挡西边的攻势,很简单呀 安庆城西边和北边是大别山东边有几个大湖南邻长江,次地形及其重要,安庆地处安徽,正好是在长江掉头由南往北的那一段上,他又离江苏极近,从长江逆江而上,安庆是离南京最近的一个军事重镇。再看地图,安庆同时是南京,杭州,武汉,南昌等周边城市的中心,所以无论是东进,还是西行,南来,北往,都比较方便。

安庆地理位置

按照封建惯制,政治决定经济,所以当时安庆是安徽乃至长江中下游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所以说夺取安庆,就可大江东去,直捣江南首府南京。

你翻阅历史资料,也知,安庆是长江五虎之一。

时至今日,只是因为政权更替,安庆才会沦落成当下三四线城市。。安徽省省会也就变成了合肥。

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安庆也就成为了湘军和太平军互相争夺的战略要地。对于太平天国来说,一旦安庆失守,清军就可以顺江而下直取南京,中间没有任何较大的城市和关卡可以防守。更何况安庆失守等于是掐断了太平天国的唯一水路运输线。当时的情况是,天京同时面对江南江北两个大营,要从陆路运输相当困难,顺长江而下,外国人的舰队又在上海长江口封锁。所以延长江而上,无论是运输还是必要时放弃天京撤退,都是唯一的选择。安庆的失守实际上等于把天京处于了四面包围的境地,被攻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安庆保卫战

再看元末明初,当年陈友谅攻下安庆,顺江而下攻打朱元璋时,朱元璋还有江苏东南和江西在手,可朱元璋的手下已经纷纷逃离,认为南京不可守,朱元璋自己也已做好了死战的准备。由此可见安庆对于南京的重要性是非同小可的。


孺子牛卫士


自取安庆,则金陵为囊中之物”。“金陵”指的就是现在的南京,安庆是解放之前到古代一直是安徽的省会,吴楚分疆第一州。战略位置及其重要。

你们翻阅地图,就可发现,安庆上有大别山,下有皖南山区阻挡西边的攻势,很简单呀 安庆城西边和北边是大别山东边有几个大湖南邻长江,次地形及其重要,安庆地处安徽,正好是在长江掉头由南往北的那一段上,他又离江苏极近,从长江逆江而上,安庆是离南京最近的一个军事重镇。再看地图,安庆同时是南京,杭州,武汉,南昌等周边城市的中心,所以无论是东进,还是西行,南来,北往,都比较方便。安庆地理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