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如果說健身房力量區域內,有90%的用戶在舉鐵,那麼或許有1%在「舉起自己」,

這種抵抗自我體重的健身方式叫自重健身,而他一直是被低估的。

傳統健身房內,鮮有將「引體向上、臂屈伸」作為訓練主項,而私教課程中,抗阻器械訓練主導「推、拉」動作發展,相反,自重訓練更多存在於瑜伽、普拉提等主打靜態的課程中。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因此,自重訓練的優勢沒被充分展現,比如能夠調動更多肌群參與募集發力,以及最大程度符合人體發力條件,而這些特性關乎到,日常搬快遞、擠公交是否能更輕鬆。


什麼是自重健身

■抵抗體重的健身

自重健身,從字面理解,即抵抗體重的健身。

無論是團課中TRX懸掛訓練,可改變身體支撐面積,提供不穩定性,還是完成拜日式、倒立式的瑜伽,其實都是自重健身,甚至,在街頭健身種常見的俄挺、龍旗等動作也是自重「登峰造極」的體現。

對比健身房舉鐵,自重健身需要舉起的,是自己的體重。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而這門需要「舉起體重」的健身課,有著和健身舉鐵不一樣的優勢。

最直接的對比,在於自重健身的閉鏈動作屬性Closed kinetic chain exercises,能讓日常生活更輕鬆。

什麼是閉鏈?俯臥撐、引體向上屬於閉鏈,相反,健身房常見的槓鈴臥推、高位下拉都屬於開鏈。

更詳細的來說,自重健身狀態下,「手、腳」等運動鏈末端,處於固定狀態的發力模式,能達成多關節運動,以及多肌群募集特性。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 肌電圖實驗對比開、閉鏈動作的肌群募集效應

事實上,已有肌電圖實驗證明這一結論,NSCA旗下的The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曾對比了膝關節屈伸時開、閉鏈運動的EMG效應,實驗顯示股內側肌,內側膕繩肌,外側膕繩肌等被更多募集。

更進一步來講,閉鏈動作特性下,也能實現最大程度符合人體發力模式,因此具備功能性訓練所強調的動作遷移性。

比如早在1998年,就有物理治療期刊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對比了閉鏈深蹲,與開鏈腿屈伸、髖內收外展訓練,對彈跳力發展的比較,研究結論是,閉鏈組提升了10%的垂直彈跳,而開鏈組幾乎無變化。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 開、閉鏈訓練後的實垂直跳躍對比

這也正如各大教練培訓所提倡的,以自重健身為代表的閉鏈動作,需要被納入抗阻方案,來實現肌群協同發力,以及關節穩定。

但是,自重健身的優勢沒能在健身房被充分體現,也是被低估的。

至少從健身房用戶的訓練偏好來說,自重健身不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類目。

僅在《2018健身行業報告》中,槓鈴、啞鈴、固定器械是會員以及場館主的偏好,而健美式的開鏈訓練,也正在主導國內私教的訓練大綱。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相反,包括NSCA、ACSM都先後在旗下期刊都曾指出,自重運動應該回歸體能訓練的觀點,除了和傳統的器材訓練結合,也需要為自重健身開發單獨的課程計劃,並且納入日程排期。

而就國內來說,自重健身更多以「俯臥撐、箭步蹲」等形式,存在APP內的健身新手教程,以及瑜伽、普拉提等放鬆課程中,但更垂直的自重健身房,以及單品課程似乎並不多見。


為什麼自重訓練,會是低估的健身課。

自重訓練之所以被低估,首先在於他「難練」也「難出成效」。

比如,受制於閉鏈運動特性,較難實現動作、強度等FITT進階原則,另一方面,對比健美式訓練單關節、孤立訓練,

自重訓練「全身緊繃」多肌群參與,無疑提升難度,而自重形式也並非增長肌肉的優選。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其次受到商業健身房衝擊,讓用戶從控制身體,向控制「鐵片」轉變。

無論是攀爬、懸掛為代表的18世紀體操式健身,向使用槓鈴、啞鈴等19世紀新健身模式轉變,還是說,

現代一部分健身APP用戶已不滿足宿舍、家中健身,開始進入健身房嘗試舉鐵,來高效收穫肌肉力量。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最後,自重健身的健身教學,以及相關賽事推廣並不算多。在國內更多聚焦於愛好者自發成立線下社群,以及相關賽事引進,對比國外有龍門課程PCC、Barstarzz自重健身機構、街頭健身世界盃WSWCF等。

自重健身是被低估的,但能完善身體控制的自重訓練,其實是一種大眾健身需要,也是個機會。

當健身追求不侷限增肌減脂,教練能根據自重健身的遷移性,達到教學、課程多樣化健身房能基於自重課程,多考慮場地坪效,甚至說,健身社群文化也將迎來自重的新元素。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自重健身的特點和優勢!

首先在於他的訓練屬性,導致「難練」也「難出成效」。

自重健身難練,難在對動作姿勢的學習要求高,因為閉鏈屬性加持,募集更多肌群參與也成為了把「雙刃劍」。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同時,涉及神經、肌肉、骨骼韌帶、呼吸調節這4大因子的核心控制,也讓自重健身,對比單關節、單肌群的健美式訓練,更需要「全身緊繃」。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舉例來說,紐約時報曾記錄了ACE、IDEA等對TRX訓練的爭議性觀點。可總結為:不具備穩定性的TRX訓練,

使核心力量較弱者產生肌肉代償甚至受傷現象,因此更適用於擁有核心肌群控制能力的人群。

至於在難出成效這方面,自重健身不是增肌的最佳選擇,也讓一部分以「改善外形」為目標的健身者知難而退。

無論在於自重健身近乎不能實現目標肌群孤立,還是說健力健美理論中1-5RM、10-15RM重量,難以在自重訓練上得到實現。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FITT原則

甚至,根據FITT進階原則,由於自重健身的無器械特性,導致了只能在訓練容量、以及動作難度上進行遞增,對比以增肌為目標的傳統器械訓練,幾乎無法實現重量的量化進階,並將更快遇到瓶頸。

訓練難有成效,讓自重健身被低估,商業健身房帶來的效益,也讓更多人,以器械抗阻作為進階。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事實上,早在18世紀,健身恰恰被自重形式主導,比如18世紀以《青年體操》為代表的健身教育,促進全民進行體育場內的懸掛、攀爬自重健身,而伴隨商業健身房,以及抗阻器械衝擊,更多人選擇了不用費力,還能收穫肌肉力量的商業健身房。

回到現代,也有一部分健身APP用戶不滿足宿舍、家中進行「波比跳、箭步蹲」的自重健身方式,進入健身房嘗試舉鐵。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Barstarzz

最後,自重健身的教學產品較少,以及對外推廣處於初期階段,也是自重被低估,不被知曉的主要原因。

僅以國內來說,TRX是較為普遍的自重健身團課,而專門發展自重訓練的私教課程不多見。而國內有小部分機構,正在引進諸如龍門旗下PCC自重訓練課程,以及Barstarzz自重健身機構旗下的認證課程。

同時,以街頭健身為代表的自重健身社群,在國內更多由愛好者自發建立,比如在上海有「上海街頭健身」的線下社群,而WSWCF等街健賽事也是在近年來進入中國。


自重健身,其實也是個健身機會。

事實上,在ACSM發佈的全球健身趨勢中,自2013年起,Body Weight Training自重健身一直處於前十名,

而對於中國來說,力量訓練是近年來開啟的趨勢,其中也包含了「舉起體重」的自重健身。

而當更多用戶,不再侷限「形體尊卑」的價值觀,和日常生活融入更多的身體控制學,或許將受到用戶歡迎。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首先對於教練來說,聚焦自重健身的教學,能夠實現課程內容多元化。

由於自重健身具備的動作遷移性,所以動作設計有一定靈活性,以避免動作厭倦,甚至幫助突破,也能根據用戶的個人喜好進行動作適配。

而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也指出,自重訓練,也能規避一部分用戶,在面對傳統抗阻器械時產生抗拒心理。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其次,對於健身房來說,主打自重訓練課程,或許也著能收穫較高的坪效。

比如,監獄健身房Conbody,只提供來自於監獄囚徒健身的自重課程,沒有槓鈴、跑步機,只有鐵欄和水泥牆的監獄風格,在精品健身工作室琳琅滿目的紐約,收穫了白領訓練者的喜愛。

最關鍵的在於,近30平米的健身房內,同時容納20人同時鍛鍊所帶來的坪效,或許也是這家健身房能開啟英國市場的原因之一。

回到國內,上海有5家門店的DP健身,基於自重健身課程體系,提高空間利用率,獲得較好的盈利模式。

你知道嗎?「舉起自己」的自重健身,一直是被低估的

最後,類比全面強健的CrossFit,自重健身延伸出的高難度街健,或許也能在賽事、線下場館的基礎上,探索愛好者們的社群,也助推自重健身被更多人瞭解。


結束語

事實上,獲得價值認同、自我滿足、情感宣洩,已經成為CrossFit文化被更多傳播的因素,而對於街健的社群個體來說,獲得技術掌握,以及訓練氛圍帶來的激勵尤為重要。

未來的自重健身,或許不再是門被低估的健身課,可能也是健身內容同質化現狀下,被更多應用的新物種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