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想學東西,又沒空讀書,分享6個特別有啟發的思維筆記

最近在讀《批判性思維工具》知識密度很大,每一篇都有不同的感覺。

每個人受教育十幾年,知識可能掌握了很多, 但是心智並沒有經過鍛鍊,特別是國內教育不會教你批判性思維方法。

具有批判性思維,對工作生活都會有很大幫助。

大家時間都很緊,我就分享幾個最近讀書筆記碎碎念。

想學東西,又沒空讀書,分享6個特別有啟發的思維筆記

1.

對“惰性知識”這個點,我很有感觸。

惰性知識,是指我們並不完全理解,僅通過機械記憶進行加工的信息,但是我們總會自以為已經理解了信息的意義。

就好像知道了很多名詞理論,就覺得自己是專家了。

其實自己並沒有使用實踐,也沒有真正理解,就是拿一個套路理論就開始忽悠錢。

因為記住了,就以為自己懂了, 這個就是在學習惰性知識。

想學東西,又沒空讀書,分享6個特別有啟發的思維筆記

2.

有些知識屬於經驗類,它不能通過自己獲得,只能通過一次次的使用。

可以熟能生巧,但無法跨越練習,其實世界上大部分知識都不是學到的,而是練到的。

那些真正幫助你改變生活的知識,都是經過無數次的使用。

比如開車,打字,識字,這個簡單的道理,為什麼在知識付費這裡被打破了。

連最基本的規律就不講了, 直接就可以通過課程獲得,是不是那裡有問題。

想學東西,又沒空讀書,分享6個特別有啟發的思維筆記

3.

分享一下推論和假設,思考需要目標,信息這些元素,但怎麼把他們組合起來。

這個就需要推理和假設了,事情不會無緣無故發生,起碼人們不能接受無緣無故的事件。

我們總想為發生的事找一個說法,而這個說法要複合人的理解。

讓一件事看起來變得合理,這個就是推理的價值之一。

推論是驗證信息和假設,如果沒有假設的推論看起來會很奇怪。

比如,給你1萬塊錢,如果只有這個信息,看起來會沒頭沒腦,你要幹嘛,是吧!

但是如果增添一個假設,假如你能堅持寫作100天,就給你1萬塊錢。

這樣這個推論是不是就變得合理起來,邏輯自恰就是推理好假設銜接好。

如果只有假設,就只能停留在想象階段,無法完成邏輯自恰部分。

比如,要是我能寫書就好了,要是我早點做自媒體就好了。

這些都是假設,只有假設沒有意義,要增加推論讓假設變得合理起來。

想學東西,又沒空讀書,分享6個特別有啟發的思維筆記

4.

分享一點,就是對技巧的熱衷。

現在知識付費大火,有很多行業大V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這個是好事,讓我們知道原來同樣的事還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而真正的問題是太多人沉浸其中,他們總是習慣用方法去解決問題。

最後忘記了問題背後的本質是什麼,就好像我們經常說輸出,那你到底在輸出什麼。

只是那些方法嗎?

這些方法是用來做什麼的?

你真正想解決的是什麼,當我們每天彎腰做事的時候,是不是忘記了我們為什麼要這件事的原由了。

過度的對此刻的嵌入,你越適應現在,就越容易陷入眼前。

一切的知識都來自每個人對世界的思考,每個領域真正做的事,就是用自己的一套理論價值觀去解釋這個世界。

輸出的本質,就是用自己的理解解釋世界。

5.

提問才能帶來思考,思考才能把知識內化。

才能激發自己去尋找加深自己理解問題的更多途徑,在這個過程中,自己與身邊事物的聯繫更加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了。

自己就具備了更加真實的,更加可信的更加強大的力量。或者甚至可以這麼說,身邊很多東西本來是沒建立起聯繫的,通過你的深入思考後,能夠有效聯繫起來了。

這個就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甚至是強大的力量。

所謂自媒體給予普通人逆襲的機會,也是隻是這個思維邏輯在現實中的案例而已。

想學東西,又沒空讀書,分享6個特別有啟發的思維筆記

6.

在我的觀念中,對推理的意思可能產生了誤解。

一直認為推理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就好像偵探破案一樣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學會。

但是,在本書中卻說,早餐吃什麼,穿什麼衣服出門等這些簡單的,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其實就是推理。

如此說來,推理其實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事,也是每個人天天都在做的事,只是沒有人意識到。

經驗或許是最好的老師,但他絕不可能事完全正確的、毋庸置疑的。

想學東西,又沒空讀書,分享6個特別有啟發的思維筆記

人的思維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經常追求相互矛盾的目標。

想有好身體,又不想去鍛鍊,想有更多學識,又不想去看書。

而現在的課程剛好解決這些問題,你想有學問嗎?

是不是看不進去書,沒關係來我這裡聽書,每天只要20分鐘就可以瞭解一本書,不用看只要聽就可以學習了。

這個就是滿足了,又想學東西,又不想下功夫,但是真的那麼容易替代嗎?

比爾蓋茨有錢吧,時間珍貴吧,為什麼還自己讀書,還送孩子去學校?

又花錢又費時間,說明有些東西是不能被加快的,要符號事物發展規律。

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