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很多老人宁愿孤独在家,也不愿进养老院,为什么?

合肥宝迅


很多老人在家自己生活,也不愿意去养老院,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一:怕影响儿女的名声。有些老年人儿女齐全,而且生活得都不错,就是没有一个儿女把老人接到家里赡养的。老人要去养老院,儿女百般阻拦不让去。老人考虑到儿女的名声,也就含泪放弃,自己孤独的过日子。

二:养老院大多数都是两个人一个房间。一般老年人在家生活随便,说不上什么时候睡上一觉醒来,喝点水,打开电视便调自己喜欢的电台,时而做下来聚精会神地看电视剧,时而站起来边听边踱步。听到高兴处,忍不住跟着剧情大笑两声。在养老年住,想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可人家正打着电视看她喜欢的节目呢,也不好意思改调自己喜欢看的频道。所以两个人住一个房间,在很多地方都不方面,感到受拘束不自由。住单间,条件又不允许。

三:在养老院不管你是健康的人,还是有各种各样疾病的人,衣服被单等都在一起洗。晾干后也不消毒,有一些健康的老人就接受不了。

四:养老院多大年龄的人都有。有的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动着走;有的有病落下后遗症,说话不利索,由老伴陪着;有的岁数大了,头发零乱,不注重仪表等这些现象,有些老年人觉得这里的气氛太沉闷压抑,不利益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有的老人在小学校附近租一个小平米的房子,经常散步在学校周围,听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看他们天真活泼的笑脸。

老年人不愿意上养老院,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觉得老年人手脚利索的,还是在家生活好。如果觉得力不从心了,再上养老院也不迟。条件好的,请个保姆在家颐养天年。


林语梦溪


现今老年化愈发严重,自己的父母也即将步入老年。现在的老人都是从旧社会旧时代走过来的人,没什么太多的文化,思想观念也相对保守落后。去了敬老院感觉像被自己的子女抛弃了一样。



我外婆也是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早些年外公去世后,她就变了,像小孩一样黏着子女,啥时候都想儿女陪伴在身边,想方设法要儿女来看她,帮她做事。曾经我妈和她的兄弟姐妹见外婆一个人太孤单,年纪大了性格也越来越古怪,就商量将外婆送到敬老院去养老,外婆说宁愿“死”,也不去敬老院。现在老人的还好几个子女可以轮流照顾着,将来我们独生子女要照顾四个老人,到那时候也许自己父母思想开通些,会去敬老院。不管在家还是在敬老院为人父母也理解子女工作忙,也有难处。但还是希望能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是一顿饭的时间也是满足的。



愿所有的老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身体健康


匿名的艺名


现在的养老院,大多数是私营性质的,盈利多了点,大多数老人退休金不够,有的也许够了,但治病的钱就没了。中等价格的养老院,十二平方米两个人住,房租费就是每人一千左右。加上伙食费,水电费清洁费等,每月要支付三千左右。在家呢?伙食费每月六百多点,水电费几乎一百,请个人钟点工,每天做一次简单的饭菜,晚餐自己热一下。每月一千不到。算起来一共还不到两千,还可以剩下一千作为治病费用。这就是真正的原因。


F双月


大多数的养老院里,感觉老人是没有尊严的被“照顾”着。有一次去我所在城市最大的一家养老院,刚一进去就碰见一个护工,在对着想去门口晒晒太阳的老人大呼小叫(大厅到门口不过十米),看见陌生人进来了虽然压低的嗓门,但那嫌弃、烦躁的眼神一览无余。一排排老人,就像犯错的孩子似的,安静的坐着。那一幕,很让人心酸!


他布置的作业


因为去养老院想吃什么东西却不能,又不能自由,消费又很高。我听些老人去的都悔了,至使有钱也不要去,有钱还不如给自己家里因何一个人词候,不能从电视里看的那么好,不要听它呼由,谁听了就上了当了。我的母亲就没有去,特别有病的老人更不能去了,谁去了就上当了。


用户7833554171198


自我剖析,我愿在家养老,把生活安排的井然有序,重要的是身体调节,在家是自由的,东西南北,任由行,天气变了,比如下雨,心情也许郁闷,可以出去看看比雨水洗过的花草及每片亮泽的叶片,那种混合一起的芳香,袭去你心中的郁忧,生活要朝前看。至于敬老院,我过去帮助过敬老院,那是民政局办的,强势欺负弱势的人,院长管不了,吃饺子时得他说了算,不让给那俩老人吃,那俩位老人因为饺子是我端给他们的,他们却因为这两碗饺子给我下跪磕头。至今这件事难以忘怀。但时代变了,敬老院的伙食有规定,几菜一汤,卫生,住宿条件都很好,但是规范了,我的自由。这也许与我不合群的性格有关系。


昔米西


做过养老院的行政工作,对养老院相当熟悉,当你看完了之后,就知道老人,为啥不喜欢到养老院的理由:

1养老院的服务,因为它是一对多的服务,就是说一个护工要护理六个老人以上,护工忙的基本没有休息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忙里偷闲,休息一下,所以很多老人的需求,不能及时到位护理。

2 由于一个护工,护理多个老人,护工服务质量,不是很稳定。很多时候,两个以上的老人,同时需要护理,护工忙得满头大汗,结果老人还是不满意,因为没有及时服务到位,护工也很累。

3对日常吃饭问题,口味要求不一样,尽管菜谱花样多,也无法满足老人的要求,由于老人来自五湖四海,要求的口味不一样,有人吃甜的,有人吃咸的,有人吃辣的,有人要喝汤等等,五花八门的要求,难以达到,再说饭堂不是不是酒店,厨师不是五星大厨,真的是众口难调!

4 养老院肯定要有一套纪律性,统一食宿时间,开饭的时间就要吃饭,过了时间就没有饭吃,到时间就要睡觉熄灯,对于喜欢自由的老人来说,这样的约束太让人难受,就出现了老人,在吃饭的时间,还在睡觉,护工发现了,就要给他送到房间里,结果还是不吃,没有人做思想工作,劝你吃饭,因为都太忙了!如果经常这样,身体素质下降的就很快,就像别人说的,进了养老院死的还要快!

5 老人进了养老院,他的活动范围只能在养老院,自由活动的空间很小,大门有双岗保安时刻在岗,想偷偷溜出去,根本就没有机会。如果能有溜出去,那就是重大责任事故!

6 在养老院,没有人陪你聊天,护工更没时间陪你聊天,孤独感是老人最大的天敌,普通护理的大房间五个老人,基本上能自理,但是相互间从来不聊天,各自的脾气,那真的是不一样,有的听话,有的不听话,有的还骂人。

7 能够稍微自理的老人,他可以自己吃饭,还可以走步路,在养老院还有点日子可以过,这样的人护工愿意护理他,因为比较轻松一些!

8 特护老人,这些老人自己不会吃饭,也不会走路,这样的人不适合在养老院,护工也不愿意伺候这样的老人,千万不要想错了,会有护工推轮椅,陪护老人出去遛弯,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另外加钱,当场兑现,其他下班的护工,加班护理推着轮椅陪护老人遛弯。

9 护工经常流失,养老院就得经常招聘新的护工,因为太辛苦啦,给老人洗澡,给老人换尿袋,给老人摖屁股,给老人喂饭,不能让老人摔跤,真的是如履薄冰,能够坚持下来的护工,那都是英雄!

10 不能自理,瘫痪的老人,最好自己请住家保姆,家人能够时刻了解到护理情况,更能了解老人的情况,一对一的护理,更加的细心周到!

老人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便秘问题,就是在养老院也没有办法解决,很多老人很痛苦的,有的半个月才大便一次,有的家属经常给老人吃香蕉,也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吃的越多,便秘的越厉害。老人痛苦,护工的工作量也很大。

吃一些荸荠,广东人称为马蹄,最好榨汁给老人喝,或者车前子壳粉,都很有效果,再配上电动按摩机,每天两次,在腹部按摩五分钟,这样做效果特别好!

就简单说一点,希望对你有所启迪!


情感俏百合


思想认识问题,有一定的偏见性。

导致老人从内心对将来去养老院感到怯懦的因素比较多。比如:传说、传闻、偏见。

其一、老死不进养老院

我的一位邻居大姐,退休后在家半年后感觉无聊,就报名当了一名养老院的义工。半个月之后她结束了养老院义工的工作,晚上和我们聊起了她做义工的所见所闻,最后告诉我们她的体会:老死也不进养老院。当时对她的话我们都半信半疑。问她,她摇一摇头说:受不了。我们不知是服务不好,还是老人孤独。她没有再讲,我们也没有再问,毕竟去养老院对我们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其二、想死就进养老院

应该说:大部分养老院的条件、服务、饮食、医疗等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可是为什么有些新闻视频、宣传报道、消息披露的大都是一些老年人在养老院受虐待的消息呢?消息中充满着打骂、侮辱、欺凌、虐待一些不能生活自理的老人,甚至是有些老人留言:我是饿死的。这些消息的真实性有多少?但是对人们的意识震动太大了。



其三、等死才进养老院

有些老人之所以不想进养老院,是因为他们害怕孤独,认为去了养老院就意味着孩子们都不管自己了,从此与孩子们、与外界都隔了,有一种孤独到老、等死的思想。



总之,社会养老是今后老人生活的大趣势,键全的养老机构和设施,也更加完备和齐全,减少孩子们养老的负担,为老人找个老有所需、医养结合的归宿也是明智之举。但是要切实记住:自家的老人进了养老院,也并不意味着孩子们放手管理。要充分认识到:老人仍然需要孩子的值班和探望,这是伦理道德的充分体现和要求,也是做子女应尽的义务。



个人观点,如有偏颇,权当杜撰。


走在路上亦是风景


因为家里是老人们生活一辈子的地方,有苦有乐,即使孩子们没空回家,或奔波在外,至少老人心里有一个盼头,去了养老院,即使有人看管,但一切都那么陌生,因为有些许害怕,毕竟守着的都不是最亲近的人来的安心,所以在家里日日期盼着门推开的一刹那,温暖的喊一句:我回来了!


用户4435514474979


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原因可能有千百万种。第一是有没有能力支持你去养老院养老:第二跟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有人喜欢独处有人喜欢热闹;第三有的老人会觉得进了养老院就是被家人抛弃了。总之吧,各种原因应该是千奇百怪的,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很多事情不能感同身受,也不能去臆想别人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