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老公南下打工了,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我選擇留在家裡,我的選擇對嗎?

大馬哈77


首先比較肯定你這種做法,雖然為了孩子,為了生活我們不得不掙錢,但是孩子成長就這一次,你留下來是值得的!

像我母親為了我們姐弟上學,南下打工,當時我上高中妹妹初中,弟弟小學,雖然不是小孩子對我們的影響是一生的,我到現在還沒有安全感,以至於我一個女孩子養成男孩子性格,到現在結婚了才會慢慢收拾自己!

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是深遠的,父母的陪伴很重要,所以現在再難我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

以前小的時候不懂事,其實有了孩子才懂得,沒有錢哪來好生活,有時候為了生活也不得不離開,要不是母親我們兄妹三個也不可能上出來,啥事情也沒有十全十美,父母也在努力當好的父母,無奈窮人還是很多,都要生活。

所以現在在家門口都有企業,在家也能掙錢,多虧國家政策好,我今年春節回家過年,好多人為了孩子都在家門口掙錢。

這位母親是個好母親,為了孩子好多女人犧牲很多,希望更多家庭理解女性,給他們物質和精神上支持。有個母親就因為尿不溼買貴了,就捱打。不我能理解!

希望天下父母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陪伴自己的孩子,世上少點有問題的青年,孩子代表



破繭成蝶的力量


你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我是一個有兩個女兒的70後媽媽,十五年前,我和老公留下8歲的女兒出來廣東打工 ,孩子給她爺爺奶奶看管。老年人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倒是照看得妥妥貼貼 ,但是對她的教育方面就不敢恭維了。到現在她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跟我們的感情都比較疏遠。

有句話說得好,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如果孩子不主動親近你,更說不上貼心了吧!

缺席了孩子成長的陪伴,也成了我這一生的一種遺憾。

所以,你這樣做是正確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莞漂的雲


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我放棄了工作,過上了經濟緊張的生活

搬起磚我就沒辦法抱你,而抱起你,我就沒辦法搬磚。這是之前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反映了在陪伴孩子和掙錢兩個選擇中間的艱難。而我毫不猶豫的選擇陪伴孩子,因為我覺得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時候其實就那麼短短几年,一旦到了十幾歲就開始對父母沒那麼依賴了。

我之前和老公一直在北京工作,雖然工資不算特別高,但是比起老家的工資水平,還是高出一大截,除了日常開銷還能剩下一些。而老家那邊根本沒有多少工作機會,雖然我們也不願意一直北漂,可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而在生完孩子休完產假之後,我在老公的強烈要求下,暫時跟公司辦理了離職,因為孩子太小,也因為婆婆無法來北京幫我帶孩子,更因為如果把婆婆帶到北京,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是一個不小的消費,可能我們的工資就剩不下多少錢了。

在孩子9個月的時候,原本有工作的公公突然也失業了,這意味著這個家只有老公一個人在掙錢,為了幫他分攤壓力,我決定把孩子留在老家由公婆照顧,我再次回到原來的公司上班。記得把孩子放在家去北京的那天晚上,剛上火車我的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流,心裡覺得特別虧欠孩子,他才剛剛滿9個月,我這一走他連母乳都吃不上了。而老公則在一旁一直安慰我,說咱爸媽會特別照顧好孩子的。但是爺爺奶奶畢竟不能跟媽媽比,沒有媽媽在身邊的孩子,總會讓人心裡覺得可憐。

再次回到北京工作之後,每隔2個星期我或者老公都會回家一趟看孩子,看到他在家還算可以,這才放下心來。時間過得特別快,轉眼間孩子就會走了,馬上也該學說話了,我心裡還是特別遺憾不能見證孩子的成長。在孩子2周的時候,我覺得孩子需要陪伴,需要來自父母的教育,所以我在糾結了半年後最終還是選擇了辭職徹底離開北京,再窮再緊張我也要和我的孩子在一起,正好這個時候老公的收入也高了一些,公公也重新找到了事情做。我奮不顧身的回到了老家,留下老公一人在北京工作,等到合適的機會他再回來跟我們母子團圓。

現在孩子已經三歲多了,我明顯感覺到孩子跟我在一起更活潑,更開心。而以前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候,總感覺孩子有些怯。村裡有句話說沒孃的孩子自綿三分,就是說孩子可能沒有媽媽撐腰會影響他的信心。雖然現在經濟上有些緊張,可是以後掙錢的機會還很多,而孩子的成長就這一次,所以哪怕窮一些,我也要和孩子在一起。到現在每天看著孩子學會新的東西、長得更高,心裡特別慶幸當初回來的決定,否則我想我一定會遺憾終生的。


第一奇談


分享一下我的真實觀點吧。應該這個問題不存在對與不對的回答只是責任心的一種,因為我老公也是去外面打工,就我一個人在家帶著兩個小孩子,本來我也不想在家的,但是沒辦法。孩子們有時候需要嘛,如果兩個人都出去的話,對小孩子成長有影響吧,所以只能這樣子啦。


桂欽曾姨日記


我非常贊同你的做法。

打工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生活質量,也就是生活的幸福點,快樂點。

而教育好孩子可以說是每個家庭都面對的問題,如何更好的教育和培養孩子,使其優秀,健康快樂的成長,家長有很大的責任。

我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我雖然經濟上貧瘠,但我的兩個孩子卻都是一本院校學生,讓我很幸慰。

其實人生最大的收穫就是你的孩子比你優秀,比你有成就。

我就是這麼做的,也是這麼想的,所以我非常贊同你的想法和做法。



衣純174502


對。十年二十年之後,你會為自己的決定而慶幸而自豪。

隨著打工潮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為了給孩子豐裕的物質條件,把孩子變成留守兒童,讓幼小的孩子在鄉村中和爺爺奶奶在一起,可這樣真的好麼?

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陪伴,他更需要的精神上的陪伴和呵護。弗洛伊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足夠多的愛,孩子缺少了愛長大後會怎麼樣呢?

小時候缺少零食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很愛吃,很會吃,很喜歡吃,這個比較容易彌補;

小時候缺少衣服鞋襪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一直買買買囤囤囤,買了很多很多衣服,根本停不下來買衣服的腳步,這也比較容易彌補;

小時候缺少書籍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很喜歡收集各種各樣的圖書,見到書就控制不住想買,哪怕買完還沒來得及看,但這也比較容易彌補;

……

可小時候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長大後,會如何索取愛呢?會不會為了得到一點點愛而讓自己卑微到塵埃?會不會為了得到所謂的愛而三觀不正強取豪奪?會不會心甘情願淪為願意給她廉價的愛的人做奴隸?……

無法想象,缺少了愛的孩子如何彌補空一塊的心靈?

一個小孩子,小小的年紀,本來是應該和父母建立親密感和母親依偎在一起的時期,因為父母打工被留在家裡給爺爺奶奶照顧,讓小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這樣父母或許賺了很多錢,可是卻缺失了孩子成長的唯一機會。

留守的孩子會在小小年紀裡,提前品嚐到離別親人的痛苦,會早早感受到父母的缺位和親情的缺失。

對這些小小的孩童來說,每個節假日,都會期盼著和父母相逢,然後在短暫的相聚之後,又要忍受離別的痛苦。

對這些小小的孩童來說,每一次打電話,都是不能被父母擁抱和親吻的言語問候。

對這些小小的孩童來說,別人家父母對孩子的擁抱陪伴閤家歡樂的場面都能讓自己的心靈淒涼淚奔。

網絡上有張照片傳得很火,照片內容就是:打工回家的爸爸馬不停蹄地往家趕。快到家時,他發現村口的樹下,一動不動地站著自己3歲的兒子。為了早點見到父親,孩子每天都走幾里路,一個人站在村口等啊等,北風呼嘯,他冷得直打哆嗦,依然不願意回家。“我要等爸爸!”你打拼江山時,別忘了孩子一直在等待。他或許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你,是他的全部。

小小的孩子,本應該在父母的懷抱裡撒嬌膩歪的時候,父母卻沒有參與自己的成長,一次一次失望過後,就會變得:有些話說不出來,有些心情無法傾訴,有些感覺註定要埋在心底,慢慢地心靈包上了硬殼,對父母不再依戀,對父母充滿疏離,內心感到無比的孤獨和深深的被遺棄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沒有父母呵護的留守時光一寸一寸蔓延,負面影響生根發芽,後果會逐步顯現出來,能夠陪伴和養育孩子的時光不再來,等孩子性格形成:或者內心孤僻,或者冷漠疏離,或者被隔輩人溺愛成熊孩子,或者內心沒有愛和安全感,心靈成為一個荒原,人格有缺陷。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賺多少金錢,都換不回來一個陽光快樂的孩子。

我們知道任何感情都需要用心經營才能建立起來,任何關係都需雙方共同維護才能夠穩固。即使是親子關係,這種血濃於水的感情,也需要用心的呵護和全心全意的陪伴。君不見古話說得好“誰養的孩子跟誰親”,誰陪伴孩子多,孩子就依戀誰,跟誰好。媽媽爸爸不陪伴自己的小寶寶,想僅僅憑藉遠隔千里打電話互動和寒暑假期的短暫相處,就得到一個乖孩子親孩子,這簡直是痴人說夢。

親子關係絕對不是與生俱來的。蒙臺梭利講過,在孩子幼年時期(0-3歲)期間母親和孩子有一種依戀關係。這種依戀關係不僅僅指的是嬰兒依戀母親,也有嬰兒依賴撫養者的成分在內,產生於養育者和孩子互動的點點滴滴過程中,還能雙向作用,既能讓孩子愛上母親依戀母親,也能讓母親喜歡上孩子被孩子依戀。依戀關係奠定了父母與孩子以後時光裡親子互動的方式和相處的模式。

其實就像蒙臺梭利在求學路上遇見的乞丐小孩兒,小乞丐和自己的媽媽在一起,即使討飯也毫不在意,很快樂,無憂無慮,因為物質雖然荒廢,可精神豐盈,有愛所以他感覺到心靈的滋養,能夠形成很高的自信和安全感,所以小傢伙快樂。

這也就像歡樂頌裡面的安迪,回憶起自己的媽媽是個瘋子,但在寒夜裡卻把溫暖留給自己的幼女,媽媽雖然瘋了,但給孩子的愛沒有瘋狂,還是那麼本能那麼濃郁。這是安迪自我懷疑與自我恐懼心底的唯一亮光,她肯定自己被媽媽愛過,即便媽媽神志不清楚,可愛在,所以安迪最後發現自己心裡有一盞燈,那是媽媽給她點燃的。

可見,讓幼小的孩子充分地獲得愛建立起好的依戀關係十分重要。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就如蒙臺梭利所說,當幼小的嬰孩發出各種需求信號時,媽媽應該在身邊,並且及時地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媽媽要根據對孩子的瞭解及時調整自己對待孩子的行為舉止,讓自己更好地適應孩子的需求。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尤其是媽媽應該陪伴在孩子身邊,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係,為孩子一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科學院有項調研表明,有很多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在心智方面發展相對於媽媽在身邊陪伴的孩子緩慢,難道說這些留守兒童缺少金錢和食物營養麼?可有些父母打工能保證孩子不缺錢,可是為什麼如此呢?

原因就是這些被留在家鄉被老人照顧的孩子沒有和父母建立良好依戀關係,所以孩子沒有在關鍵的敏感期打下基礎,這樣的孩子因為沒有安全感容易膽怯退縮,即使長大以後也難以和別人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對環境適應力差。這些孩子缺乏心靈的養分,沒有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孩子心裡就沒有依靠的港灣,所以心靈漂泊無依,沒有和父母有效的溝通,建立起情感鏈接,這些孩子很少知道愛,不知道如何表達愛,一生在尋找愛和被愛的路上漂泊,可能會因為一些甜言蜜語一些膚淺的愛而誤上歧途。

不要說父母都打工離家把孩子扔給老人照顧,即使父母中有一個上班忙,不經常回家不經常陪伴孩子,孩子都沒安全感。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儘可能的陪伴孩子。

龍應臺曾經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在這個有效期內,父母要格外的珍惜,陪伴孩子,和他們一起成長。收穫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孩子,你人生整個下半階段都會是快樂的。


數學媽媽倆個娃


從教育方面,你是對的,孩子從小就需要父母的教導和愛,如果把孩子獨自留在家裡,也許孩子善良的本性會被磨滅,家中的老人肯定是非常寵溺孩子的,這會造成孩子不好的習慣。所以父母在身邊可以對這些問題進行教導,可以給孩子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讓孩子的童年更溫馨。

從家庭方面的話,你也有一點不對,一點點啊。一家人為了生存必須分離兩地,這無非是對一個家庭的折磨,丈夫一個人在外地,每天辛苦工作回來後還要管理自己的起居生活,對男人來說是很吃力的,雖然可以跟多的掙到錢,但是對於夫妻來說,這是非常煎熬的,夫妻本來就是朝夕相處,日不分離的,所以這是不對的。

為什麼說是一點點不對呢,因為你們都是為了孩子,而你們的希望是孩子將來更好,望子成龍。所以我認為你們可以一起留在家鄉,就近就業,現在全面進入小康,可以加入家鄉企業,這樣又可以陪孩子長大,也可以補貼家用,雖然掙得的錢不多,但是也是夠用的。


south的呆子


你好,我來說幾句:

15年我實在市情緒低落,因為我已經居家看孩子一年半了,不需要上班,無法逛街,24小時對著孩子,我感覺這樣持續下去的話我會否定自我,我存在的意義在哪。我狠心將孩子留在爺爺奶奶身邊,外出尋找工作,憑著婚前工作經驗,我很快擁有了新的工作,並很快熟悉上軌,自我開展業務。我又找回了自信,此時相信“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開始想孩子,怕他吃不好,穿不暖,每天視頻噓寒問暖,就怕爺爺奶奶照顧不周。定好每兩週回去看他,每次離開就是撕心裂肺的開啟,因為在農村,有一些人語言上的玩笑,孩子心中的疤痕,孩子自己編的兒歌是“爸爸不要、媽媽不要” ,這樣的兒歌真是紮在心上的刀,在孩子留在老家三個月後,我果斷將他接回身邊,自己照顧,大人上班,孩子上幼兒園。雖然累一些,但是一家人在一起,誰也不用承受分離的苦。像你說的沒有跟隨老公外出打工在家陪伴孩子,我覺得你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孩子幼時不管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對母親的需求多餘父親。如果沒有條件將孩子接在身邊,最好的辦法是有父母一方陪伴,這樣雖然有遺憾但是還可以繼續保持生活質量。



涯之角


生不易,活不易,生活不容易!

像你們這種情況,為了家人有一個好的生活,夫妻二人被逼撇下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可以說在當下已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早已是見怪不怪了!

而為了讓孩子不成為留守兒童,你毅然選擇了留在家裡,對於你的這種做法,我是覺的有利有弊:

好的一面:

你選擇和孩子在一起,我是完全贊同的。因為孩子還小,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雖說爺爺奶奶也可以起到照看孩子的任務,但是從本質上講,爺爺奶奶是完全替代不了爸爸媽媽的,爺爺奶奶大都是隔輩親,只會過度的去溺愛和縱容孩子,凡事只是一味的去袒護,加少又缺少來自媽媽那種骨子裡的關懷,長此以往下去,大多數的孩子都會養成自私、嬌縱的壞毛病!

同時,再加上身邊同齡孩子的嘲笑,周圍人看向他們的異樣眼光,很可能會讓孩子感到深深的自卑,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孤獨、不合群、心裡陰暗的一面,可以說對孩子的成長絕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而孩子母親選擇守護在孩子身邊呢,自然所有的這些不利的方面都會不存在的,有了親情的陪伴,相信孩子們定會度過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

不好的一面:

就是孩子母親長年和自己的愛人選擇兩地分居,時間一長夫妻二人的感情肯定會受到影響,從而也會間接導致整個家庭的不穩定,再說了,一個孩子如果長期缺少了父愛的話,也會讓孩子的性格過於偏軟,身上會或多或少的少一些陽剛之氣!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夫妻二人把孩子帶到打工的地方去,這樣既給了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又兼顧到了夫妻和諧,同時還有一個最大的利好,那就是大城市的教育資源肯定是比老家強出太多,這對孩子的將來絕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當然,凡事不可能盡善盡美,那怕是你傾盡了最大的努力,也總還會有些讓人遺憾和不滿的地方,強求不得,一切還是盡人事聽天命吧!


山東漢子也柔情


首先我肯定你的做法是正確的。你留下來是“愛幼”的表現。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尊老”,就是尊重老人,孝敬老人,並且贍養老人。這些我們很容易做到,而且也能做好。

“愛幼”這個就比較複雜了。從嬰兒呱呱落地時就需要我們經心呵護,需要我們的陪伴。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愛和母愛。你選擇留下來照顧這個家,照顧孩子是對的。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我們不僅僅是陪伴和愛護孩子更重要是要教育孩子。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和家長有些密切的關係。你沒有和老公出去打工就是錢掙的少了點,可是你在家收穫的會更多。你見證的孩子的成長,沒有讓孩子失去母愛,孩子的童年是幸福的,健康的,快樂的!這不就是家長的期盼嗎!

在電視上看到很多留守兒童情況。他們有的吃不飽,穿不暖,大一點的還要照顧爺爺奶奶弟弟妹妹,上學需要走很遠的路,還有失學的。他們都很堅強,生活是多麼的淒涼悲慘。他們的童年是痛苦的,是不堪回首的。忍受著本不屬於他們那個年齡的處境。

難道是他們的父母不心疼她們嗎?是她們父母不服責任嗎?不是的!他們和天下父母一樣,都想疼孩子,愛孩子,盡他們的所有。可生活確不盡人意。為了生活他們不得不四處奔波,到處打工。他們也想為家人為孩子創造好的條件,可他們的能力有限。他們受地區生活所困,是貧窮傷害他們。

“父母之愛以為之計深遠”你選擇留在家裡,是對這個家負責對老人和孩子負責。你可以給老人安度晚年,做子女應盡的義務。是對子女負責,指引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併為之努力奮鬥。有你在他們可以安心學習,快樂生活,健康的成長。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有媽才有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