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吃過的媽媽做的最難忘的一道菜是什麼菜?

小菇娘娘


吃過媽媽最難忘的一道菜是黃米油糕。

黃米油糕是山西很有特色的傳統小吃,因糕與高諧音,百姓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人們往往在年節或婚喪嫁娶,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用。油糕伴隨著人們送舊迎新,慶賀道喜,成為山西人們宴席上必點的美食。黃米油糕,色澤金黃,外脆裡嫩,軟黏滑潤,香甜適口。

記得小時候家裡比較窮,白麵大米不充足,只能多吃自產粗糧,母親經常給我們吃黃米油糕。最常吃的是豆沙油糕,豆沙餡自己做,用自產的紅豆先泡水一天,加糖煮幾個小時,搗成泥即可。菜餡糕是鹹味,本人也特別喜愛,母親把土豆擦成絲,蒸熟後,加各種調料拌香,用素糕包成大水餃形狀,然後油炸。還有一種油糕,就是素糕直接包紅糖,炸熟冷一下再吃,不然容易燙嘴,吃起了甜甜的。舉辦宴席時,由於吃飯人多,包餡糕比較慢,廚師把素糕展成大餅,抹上豆沙餡,捲起來切成片,上油鍋炸熟即可,這種辦法速度快,口感稍有區別。一般豆沙油糕,撒白糖或蘸蜂蜜吃。

下面說說黃米油糕做法:

取適量黃米麵倒入盆中,分次加入溫水,攪拌均勻,攪拌至用手抓一把成形,鬆手又可散開就可以。上鍋蒸30分鐘,熟透。出鍋倒入盆中,用手蘸涼水趁熱把黃米麵扎勻。手抹少許油,揪一塊一兩左右的黃米麵團,捏成圓片,包進喜歡的餡料,收緊口,揉成圓球,按成扁圓即可。鍋內放油燒至七成熱,下入黃米糕坯,炸至金黃色,撈出瀝油後就可以吃了。

現如今城裡也能吃到黃米油糕,可惜再也找不回老家那種香甜的感覺。個人覺得城裡的製作條件與農村炭火鍋灶、黃米麵,以及傳統制作工藝有很大區別,導致味道大不相同。

說到這裡,不由想起母親把熱騰騰的油糕端上來,再配上山藥豆腐粉湯,吃起來糕香味醇,湯鮮味美,熱乎乎的喝下去,倍覺渾身舒暢,爽快至極。








範工漂泊遊記


走南闖北幾十年,全國各地的飯基本都吃過。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想起小時候最愛吃的菜是母親做的油渣白菜粉條,現在叫地鍋燉菜。母親因病離開我們15年了,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想起慈母的音容笑貌,忍不住潸然淚下。

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70年代在農村長大的朋友都知道,當時剛剛改革開放,土地包產到戶,吃飽沒問題,吃好不現實。當時吃油大多數都是買肥豬肉、豬板油在鍋裡熬,剩下的油渣放涼後用塑料袋裝起來,來客人或改善生活時飯菜裡放一點。

母親做熬菜是我最期待的,每當下雨天無法到地裡幹活時都央求吃熬菜。母親用我們自己種的當時全省聞名的許昌俎莊大白菜和親戚帶的禹州粉條加一點油渣放在鐵鍋裡燉,我負責燒火,把鍋臺燒的旺旺的,半小時不到美味的熬菜就好了,配上母親發麵蒸的玉米麵發糕,一頓能吃兩大碗。

現在無論吃哪裡的農家燉菜、攬鍋菜都再也吃不到那種味道了。可能當時物資缺乏,肚子裡缺油水吃什麼到香。但是母親做的這道普通菜令我終身難忘。

我是我愛我家,歡迎關注,不當之處敬請斧正。


我愛我家94366


媽媽做的最難忘的一道菜,那是學生時代每年春節過後開學第一天媽媽做的一道菜,這道菜只允許我們兄弟兩吃,那就是“蔥蒜雞頭。”

原材料:數個雞頭,新鮮的大蔥頭,新鮮的大蒜頭。媽媽將過年宰殺的所有雞頭都積攢下來,蒸熟散上鹽巴,不易變味(那時沒冰箱)。等到開學那天,媽媽去菜地裡拔上新鮮的蔥和大蒜,洗淨切段,然後把雞頭洗淨,把表面鹽巴洗掉,炒一盆滿滿的蔥蒜雞頭,有臘肉的味道,可香了。媽媽將菜端上桌,叫我們優先吃這碗菜。媽媽嘴裡不停囑咐,說吃了這盤菜,又聰明(蔥的寓義),又會算(蒜的諧音),又“嘀頭嘀腦”,嘀頭嘀腦跟我們當地叫雞頭雞腦同音,意思是要懂事,好好學習!這寄託著母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感恩父母。不過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認識相應提高,現在很少人吃雞頭了,主要是含膽固醇和重金屬偏高。



客家豪哥


其實說真的,從我懂來以前很少吃媽媽做的飯,因為小時候我家比較窮,家裡姐妹多,2個姐姐、一個妹妹,一個弟弟,我媽那時候身體不怎麼好,經常生病的,基本都是我們煮飯給爸爸媽媽吃,但是我還是忘不了我媽媽爆炒的豬大腸,真的特別好吃😋媽媽的做法特別簡單,用大蔥爆炒,那時候我才十一二歲左右,只要有我媽炒的豬大腸,我可以吃兩大碗飯,


廣東阿英生活記


媽媽做的排骨包子和魚肉餃子特別好吃。


心有陽光小悅


紅燒肉 哈哈

因為個人比較愛吃肉 所以特別想念媽媽做的紅燒肉

雖然在外面一樣能吃到,但感覺真的不一樣

因為少了溫度


原本文化傳播


由於媽媽做的包子總是面發不好,所以她做的餃子最難忘,那才是家的味道。不過肉多肉少,味淡味濃反正每個節日都有媽媽做的餃子。


美食實驗室


土豆臘肉豌豆飯


熙有熙友


酸辣土豆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