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紅樓論壇:《紅樓夢》成書是怎樣錘鍊和修改而成的?


紅樓論壇:《紅樓夢》成書是怎樣錘鍊和修改而成的?

《石頭記》

通讀八十回《石頭記》一書,我們可以感到一個事實,即《石頭記》一書成書過程是艱難的,或者說,是經過了反覆修改的。《石頭記》的作者在第一回介紹小說命名的過程時,曾經說到:

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鑑》。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我們假設這段文字是真實的話,可以作為依據的話,該書大概的成書過程如下:

1、《風月寶鑑》是一部豔情小說。

例證如下:一是在庚辰本第十三回目《秦可卿淫桑天香樓》的前有一首詩云:"一步行來錯,回頭已百年。古今風月鑑,多少泣黃泉。"這首詩道出的正是《風月寶鑑》的創作主旨是"戒妄動風月之情"的。

二是我們遍觀《石頭記》全書,其中的確有好些世情的內容,如秦可卿之死、賈瑞之死、秦鍾之死等。

有些回目裡面涉及前期小說中一些世情小說如《西廂記》、《牡丹亭》等,以及部分回目裡就涉及一些世情人物,如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冢飛燕泣殘紅》,這裡面就涉及到趙飛燕、楊貴妃等。

其實,在《石頭記》中是有很多世情人物的,男主人公如賈寶玉、秦鍾、賈瑞、賈璉、賈赦、賈珍、水溶王爺、親王等,女的如秦可卿、王熙鳳、尤二姐、尤三姐、燈草姑娘等。

本書裡也存在有諸多世情主題,如戀物癖、亂倫、悍婦等。

三是當時的文人也有人說明了《石頭記》是一部世情小說。俞樾在《小浮梅閒話》裡考證《紅樓夢》時曾經說道:

《船山詩草》有"贈高蘭墅鶚同年"一首雲:"豔情人自說《紅樓》。"注云:"《紅樓夢》八十回後,俱蘭墅所補。"然此書非出自一手。按鄉會試增五言八韻詩,始乾隆朝。而書中敘科場事已有詩,則其為高君所補,可證矣。

"豔情人自說《紅樓》",說明寫作《紅樓》的作者是豔情人,抒寫的自然也是豔情的內容。

袁牧在《隨園詩話》中曾有:"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書,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也說明了《石頭記》內容的"風月繁華之盛"。

四是《風月寶鑑》的作者

《風月寶鑑》的作者,即不是曹雪芹,也不是雪芹的弟弟棠村,應該是曹寅。袁牧在《隨園詩話》卷二中有一條說:

康熙間,曹練亭(練當作楝)為江寧織造,每出擁八騶,必攜書一本,觀頑不輟。人問:"公何好學?"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見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與江寧太守陳鵬不相中,及陳獲罪,乃密疏薦陳。人以此重之。

我們說,曹寅手裡拿著的這本書,就是他自己撰寫的《風月寶鑑》。

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書,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餘之隨園也。明我齋讀而羨之。(坊問刻本無此其字)當時紅樓中有某校書尤豔,我齋題雲:(此四字坊間刻本作'雪芹贈雲',今據原刻本改正。)

病容憔悴勝桃花,午汗潮回熱轉加;

猶恐意中人看出,強言今日較差些。

威儀隸隸若山河,應把風流奪綺羅。

不似小家拘束態,笑時偏少默時多。

其子雪芹,應該使袁枚所誤。

2、《風月寶鑑》是創作《石頭記》的藍本

在《風月寶鑑》的後面,甲戌本眉批曰:

雪芹舊有《風月寶鑑》之書,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餘睹新懷舊,故仍因之。

這說明《石頭記》又名《風月寶鑑》,實際上還是一本講述男女風情危害的豔情小說。關於東魯孔梅溪為什麼題為《風月寶鑑》的原因,通過上面的介紹和註解,也講述的很清楚,那就是:

原來曹雪芹以前就有一本叫作《風月寶鑑》的小說,上面有他的兄弟棠村寫的《序》,現在棠村已經故去了,我(指批書者)看到雪芹新改編而成的《石頭記》,而又懷念起了故去的棠村,所以仍然因襲以前的舊名字,題為《風月寶鑑》。

紅樓論壇:《紅樓夢》成書是怎樣錘鍊和修改而成的?

《風月寶鑑》

當然,這段話也講明瞭一下幾個問題。其一、從稱呼來看,"餘"直呼雪芹、棠村,應該與他倆個關係非常密切,且是長輩。

其二、雪芹與棠村是兄弟關係,雪芹是棠村的兄長。

其三、雪芹有《風月寶鑑》一書,冠以"舊"有,只說明雪芹擁有或藏有《風月寶鑑》一書,而不能因此斷定是雪芹所創作。

其四、古人給書作序,一般情況下,尋找一個志同道合、意氣相投的摯友,或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以期提高該書的知名度。而《風月寶鑑》一書,是雪芹的弟弟棠村作的《序》,而《風月寶鑑》是誰人所寫,並沒有言明。

其五、一種假設。曹雪芹具有的有棠村之《序》的《風月寶鑑》的小說,本來是棠村所有的,後來曹雪芹從棠村處獲得,並且進行了改編加工。雪芹改編之後,"餘"署書名的時候,又署上了《風月寶鑑》這一名字。這似乎也是合乎情理的。

其六、一個"舊"字,講明瞭《石頭記》與《風月寶鑑》之間的傳承關係,即《風月寶鑑》在先,《石頭記》創作在後。這一點還可以從《石頭記》的內容中得到印證。

我們說,像《石頭記》裡保留的回目第九回《戀風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頑童鬧學堂》、第十二回《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賈天祥正照風月鑑》、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等,應該是經過原來的回目改編的。

其七、從明末清初的個性解放思潮來看,是先經歷了"放縱風月"到"認識風月危害"這一過程的。無論是《風月寶鑑》,還是《石頭記》,都是一本旨在勸誡士子讀書人勿要放縱風月之事,是談放縱性情危害之極的豔情小說。但是我們可以想象,《風月寶鑑》一書,諸如"秦可卿淫桑天香樓"這樣的回目,描寫的是比較直露的,採用的方式是比較現實的,或者說,採用的是自然主義的筆法。而《石頭記》描寫情事的時候,很少用"史筆",大多用的是"曲筆",故而,它應該比《風月寶鑑》成熟了,是晚一些的作品。

其八、東魯孔梅溪題為《風月寶鑑》,孔梅溪與"餘"是否一人。也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其九、曹雪芹是在《風月寶鑑》的基礎上改編為《石頭記》。

甲戌本(定稿於乾隆十九年即1754年)裡亦提到:"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又題曰《金陵十二釵》"這說明《石頭記》是經過曹雪芹花費十年的功夫,經過大的五次"增刪"改成的。

3、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改《石頭記》為《情僧錄》的理由是:

"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紅樓論壇:《紅樓夢》成書是怎樣錘鍊和修改而成的?

空空道人

這段文字至少告訴我們兩個問題:

其一、悟道的過程。空空,是徹悟的意思,那麼,空空道人悟到了什麼呢?他由"空"來思悟"色",由"色"來思悟"情",又把"情"放入"色"中來思考,從"色"中又悟出了"空"。這個過程可以用公式表示為:

空→色→情→色→空

空空道人悟道的始點是"空",也就是說,悟道的基礎是"空","空"就是虛幻,就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他從"空"開始,最後又回到了"空"。我們知道,對於宗教來講,"色"字的含義是豐富的,包括大千世界之中的各種各樣的形形色色的誘惑和情景,而大千世界之中的各種各樣的形形色色的"情感"的形態,主要是男女之間的"情"態,卻又是"色"裡主要的一種,特別是男女之間的"色情",更是害人至深的,也自然是無法逃脫的。但空空道人卻由參透了"情"的虛幻的本質,由此得出了"色"的虛幻,進而得出了"空"的結論。這樣的一個過程,主要是為了說明"情"之危害,"情"關是最難逃脫的思想。

其二、"空空道人"因悟道而改名為"情僧",這證明了"空空道人"與"情僧"是一個人。他們都應該是那個"石頭"。即那個"頑石"。而"頑石"本來就是子虛烏有,是虛構的假設的一個人物。寓意很明顯,"空空道人",意思是徹悟了一切是空空如也的得道的高人。而改名字為"情僧",意在表明對於情之危害的徹悟,並不能表明作者當了和尚,成為僧人。"僧"與"道",本來就是信仰不同的兩種人,由"道"及"僧",肯定是故弄玄虛,是作者散佈的煙幕彈,是一種文字遊戲。

其三、《石頭記》改為《情僧錄》。這也是基於徹悟情之危害這一點上來講的,自然也表明作者在修改過程中對小說"主題"的斟酌過程。這是從傳記的角度來命名的。而採用傳記的方式去命名,主要是從基於作品的真實性這一點上來考慮的。明清小說中,也有這樣的命名的傳統,如《痴婆子傳》、《飛燕外傳》、《則天外傳》等。這樣的命名,主題是更加的突出。

4、改《情僧錄》為《紅樓夢》

"情僧錄",是說,記錄的是經歷過情感的虛幻而最後皈依佛門的一個人的生活。《紅樓夢》,"紅樓"是幻造的人間仙境,是眾仙女居住的地位,自然也是賈寶玉做夢的的地方。"夢"字,應該特質"春夢",即賈寶玉對眾女子的春夢、情夢、痴情之夢。而"夢",就總是有破滅的時候。破滅之時,自然也是幻滅之時,自然也是空空之時。這樣的改動,主題是更加的鮮明瞭,明確了。

5、改《石頭記》為《金陵十二釵》

這樣的改動,主要是基於表現主題的重大變動,反映了作者創作思想的重大變化。《石頭記》,是站在男性的角度來探討、抒寫風月之事的危害的。而《金陵十二釵》,則是描寫了"情"對於女子的危害,應該說,這是主題的一次重大的轉移,一次重大的調整,體現了作者對女性的關注,這種觀念是進步的。

那麼,到底誰是《石頭記》的作者呢?筆者認為,後來改變《風月寶鑑》的,既不是曹寅,也不是曹顒,也自然不是曹寅的所謂的孫子曹雪芹,而是曹家的跟曹顒具有相同輩分的一位女子,可能就是書中的薛寶釵。理由很簡單,因為薛寶釵是八十回《石頭記》中唯一的幾乎沒有任何瑕漬的人物。至於說,開頭的作者自雲,那是這位曹家的"雪芹"同志,那是為了小說真實性的需要而寫的。

至於說到成書的時間,在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倫樂寶玉呈才藻》的後面,脂硯齋批到:

【蒙回末總批:此回鋪陳,非身經歷開巨眼伸文筆,則必有所滯◎牽強,豈能如此觸處成趣立後文之根足本文之情者且借象說法學我佛開經代天女散花已成此奇文妙趣惟不得與四才子書之作者同時討論◎否為可恨。】

此批可以斷句為:此回鋪陳,非身經歷、開巨眼、伸文筆,則必有所滯◎牽強,豈能如此觸處成趣、立後文之根,足本文之情者。且借象說法,學我佛開經代天女散花,已成此奇文妙趣。惟不得與四才子書之作者同時討論◎否為可恨。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書中的第十八回是鋪陳,不是親身經歷過此事的人大開文眼,伸展文筆,那一定會有所停滯,阻礙,有些牽強附會,哪裡能夠如此地筆觸手到文章就趣味橫生,確立了後文的根本,淋漓盡致表現了本文的情感。並且,本回是借世間萬象來探究法理,學習我佛開經時候的天女散花的方法,才成就了此等的奇文妙趣。只是不得與四才子書的作者同時在一起討論此文,是否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

這則批詞,值得注意的是"惟不得與四才子書之作者同時討論◎否為可恨",這表明批者脂硯齋曾經閱讀過四才子書,並且對於這本四才子書的內容是非常瞭解的,並且也看出了他所評點的《石頭記》與四才子書有許多相同之處,並且脂硯齋知道四才子書的作者是誰,還活著。這也表明,批者脂硯齋與四才子書之作者基本上應是同一時期的人,此是其一。其二是四才子書與《石頭記》這兩部作品的創作基本上屬於同一個時期。這樣的話,要想了解批者脂硯齋就必須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1、四才子書指的是哪一本書。

2、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3、這本書成書年代。

4、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紅樓論壇:《紅樓夢》成書是怎樣錘鍊和修改而成的?

《平山冷燕》

圍繞以上這兩個問題,我們進行了查證,結果是:

《平山冷燕》,又名《四才子書》,是刊行於初的一部流傳甚廣,影響頗大的一部小說。最早的版本是十五年(1658年)由天花藏主人作序的《新刻批評平山冷燕》,現存於。此外,尚有聚錦堂刊天花藏七才子書本及退思堂刊天花藏七才子書本、玉蘭堂本、靜寄山堂本等。清初曾譯成,後又被譯成,介紹到。

《平山冷燕》共二十回,題為荻岸山人編次。荻岸山人究竟為何許人也,歷來沒有定論。清朝盛百二《柚堂續筆談》認為是嘉興張博山十四五歲時所作,其父筆削續成之。按博山名劭,清時人。阮元《兩浙猷軒錄》稱其"少有成童之目,九齡作《梅花賦》驚其師。"但據推斷,其"文意陳腐,殊不類童子所為"。"蓋早慧,故世人並以此書附著於彼。"(《》)

《平山冷燕》主要描寫"先朝"隆盛時的才子才女(平如衡、山黛、冷絳雪、燕白頷),書名即由四人的姓氏連綴而成,他們才華出眾,深得皇帝賞識,最後雙雙成親的故事。書中所寫兩個才女,一方面不但詩才卓異,而且機敏過人,老練成熟,令眾多鬚眉自嘆弗如;另一方面, 又忠君孝父,恪守仁恕,是倫理道德的化身和典範。 全書情節,雖以愛情為主,卻絕不涉及淫辭穢行,至其語言亦漸臻純熟規範,達到"雅"和"俗"的統一,體現了東方文化所特有的風雅含蓄的美學。

《平山冷燕》是明末清初小說中較有影響的一部作品。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認為這部書的主旨是"顯揚女子,頌其異能,又頗薄制藝而尚詞華,重俊髦而嗤俗士"。

我們根據以上信息,我們可以得出以上四個問題的答案。

1、四才子書指的是《平山冷燕》。

2、四才子書的作者是荻岸山人或嘉興張博山。荻岸山人,到底是誰,已經無可考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是個道士。至於說到嘉興張博山,傳說是他十四五歲的時候寫的,他父親曾經做了修改。魯迅先生曾經否認了這一記載,我認為這也是不可信的。故此,荻岸山人是作者,倒是可信的。

3、四才子書的成書年代是順治十五年,即1658年。

4、四才子書是一部才子佳人小說,寫的是才子才女(平如衡、山黛、冷絳雪、燕白頷)聯結為婚姻的故事。

我們據此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四才子書《平山冷燕》與《石頭記》都是屬於才子佳人小說的範疇。表現的都是才子與才女交往的事情。

2、成書年代大致相當,可能《平山冷燕》略早一些。根據上面介紹,《平山冷燕》成書於順治十五年,即1658年,那麼,我們假定此時作者荻岸山人二十幾歲出家並編次該書的話,按他的壽辰活到八十歲推算,也最晚到康熙五十年就應該死了。而脂硯齋批《石頭記》的時候,荻岸山人還在人世間。那就說明《石頭記》這本書至少也應該成書於康熙五十年以前。也可以說,《石頭記》成書於康熙年間。

另外,如果根據嘉興張博山進行推算的話,他十四五歲撰寫,也按照他的壽辰到八十歲推算的話,順治十八年,他十七八歲,康熙執政六十一年,他差不多正好八十歲。這也可以證明《石頭記》這部小說最晚成書於康熙年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