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央行:2020年我国降准降息空间有限,这说明什么?

东震木


央行2020年的降息降准空间有限,说明了不搞大水漫灌式的放水。

适度宽松

在2018、2019年的去杠杆、稳杠杆的背景下,融资环境一度收紧,市场上流动性普遍紧张。

但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央行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去年11月的降准、今年的1月的降准都根据市场情况来释放流动性,而且为了应对年末资金紧张的局面,央行最近操作了3000亿MLF,1000亿逆回购。这些都给市场吃了定心丸。

为什么是降准降息空间有限?

第一,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会适得其反。太宽松的货币环境,造成市场上的钱多了,企业及个人会增加借贷,高杠杆地使用资金,易引起金融风险。

第二,适度的宽松支持实体经济。我们可以留意到,最近两次的降准,目的都是引导资金进入实体、支持实体经济。

2020年的降息降准并不会太多,而且即便是降息降准也是以支持实体为主,因为一旦大水漫灌,进入楼市,推高资产泡沫,这与楼市调控政策不符,其次若资金盲目进入股市,也不利于股市发展。


财思思


1、去银行存钱,利息变少了。

此次央行降息,1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意味我们以后去银行存款,利息会减少,比如:50万元存银行1年定期,利息就整整少了1250元(50万*0.25%)。

2、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均下降,房贷压力小了。

一般来说,公积金贷款和商业房产的贷款,还款利率是跟央行的基准利率挂钩的,因此,此番基准利率的降低对于一些想要买房的个人和家庭来说,房贷压力变小了,比如买房时商业贷款100万,贷款期限30年,利用等额本息还款法,降息后每月月供减少260元左右,总利息共减少了9万元左右。

3、生活消费更加活跃。

降息,意味着利息可能减少,使银行的存款流转到消费和投资方面。单从消费方面来看,国家统计局曾对中国消费者信息的调查显示,2014年10月城市和农村消费者信息指数分别为102和106.9。通过此次降息会促进消费,预计消费者信息指数在未来会有所上升,这也有利于经济总体向上发展。

4、民众理财会有更多选择。

央行降息直接影响到投资产品,利好较大的主要有房地产、水泥建材钢铁等资产负债率较高或资金流动性压力较大的行业;其次对股市和债券市场也利好,但要提醒大家,股市和债券风险仍不可忽视。在家庭资产配置方面,稳健的理财方面的投资也不可少,除了优选定存、国债,还可以选择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低,投资收益也不错。

5、贷款环境宽松,创业投资更容易。

降息,银行放松了贷款要求,民众贷款更加容易,贷款的成本也降低了,获得了财务支持,会使得更多具有能力的人,更愿意去创业、去做投资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虽说降息后民众从银行贷款更容易,贷款的金额也放宽,但是银行的贷款审批流程一直很复杂,意味着民众也并非那么容易贷到款。

6、为啥降息又降准?

此次降低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主要目的是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各类市场利率继续下行,巩固前期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惠湾经纪人小钟


近日,在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相关负责人针对2020年是否还会降息降准的问题表示:是否降息,重点看贷款实际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空间,不过空间有限。

这种说法意味着,我国在2020年大概率还会有降准和降息,但是空间有限。不会出现像印度去年一样连续四次降息的情况,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主要从逆周期的角度进行调控,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情况作出对应的调整,整体来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

如果大幅降息,确实会快速降低社融成本,但同时也会产生不利的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大量资金可能会流入房地产,再次推高房价,使得前期持续调控取得的成果被夺走,另一方面,本身去年以来猪肉价格一路上涨推升了通胀,目前通胀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因此未来不会有大幅度的降息,但逐进式的、根据实际情况的利率降低是可以预期的,去年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后,LPR利率已经实质上取代的了基准利率,LPR利率每月报价一次,根据市场实际运行情况、资金实际供求情况动态形成,更加与实际经济活动相匹配。

从趋势上来看,未来LPR利率依然处于下行趋势,但整体不会有太大的下降幅度,预计5年期LPR利率会有一至两次下行,各50个BP的空间。未来央行也会根据实际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实际利率的的下降,对金融系统来说,确实会带来较大的负债端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去年以来,央行对各类利率较高的智能存款加强监管,并且通知新增定期存款取消靠档计息方式的原因。

在实际利率下降的情况下,银行为了提高盈利能力,需要更多资金用于置换MLF,因此预计今年内同样还会有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但是因为在今年元旦节,央行就通知了全面降准,因此在上半年大概率不会再有降准动作,预计会和去年差不多的节奏,大概在三季度的时候会有一次降准。

当然,实际货币政策的调节,还需要观察实际的宏观经济数据情况,目前2020年刚开年,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年GDP增长6.1%,符合预期。2020年全年GDP保持稳定增长也是可以明确预期的,如果经济明显回暖,则降息的可能性会下降,但降准预计年内还是会有一次。


财经宋建文


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现在有个新指标被采用,那就是“社会融资规模(社融额)”,这个就是未来决定是否还需要不需要降准降息的关键因素。了解了这个,剩下问题就一清二楚了。

在未来是否还继续降准降息方面,抓住社融额、M2增速这两个关键指标。剩下就看利率持续自然走低的走势了,如果自然走低,则降准降息力度会小,如果反之,则空间很大。

目前社会融资规模在增长,但是还低于M2增长比例

央行-在1月16日发布2019年金融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也就是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累计为25.5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88万亿元,在一定程度上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9年末,企事业单位的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10.5%,比上年末高了0.6个百分点。全年的新增量9.36万亿元,同比多增1.35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全年新增5.87万亿元,主要投向了制造业、基础设施行业以及服务业等领域,显示三个特点:

1.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的增速,创下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继续快速增长。

2.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增速在加快。

3.不含房地产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速在明显提升。

2019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2704万户小微的经营主体,同比增长了26.4%。 从户均贷款的余额来看,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的户均贷款余额是161万元,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户均的余额是31万元。

M2增速升至8.7%,市场资金宽松,有助于利率进一步走低

货币供应量是比较宽松的。据央行公布数据,2019年12月末,M2余额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6万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2.9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72万亿元,同比增长5.4%。全年净投放现金3981亿元。

M2增速超出市场预期。此前都在预计M2增速会上升,一方面受银行跨年因素影响,12月流动性较11月波动性明显加大,对货币需求有所加大,但是增速这么快,是超出市场预期的。

但是央行认为:这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逆周期调控,政策针对性和实效性效果明显体现的结果。

同时认为:M2与信贷、社融增速“背离”的情况改善,而且随着人民币汇率由贬转升,预计外汇占款改善,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市场LPR利率持续下降55个基点,观察企业最终的实际利率,可以知晓降息降准空间

是否降息,重点还是看贷款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否明显下降。2019年前11个月五家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平均是4.73%,比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0.7%。同时存款基准利率还会长期保留,并不会很快并入LPR。这说明利率调控还保存着监管的直接手段。

LPR利率已经下降55个基点,同时LPR对于贷款市场传导效率不断上升。去年市场利率整体下行,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去年12月债券回购比2018年高点下降1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了0.85个百分点。

在去年12月新发放贷款中,一般贷款利率5.74%,是2017年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比2018年高点下降55个基点。其中,2019年8月LPR改革后,新发放一般贷款利率下降36个基点,下降幅度超过LPR,说明利率传导效率在提升。

银行业降准可能性不大了,否则存款准备金水平太低。目前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9.9%,中小银行最低档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降至6%,“我国法定准备金率处于适度水平,根据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空间,不过空间有限。

总结下:现在资金流动性总量保持在合理区间,信贷增速明显放缓,表外融资持续收缩,存贷款利率“一稳一降”。未来国家肯定会保持稳健偏松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将更注重增信用,降准降息皆有空间,但是降准可能性小,降息更加可能。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匀枫财技大兜底


武汉疫情还在胶着,各地就有出台救助房地产的政策了,房地产需不需要救呢?

很显然,不需要!

一个浅显的道理:很多房企经常捂盘几个月不销售,现在疫情影响只是一个多月,根本不会影响房地产的现金流的。

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以碧桂园为首的众多房企,还是很淡定的,根本没有什么实质的降价促销的迹象,为什么?

才一个月不卖房而已,对于经常捂盘的房地产来说,不缺钱呀!不缺钱,你救助他们干什么?

而且,最重要的是,只有傻子还相信现在的房地产是中国的支柱行业!

为什么?

时移世易,2003年的时候,中国住房短缺,是需要大力发展房地产的,但现在中国人均住房面积都是发达国家水平了,还需要再投入巨资发展房地产吗?

过犹不及!

就像一个人没有衣服穿,你给他一件大衣,他很感激,你给他传2件大衣,他很温暖,但你给他穿100件大衣,他会舒服吗?

如果2003年的时候,中国需要一件大衣御寒,但现在再大力发展房地产,就是要给中国同时穿100件大衣,有害无益!

在坚决管控房价的同时,资金向实体工厂倾斜,记住不是企业,而是工厂,在百业待兴的时候,最先要保证物质财富的供应,而工厂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不能继续把资金流入到房地产领域了,因为几百万亿的资金沉淀到房地产领域,造成中国高科技企业,无法得到充足的资本扶持。

比如,最高端的芯片业,投资都是上千亿起步的,高科技是吞金巨兽,典型的投入巨大,收获巨大的行业。

而现在,房地产赚钱效应太强了,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所需的资本,都被拥有巨大赚钱效应的房地产吞走了。

狮子再勇猛,如果吃不饱,你那它如何称雄世界?

中国的高科技猛兽潜力巨大,但没有资金的持续供应,你让他瘦骨嶙峋的,如何成为中国的万里长城?

当然为了避免救助那些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国家要重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

而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都是在各种工业园区,所以支持工业园区里面的企业,是重中之重。

比如中关村科技园,上海漕河泾科技园,上海临港重装备园区,张江科技园,这些都是优质高新工厂的大本营,就是重点支持对象,国家可以补贴这次工业园区工厂的厂房租金,以及提供低息贷款给这些工厂。

还是那句话:中国真正的底蕴,是我们众多创造了极大物质财富的工厂,而不是黄浦江边让富人炫耀奢靡生活的汤臣一品豪宅!

当然,为了防止厂房租金补贴挪用,国家把补贴厂房租金直接给这些企业所在的园区,而控制房价后,对炒房釜底抽薪后,炒房没有赚钱效应后,给工厂的低息贷款,工厂就会老老实实的用来恢复生产。


军辉论房


说明:我国继续实行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1- CPI

2020年将不会投放大量的货币,货币贬值的压力也不大。通胀的预期将减少;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来讲,CPI的涨幅将不会比2019年11月或者12月的涨幅来的那么大。

2- 股市

这个故事来讲,股市上涨的基本条件就是资金面的是个宽裕。从央行给出的信息来讲,国家不会投放大量的资金进入市场,虽然有外资不断涌入,但是还是以存量资金操作为主,我们认为股市将不会有大的牛市出现。

3- 楼市

楼市将会延续2019年小幅震荡状态,2020年一线城市将稳中有降,二三线城市可能在平稳的基础上部分城市有小幅增长的情况。

结束语:在央行给出不会进行大规模降息,降准的情况下,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这样需要大资金扶持的市场,将会出现比较平稳的状态。

图片均来源网络


数说财经社


1、去银行存钱,利息变少了。

此次央行降息,1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意味我们以后去银行存款,利息会减少,比如:50万元存银行1年定期,利息就整整少了1250元(50万*0.25%)。

2、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均下降,房贷压力小了。

一般来说,公积金贷款和商业房产的贷款,还款利率是跟央行的基准利率挂钩的,因此,此番基准利率的降低对于一些想要买房的个人和家庭来说,房贷压力变小了,比如买房时商业贷款100万,贷款期限30年,利用等额本息还款法,降息后每月月供减少260元左右,总利息共减少了9万元左右。

3、生活消费更加活跃。

降息,意味着利息可能减少,使银行的存款流转到消费和投资方面。单从消费方面来看,国家统计局曾对中国消费者信息的调查显示,2014年10月城市和农村消费者信息指数分别为102和106.9。通过此次降息会促进消费,预计消费者信息指数在未来会有所上升,这也有利于经济总体向上发展。

4、民众理财会有更多选择。

央行降息直接影响到投资产品,利好较大的主要有房地产、水泥建材钢铁等资产负债率较高或资金流动性压力较大的行业;其次对股市和债券市场也利好,但要提醒大家,股市和债券风险仍不可忽视。在家庭资产配置方面,稳健的理财方面的投资也不可少,除了优选定存、国债,还可以选择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低,投资收益也不错。

5、贷款环境宽松,创业投资更容易。

降息,银行放松了贷款要求,民众贷款更加容易,贷款的成本也降低了,获得了财务支持,会使得更多具有能力的人,更愿意去创业、去做投资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虽说降息后民众从银行贷款更容易,贷款的金额也放宽,但是银行的贷款审批流程一直很复杂,意味着民众也并非那么容易贷到款。

6、为啥降息又降准?

此次降低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主要目的是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和各类市场利率继续下行,巩固前期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


爱你爱生活1


说明了未来还是有降息的空间,根据央行负责人表示,是否降息,具体还是可以取决于实际贷款利率,所以说,假如实际贷款利率较高的话,那么未来可能降准,假如实际贷款利率较低的话,那么可能不会降准。

降准主要是为了解决融资难以及融资贵的问题,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渡过难关,而贷款实际利率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会直接决定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进而影响生存的问题。

所以降准目的还是为了解决企业们贷款利率高低的问题,目前的态势是:央行表态还有空间,当下的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是9.9%,而中小银行的则是6%,处于适度的水平。

而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依然比较融资贵以及难,所以未来可能会进一步降准,释放资金,对市场都会起到好处。

但是目前降准并不会对房地产市场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政策对于楼市的调控依旧继续,没有放松对资金流入楼市的管制,所以即使降准,也不会对房价造成太大的影响。


财道


第一,此次降准是全面降准,体现了逆周期调节,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直接支持实体经济。此次降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利于实现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并且用市场化改革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第二,此次降准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大银行要下沉服务重心,中小银行要更加聚焦主责主业,都要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在此次全面降准中,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获得长期资金1200多亿元,有利于增强立足当地、回归本源的中小银行服务小微、民营企业的资金实力。同时,此次降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可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特别是降低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第三,此次降准与春节前的现金投放形成对冲,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将保持基本稳定,保持灵活适度,并非大水漫灌,体现了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五十度的厨房


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市场关心的社融增速、2020年是否会降准降息、如何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等问题做了回答。1月16日,2019年金融统计数据出炉。2019年12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7%,环比增0.5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1.14万亿元。全年社融新增25.58万亿元,比上年多增3.08万亿元。

在同日举办的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市场关心的社融增速、2020年是否会降准降息、如何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等问题做了回答。

社融指标再扩容

央行:社融增速不是越高越好

据央行初步统计,2019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与前两个月持平,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全年社融新增25.58万亿元,比上年多增3.08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社融指标再次扩容。2019年12月起,央行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此前,“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贷款核销”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先后于2018年7月和9月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

社融是我国独创的一个宏观调控指标,度量的是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投放的各类资金的规模。发布会上,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介绍,2019年12月起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融统计,使数据更加完整。修订后社融同比增长10.7%,比修订前还低了0.1个百分点,增量筹集资金都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建设。“社融指标不是越高越好,合理就行,如果过高会推高全社会杠杆水平,会带来通胀隐忧,过低则反映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不足。”

社融增速平稳也确保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称,2019年12月社融同比增速10.7%,实现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的目标。“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三项余额合计占比8.9%,较上年下降1.66个百分点,表明影子银行治理成效进一步显现。”温彬称。

M2增速跳升至8.7%

央行:是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体现的结果

据央行公布数据,2019年12月末,M2余额198.6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6万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2.9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72万亿元,同比增长5.4%。全年净投放现金3981亿元。

M2增速超出市场预期。此前不少券商预计M2增速会上升,一方面受银行跨年因素影响,12月流动性较11月波动性明显加大,对货币需求有所加大;另一方面,CPI上行也将拉高名义GDP增速,使对应需要的M2升高,但综合预计,增速可能在8.3%。

对于12月M2同比增速8.7%,阮健弘表示,这是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逆周期调控,政策针对性和实效性效果明显体现的结果。

温彬认为,M2与信贷、社融增速“背离”的情况改善,原因一是央行进一步加大中长期流动性供应,市场流动性稳定,引导银行加大资金投放,存款派生能力增强推动M2增长;二是去年12月份我国贸易顺差467.90亿美元,为去年下半年以来新高,随着人民币汇率由贬转升,预计外汇占款改善,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谈2020年是否有降准降息空间

央行:是否降息要重点关注贷款实际利率,降准空间有限

今年元旦央行宣布降准,近日又连续开展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向市场注入7000亿元资金,投放资金量已接近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的8000亿元。但由于春节期间流动性缺口仍存,不少机构猜测一季度还有“降息”可能。

在16日发布会上,被问及当前降息可能是指哪个“息”,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应更加关注实际利率变化。去年市场利率整体下行,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去年12月债券回购比2018年高点下降1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了0.85个百分点。

“12月新发放贷款中,一般贷款利率5.74%,是2017年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比2018年高点下降0.55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8月LPR改革后,新发放一般贷款利率下降0.3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超过LPR,说明利率传导效率在提升。”孙国峰说道。

他表示,观察是否降息,重点还是看贷款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2019年前11个月五家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平均是4.73%,比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0.7个百分点。孙国峰还提到,存款基准利率还会长期保留,未来会根据国务院部署,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等情况实施适度进行调整。

对于是否有降准空间,孙国峰表示,目前金融机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9.9%,中小银行最低档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降至6%,“我国法定准备金率处于适度水平,根据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有空间,不过空间有限。”

谈应对小微企业首贷难

央行:继续运用科技赋能 严控房地产在新增信贷资源中占比

尽管近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倾斜力度不断加大,不过小微企业还存在“首贷难”问题。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小微企业3000万户、个体工商户7300万户。而从银行获得贷款的约为1800万户,仅占17.5%,超过80%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未从银行体系获得贷款。

央行办公厅主任周学东在会上表示,去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于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还要更好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我们今年可能关注的不仅是首贷,还有是续贷、信用贷等一系列能够反映融资难的指标。具体来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金融的服务水平,要推动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理念,还是要继续严格控制房地产在新增信贷资源中的占比,实施信贷资源的增量优化和存量调整,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 ”周学东称。

他还表示,要继续运用科技赋能,提高服务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科技投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改造信贷审批发放流程,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