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齐白石的书法是怎样练成的?

用户65268104


白石老人最初学清末官场所用的“馆阁体”,是方方正正柔媚而无力的字体,也是官方所规定的“考场体”。当时湘潭一带的文人流行写何绍基体,白石老人厌恶做官,也不喜欢“考场体”,即练习何绍基体。

后来专临《爨龙颜碑》,后来又学《郑文公碑》,学得很有功夫的是魏碑,写信题款曾经都用这一体。

在五出五归后,学李北海体、金冬心体的时间最长,临李北海《麓山寺碑》和《云麾将军碑》,并学金冬心的拙意。此外还学了《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曹子建碑》与郑板桥、吴昌硕等人的字体。他写篆字最得力于《天发神谶碑》,气魄雄厚。

齐白石六十岁前后把所临过的碑帖融化吸收,形成“齐白石体”。我们看他六十岁的字,再也分不出哪笔是李北海,哪笔是金冬心,哪笔又是何绍基了。齐白石在书法方面也独创一格,自成一家。他常说:“苦临碑帖至死不变者,为死于碑下。”意思是说,临碑帖要吸收它的精神,一生只临碑帖的人是写不好字的。

齐白石说:“书法得于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谶碑》的最多。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体容易有骨无肉,写金冬心的古拙,学《天发神谶碑》的苍劲。”

齐白石在八十岁左右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写字也富有画意,用墨也有浓淡干湿,随意点写,很有趣味,不是一般书法家所了解的。

齐白石九十岁以后用笔丝毫不懈。他九十三岁时写的“和平”两大篆字,运笔稳健而爽快,“平”字最后一笔尤为稳健老辣可佩。

图一:齐白石给胡佩衡的信 六十岁作

图二:写《天发神碑》意(百花齐放) 八十一岁作

图三:写金冬心体 五十五岁作

图四:写郑板桥体 八十一岁作

图五:李青莲《菩萨》一曲 郑板桥写

图六:和平 九十三岁作








a彤木


齐白石初学馆阁体,后来在师傅胡沁园处接触到何绍基书法,并开始学习其书法风格,齐白石40岁以前的题画几乎清一色仿何绍基行书。例如下图:

1903年,齐白石游北京,接触到《爨龙颜碑》,开始有意改变自己的字体。下图为齐白石1905年临《爨宝子碑》。

大约也是1905年前后,齐白石开始学习金农“漆书”及李邕。下图1909年金农体书法。

下图为1911年齐白石临李邕《麓山寺碑》

至1917年,齐白石书法已经自成一格,之后的二三十年代,随着画风的变化,书法逐渐融入绘画的笔意,另借鉴吸收了吴昌硕的朴拙之气。下图为齐白石1930年书法

40年代,齐白石的书法更加富有节奏感,法度严谨又不失气定神闲。下图为齐白石1940年代作品

50年代的齐白石书法融入了篆书的笔意,去掉一切抑扬顿挫,回归大自由、大平朴。下图为齐白石1950年作品

齐白石的篆书则基本与篆刻相辅相成。早中年几乎没有留下篆书作品。齐白石的篆书主要得益于《天发神谶碑》和《祀三公山碑》。

齐白石20年代篆书大体基本是篆刻的翻版。例如下图

30年代的篆书字体在篆隶之间,笔画方中有圆,行笔沉凝拙厚,有粗细变化。例如下图


50年代,齐白石的篆书进入更自由的阶段,行笔更慢,笔势更拙,结体更有画意,没有过分的精整修饰,沉雄朴茂而自然。下图为齐白石49年作品。



诸城胡子


一个书法家书法风格形成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但凡是书法高手的作品,总不能让人一眼看出他的书法的出处,一位书法家的书法风格也基本融合了他学习过的字体、对于书法以及艺术的认识,有朋友问我齐白石先生书法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下,貌似粗头乱服的齐白石书法都学习了谁。

齐白石一种钟情于书法、国画和篆刻,在这3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贯穿这三种艺术的一个法宝就是将书法始终如一的作为三中艺术之间的纽带,他把书法融入了国画和篆刻,同时国画和篆刻也反向影响着书法,书法成为齐白石三种艺术的根本,起着基础作用。

齐白石书法的形成主要分为3个阶段:模仿阶段、风格形成阶段、晚年变法阶段。

1、模仿阶段

早年齐白石的书法也是受到时代风格的影响,学习当时流行的“馆阁体”书法,虽然这种书法字体缺乏个性,但是“馆阁体”对于结构的严格,让齐白石打下了很好的楷书基础,齐白石曾经回忆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

我起初写字,学的馆阁体,到了韶塘胡家读书以后,看到了沁园、少蕃两位老师,写的都是道光间我们湖南道州何绍基一体的字,我也跟着他们学了。

期间,一同交流和学习的朋友有不少是学习篆书和隶书的,齐白石也跟着学习,练起了篆书和隶书,1903年四十一岁的齐白石出游西安转道来到北京,认识了李瑞荃,李瑞荃让他学魏碑,临摹著名的碑刻《爨龙颜碑》,早起齐白石临摹的《爨龙颜碑》和原作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后来,齐白石结识了樊山,并从樊氏的收藏中看到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的画作,他对金农的作品十分钦佩,金农书法书出《华山碑》,其书法的拙中寓巧打动了齐白石,这种取法和风格似乎更加符合齐白石的口味。

齐白石学金农

齐白石行书学习唐代李北海的《麓山寺碑》,篆书学习《天发神谶》、《祀三公山碑》,更多的是把篆刻的刀法融入到了书法的笔法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齐白石临摹《爨宝子碑》

但是,无论齐白石学习馆阁体、何绍基还是李北海、《爨龙颜碑》、《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和金农,处于模仿阶段的齐白石基本学什么像什么,一点也不演绎,写出来的风格也非常纯正,这从他留下来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同时也可以看出他超高的天赋。

2、风格形成时期

从馆阁体到隶书、篆书、行书,何绍基到李北海再到《天发神谶》,齐白石走了一条比较大胆的书法路子,一直在临摹备课,即使是学习帖学名家的书法,也是选择了李北海,选择了刻帖,这些也为齐白石中期的书法风格形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书法积累的足够多,形成自己的风格就是比较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他的行书学习李北海,这个碑帖之间的书法家,同时加上他临摹的金农、《爨宝子碑》,形成了碑帖兼容的行书风格,以李北海的行书为基础,同时融入魏碑、篆隶笔法,苍劲有力,同时又不缺少潇洒和飘逸。

齐白石的篆书受到《天发神谶》、《祀三公山碑》二碑的影响较大,同时他的篆书还得力于他的印章艺术,齐白石篆书风格的形成与他的印章密不可分,篆刻的刀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书法的笔法,其“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学习书法的路子,也得益于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同时,齐白石大写意花鸟画里的大胆开阔、水墨淋漓的用笔也被他运用于篆书的创作之中,让其书法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3、晚年风格再为之一变

相对于早年学习“馆阁体”书法的拘谨,中年书法的稳重,晚年齐白石的书法更加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其书法用笔更加自由和自然,其书法结果疏密有致,用笔大胆开张,使得其书法体势更加奇崛,此时的齐白石书法已经达到了人书合一的境界,不再拘泥于一点一画,随性而书,呈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浪漫主义情怀。

同时,他还将篆书、隶书、行书、篆刻和国画的用笔融为一体,这种创作方式,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种创新,达到了孙过庭所说的“人书俱老”的境界,留下了无数的艺术财富。


不二斋


齐白石先生首先是著名的画家,篆刻家。他的书法得益于很多名家,比如:李北海,何绍基等等!他的行草书作品天真烂漫,返朴归真!点画老辣,不拘细谨!字势欹侧不求平止。他的篆书奇、古、劲、健!得力于他自己努力拼搏的精神,一代宗师,非他莫属!











军华书法


没有徐悲鸿就没有齐白石,这句话你能理解吗?


等待静静开花的树


齐白石善于书画锥刻吧。建国时给毛主席刻了一枚转字印章吧!


用户72170773202


只有齐白石老先生来回答哦!


166747061快乐人



刘彦魁


是懂得享受孤独的。


觀雲居


我们无法知道书法家的书法是怎样炼成的,但我知道一点,那就是笔耕不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