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孕婦在孕期裡一共要檢查多少次?都有哪些檢查?

幹活77566807


正常的孕檢在前三個月是1~2次,四到七個月是1次/1月,八到九個月是1次/2周,第十個月是1次/1周。如果中間有異常,檢查會多很多。

具體如下:

  • 確認懷孕

孕期的第一項檢查應該是從確認懷孕開始,而抽血確認是最準確的。奔奔媽媽前期抽了兩次血,第一次是確認懷孕了,隔了一天又抽一次血,數據翻倍,確認胎兒在生長。

  • B超檢查胎心胎芽

懷孕到7周左右,醫生會給開B超單子,既要確認一下是宮內孕還是宮外孕,還要確認一下是否有胎心胎芽。如果是宮外孕就要立馬終止妊娠,如果是宮內孕並有胎心胎芽,說明胎兒在正常生長。

  • B超NT檢查

懷孕到11~14周,會有一項NT檢查,也是通過B超來實現的。NT檢查是寶寶的第一次排畸,主要通過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的厚度來確定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或其它風險。

  • 建檔檢查

NT結果出來後,醫生會開一堆檢查單子,包括驗血驗尿心電圖等,稱為建檔檢查。建檔檢查主要是要對孕媽的身體情況做個瞭解,留下基礎的數據,這個時候發現的問題也可以早做治療。

  • 唐氏綜合症篩查

懷孕到16週會做唐氏篩查,這個時候醫生會給出選擇,是做普通的唐篩還是做無創DNA,無創DNA的準確率能達到99%,唐篩的準確率要遠低於這個。從費用考慮,無創DNA的費用是唐篩的10倍以上,奔奔媽媽做的無創DNA花了3800元。

  • B超大排畸

懷孕到20週會有B超大排畸,這個時候的排畸是最重要的一次,醫生會通過B超來測量寶寶的基礎數據,包括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等,還要觀察寶寶的面部四肢器官等,確定寶寶是健康的寶寶。

  •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懷孕到24周做糖耐試驗,需要抽三次血,第一次是早晨空腹血,第二次是喝糖水後1h血,第三次是喝糖水後2h血。只有三次抽血的數據均為正常才正常,有一次抽血指標不正常即為妊娠糖尿病。

  • B超小排畸

懷孕到28~30週會有一次小排畸檢查,主要是看寶寶的生長情況和羊水的情況,也有大排畸沒有出現問題,小排畸發現問題的,所以要及時做檢查。

  • 基礎檢查

懷孕30到34周大多都是基礎檢查,體重血壓宮高宮圍測胎心等,32周時可能會有一次抽血,醫院不同會有差異。

  • 胎心監護

懷孕36~40周需要每週到醫院做胎心監護,觀察寶寶的心率和胎動,這是後期最主要的一項檢查。如果寶寶缺氧,可以通過胎心監護髮現。

  • 寶寶估重/骨盆測量

懷孕37週會再抽血驗尿,是後期的最後一次抽血。還會通過B超估計寶寶的體重,醫生做骨盆的檢查,通過寶寶的體重和骨盆檢查,確認是否能順產。

以上就是正常的孕期檢查項目,希望能給看到的準媽媽帶來一點點幫助。


奔奔媽媽666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因為我即是一個寶媽也是一個正在懷二胎的孕婦!今天正好在群裡看到婦幼保健院院長髮的一個關於孕期檢查的一個公告,因為每個城市婦幼保健院的規定都不一樣,現摘錄給你,以供參考!

一、早孕建冊

1.16周~28周每四周一次(16、20、24、28周)

2.28周~36周每兩週一次(30、32、34、36周)

3.36周後每週一次!

高危或者其他異常情況需要酌情增加次數!

二、孕期常規檢查和特殊檢查

每一次常規檢查:體重、血壓、宮高、腹圍、胎心和血尿常規。

1.16周~20周:唐氏篩查

2.22周~26周:四維,需提前預約

3.24周~28周:糖尿病篩查

4.28周~32周:二維超聲

5.34周以後:每週一次胎心監護

6.37周左右:大產檢

7.28周以後自己一定要自測胎動,因為很重要的是

以上就是我所瞭解的我們當地婦幼保健院的公告,座標點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

希望全民共同努力、早日打敗病毒,希望全民都健健康康的,特別是孕婦出門不再有被傳染的危險!






剛蛋小生活


全面而系統的孕檢能提早發現胎兒的異常,並作出相應的處理,所以孕期進行孕檢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來說,整個孕期40周,要做的檢查及頻率如下:

確認懷孕,需要詳細檢查一次;
孕12周到孕28周,每1月檢查一次;
孕28周到孕36周,每2周檢查一次;

孕36周到分娩,每週需檢查一次。

除了常規的血常規、尿常規、宮高、腹圍等,整個孕期要檢查的其他項目比較多,而且根據孕周發展,每次檢查的側重點會有不一樣。


關於查血:

確定懷孕的那次,要驗血測HCG、孕酮水平;

孕12周建卡時需要查孕婦血型,特別是O型血孕婦容易發生母嬰血型不合,需要重點關注;另外,血液檢查項目裡還有查是否感染弓形蟲病毒、孕婦是否患有傳播性疾病等;

孕14周-21周唐氏綜合徵血清篩查,用以篩查唐氏綜合徵等。


關於B超:

孕早期,用B超測定孕周、看孕囊大小,預測胎兒預產期,是宮內孕還是宮外孕等;

孕11-13周前後要篩查NT;

孕18周左右要做彩超(小排畸);

23-28周做四維彩超(俗稱大排畸),篩查胎兒在宮內的發育情況。

孕晚期的時候,用B超確定胎位、有無臍帶繞頸,胎盤位置、羊水量等。


關於胎心監護

一般是孕36周左右開始做,檢查胎兒胎心率是否正常,是否有宮內缺氧等症狀;


其他特殊檢查

在孕24周-28周的時候,還要空腹測葡萄糖耐量試驗,以確認孕婦是否患有孕期糖尿病;如果做唐氏篩查為高危或35歲以上高齡產婦,在孕16周-20周時,還有必要做羊水穿刺檢查,以檢查胎兒是否有遺傳性疾病。


只要你在當地婦保院或者醫院建卡了,這些正常的產檢都會經歷的,不用太過擔心。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你好,我是希媽,多平臺自媒體人,致力於0-6歲育兒知識分享,如果你有育兒困惑,歡迎關注、留言!

希媽育兒


產檢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孕檢,其主要目的是觀察胎兒的發育情況和孕媽自身的身體狀況,如果出現對懷孕的不利因素,醫生就能及時的幫助孕媽糾正過來。所以,孕婦的產前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孕期一共要做多少次產檢?

一般來說,孕婦整個孕期需要做12次左右的產檢,根據孕婦的身體狀況,有可能還會增加次數。但無論多少次,孕媽都要配合好醫生,這樣才能確保母嬰健康。

第一次檢查是在13周之前,主要是建檔、婦科檢查、心電圖、B超、血常規、尿常規、血型、NT等

第二次檢查是14-20周,主要是常規檢查、唐氏篩查、預約四維大排畸

第三次檢查是21-24周,主要是常規檢查、尿常規、四維大排畸

第四次檢查24-28周,主要是常規檢查、尿常規、血常規、血糖篩查

第五次檢查28-30周,主要是常規檢查、尿常規、測胎動

第六次檢查30-32周,主要是常規檢查、B超

第七次檢查32-34周,主要是常規檢查、胎心監護

第八次檢查34-36周,主要是常規檢查、胎心監護

第九次檢查37周,尿常規、血常規、胎心監護、心電圖、胎位檢查

第十次檢查38周,主要是產前檢查、胎心監護、骨盆測量、B超檢查、胎位檢查

第十一次檢查39周,主要是產前檢查、胎心監護、骨盆測量

第十二次檢查40周,主要是產前檢查、胎心監護、胎位檢查

建檔後,如果是高齡或者高危孕婦,還要增加產檢次數並且遵醫囑。

當孕媽入院待產時,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檢查就是內檢,也就是開指情況,它是判斷產程的進展是否正常的主要依據,必須通過陰道檢查才能確定。所以在一開始的宮縮陣痛時,護士一般會每2個小時做一次陰道檢查 ,以觀察孕婦宮頸口開到了什麼程度,只有當宮頸口開到和胎頭下降符合時,才能上產床分娩。


初出茅廬的國家高級育嬰師,多平臺原創作者。一個集逗比與專業一身的媽媽,帶你瞭解更多孕期、育兒、產後護理知識。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慧說育兒


您好,我是一位四歲孩子的媽媽,給您說下我懷寶寶時做過什麼檢查

1.nt是孕早期做的

2.孕早期45天左右查胎心胎芽

3.22周左右查唐氏篩查

4.孕晚期做糖耐醫生回答

女性在懷孕期間定期進行孕檢,有助於及時發現問題,及早處理,從而保障胎兒和母體的安全和健康,孕期最重要的一項檢查就是超聲檢查,大概可以在停經35天時看到孕囊,在懷孕6周時可以看到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動,有助於鑑別異位妊娠。還可以做血、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乙肝五項,血凝五項,空腹血糖,心電圖,梅毒、艾滋篩查等。具體可以在醫師指導下根據自身情況做相應的檢查。



小茄子媽媽


孕期比較重要的產檢時間: 1、10周以前,驗血建圍產冊; 2、11周~13周+6,NT超聲檢查(孕早期排畸B超); 3、11周~14周,早唐; 4、22周~26周,四維排畸B超; 5、16周~20周,中唐; 6、12周~22周+6,無創DNA; 7、24周~28周,糖耐量檢測; 8、28周~32周,大月份排畸; 9、28周後,每2周孕檢一次; 10、36周後,每1周孕檢一次; 11、40周後,每3天孕檢一次;


偷渡的饅頭


幾次不能定論,應該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我說說我的

第一次產檢是確定是否懷孕以及是宮內還是宮外,就是一個B超,確定我懷孕幾周,情況好不好

後面第二次產檢是我婆婆諮詢了她的護士朋友帶我去了婦幼保健院做了詳細的一次檢查,第一次檢查距離第二次是一個月,內容有:血常規,尿常規,梅毒,艾滋病,肝腎功能,乙肝丙肝,空腹血糖,心電圖,b超,優生四項,唐篩

第三次,私立醫院的四維彩超,因為公立排隊要很久,還有骨密度測試

第四次,妊娠糖尿病,血常規,

第五次,婦幼的三維

第六次,產前一個月,胎心監護,b超好像沒來得及做現在忘了

第七次,生產當天,胎心監護

早期產檢的意義是為了排畸,看看寶寶是否發育正常,是否有缺陷,早期檢查有缺陷的話就可以趁早做決定,中期檢查是為了看看寶寶的發育是否正常,是否需要除正常飲食外的補充,中期還有一個檢查就是四維,四維是為了排查寶寶手腳是否健全後期檢查為了知道寶寶呆在肚子裡的情況好不好,羊水是否充足,有沒有早產的可能


丶A莫離


孕期一共做多少次產檢?總共產檢9~11次,每次的作用都在下面了!

產檢時間表

孕早期:檢查時間應在6-8周為宜(建議妊娠期保健手冊)
孕中期:孕20-36周,每週檢查一次。
孕晚期:孕37周以後每週一次檢查。
高危孕婦應該適當增加產檢次數。
第1次產檢
血壓、體重、血常規、尿常規、血型、胎心率、B超測胎兒NT厚度、空腹血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篩查。(建立妊娠期保健手冊)
第2次產檢
腰圍、宮高、唐氏篩查:如果唐篩顯示高危可進一步做羊穿和無創DNA
第3次產檢
B超篩查:可以查出是否有神經管四肢等畸形,可以看到胎位的眉眼
第4次產檢
糖耐量篩查:糖尿病篩查需要空腹,提前一週少吃高糖食物
第5次產檢
胎位、產科B超檢查(注意胎動)
第6次產檢
尿常規(是否有水腫)
第7-11次產檢

B超、宮頸檢查(評估胎兒發育狀況和體重)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郭紹貞醫生


產前檢查從確診早孕開始,妊娠28周前每4周檢查一次,妊娠28周後每2周檢查一次,妊娠36周後每週檢查一次。凡屬高危妊娠者,應酌情增加產前檢查次數。

實驗室檢查中的血常規,尿常規,還有B超檢查,心電圖等,這些大家都比較瞭解,在這裡就不多說了,下面著重給大家介紹一下產前的身體檢查。

1.全身檢查

觀察身體的發育情況,營養,精神狀態,身高,及步態。檢查心肺有無異常,乳房發育情況,脊柱和下肢有無畸形,測量血壓和體重。

2.產科檢查:包括腹部檢查,骨盆測量,陰道檢查,肛診等。

腹部檢查:孕婦的腹形及大小,腹部有無妊娠、手術瘢痕和水腫。對腹部過大者應考慮雙胎,羊水過多,巨大兒的可能。對腹部過小,子宮過低者,應考慮胎兒生長受限,孕周推算錯誤等。

用手觸碰腹部肌肉,注意其的緊張度,有無腹直肌分離,注意羊水量的多少及子宮肌的敏感度。用手測宮底高度,用軟尺測恥骨上方至子宮底的弧形長度和腹圍值。用四步觸診法檢查子宮大小,胎產式,胎先露,胎方位及先露是否銜接。

聽胎心音:胎心音在靠近胎背側上方的孕婦腹壁上聽得最清楚。枕先露時,胎心音在臍下方右或左側,臀先露時,胎心音在臍上方右和左側。

骨盆測量:分為骨盆外測量和骨盆內測量兩種。主要判斷胎兒是否正常經陰道分娩。

陰道檢查:妊娠最後一個月以及臨產後,如果沒有必要就不用檢查,以防止感染。

肛診可以瞭解胎先露、骶骨前面的彎曲度、坐骨棘及坐骨切跡寬度以及骶骨關節活動度。

祝保持愉快的心情,迎接小寶貝的到來。

大家有什麼想法或看法請在下方留言,動動你的手指請為我點個贊或關注吧!謝謝!!


聊醫聖手


孕期為什麼要做產檢?

🌻孕期規避母親和胎兒的風險,增加安全指數,最重要的莫過於孕期的體重管理。孕期的體重管理,是近些年來倡導的健康的孕育模式,通過孕期280天健康的體重管理,使母親更健康,兒童更安全。🌻🌻



孕期到底要做多少次產檢?

產檢時間節點可大致分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在規定時間段內完成就可以了。 不用必須在那一天。另外,如有任何的不舒適和異常情況,一定要趕快就醫。

孕早期👉12周左右。 建立孕期保健手冊。 產前檢查一次(測宮高腹圍,血壓,體重) 彩超1次用於確診宮內懷孕。 測試血尿常規, 血液~肝功能,ABO血型,傳染病(乙肝,梅毒,艾滋病。) 營養評價指導。

孕中期👉(孕13周~孕27周)。 產前檢查3次(測宮高腹圍,血壓,體重,孕4~6個月各檢查一次)。 複查測血尿常規:測宮高腹圍,血壓,體重。 營養評價指導:孕媽媽身體脂肪,營養情況,通過科學指導孕期飲食,吃出更健康的寶寶。 糖耐篩查:也稱喝糖水,主要是糖尿病篩查環節。 孕期心理測評:孕期心理輔導。

孕晚期👉(孕28周~孕40周)。 產前檢查8次(孕28、30、32、34周~6各一次,35周後每週一次) 心電圖一次 複查測血尿常規: 彩超一次:38周左右進行 胎心監護四次:孕34周後,每週一次。 臍血流四次:孕28周後每2周檢查一次、孕35周後每週一次。 營養評價指導:孕媽媽身體脂肪,營養情況,通過科學指導孕期飲食,控制寶寶體重增長,為媽媽順利生產,寶寶平安誕生做準備。

月芽從事“一體化月子中心服務”,作為產後早期教育和產後顧問,為大家分享科學坐月子那些事兒。希望對您有幫助😊 關注“月芽”瞭解帶娃信息!

🌻如果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點贊,轉發給需要的朋友。月芽歡迎大家留言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