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吳向東的2019:開疆拓土,還是另立山頭

吳向東的2019:開疆拓土,還是另立山頭


華夏幸福公佈了2019年度的經營簡報,沒有意外,也沒有驚喜。


吳向東的2019:開疆拓土,還是另立山頭


產業園區結算收入、和其他業務(物業及酒店)等繼續增加。

房地產開發簽約銷售下滑,主要是受2018年拿地不足的影響。

在三哥的想象中,一年之前吳向東團隊加盟華夏幸福後,華夏幸福的中長期模式應該是三駕馬車:

  1. 以產業新城低價獲取土地,同時獲得高毛利的產業服務收入。
  2. 以商辦運營低價獲取土地,品牌背書,同時獲得高毛利的商業地產收入。
  3. 以房地產銷售的資金輸血園區建設和商辦自持運營。

一年後,我們來分別看看。


1、產業新城的護城河依舊

產業園區結算收入381億元。

按照多位跟蹤華夏幸福多年的大V的推算,園區結算收入回款 280億-320億之間,這個改善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因為園區結算收入的回款低一直是華夏幸福的軟肋。

全年招商簽約額:上半年招商完成1050億,下半年舒城簽了135億的AMOLED顯示項目,南潯一期160億總投資、290億的玻璃深加工項目等項目,“所以全年招商簽約1900億以上沒什麼問題,樂觀點可以看到2000億”。比去年1660億元有增加。

在大背景下,有點逆風而上的模樣。

這一點也說明產業新城模式的異地擴張是成功。產業招商+園區建設+住宅建設的招數,功力還是比較深厚的。

產業服務收入的毛利就不說了,這一點一直是比較高的。

可以說,如果能夠解決回款的問題,園區建設這一塊基本上就非常成熟了。

尤其是在2020年強勢財政大基建的背景下,產業新城PPP業務能乘風再飛一會兒。



2、華夏幸福的確不缺錢了

看兩個現象:

首先,華夏幸福的三季度現金流量表,籌資活動現金流淨額385億元,2018年同期是流出-111億元。一進一出500億。一出,任誰也受不了,一進,任誰也要爽歪歪。

莫怪世人眼皮淺,只認衣冠不認人。

同樣的華夏幸福,披了一件平安的大氅,就不一樣了。

第二點,“2019 年公司取地金額共計 311 億元,面積共計 421 萬平方米,分別較 2018 年增長 204%和 63%”。

有錢了就是不一樣,簡直是天上人間,拿地之猛不可同日而語。

美元債也發起來:

吳向東的2019:開疆拓土,還是另立山頭

公司1月14日發行的美元債加權平均利率在7.57%,略高於公司2019年度上半年的融資利率7.23%。

按照公開數據,1月1日至1月14日,20家地產企業發了24筆美元債。最低的是龍湖集團的3.375%(2.5億美元,7.25年期)。最高的是金輪天地控股12.95%(2億美元,2年期),華夏幸福算是居中。



3、這一年,吳向東幹嘛了?

2019年,華夏幸福在深圳設立了南方總部。南方總部由聯席董事長吳向東掌舵,主要負責商業地產、高端住宅、康養、長租公寓等新業務。

據稱,華夏幸福南方總部人數已經超過100人,不少原先的華潤高管陸續入職華夏幸福,比如原華潤置地華南大區總經理王笑、商業地產事業部總經理趙煒,以及主管城市更新的原華潤置地華南大區副總經理趙榮等。

除了引入人才,看看吳總2019年以來的其他幾個動作:

8月16日,華夏幸福以58.3億元出售北京麗澤商務區一個商辦項目予平安人壽,同時項目公司將向華夏幸福支付代建管理費和資產管理費。這是第一個管理輸出項目;

9月10日,華夏幸福以116.25億元總價拿下武漢武昌區大型綜合體地塊;

11月11日,中標東莞中堂鎮舊改前期服務商,更新面積達80萬平方米;

12月12日,中標深圳鹽田田心工業區片區更新計劃前期服務商。

另據消息,深圳寶安一宗70萬平方米綜合性用地大概率由吳向東所在的華夏幸福南方總部操盤,該地塊是涵蓋商業購物中心、寫字樓、公寓、酒店的核心區綜合體。

都是吳總的強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聯席董事長吳向東在2019年組建團隊、物色項目。

沒有記錯的話,華夏幸福管理層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新業務暫時不併表,主要將採用輕資產方式進行輸出管理。

南方總部,這是要輕裝上陣、開疆拓土?還是要招兵買馬、另立山頭?



4、一點擔心

融資端放鬆了,不缺錢了,但是華夏幸福的住宅銷售下滑了。

住宅銷售是園區建設業務和未來的商辦業務的輸血機。

這固然與2018年拿地面積偏少有關,或者和公司想要平滑利潤有關,是否也和下面兩點相關:

第一,華夏幸福對住宅業務一直不算重視,2017年底以來的重視是因為融資緊張,現在融資口放鬆之後,依然故我。

第二,吳向東團隊無意介入產業新城的住宅業務,更願意去開疆拓土,而不願意去做一些原先的住宅業務的查缺補漏工作。

那麼,可以多想一步:

是不是吳總團隊開疆拓土之前得到過承諾或者約定:商辦、舊改、高端住宅等新業務和原先的產業新城業務沒有交集,大家各幹各的?

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的希望是美好的,但在這之前都要輸血。

這就涉及到資源的分配了,是形成合力還是有可能在短期內內部爭奪?

畢竟園區開發和商辦舊改雖然毛利高,但都是吃錢大戶。


三哥往好處想:

在當下的房地產業,如果不缺錢,產業新城和商業地產都是極好的生意,王總的老團隊和吳總的新團隊也都是領域內的頂級團隊。

更何況,背後有金主平安二股東,大家不是在一個碗裡搶飯吃,而是做大蛋糕、做新蛋糕,所以應該能一碗水端平,形成合力。

但是兩筆美元債的融資利率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市場情緒。

我一直以為,華夏幸福就像郭靖一樣,大巧若拙。

吳向東的2019:開疆拓土,還是另立山頭

也許輸入平安的資金內力,再加上吳總團隊商業地產的基因之後,應該能修煉成為左右互搏的頂級高手。

假想一下,要是再注入恆大碧桂園融創的住宅銷售基因,華夏幸福就完美了。

基因多了,就怕主次不清、走火入魔。

磨刀不誤砍柴工,祝福華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