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千年帝都,最美洛阳城,必须去看的景点,带你一起欣赏


洛阳第一楼,中原第一门—丽景门。它是洛阳老城的西大门,与东大街的钟鼓楼遥相呼应,是老城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丽景门的箭楼、城门楼加瓮城并配以护城河的建筑结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典型最为优秀的城门,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千浮云,气势磅礴。

有诗人用:“洛阳牡丹甲天下,丽景城楼世无双。”来赞美它无限的魅力。

丽景门是洛阳八大景之一,曾是历代朝廷百官及万民祈福纳祥之处。

丽景门古代都城庄严的布局和辉煌的气势,可使游客感触到千年帝都古文化的浓重气息。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

白马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1月,白马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 井仍依稀可见。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

齐云塔院,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

这是一座仿唐代建筑风格、外形如塔的保护展示性建筑。为了配合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文物部门对整个天堂遗址区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发掘显示,天堂遗址地下夯土基础部分的直径有近70米。

“新天堂”主体为圆形塔楼,外观5层,内部9层。建筑本身高度近60米,加上两层台基和宝顶,总高度88.88米。整个遗址保护建筑采用框架筒体钢结构,如同金钟倒扣在遗址之上,结构落脚点置于天堂遗址区域之外,不会对遗址产生破坏。“新天堂”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88.88米。其中两层台基的内部是天堂遗址原址展厅,室内地面为玻璃地板或木栈道。

洛阳周公庙坐北面南,现存一组古建筑。依中轴线自前到后依次为定鼎堂、礼乐堂(会忠祠)、三殿及东、西廊房,凡664平方米,是洛阳市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明、清建筑群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殿四角飞檐起翘,拓展伸张,比例匀称,节奏和谐,既庄严稳重又隽秀灵巧,按我国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所言,这是一座保留有辽金建筑风格的艺术杰作,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龙马负图寺位于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临黄河,南依邙山,寺前紧邻图河故道,规模宏伟,供殿巍峨,山门峻拔,前有崇邙横卧,后有大河奔涌。寺内存有宋、明、清历代著名理学家、书法家及诗人程颐、朱熹、邵雍、王铎等撰述的碑、铭、诗、赋,是中原河洛文化、寻根问祖的旅游圣地。

传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

因历代战乱,屡建屡废。经修复的负图寺大殿,重修伏羲龙马像,并建山门一座,在图河架石桥三座,逐步恢复寺院原貌,使其发展成为炎黄子孙的祭祖圣地和”“河图洛书”的研究中心。

山门两侧分立“图河故道”、“龙马负图处”两通巨碑。伏羲大殿是寺中的主殿,内塑伏羲圣像;殿右侧塑有高3米的龙马像。寺内存有宋、明、清历代著名学者程颐、朱熹、邵雍、王铎等人撰述的碑铭诗赋。《周易》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龙马负图寺山门峻拔巍峨,钏鼓楼古朴大方。伏羲大殿内塑着高大的伏羲圣像。殿右侧新塑高3米的龙马像,龙马足踏浊浪,栩栩如生。登临邙山鸟瞰寺院,天地之正气,河山之灵秀,可一眼尽收。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在龙门石窟奉先寺雕刻卢舍那大佛,以及在洛阳紫微城建造天堂的消息传入日本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于是在奈良建立东大寺。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关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

关林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依伊水清流,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

关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时加以扩建,现存建筑主要为明代,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关林的建筑规格按照宫殿形式修建,布局严谨壮观。

庙前有戏台,中轴线建筑依次有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关墓。中轴线两侧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对称建筑物。其中最具特色的当数舞楼,前台的歇山式和后台的硬山式组合任一起,重檐楼阁,构筑之妙全国罕见,也为“洛阳古代艺术馆”所在地。

2008年由洛阳市申报的关公信俗,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公信俗”的遗产地,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