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挑战 责任 管理——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杜若松的线上教学思考

挑战 责任 管理——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杜若松的线上教学思考

2019-2020的春季学期,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学期,在疫情环境下,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积极迎接挑战、勇担师道责任、做好管理服务工作成为了这段时间高校教师工作重心,也促发了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杜若松老师对特殊时期线上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心态调适 迎接挑战


对于高校教学而言,"慕课"是一个并不陌生并不遥远的事物,据统计目前全国有二万余门在线精品资源课程。很多学校已经具有比较好的在线授课基础。但是对于全体教师而言,掌握网络在线授课技术仍然任重而道远。对于在线网络教学的学理性争论,也成为很多教授们"口诛笔伐"的内容;更不论很多教师的技术盲点,在短时间内需要快速提升的困难程度,这些现实问题的解决最根本的是高校教师思想认识层面的变化。

在现实客观条件的重重掣肘下,网络教学从未向当下一样"直击"教学,教师的心态需要从"不得不"积极转向"我要做",抓住这一契机,实现一次"以学为中心"的突破与尝试。


功不在我 师道责任


目前,全校都在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的准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关系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目标与方式的关系。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最终要为课程目标服务,要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脱离此目标,做成再红的网络"主播"也无意义。教师需要从自身的课程实际出发,去整合网络资源,活用网络形式。学生的学情是什么?课程的前后承续关系怎样?精品资源过难、过易怎么办?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备课时注意。

教与学的关系。我们一直在强调"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改革,疫情在线教学条件下,我们还要面对学生的网络"舒适度"的问题,面对必须要调整的"教学评价"的问题,面对教师实际的"技术难"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讲授,可以将自己的PPT,辅助以教师视频讲授上传到学习平台。如此看来,这也是成为"网络女主播"的一次尝试。

疫前和疫后的关系。从目前向好的数据看,疫情将是阶段性的,那么疫情前后的教学衔接也需要关注。要对线上教学部分进行教学检验而不是教师弥补性的"重讲一遍",要更好的建立混合式教学,这在开始教学阶段就要统筹安排,做好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我的建设经验是:线上线下课程是协调互补关系。线上课程多为碎片化知识点,线下课程则优长于交互式学习体验与团队学习过程。


加强管理 服务为先


要成功实施线上教学,学校的统筹管理和培训服务至关重要。从2月10号开始,学校教学各级管理部门就已经开始布置线上教学工作。川流不息的学院群、培训群、教学运行群中活跃着从管理者到一线教师的踊跃参与的身影。教师们从一开始的"懵懂"到"勉为其难"再到"积极学习",也是经历了一次"学习再体验"。

高等教育具有很多特殊性,教授对象的高认知能力,共同探索的伙伴型关系,还有以学术自由理念为基础的自由教学模式。(转引自:《大学课程与教学: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正由于此,应对疫情,有效教学,开展多样性教学,进行以教学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是我们应该探索的方向。

(郭琳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廉兴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