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頂尖高手,最後都成了哲學家

完善是上帝的尺度,追求完善是人的尺度。--歌德

頂尖高手,最後都成了哲學家

倉位

倉位管理是鐵的紀律,現金倉位要永遠保留。

現金倉位是預備隊,可以不用,不能沒有。

不信,試試滿倉跌停和三成現金,哪種方式更遊刃有餘。

其實,給自己留三成現金倉位,你擁有的不止三成的餘地。

不過,為什麼管不好倉位呢?

要麼過於貪婪,要麼心存幻想。

喜歡一把梭,贏了會所嫩模,輸了回去搬磚。

不是幻想不勞而獲,就是希望一夜暴富。

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不 成 熟。

現在想要的東西,等不到五分鐘以後,那是小孩子。

我的就是我的,你的還是我的,那是不講理。

有些人,身體長大了,心還在原地。

有些人,年輕的時候已經死了,只是到老了才埋。

成長,從來不需要百分之百。

賺錢,也不需要滿倉。

因為,誰都沒有無限多的資金。

即使如伯克希爾那樣擁有源源不斷的浮存金,也不夠買幾支股票的流通股。

《007》裡面帥哥美女、香車寶馬、全副武裝、支持無限的詹姆斯·邦德,永遠只是藝術的幻想。

現實中,普遍存在的是《碟影重重》裡面四處圍堵、孤立無援、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的傑森·伯恩。

所以,戒掉貪婪,放棄幻想。

切記,你沒有後援,你孤立無援。

倉位管理,是鐵的紀律。

價值派?技術派?哲學派?

無論哪個領域,到了高手的階段,尤其是頂尖高手的階段,最後都成了哲學家。

投資也不例外。

國內有個叫纏中說禪新浪博主,從2006年6月7日開始發表了108篇“教你炒股票”的系列文章。

纏中說禪被很多技術分析派視為傳奇天才,他的文章也成為國內技術分析者的圭臬。

後來,有人把這108篇文章整理成書。

雖然書裡有大量技術分析的技巧,卻也不乏心理、兵法和貪嗔痴慢疑。

比如“不應住漲跌生心,不應住妄想而生心,應住走勢類型生其心”,顯然是套用了《金剛經》的句式。

所以,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作為價值投資派,在數次閱讀纏中說禪的時候,雖然滿眼K線圖,我看到全部都是禪語和辯證法。

投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炒股不是一切,投資也不是全部。

功夫在詩外,賺錢也不用天天盯著K線圖。

除了炒股,更多的時間應該是努力工作,好好賺錢。

再有時間的話,就磨鍊心態,涵養性格。

如果還有時間,也可以琢磨一下人生的三大終極問題: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的錢都到哪裡去了?

實在不行,至少要當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成年人,要接受不完美的世界。

成年人,要接受不完善的自己。

完善是上帝的事,追求完善是自己的事。

以終為始

把時間放長一些,把眼光放遠一些。

雖然說,長期來看我們都死了。

但是,在股市裡,以十年為一個單位期限,至少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目標是十年後,還會在意每天1%的價格波動嗎?

如果計劃十年後才賣股票,還有必要每天為買入還是賣出而焦慮嗎?

如果眼光放到十年為單位,那些所謂的煩惱還是煩惱嗎?

所以,有些問題根本不是問題,有些問題只是常識。

就像朋友說過:要飯都沒有要早飯的,如果能早起去要飯,也就不會去要飯了。

別把炒股當職業

別太自信,沒幾個人能把炒股當作職業。

越是看起來容易的事,做起來往往困難。

不過,那些看起來困難的事,做起來依然困難。

蘇軾《晁錯論》裡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能以炒股為職業的人,我看多少都有蘇軾說的“立大事者”的氣質。

所以,作為普通投資者,選幾支靠譜的龍頭股,集中精力在少數幾支股票上。

與其對100支股票似懂非懂,不如對幾支股票非常瞭解。

不要相信分散的謬論。

把錢放在同一個籃子,然後專心致致地看好這個籃子。

至於操作方法,前人早已經給出了選項。

要麼,像芒格一樣等待時機來臨,集中投入。

要麼,像基金定投一樣,進行股票定投。

然後,該幹啥去幹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