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水稻冷浸田的改良,主要是开沟排除冷浸水,增加有机质肥料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改良低产田,要如何改良,有哪些措施呢。

冷浸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和丘陵地区,面广而零散。其特点是水冷,土温低,长期浸水。一般又可分为冷浸田和鸭屎泥田两类。

水稻冷浸田的改良,主要是开沟排除冷浸水,增加有机质肥料

冷浸田多在两山之间的夹谷之中,地里有泉眼,或靠泉水灌溉,光照不足,土冷,微生物活动弱;速效养分含量少,潜在肥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能及时调节土壤水分和养分。

水稻插秧后,返青慢,分蘖少,一年种一季稻,产量还不高。

冷浸田的改良,主要是开沟排除冷浸水;增加有机质肥料,特别是厩肥、草木灰和石灰等热性肥料,以增加土温。插秧时,最好用钙镁磷肥沾秧根。此外,要选用耐寒的水稻品种。

水稻冷浸田的改良,主要是开沟排除冷浸水,增加有机质肥料

鸭屎泥田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贵州和四川等省区的丘陵谷地,多为排水不良的冲田和垄田。因长期浸水,土壤结构不良,干冬之后,土体板结开裂,春季犁翻时,土块不易耙碎,出现很多外湿内干的泥团,速效磷极缺,插秧后,迟迟不返青,不分蘖,叶黄、尖枯而下垂,稻根发黑,生长停滞,直到早秋,才生长正常,农民称为"坐秋"。这种田"一年干冬,三年落空",在没有彻底改良前,只能长期泡水。改良办法,主要是增加有机质肥料,改良土壤结构。种稻前要多犁多耙,着重增加磷肥,以适应水稻需要。当土壤有所改良后,要冬种绿肥,既改良土壤,又增加土壤肥力。

水稻冷浸田的改良,主要是开沟排除冷浸水,增加有机质肥料

酸瘦红黄泥田,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丘陵地区和山区的梯田和冲垄田。土壤熟化程度较低,耕作层浅,有机质含量少,速效氮、磷养分含量低,土体板结,耕粑费工。部分山垄田,常因暴雨冲刷,承受很多酸瘦泥浆、沙石,土壤肥力更低。改良办法:主要是增施有机质肥料和磷肥,冬季种植绿肥,大量补充土壤速效养分和改良土壤。另外,要修建山塘水库,蓄水防旱;要搞好上坡水土保持,防止酸瘦泥浆和砂石入侵。

水稻冷浸田的改良,主要是开沟排除冷浸水,增加有机质肥料

粘板胶泥田,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以西南和华南较多,是质地粘重的水田土壤,土体粘板,耕性不良,干时板结龟裂,湿时泥泞粘韧,耕耙费劲。这种土壤养分较少,早春养分转化更迟,水稻苗期生长不好。过去不冬种,大部分犁冬晒白。群众经验:收稻后,要抓紧时间,及时翻耕,使堡块晒透。来年春耕时,要大量施用肥、绿肥、草皮、糠壳等有机质肥料,以疏松土壤,改良其物理性和耕性。

水稻冷浸田的改良,主要是开沟排除冷浸水,增加有机质肥料

也有冬季重施磷肥,接种根瘤菌,种植绿肥或蚕豆的,对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有显著作用。在劳力充裕的地区,也可以采用逐年掺沙和翻耕后熏土的办法,改良土壤质地。

重沙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大小河流沿岸和山麓、坡脚,其特点是沙性重,孔隙大,漏水漏肥,易受干早威胁,沙粒易沉紧,插秧困难,禾苗不易扎根,也不易分集,层浅,有机质少,肥力很低。此外,还容易受山洪河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改良办法:

水稻冷浸田的改良,主要是开沟排除冷浸水,增加有机质肥料

客土入泥,加厚耕作层,改良土壤质地和结构。群众客土办法,湖区和平原区多用肥沃的湖泥、河泥、沟泥或重粘土,直接挑入田中;山区和丘陵区则用塘泥、菜园土、老山土等。掺泥量要看改良对象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年每亩可掺三五百担,最后达到三分沙、七分泥为止。也有采用灌浑水淤地的办法,利用浑水中含有较多的肥泥,灌后让泥粒沉积,排掉上面的清水,连续多次,可以淤积大量泥土。这种办法简单易行,增产显著。

水稻冷浸田的改良,主要是开沟排除冷浸水,增加有机质肥料

种绿肥、施山青和秸秆回田。主要是增加土壤大量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时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水稻生长所需养分,提高水稻产量。

兴修水利,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壤冲刷。绝大部分重沙田,常受山洪和河水冲刷,必须从水利建设、植树造林等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冲刷问题,才能彻底改变低产面貌。

水稻冷浸田的改良,主要是开沟排除冷浸水,增加有机质肥料

沤水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沿江、沿湖低地,是积水难排或地下水位过高的水田土壤。例如长江下游平原的枢水田、洞庭湖区的湖青泥田、成都平原的下湿田、广东西江与北江沿岸的低望田和珠江三角洲的低围田,都属这种土壤。其特点是:地势低,排水不良,泥糊烂,通透性极差,土性冷凉,养分转化慢,稻苗返青迟,分少,成熟不齐。改良办法:主要是改善排水条件,整修加固圩境,建立电力排灌网,彻底解决积水问题。

本篇文章就到这里结束了,大家看完本篇文章后,是否有所了解了吗,可以在评论区里告诉小编哦,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