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月薪兩萬,上班如上墳,要不要離職”:除了離職你可以選擇自救

關注懂職場,做懂你的職場!

人為什麼要工作,真的僅僅是為了生計和錢嗎?

在一場TED演講中,美國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向所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人為啥要工作呢?為啥我們每天早上都要把自己從親愛的床上拽起來,去做些毫無靈魂的工作,而不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月薪兩萬,上班如上墳,要不要離職”:除了離職你可以選擇自救

我們常常以“都是為了生活”做藉口,從忽略對工作厭煩的真正原因。

前段時間,抖音上被廣泛傳播的一個短視頻,講的是一個在工地工作的農民工在下班之後,一蹦一跳地回去,這段視頻被傳到網上,結果火了。


“月薪兩萬,上班如上墳,要不要離職”:除了離職你可以選擇自救

缺什麼就關注什麼,之所以這個視頻火了,是因為在職場中,即使是高收入,還是不快樂,在金錢上得到了滿足,可還會覺得少了什麼東西。

我朋友在二線城市的互聯網公司做程序員,畢業兩年,月薪兩萬,按照這個收入來說,在二線城市活得還是比較滋潤,但朋友並不開心,反而是覺得工作越來越沒有意義,自己每天像機器人一樣上班下班,對工作提不精神,日復一日的工作讓他感覺到厭煩,甚至想要通過離職改變這一問題。

類似像我朋友的這種狀態被稱為“職場厭倦症” ,職場厭倦症是指人在工作的高壓之下身體被抽空,對工作提不起興趣,又不得不工作的一種狀態。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

“月薪兩萬,上班如上墳,要不要離職”:除了離職你可以選擇自救

而這些職業厭倦症患者往往具有共同的特徵:

喪失熱情:職業厭倦症患者往往容易暴躁,無緣無故生氣,常常因為一件小事情而大發雷霆,甚至會影響到他人;對於工作提不起任何興趣,每天只想著什麼時候能夠下班;下班之後也不知道做什麼,只能刷刷手機,看看視頻來消磨時間,對工作沒有激情,對生活沒有期待,總之,做什麼都感覺失去了意義。

經常抱怨:職業厭倦症還有一個明顯的表現特徵是經常抱怨,抱怨工作,抱怨上司不公平對待,通過抱怨來發洩自己內心情緒的不滿,而這種不滿已經延伸到工作上,甚至會影響工作,影響到客戶。

找不到工作的意義,甚至想要跳槽:日復一日的工作讓人厭煩,找不到工作的意義,對現在的公司以及行業感到失望,甚至想要通過離職或者是轉行來改變現在的環境。


“月薪兩萬,上班如上墳,要不要離職”:除了離職你可以選擇自救

造成職業厭倦症跟一系列因素相關,不能僅僅是歸結為某一種原因造成,就比如同一份工作,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做得很開心,甚至在這個工作崗位能夠取得成就,而有些人卻是對工作經常抱怨,卻不能把工作做好?

導致職場人陷入職業厭倦症五樣因素:工作量、工作不匹配、沒有相應的回報,價值的衝突。

超負荷的工作量往往會導致員工產生厭惡感,即使是再熱愛的工作到最後也會產生厭惡感,而這種厭惡感不是來自於工作,而是長期做同一件事情慢慢失去了意義。

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也就是我們常常說遭遇職場的不公平,這個不公平包括很多,比如說晉升或者是薪酬,多數職場人離職是因為覺得公司不公平,薪酬不公平,不公平的競爭等。

再一個是價值上的衝突,在職場中,最常碰見的是價值觀上的衝突,在處理同一件事情,價值觀,思維方式等最容易出現衝突,一個人在職場上超負荷工作在加上人際關係不合,最容易導致職場人陷入職場厭倦期。


“月薪兩萬,上班如上墳,要不要離職”:除了離職你可以選擇自救

當我們發現自己有職業厭倦症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選擇離職,因為離職是無法幫助你擺脫職場厭倦症,在離職之前最好能夠“自救”。

為什麼要選擇這份工作?

當我們厭倦職場的時候,往往是從一開始就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或者是目標不清晰,導致在工作過程中一旦出現了瓶頸,只想通過逃避來解決,真正有目標的人,是著眼於未來,而缺乏目標的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所以當工作出現瓶頸期的時候,思考一下為什麼要選擇這份工作,這份工作能夠給你帶來什麼,除了金錢之外,是不是與你的職業規劃相符合,有沒有幫助你成長,把關鍵點列舉之後進行權衡,一份工作到底是舍還是棄,答案自然就揭曉了。

“月薪兩萬,上班如上墳,要不要離職”:除了離職你可以選擇自救

培養一項新的興趣愛好

這種方法叫注意力轉移,從生活常識的角度出發,不管我們再怎麼喜歡吃一樣東西,吃一段時間之後也會膩,想要保持新鮮感,最好的方式是嘗試新的東西。

解決職場厭倦也是一樣,當一份工作長期不變動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尋求新的興趣愛好來消除對現在工作的厭倦,比如說你原本是做平面設計的,可以重新發展一項新的愛好,視頻剪輯,通過分散精力來擺脫對工作厭倦。

確立目標,適當地給自己一個小獎勵

《愛麗絲夢遊仙境》中有這麼一個情節:


愛麗絲走到了一個通往各個不同方向的路口,她不知何去 何從,於是向小貓邱舍請教。

"邱舍小貓咪,能否請你告訴我,我應該走哪一條路?"

"那要看你想到哪兒去。"小貓咪回答。

"到哪兒去,我並無所謂--"愛麗絲說。

"那麼,你走哪一條路,也就無所謂了。"小貓咪回答。

如果我們沒有目標,走任何一條路都是沒有意義的。見過太多職場人,往往把賺錢當做了唯一的目標,卻不知道怎麼去細化,目標太大,即使是墊著腳也沒有辦法夠得著,這樣的人很容易喪失信心,最後只能放棄。

“月薪兩萬,上班如上墳,要不要離職”:除了離職你可以選擇自救

把目標細化,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激勵自己。

職場是自我調節,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解決問題的本質是找到根源,而不是逃避問題,任何一種衝動的行為都是不過大腦思考,我們要學會自我調節,認清問題的本質才是解決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