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讓一所普通高中的普通老師參加高考,各科成績加起來,老師能考上清華北大嗎?

瓜太郎


題主這個問題的實質是對“名師出高徒”的考問,普通高中普通老師的專業素養到底何如,是誨人不倦還是毀人不倦?

1.我縣高三老師上崗前須進行專業測試,考試做真題試卷,重點班各科教師最低59分,最高125分,令人大跌眼鏡。

以前我們縣裡借鑑南方某省經驗,高三教師上崗前須進行專業考試。試卷內容取材於高考真題或者高考模擬題,考試合格才能獲得高三執教資格。

執教高三除了豐厚的獎金,還有榮譽的傾斜,更主要是教師的尊嚴,所以考試時絕大部分老師還是比較重視的。

測試下來,成績發榜卻令人大跌眼鏡,學校實驗班的老師成績和普通班老師成績並無明顯優勢,相反,考出數學最低的59分恰恰是實驗班老師得的。這位老師曾經一直教學基礎比較差的美術班,後來偶爾得寵於一位年級主任,讓他教了實驗班老師。

如果把那次老師考試的成績加起來,即使是實驗班的老師也不夠清華大學錄取線的,更不要說是普通班的普通老師高考成績了!

2.我縣每年考入清華北大這些名校的學生只有個位數,更鮮有裸考考入清華北大這些高等學府的。

我縣地處蘇北,經濟還算可以,家長也非常重視教育,百餘萬的人口,每年必然會有一些高智商的學生能夠脫穎而出,但是這些年非常尷尬的是每年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少之又少,有的年份甚至出現了“0”的狀況,究其原因,還是教育管理的落後,教師水平的問題。

教師雖然有一些為自己開解的話,諸如自古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只有金牌運動員,沒有金牌教練,但是這些辯解之詞首先邏輯上存在問題,有偷換概念之嫌,我們毋庸諱飾,如果教師素質不重要,那麼北京、深圳為什麼要花重金拿出優厚待遇聘請清華、北大、哈佛等名校畢業的博士、碩士呢?按照這些人來看來,不是殺雞用牛刀,是對人才的極大浪費嗎?所以說,教師要努力學習,終身學習,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現在教育不是那種廣種薄收的時代了,而是要講究精耕細作,注重成才率了,教師不能再以這些陳腐之言為自己辯解,誤人子弟了!


我是青衫李探花,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青衫李探花


這是個異想天開的問題,別說普通高中的普通老師,就是讓重點高中的重點老師參加高考,各科成績加起來也不能考上清華北大的。

我們先來看看考清華北大的難度有多大?下面是2019年全國各地考清華北大錄取分數線:


以我們安徽省為例,根據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公佈的數據,今年全省高考報名人數為51.3萬,為近四年來新高,而清華北大的錄取總人數不到250人,清北錄取率不到0.05%,真是非頂尖學霸不能上也。

我們再來看一張考清華北大的學霸成績單:


今年安徽省理科狀元是合肥一中的王杜宸,總分710分,全省排名第一位,其中語文127分,數學148分,外語141分,理綜294分。除語文以外,他其他幾科的發揮接近完美了。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同學雖然不可能全是狀元,但都是各市縣的頂尖學霸,他們在學習上幾乎不存在什麼短腿學科。

我們的授課老師如果就自己所教學科和本班的學霸同場競技的話,考不過學霸的可能性大。

首先,高三黨正處在學習的黃金時間段,有著年齡上的優勢。其次他們經過高強度訓練之後,其答題速度和運算速度遠遠超過我們授課老師。我們老師們的優勢在哪裡?只在經驗上。可是我們平時注重注方法和思路的講解,長期缺少高強度的訓練,除思維不及學生敏捷、答題速度跟不上以及像學生一樣粗心以外,勢必更容易犯眼高手低的錯誤。

我和我的同事經常就我們所教的英語和學生一起同場競技。

這個同事和我同屬英語教研組,也是我的好朋友,我們經常趁著給畢業班監模擬考的機會和學生一起考試,目的是想看看自己能否拿到滿分。每次考完後我和他交換各自的試卷批改,結果每次都拿不到滿分,而且還有幾次被學生超越了我們,因為英語試卷的容量大,題目多,而且還有作文,任何一個小疏漏都會與滿分失之交臂。



相對而言,初中英語的知識是有限的,基本上全部在我們的掌控之中,結果我們都不能考好,更何況難度和中考不能同日而語的高考呢?一個整天嚷嚷理論的師傅,一個每天都在實戰的徒弟,同場比拼,其勝負可想而知。

寫在最後

能培養出奧運冠軍的教練參加奧運會就一定能獲得冠軍嗎?劉翔110米欄能破世界紀錄,而教練孫海平的優秀顯然不是體現在跨欄水平上而是體現在科學的訓練方法上。狂人穆里尼奧帶出過無數的冠軍球隊,但是他的職業生涯一直在葡萄牙低級別聯賽踢球,也沒有取得任何成績,狂人之所以“狂”就狂在他獨到的戰術安排和超強的臨場應變能力。



所以說,教與學是兩碼事,能教好書不代表能考好試,教學能手不等於考試能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017


首先,我是一名老師,英語老師,在高校工作。大概在十年前,同事們的孩子面臨高考,應該是家庭聚會中我分析了高考英語,大概集中在知識點,命題規律之類的,然後幾個同事慫恿我給他們的孩子講講課。出乎意料地當年就見了效果,而且是極其明顯的效果,自此之後每年都有人來找我給孩子輔導英語。雖然我從沒有在高三戰線上工作過,但是就這個問題本身,我應該可以明確一點,因為在江蘇,單就英語學科而論,我應該可以考到滿分,即使不能,應該也差不了幾分。但問題是就算是奮戰在高三戰線的老教師,他們也只能單科突出,你以綜合性考試來衡量老師的解題能力,這有失公允。


鹽豆雞蛋


這個問題在以前就討論過,不要說普通中學的普通老師去參加高考,就是重點高中的優秀教師去參加高考,把各科成績加起來,不如一個學霸的成績好,也未必能上清華北大。我不是在貶低老師的能力,而現實情況就是如此。如果有哪位老師不服輸,可以隨便找全國一、二卷的歷年高考題,在規定時間內做一做,自己給自己打分,再看看當年考生的最高分是多少?這樣有一個比較,心裡那種不服輸的勁自然就沒有了。


為什麼老師參加高考不如學霸呢?

老師參加高考猶如籃球教練參加比賽一樣,經驗豐富,但力不從心。學生每天都要練習很多題目,正常情況下,高三學生一天要做6張以上試卷,這麼大的運算量,天天如此,學生都快變成學習機器了,而老師的運算能力遠不如學霸。在做題時的仔細程度也不如學生,失誤率也較高,考分自然不理想。

既然老師考不過學霸,為什麼我們還要找老師上課呢?因為老師的教學方法和解題經驗豐富,能夠把握住書上的重難點,讓學生很快就能理解相關的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老師的重點是教書育人,而不是去參加高考,要把這個關係捋順,不要認為老師有做不來的題就丟人,在學習上,只有不斷強化訓練和多總結經驗,才能考出好成績。



基於以上關係,老師考不過學霸是很正常的事,由於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學生現在掌握的知識比老師的還多,老師有一碗水,學生有一桶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用老師的這一碗水把學生的一桶水引出來,充分發揮學生的無限潛能。


Lance課堂


我當年上的是211,剛打算從事培訓這一行的時候初中物理忘的差不多了。花了一週左右做了一套五年中考三年模擬後,隨便拿一套中等偏上難度的試卷都能考的接近滿分。但只是接近,要考滿分真的很難,除去失誤題,難的試卷有些題目解題思路是和正常的思路不同的,我沒見過的話很難在考試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總體感覺和我自己初中的時候水平差不了多少,思維方式已經固定了,剩下的只能靠刷題來彌補。

在給學生補習的時候對成績接近滿分的,也都是講一些與正常思路不同的題目,最後的幾分只能靠刷題。舉個例子,有一次有個題目是測電路故障,拿一節導線在各個用電器之間測量,幾個老師怎麼算都不對,最後看答案是導線是壞的。這個答案誰也不會往這方面想啊,類似的還很多,沒見過的話真想不到。


一隻大鴿子


我的答案是,很有可能考上~因為一個老師一輩子只教一門課,基本弄通弄懂了,像數學物理化學,這些理科性質的科目基本可以不失分,語文呢,倒是不容易考高分,但是經過多年的沉澱,能上一百三十分也不是難題,英語呢,對於目前英語八級教高中的老師來說,考取高分並不是難事!綜合起來,大概率能考到680分,而這個分數是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考上,比如我上高中時,很多老師都是專科畢業,連本科都不是,上課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題都會做,這樣是肯定考不上的!

還有一種是一個老師去考全科,基本也是考不上的!但是注意這裡是每科由每科的老師去考。綜合起來,我覺得大概率能考上清華北大!



許都年華


讓普通中學的老師參加高考,只考他任教的這一科,然後把6科老師的成績加起來,能不能考上清華北大?

不能。

01 從各自任教的學科看,老師的水平也並不高,沒有達到上清華北大的水準。

第一、大多數老師在讀高中時,成績並不是特別牛。既使最厲害的那一科,也達不到上清北的層次。

如果是在一個縣級高中,老師讀書時可能是班上前十名。如果是在地級或省級好的高中,老師讀書時可能在班上是中等略上的成績。這一個成績離上清北還差得很遠。

第二、老師在師範大學裡,也沒有把專業知識學得很透徹,只是一個普通水平。

第三、老師的專業知識領域思維也很狹窄,達不到上清北的思維高度。任何一門學科的思維深度都不是單靠這一門學科知識來支撐的,往往還需要很多其他領域的知識。那些考清北的學生,知識面是非常廣博的,廣博的知識培養出來的思維層次決不是老師的專一思維可比的。

02 老師能教出清北的學生,本質上老師只教了70%的基礎而已,還有30%的深度知識往往是靠學生自主探索鑽研出來的。

能考上清北,更主要的是取決於學生自身的素質,其次才是老師的水平。

我老吳讀的高中學校是一個縣級高中,至今為止,那個學校還沒出過一個清華北大。為什麼呢?因為全縣最好的學生都到省城名校去了,次一點到地市級最好的高中去了,再次一點的到縣城一中去了,剩下的才來這個學校。當年我高考成績是全校理科排名第22名(1989年高考,總分710分,我考了530分),也只能讀一個師範。這就說明,學生自身的素質層次基本上已經決定了他將來要去的大學層次。

老師最大的意義是幫助學生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講,我認為老師培養學生習慣的意義大於教學生知識的意義。如果一個老師能把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好,那麼,學生的成績就不會很差了。

03 考試可以反映考試者的大部分專業水平,但並不能絕對反映出考試者的真實水平。

從考試這個角度看,有很多知識之外的因素影響考試成績。並且,這些知識之外的因素對於老師的影響超過對學生的影響。所以,有時老師是考不過學生的,但應該能超過絕大部分學生。

第一、老師經過多年教學以後,思維模式會發生變化,從追求解題本身轉變為追求題目蘊含的知識原理。所以,老師的思維靈敏度會下降。就是通常說的反應沒有學生快。

第二、學生與老師都存在非智力因素的干擾。如看錯或看漏一個字,斷句出現錯誤等等。前面講過了,相比於上清北的那些學生,老師出現這些錯誤的幾率更高。這是一種靠其他非專業知識訓練出來的品質。

第三、現在的很多考試題目不是考知識本身,而是考查各種應變能力。比如,一道題讀半天,讀不懂要表達什麼意思?這是應試試題中的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學生往往會根據長期的訓練直覺去解答,而老師往往從科學性去尋找思路。所以,老師在這個方面是比不過上清北的學生的。當然,我認為這種考試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對於學習知識意義不大。

04 同時參加高考考試,就老師所教單科而言,老師正常情況下考不過上清北的學生。但是,老師應該可以考過80%以上的學生。

老師的知識水平是達不到考清北層次的水平的。但由於老師長期鑽研一門學科,任教的這一門學科的水平應該比絕大多數學生的水平要高。如果老師考試成績低於80%的學生水平,說明這個老師肯定是沒有認真鑽研過任教的專業知識的。

我也參加過兩次老師統一考試。

一次是全縣的所有50歲以下的老師,全部到縣城實驗中學統一考試。分學科安排在不同的考室。那時,我才剛教書一年,高二、高三的教材都還沒看完。教高中的老師都明白,不經過高三,你是不明白學科知識的細節的。結果,150分總分,才考106分,全縣最高分是128分。當然,這個成績算是中等,也不是最後的,我們學校有一位老師考了74分。

後來一次是學校組織的老師和高三學生一起參加全市統考。那一次,我考了滿分。不過全校該學科共25個老師中就有4個考了滿分。這一次考試,還有幾位語文老師因為反對學校對老師進行考試直接棄考,最後開大會被校長不點名批評。但我要為他們鼓掌。

老師如果考試,考不上清北很正常。但老師必須要有一個較高成績的穩定度,就是每次考試都不能低於80%學生的水準。

但從考試這個形式看,我卻又不贊成讓老師參加考試。一個學校最好是校長關心老師,讓老師沒有後顧之憂,從而專心從教。


聽雪學苑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有話說

老穆在解析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中,有多少是報考師範院校的呢?我想,即便他們將來從事教學工作,估計也是被重點高中錄用,而不是普通高中。

所以老穆認為,讓一所普通高中的普通老師去參加高考,並將他們的成績加在一起,考上清華北大的可能性並不大!

我們都知道,普通高中的普通老師,大都是新畢業或畢業不久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考試能力也不是很強,倘若從他們中各選出一名代表參加高考,並將他們的分數加在一起,你覺得能考上嗎?

倘若是重點高中的優秀教師,考上的可能性倒比較大!


案例分享——高中時,有一道數學題老師都不會做。

老穆高中所在的學校,是縣裡最好的學校,但老穆的數學老師,卻是剛從鄉下中學調上來的,他的身上有著鄉下人特有的質樸,所以同學們都很喜歡他,因為大多數同學都是鄉下人。

可喜歡歸喜歡,但他的解題能力不是很強,有時解著解著自己都不會寫了。

記得有一次,老穆有道數學題不會,是最後一道大題,數學老師看了一眼後,就開始“滔滔不絕”,然而到了最後,他猶豫了······

大概僵持一分鐘,我也看出了他的尷尬,於是說:“老師,我先上個廁所,待會您再講給我聽吧!”

不出意料,他爽快地答應了。

老穆並不怨數學老師,因為數學最後一題,真的很難!你們覺得呢?


(一)優秀的老師,傳授的往往是高屋建瓴的指導方針與考試趨向,傳授的往往是解題技巧與方法,至於實際考試能力,往往很難與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相比。這不是貶低老師,而是事實。

對於數理化學科而言,優秀的老師與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考得差不多,但語文、政治、歷史等文科,老師還真不一定有學生考得多,甚至還差了不少。

記得有一次,老穆與同學們一同考高考模擬卷,160分的語文,老穆考了142分,而班級第一的學生考了145分,這讓老穆很“汗顏”······


(二)老穆建議老師和學生一同參加平時的考試,既能提高自己的實際答題能力,又能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何樂而不為呢?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是欠缺考試經驗的,他們往往更注重解題方法與技巧,長此以往,解題能力也就下降了。

你能解答出此題,和你能在1分鐘之內解答出這道題,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在實際考試中,老師們往往更欠缺“1分鐘之內解答此題”的能力。


【結束語】能考上清華北大的考生,他們不僅有豐富的做題能力,還具有超強的學習天賦。而這些,並不是你努力就能“獲得”的。你們覺得呢?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如果讓一所普通高中的老師參加高考,能不能考上清華北大?這又是某個好事者提出的假設,我想,不管是回答能還是不能,他一定都有話說。

我現在姑且不理會題主,說一說自己的判斷。我認為一所普通高中的普通老師是考不上清華、北大的。


一、有很多普通高中,也培養出考上清華、北大的優秀學生(儘管數量不多),那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一所優秀的學校,從來都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在戰鬥,而是由幾個優秀的團隊精誠合作的結果。

在教學方面,一所學校裡有若干個教研組、備課組,教研組、備課組就是集同科所有教師的力量,分析、研討教材,專研考試大綱,精心製作模擬試卷等等,打到提高整個組成員教學水平的目的。所以,再優秀的教師也離不開集體的力量。


二、優秀教師可能是某一科的教學能手,不一定是全才

術業有專攻,一個老師,尤其是教學時間長的老師,他對於自己所教的那一個學科相當精通(表現在教材熟、考點清、答題有計巧等),如果考自己所教的那一學科,考出好成績是必然的,但其他學科,久不摸就會生疏了,參加高考,未必就能考出好成績。

結束語;對於老師,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為老師營造一個相對寬鬆的教育環境,更有利於教育的發展,更有利於孩子的培養。


柳暗花明在這村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可以說大部分老師參加高考,幾門課加起來的總分都不會超過班上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的。理由也很簡單,老師一直專注於一門課的教學和研究,而學生卻是在這段時間裡一直在面對所有的課程的。

天天跟所有科目打交道的學生,哪霸是學霸,也未必就能保證一定能上清華北大。畢竟北大清華一年在一個省也就招一二百人,可能題主所說的學校一所學校裡也未必會有一位學生能考上北大清華,老師就更不能了。

說不可能,是因為老師的水平不行嗎?那倒也未必。老師專注的方向和學生專注的方向是不一樣的。一位好老師,他專注的方向是怎麼樣將深奧複雜的知識掰開了揉碎了,逐步分解開讓學生能夠聽懂並理解和掌握,如果他能有高超的方法,能把複雜問題簡單話,讓學生覺得通俗易懂,那他就是一位好老師。

而學生的目標呢?學生的目標是將深奧的東西弄懂了掌握其原理然後學會舉一反三融匯貫通。

所以,教和學的方式方法不同,目標值也不同。一個學生學得再好,哪怕是頂尖的學霸,他未必會教學生,而一位教師教得好,也並不表明他一定要考試考得好。

更何況,現在的老師都是隻教一門課,又不是全科老師,你怎麼指望他門門都能考到頂尖的高分然後總分排名全省前二百進北大清華呢?這樣做一點都不現實。

從另一個角度,本人考不上清華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因為他的精力沒有放在自己的學習考試上,而是放在如何教好學生學習上了。你以為哪位老師自己一邊上課還能一邊考上清華是好考師嗎?絕對不是!他一定是不安心教學,想跳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