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伊朗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人们都是怎么生活的?

wangfuan


曾经的伊朗,在亚洲是比较发达,比较文明,比较先进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可是1979年所谓的伊斯兰革命后,一切都改变了!四十年过去了,今天的伊朗怎么样了?第一,国家政治生活伊斯兰化,国家最高领导人不是民选总统而是宗教领袖,宗教警察上街巡查。

第二,妇女被剥夺了几乎所有的人权,没有选举权,没有家庭男人陪同不得单独上街,上街必须带面纱,不许穿裙装。

第三,除了正规军,国家还有第二武装,就是所谓的伊斯兰革命卫队,其实就是宗教领导人的私人武装。其规模和实力远超正规军,拥有陆海空火箭军诸兵种,还大肆涉足经济领域垄断许多重要经济部门。

第四,本国经济危机四伏,物资短缺价格飞涨,却热衷向外输出所谓的伊斯兰革命。插手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等国内事物,提供武器物资,甚至直接派兵参战。

第五,国内禁止流行音乐,现代舞蹈,禁烟酒。

第六,实行严苛的宗教法统治,镇压一切反对派活动。

够了!这就是二十一世纪今天的伊朗。何等愚昧,何等荒唐,何等可笑!


大平观察


伊朗,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国度。在我们的心目中,都知道伊朗反对美国,既有精神领袖,还有总统,实行政教合一,女性经常蒙着围巾,男人留着长胡子,长相和我国新疆人差不多。 那么,伊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



首先,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国家。伊朗是全世界最为独特的国家之一,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什么是政教合一?就是政治领袖就是由宗教领袖担任,他就是伊朗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 伊朗社会管理有两套规则,一套是正常社会的法律法规,另一套是宗教规则。人们的日常行为必须符合这两套规则。比如,女人要带头罩,上衣长度要盖过臀部,男士不能喝酒,坐公交男女分开,等等。 其实伊朗很多人以前并不信奉伊斯兰教,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大部分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他们跟阿拉伯人不一样,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是真心信仰,而他们则是政府规定必须信仰。

其次,政府反西方而民众很开放。伊朗政府一直反西方,禁止播放西方音乐尤其是美国的,可是民众私底下普遍热爱美国音乐,有时政府也是管不过来,经常听到播放美国音乐,他们听美国流行歌曲,觉得很欢乐。

第三,伊朗节日多民众爱旅游。伊朗各种节日非常多,比如诺鲁孜春节,开斋节,阿舒拉节等。每到节日,伊朗人热衷出游,旅店房间爆满,价钱飞涨,需提前预订。 时,同伊朗人还喜欢野餐。经常全家老少或朋友之间找一块草地,铺一张席子就开始野餐。伊朗女人很美,非常喜欢化妆,美容,戴墨镜,非常爱美。

第四,伊朗喜欢张贴建筑标语。伊朗建筑普遍破旧,许多是伊斯兰革命前建设的。在大街上,机场,车站等有很多政治宣传标语,伟大领袖个人图像。 反美、反以、反沙特和各种宣扬伊斯兰价值观的标语,而且还悬挂有两伊战争战死的英雄图像。

第五,伊朗人对外国人非常友好。伊朗遭受很多误解。 美国等西方国家宣传丑化伊朗为邪恶轴心国、女性受虐地区、战争狂、宗教极端分子集散地等等。但是,实事并非如此。伊朗很有文化底蕴,对外国友人超级友好。


总之,伊朗是一个神秘的国一度,具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勇敢的人民,相信伊朗会越来越好。


小甜嘟爸爸


在伊朗,一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国度,嫖娼当然是合法的,而女人则无权干涉这一行为。而妓女,更是这个社会的最底层。

女权与男权的矛盾很显然,落后的文明造就了落后的国家,伊朗这个国家,拒绝任何现代文明的进入。

在这里,仿佛"不能"这个词是专门为女人打造的。

"不能独居"/ "不能进足球场看比赛" /"不能````"

在被提醒注意着装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

"这里是伊朗"

"女士,请把你的头巾戴好,不然一会警察要过来了。这里是伊朗。"

在伊朗搭乘出租车时,常常被司机们这样提醒。

"这里是伊朗"既是一句严肃的警告,又是一句无奈的嘲讽。

因为这里是伊朗,

所以外国客人必须注意入乡随俗,遵守伊朗的规定,不可随心所欲;

但也因为这里是伊朗,所以请你们谅解我们国家"荒唐无理"规定。

对于有出行伊朗打算的朋友来说,

如果以上话题略显沉重,请不用过分担心。

伊朗人民有的尽是挚友一般的善良与微笑;

女性美到让人窒息,素色长袍下蕴含了无数惊艳。

女性去伊朗,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呢?

1. 头巾是必须的~但要求不算很严格,只要拿个围巾盖住头部就可以了。

2. 注意自身安全,尤其是去巴扎之类人多稠密的地方,最好拉个蓝孩子一起。

3. 乘坐公交车,记得男女是要分开坐的哟,女性坐在公共汽车的后部分。

4. 刺猬君建议女孩多学几句骂人的波斯语,遇到骚扰的混蛋就大胆呵斥,这种人很快就会在周围人群的责难下跑掉的。


刺猬安全


伊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65%波斯人,16%阿塞拜疆人,7-10%库尔德人,2%阿拉伯人等),人口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为27岁,70%的伊朗人未达到25岁。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的生活成本和食品价格。

由于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制裁,生活成本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

主要是因为伊朗的货币(里亚尔),其价值在不断下降。不断增长的生活成本只能导致一点:贫穷。

在通往德黑兰最大的墓地的高速公路上,可以看到许多小孩子在卖鲜花,也在十字路口卖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在大城市,贫富之间的鸿沟显而易见:

一方面,你看到街上的孩子们必须努力工作,

另一方面,有很多富人拥有昂贵的房屋和汽车,很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看到保时捷,宝马,奔驰等豪车。

伊朗失业率较高,即使受过高等教育,年轻人也很难找到工作。年轻人的失业率约为30%。

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教育意味着贫穷。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年轻的伊朗人追求获得大学学位以增加高薪工作的机会。

学校和大学都非常重视:

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让他们在特殊学校上课,以确保他们在学校表现最好。

每个人都希望被最好的大学和那些能够离开这个国家去接受更好教育的人所接受。

除此之外,伊朗人特别强调家庭,尊重和礼貌。

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互相支持。

所以很少有人将老人送到养老院之后离开。





走进伊拉克


在中东地区,伊朗的石油资源很丰富,占到世界的第四位,如果不搞核武,能像沙特、卡塔尔、迪拜等国一样,富得不得了。然而先是连年的两伊战争,后是西方制裁,再加之社会倒退,致使现在的伊朗在世界上非常贫穷,人均GDP不到5000美元,还不及我国的三分之二。越是国内物资短缺,通货膨胀严重,越是搞核武器,越加遭受西方封锁,一直以来国家经济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如果有人要问起伊朗官员,有没有可能放弃核武器?便随时有伊朗人回答:“如果让我放弃浓缩铀,等于让脱掉裤子。这是个尊严问题,这个问题对伊朗很重要”。自2000年以来,到现在因为核问题跟西方作对,国家始终处于战备状态。国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国外以反美为主,在被西方社会严厉制裁下,把每天卖350万桶石油的财力用于研发浓缩铀和远程导弹武器,同时还要承担支持世界革命的义务,花大把的钱支持伊拉克的石油、黎巴嫩的真主党、叙利亚的政府军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武装等。面对美国的进一步制裁,早就作好随时打仗的准备,虽然被逼得无路可退,但决不忍气吞声,继续仍有能力与外国保持高度贸易交往,又尽量安抚国内民众,化解这场旷日持久的核武危机。

在美国经济制裁的大棒下,国内的人民生活又怎么样呢?现在的石油出口已经减少到每天125万桶,使得国内货币通货膨胀超过50%,失业率上升到26%,就是上班的人每月的收入仅有2000元人民币左右。自8月份美国退出核协议以来,很多人已经吃不起肉。到11月份美国又进一步制裁伊朗赖以生存的石油后,适得这些人连乳餎也吃不起了。在首都德黑兰各个市场,人们经常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待着购买各种折扣的日用商品,就连付款的队都排的很长。低收入的人们更不用说了,尽量多买一些粮食、蔬菜和水果,害怕随时飞来的物价暴涨。伊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秦巴小蜜蜂




9.11之后12天,我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国家,生活了16年,从一个学生到丈夫再到父亲,好像一眨眼就过去了,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习惯,什么都看不惯,到渐渐地适应,到把这里认为是自己的第二故乡真的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同样关于问题也真的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网上有很多游记,都可以看看,基本都是亲身经历的也都基本属实,感兴趣的也可以研究下伊朗历史,伊朗人总的来说素质比较高,很热情,也是咱们中国的友好国家,对中国人也友好,伊朗就是波斯,在波斯语里,伊朗这个词的意思就是雅利安人的土地,波斯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古迹,是个值得旅游的国家,伊朗革命后变为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层面对宗教的意识比较强,但老百姓不完全是这样,伊朗人在文化上来讲很注重人文精神,从他们的电影上可以感受到,加上工作压力不大以及宗教和法律影响造成人们对刺激型娱乐不重视,人们有时间经常会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这就是他们最放松的娱乐。最后想说的就是如果来伊朗尊重伊朗的法律,不过喜欢还是不喜欢,毕竟你是在人家国家里做客,要尊重人家的习惯,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金东旭1


其实伊朗人和中国人二三十年前的状态蛮像的

首先很热情,特别是对中国人。去年在伊朗呆了半个月,不论是在行车路上,还是在巴扎里闲逛、亦或是在各种旅游景点,伊朗人会对我们呼喊着“qin”(发音同秦,指代中国),会拉着我们各种拍照合影,会很热情的上来用肢体语言和不太流利的英语跟我们交流,当然微笑更是不会少的。

其次就是那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伊朗和中国一样都是文明古国,在古代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文明。永远记得在波斯波利斯遗址,讲解员讲解着大殿遗址上的各种浮雕,充满自豪的介绍着当时像大流士臣服的周边国家,民族,虽然语言不通但能够感受到他的那种自豪感。而我们的汉语翻译,则用非常口语化的方式进行翻译:“埃及人服了,带着珍宝来了,亚述人服了,带着牛马来了......”言语中同样充满了自豪,和我们中国人讲起自己国家辉煌古代历史时的表情神态完全是一样的。

再次,伊朗人很自强,在欧美多年的制裁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成为了伊斯兰世界了唯一拥有完备工业体系的国家。这种成就,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伊拉克和埃及,直到现在也都没有实现。同时在伊朗期间,你能感受到伊朗人骨子里的那种自强,他们坚信自己的国家会越来越好,他们坚信没有欧美,凭借自己民族的智慧,也能创造出幸福生活来。

最后就是那股子倔强劲头,像极了文革时期的中国,不惧欧美长期制裁,敢于和任何国家翻脸,感觉只要是为了伊朗的利益,就算与全世界为敌,也无所谓。

很喜欢这个国家,像极了我们的当年。不过还是希望伊朗的未来也能够和中国当年的发展轨迹一样,去主动的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放下仇恨学会求同存异,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的国家,有着坚韧不拔性格的民族,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的。


王朝的废墟


曾经因为出差去了伊朗的首都德黑兰。这个神秘的古国,一直都在被妖魔化。常常出现在国际版的新闻里。来到之后颠覆了我的想法,这个国家远比想象中的和平。人民群众也很友善。美丽的波斯女郎,精美的清真寺,还有各种特产如藏红花,开心果,杏仁,美味的烤羊排。还有本地人经常都吃的kebab。我甚至在大晚上一个人去逛巴扎,就是他们传统的农贸市场。如果有机会,可以去那里旅行,满满的异国风情。











懒骨头爱养鱼123


《伊朗十日游记》

一 选择伊朗

伊朗是一个让人感到神秘的国家,似乎充满遐想与风险。

它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它是什叶派大本营,对抗逊尼派。

它是波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教什叶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隶属于中东地区,有着七千多年的历史。

它曾经有被希腊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入侵,占领,所灭,又不断的复国。但波斯帝国的辉煌同样被历史记载。波斯民族仍保持着独立的政治及文化实体。

当今:它与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差异,宗教的保守,价值观的不同,让我感到分外的神奇。

我期盼着这次旅行归来给我的见识。

(行前短信通知:女子必须包头巾)

2017,12,18日

二 德黑兰(一)

黑色是第一映像:黑头巾黑长袍黑鞋子黑眼睛。男士还留浓密的黑胡须。给人沉闷有力的感觉。

抑扬顿挫,低沉柔和的宣礼声随着清晨的礼拜在空气中传扬。

伊朗用波斯文字,包括数字。

伊朗中部地区的海拔一千五百米左右,爬坡会喘,昼夜温差大。

在伊朗,你不能盯着他们看,这样他们会觉得不礼貌,男士会停步对视你,女士会用头巾遮脸且视而不见你。这使我慌乱。

德黑兰城市有些陈旧,不时尚,网速2G,发不了照片,手机以泡电话为主。

德黑兰(二)

今天游览了伊朗历史博物馆,格雷斯坦皇宫,以及伊朗珠宝馆。

我看见公交车前面三分之二座位朝前,男士们坐。后面的三分之一的座位朝后,女士们坐。

德黑兰马路上多摩托车,到处乱窜。出租车随便停车拉客。行人过马路随意。

城市少摩天大楼,少现代气息。地铁是中国制造及安装。

受西方国家制裁的缘故,他们现在很艰辛,1美元兑换四万里亚尔。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些人靠摩托车,出租车,地摊,利用汇率倒换币种来维持生活。

电视频道不多,娱乐节目更少。饭店商场禁止卖酒。不见棋牌室卡拉OK房。

晩上,我们飞行一个多小时,到"诗与玫瑰之城"的设拉子。

三 设拉子

今天游览了(莫尔克清真寺)(天堂花园)(卡里莫汗城堡)诗人(哈菲兹之墓)以及设拉子巴扎。

我们早早的赶到莫尔克清真寺,初升的阳光穿透彩色的被切割的玻璃,折射出的光线映在寺内的地毯上,石柱上,墙面上,似玫瑰花盛开,似绿孔雀开屏。

设拉子的巴扎规模极大,我们只是在集合地点附近转悠,唯恐迷失。地毯,工艺品,珠宝首饰,干果类,头巾等小商品充满市场。

餐食是烤牛肉,烤鸡肉,色拉蔬菜。籼米饭,干饼。

四 波斯波利斯

从设拉子至亚兹德约550公里的距离,全是沙漠与远处的黄土山脉相连,少绿色。偶有村落。

途径波斯波利斯古城遗址,几十米高的大理石柱上的雕塑清晰地展现出波斯国的曾经辉煌,它们的历史及艺术可以与埃及卢克索神庙比美。

亚兹德古城遗址很荒凉,我爬到山顶上的烽火台,眺望沙漠上的几根残缺的石柱,大流士王在石柱上曾刻下"我从这石门进来"。

五 雅兹德

在雅兹德,参观了聚礼清真寺,阿巴德花园,拜火教火神庙,亚历山大监狱,等。

让我震撼的是老城:老城尚有二千余座住宅,都是黄土泥墙建筑,有高高耸立的风塔,小巷有圆顶蓬,二侧简单的庭院配华丽的木门⋯。

古城至今仍然屹立在周围一望无际的褐色沙漠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雅兹徳让我懂得了古老的沉重。

古城虽缺水,依然整洁干净。

六 伊斯法罕

从稚兹德至伊斯法浫有380公里的沙漠公路。途径梅博得,有座一千多年前被风化的Narin城堡。站在城堡上俯瞰远处沙漠中隐约的村落,自然有一种没落与苍凉的感觉…。

伊斯法罕在伊朗是一个传统与时尚和谐的城市。鸠呜大桥上男女学生的嘻哈,虽然他们男女学校分开。

三十三孔桥的橙色灯光照射出穹型建筑的曲线与女士披巾长袍的曲线一样柔和优美。

沙阿清真寺,阿里卡普皇宫,传统大集市与皇家广场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萨法维帝国留下的世界典范,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广场。

小 结

1,我们的导游是当地人,中年男性,不留须。地理.种族.历史有着专业的学术知识,或许不会中文,或许受宗教的约束,他的讲述很严谨,虽然少了市侩及民风的交流。然而我们通过他对古迹的描述,略略知道伊朗文化的断裂性以及传承的依稀性。

2,伊朗大部分人遵守宗教的约束,而对行政规章制度的遵守比较被动。

(比如在加油站吸烟)

3,伊朗社会阶层似金字塔结构,顶端及基层民众比较保守,中产阶级渴望改革开放。政教合一的力量很强大势。

4,伊朗中部地区似新彊:沙漠戈壁黄土山坡,少江河湖泊。在伊朗旅行你最好带墨镜与水,当然女士还有头巾。

5,伊朗文化生活简略,电视中也不见女子唱歌跳舞演节目。街上男女不携手。

6,宗教约束的严厉性,使得街头没有了小偷骗子赌钱色情。在伊朗你是安全的。

7,宾馆的每间客房均有麦加方向的标识。

8,互联网的兴起已经且悄悄地冲击着保守的宗教礼仪。

附照片:

1,《伊斯法罕清真寺》

2,《设拉子玫瑰清真寺》

3,《卡里姆汗城堡》

4,《波斯波利斯遗址》

5,《沙漠化的伊朗高原》

6,《雅兹德省梅博德老城区》

7,《Narin古城堡》

8,《聚礼清真寺内》

9,《德黑兰街头》

又附:

回到家,将冰箱内自做的荠菜肉馄饨,用姜片醋做的料汁蘸着吃,说了句:"还是回家好!"

于是想起了:"城里的人往外跑,城外的人往里跑。"

2017,12,30


手机用户沙漠胡杨3931


多数西方媒体只显示伊朗的一面,

这导致大量人民将伊朗人视为宗教狂热分子。


伊朗人对普通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几乎就像世界各地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

伊朗人有孩子和工作,他们花时间工作或与孩子或度假。

大多数宗教信徒都试图像古兰经所说的那样过着自己的生活,

但也有许多人不遵守这些规则,他们没有受到迫害,

就像其他宗教的人没有受到迫害一样。

在伊朗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醒来,每天都可以在整个城市听到祷告,然后恢复活动。

它不要求每个人都去他们最近的清真寺祈祷在一起。这个想法很疯狂。

着装要求可能是大多数旁观者最奇怪的方面。

事实上,有很多女性喜欢在没有头巾的情况下穿过街道,

但即使没有着装要求,大多数女性也会戴头巾。

但也并非所有伊朗妇女都对头巾感到压抑。


这些服装在伊朗各地都很常见。

夫妇也可以大方公开的走过街道。

孩子们可以在街上奔跑和玩耍。直到9岁时,头巾对他们来说不是强制性的。

但是各路媒体的报导有一件事实:道德警察。

这些警察和妇女站在街上,看看男人和女人是否遵守了头巾规定。

如果有人违反被抓住的话,会被警告,修理你的头巾。并不会被抓去监狱。

就算你头上什么也没有,穿着短袖出了门。也是被带去办公室罚款。

另一个很大的区别:

你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在街上卖东西。

这是非法的,但遗憾的是这种类型的童工和人口贩卖在伊朗每天都在发生。

他们通常是孤儿或来自吸毒成瘾家挺的儿童。


以上这些是伊朗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几个错误观念和分歧。

伊朗是一个两倍于阿拉斯加州的大国,地球上最大的什叶派国家。

他有许多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经济阶层的人。

我所描述的只是这个庞大复杂国家的一部分。


欢迎关注私信我,任何互联网/专利 领域的问题有问必答~

派智专利管家为你提供一键申请专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