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嘉靖年間被人稱為“鬼才”的嚴世蕃,究竟有多聰明?

歷史一書生


嚴世蕃作為大奸臣嚴嵩的兒子,雖然人長得矮小肥胖,還只有一隻眼睛,但據說腦子非常聰明,號稱鬼才。據史書上記載,嚴世蕃的聰明,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二是他善於揣摩嘉靖皇帝的心思,而且每每都能夠猜中。

據說,嘉靖皇帝喜歡看經史類書,遇見不明白的地方,就用硃筆寫在紙上,令太監交給嚴嵩、徐階等人講解。但有一次,嘉靖皇帝寫出來的問題,嚴嵩、徐階等內閣大臣都不明白其中之意,因此惶恐無措。

這時,嚴嵩安慰眾人說:“不用怕!”隨即抄錄皇帝所問,令人飛馬送回相府,要養世蕃立馬作答。嚴世蕃看到問題後,當即指出此語在某書第幾卷第幾頁,做何解釋,立即回報。嚴嵩等人找來該書翻檢,果然如此,於是按其解釋寫好交給皇帝,嘉靖皇帝看了非常高興。

還有一次,嘉靖夜傳聖旨,詢問某事當如何處理,很難定奪。嚴嵩和徐階等商議半天,每人各寫一帖處理意見,可是反覆斟酌,始終不敢回覆皇上。嚴嵩只好派人飛馬向嚴世蕃求教,最後嚴嵩按照嚴世蕃的回帖抄錄交上去之後,嘉靖又非常滿意。

於是,嚴嵩就有了句非常有名的口頭禪:“等我與東樓小兒計議後再定”!這東樓小兒正是嚴世蕃,由此可見嚴世蕃的對嚴嵩的重要程度。



另外,據說嚴世蕃的聰明不僅於此,在《明朝那些事兒》中,還特意說了一件足以證明他很聰明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是害死內閣首輔夏言,為父親嚴嵩上位鋪平道路。

當時夏言正值首輔,嚴嵩還只是次輔,但因為嚴嵩備受嘉靖寵幸,所以就有些囂張,沒有把夏言放在眼裡。

於是夏言就準備找機會收拾一下嚴嵩,而很快,夏言就發現了嚴嵩的一些貪汙腐敗的證據,他準備向嘉靖帝彙報。嚴嵩得知消息後頓時慌了神,他準備拿出一批珠寶來賄賂夏言,但當嚴世藩得知此事後就極力阻止,他建議直接去夏府認錯,他告訴嚴嵩,夏言一定會念在這麼多年同朝為官的感情上手下留情。

於是,嚴世蕃就陪著父親嚴嵩一起到夏言的府上哭泣認錯,兩人跪在夏言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淚,最後夏言於心不忍,就沒有向嘉靖彙報嚴嵩貪汙腐敗的事情。而隨後,嚴世蕃通過拉攏錦衣衛指揮室陸炳,讓他和嚴嵩兩人聯手,共同誣陷夏言與邊防將領私下來往密切,最終害得夏言被殺,嚴嵩也從此成為大明朝的首輔。



如果從表面上看,似乎嚴世蕃確實很聰明。但其實呢,夏言被殺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以他為首的文官集團逐漸做大,大有和嘉靖分庭抗禮的趨勢,在這個關鍵時刻,夏言作為首輔,又和軍方高級將領來往密切,這觸碰到嘉靖的底線,於是嘉靖就想讓聽話的嚴嵩取代夏言。

在這種背景下,作為錦衣衛指揮室的陸炳才敢跳出來和嚴嵩聯手打擊夏言,而嘉靖也正好借河套事件將其處死,從而對文官集團進行打擊。

至於當初夏言放過嚴嵩,也不是嚴世蕃讓父親嚴嵩去找夏言認錯求情的緣故,而是因為單靠所謂的貪汙腐敗這條罪狀,根本治不了嚴嵩的罪。因為,當一個人混到國家最高級別的官員時,又有誰會是真正因為貪汙腐敗而被治罪。當時嘉靖正把嚴嵩當成是自己的嫡系小弟在培養,怎麼可能因為這種小事而處罰他呢?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嚴世蕃並不是主要的謀劃者,他不過是充當的幫兇而已,實在不足以證明他有多聰明。至於嚴世蕃所謂過目不忘的本領,其實也是吹出來的,因為嚴世蕃真有本事,不會連個進士都考不上,最後靠他老爹的關係才在朝廷裡當官。

當然,考不上進士不代表他不聰明,但問題是,如果嚴世蕃真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按照明朝八股文的科舉考試,他想考中進士,實在不是什麼難事。

或許有人說,嚴世蕃不屑於考進士,這種說法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從宋朝開始,考中進士那就是文臣最大的榮譽,一個人如果不是進士出身,即便他官當得再大,也會被人瞧不起的。



從這層意義上說,嚴世蕃顯然並沒有所謂過目不忘的本領。至於他的那些所謂的聰明事蹟,其實更多是嚴嵩為了捧自己兒子上位,所誇大吹噓出來的。事實上,嚴世蕃真正最牛逼的地方,是他為了討好嘉靖,敢於去得罪裕王。

大家知道,裕王是嘉靖的世子,也是將來的皇位繼承人,當時嘉靖因為過分打擊文官集團,結果讓文官集團都站在裕王的背後。這樣一來,隨著裕王的勢力越來越大,嘉靖很不舒服,所以他需要有人來幫他敲打裕王、限制裕王。

但問題是,裕王那是大明朝未來的皇帝,雖然幫助嘉靖打擊裕王,可以獲得暫時的飛黃騰達。但從長遠來說,一個人把大明未來的皇帝給得罪死,他還有前途可言嗎?加上當時嘉靖已經當了快三四十年的皇帝,又已經五十多歲,從正常情況下,隨時都有可能駕鶴西去。

在這種背景下,就更沒有人敢隨便來敲打裕王,即便是最善於揣摩皇帝心思的嚴嵩,都不敢把事情做得太過分,生怕把裕王得罪死。但是,嚴世蕃卻是不管不顧,心甘情願當嘉靖的走狗和鷹犬,處處公開與裕王做對,幾次逼得裕王都不得不向嚴世蕃認錯討好。

對此,嘉靖很滿意,所以嚴世蕃自然能夠飛黃騰達,其風光和權勢都一度超過了他爹。客觀來說,嚴世蕃的這種行為,雖然很聰明,因為他能夠果斷抓住機會,做大家都不敢做的事情,於是很快脫穎而出。但問題是,這樣做真的明智嗎?

從最後的結果看,嚴世蕃充其量就只能算是小聰明,而非大智慧。因為,嚴世蕃奮不顧身的衝在最前面替嘉靖壓制裕王,最後嘉靖在去世的前一年,卻為讓兒子能夠順利掌權,同時緩和父子之間的關係,直接藉口謀反將嚴世蕃給處死,嚴世蕃就此成為一顆棄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