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漢文帝跟漢景帝只差15歲,且漢景帝還有四兄一姐,文帝有可能那麼早生育?

平沙趣說歷史


其實很正常,古代皇帝生育的時間都很早,十幾歲生孩子雖罕見,但並不是沒有。遠的不說,就說清朝,順治13歲生下皇長子牛鈕;康熙13歲生下皇長子承瑞。所以說在古代,父子二人相差15歲,並不奇怪。



據史記記載,文帝劉恆在14歲時與竇太后生下長女劉嫖,15歲時生下後來的景帝劉啟。

其實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婚姻法“男不得早於二十二週歲,女不得早於二十週歲”的規定,14歲生孩子真的是不可思議的。但是實際上根據現今醫學界的研究,實際上男生11歲、女生12歲就有了生育的能力,只是現在國家不允許如此早的生孩子罷了。



但是在西漢時期,因秦朝末年戰亂連連,“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饟”的景象最終讓西漢初年的人口銳減,所以朝廷為了增強國力,就開始鼓勵民間早婚早育。《漢書.惠帝紀》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意思就是隻要滿15歲還沒出嫁的,就需要繳納高達五倍的賦稅。



所以在西漢,就是在這樣嚴苛的法律下,15歲之前結婚的女子已是屢見不鮮,想想看女子都要15歲嫁人,那不就從側面說明男子也要15歲之前娶妻嗎?也就是如此,先是西漢普遍早婚,再加上男子、女子本就12歲就能生育,那早育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

而至於題主所說的劉啟還有四個兄長一事,這史學界並無定論,再加上史料極少,所以更是無從查證。在《史記.外戚世家》中對於劉啟的父親劉恆與先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其雲“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



而對於這四個兒子的出生日期,史書並無記載,所以對這四人到底是不是劉啟的兄長我們無從得知。再者在《史記.孝文本紀》中對於劉啟到底是第幾子也未見詳細記載,司馬遷只是記載到“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對於中子到底是第幾子,也是尚無定論。



比如史記在記載文帝的時候,說過“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此時文帝是劉邦的第四子。但是在記載武帝的時候,也說過“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可此時武帝卻是劉啟的第十子。當然可能會有人說“中子”指的是中間的兒子,這當然不是,比如武帝他是第十子,但是劉啟只生了十四個兒子,如果說是中間的兒子,那他應該是第七子。



所以劉啟到底是劉恆的第幾個兒子,並不定論,當然可以得知的是這四個早亡的兒子,至少有一個要早於劉啟,畢竟代王王后起碼要比竇太后早入宮數年,所以再怎樣她生孩子的時間也要比竇太后早。那麼據此猜測,劉恆應該的確是在十二三歲就有了兒子。



當然剛才也說了,西漢提倡早婚早育,這對於皇室來說也不例外,所以說劉恆12歲生孩子的確是存在的,並不是不可能的。


澳古說歷史


漢景帝劉啟僅比其父親漢文帝劉恆小15歲!


漢文帝劉恆乃是漢高祖劉邦的第4個兒子。原本漢文帝根本沒有機會繼承大漢王朝的皇位。但是由於其二哥漢惠帝劉盈在父親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繼承皇位,但是漢惠帝劉盈生性懦弱,寬厚仁慈,而且其父親漢高祖劉邦去世之時,其母后呂雉依然健在,並且呂后因為出身豪門,呂家勢力極大,在漢高祖去世之後,兒子劉盈登基為帝時尚且年幼,因此呂后及呂氏家族權勢滔天,打壓劉姓子孫。進而致使寬厚仁慈的劉盈鬱鬱寡歡、英年早逝。



漢惠帝劉盈去世之後,呂后扶植劉盈之子劉不疑為少帝。而漢少帝劉不疑才只是一個娃娃。呂后更加剛愎自用、專權擅任。將呂氏子孫們紛紛封王,更是擔任起了重要的官職,皇宮之中的守衛也由呂氏擔任,基本上將大漢王朝的軍權和政權掌握在了自己家族的手中。

公元前180年呂太后去世。劉氏子孫在開國元勳周勃、陳平、灌嬰等人的支持下,發動了誅呂戰爭,很快將呂氏家族全部清除!


因為皇宮之中的後少帝並非漢惠帝親生,因此大漢王朝需要一位年輕穩重的劉氏子孫來擔任新的君王,而漢高祖劉邦一生共有八個兒子,現在六個兒子已經去世,只有代王劉恆和淮南王劉長尚在人世。而淮南王劉長其母親原本為趙姬,但是劉長出生之後,其母親羞愧難當自盡而亡。而劉長便交給了呂后撫養長大。因此,開國元勳們最終決定迎立代王劉恆為帝。


漢高祖劉邦在滅秦和與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之時,收攏了一大批寡婦做了自己的后妃。劉恆的母親薄姬原本就是魏王魏豹的王妃。後來被劉邦寵幸了一次便懷上了龍種,並且產下了皇子劉恆!(同樣淮南王劉長的母親趙姬原本為趙王張敖的美人,也是在劉邦寵幸了幾次之後便懷上了龍種,產下了皇子劉長)。

薄姬是個十分聰明的女人,出身卑微的薄姬又曾經是魏王的女人。因此在漢高祖劉邦對其失去興趣之後。薄姬便在自己的宮中織布教子。根本不參與後宮之爭鬥。因此呂后也不難為薄姬這個老實巴交的女人。

代王劉恆8歲時便前往自己的封國代郡為王。後來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後,其母親薄姬前往兒子劉恆的封國團聚。此時的呂后為了加強呂氏與劉氏之間的關係,命其妹妹呂須(樊噲之妻)前往各地為劉氏子孫說媒,而說媒的對象都是他們呂家的女子!

薄姬不願牽扯進劉氏與呂氏之間的政治聯姻,因此在代王劉恆年滿12歲時。便為代王劉恆選了一位出身同樣卑微的女子為妻。後來更是為代王劉恆納了幾房妻妾。其中竇王妃就是在第一位王妃去世後納的新王妃。

而竇王妃便是漢景帝劉啟的母親,上面還有一個同父同母的姐姐劉嫖!因此我們發現,代王劉恆在剛進入青春期之後便正式娶妻納妾。再是為何劉恆在痛失了4個兒子(全部夭折)之後,迎來了嫡長子劉啟。而嫡長子劉啟卻只比父親劉恆小15歲!

因此漢文帝劉恆確實很早便結了婚。做了男人,而且年紀輕輕便做了父親,但是由於其年紀較輕帶來的惡果也令人觸目驚心,那便是漢文帝劉恆早年所生的數位子女全部夭折。



珞珈山的貓


漢文帝並不是比漢景帝大15歲,準確的說,漢文帝比漢景帝大了14歲,因為史書中記載,漢文帝出生於公元前202年,而漢景帝出生於公元前188年,前後相隔14年。

而且,漢景帝還不是漢文帝最大的孩子,在漢景帝之前,漢文帝已經有了4個兒子。

如果按照正常的一夫一妻制度來講的話,在漢景帝之前,漢文帝的老婆先後生下是4個兒子要用至少4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漢文帝從10歲時就開始有生育能力了。

從生理學來講,一個女人最早可以在10歲時具備生育能力,卵巢開始正常排卵。但是,放在男人身上就不一樣了,一個男人,一般在13歲時開始產生精子,最早的也不會早於12歲。

所以,漢文帝從10歲開始有自己的第一個兒子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從漢文帝的身份來講,他是劉邦的兒子,是一方諸侯,所以,一生不可能只有一個老婆,按照古代皇室貴族的普遍傳統,一般在13歲或者14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娶老婆了。

而且,史書中也記載了漢景帝與漢文帝的其他4個兒子不是一個母親生的,所以就存在同時受孕生產的情況,漢景帝還有一個姐姐,如果說漢文帝比漢景帝大14歲,那麼漢文帝有可能在13歲時生的漢景帝的姐姐,14歲生的漢景帝,這在理論上是存在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漢文帝在年僅13歲時就開始生育了呢?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在封建社會,人力就是最有效的勞動力。

而在漢朝建立之前,我國經歷了秦末動盪不安的時代,那個時代戰火四起,頻繁的戰爭讓人口銳減,從秦朝初期的3000萬左右,減少到了1800萬。

所以,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之後的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趕緊恢復人口。

為了恢復人口,大漢王朝還開出了相應的法律條款,如果老百姓家中的女子在15歲是還沒有嫁人,那麼,這個家庭將要向當地政府繳納100錢左右的“稅款”,這種“稅款”非常有意思,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按照當年一個普通老百姓的家庭開支來講,一個月也就花費25錢左右,而這100錢,相當於普通家庭一個季度的正常開銷,說白了這種法律條款也就是逼著當年的女子們嫁人。

所以,漢朝建立之後,很女子在13歲左右就嫁人了,而且,漢朝這種政策的影響非常深遠,幾乎貫穿了我國後來的所有封建王朝時代。

當年不僅普通百姓的家庭是這種情況,皇室貴族們要比普通老百姓條件好的多,所以,這種情況放在皇室貴族那裡發生的更頻繁,漢文帝早在12歲時就結婚了,雖然當時的第一位老婆並非竇太后,但是,可以肯定在竇太后之前漢文帝已經有了生育能力。


夏目歷史君


我是七哥。

文帝確實早育,這是人的生理常識問題,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文帝出生死亡日期,是公元前203年到公元前157年,總共活了46歲。(漢文帝 劇照)

景帝出生日期,是公元前188年到公元前141年,也就是文帝15歲的時候,就有了兒子景帝劉啟,而劉啟活了47歲。(漢景帝 劇照)

這種父子之間的年齡差距,在古代屬於正常現象,因為早婚早育,比較流行啊。

古代早婚早育的原因,有深刻的社會環境因素。

古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生活水平有限,日子緊巴巴的,自然人的壽命可能不太長,一般人能活到三四十歲就算不錯了。同時,古代都以多子多福為家族香火重任,所以為了種族延續,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早婚早育,一旦男性到了十二歲左右,就開始婚配了。這樣,早點有了子女,家族香火也就有望了。

這種早婚早育的想法,普遍存在於人們思想中,尤其是帝王世家。帝王家中,子嗣的多寡,延續,直接決定了王朝的政治命運,一旦沒有子嗣,繼承帝位出現問題,這可是天大的事情,所以身在帝王家中的男人們,必須要多子多福,自然也就要早早生娃。

此外,這種父子年齡差距,在生理上也是有可能的。

按照現在的男女研究,男女在10歲左右,就會步入青春期,生殖功能開始發育,而且女性一般會早於男性二年左右,同時加上良好的衣食環境,男女會發育的更好,甚至更早。

所以,文帝15歲左右,多少就已經有了生理功能,再加上宮廷伙食肯定不差,自然有了合適的女子,生兒育女也不成問題。(漢文帝 和皇后竇太后 劇照)

——我是七哥,歡迎大家多多點贊,評論,轉發!關注我,每天帶你看看大千世界,升級認知![鼓掌]


歲七夸父




答:這裡是覃仕勇說史,為您講述最真實的歷史。

談論古人生育,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

話題所及,我先說一則2016年時我在網上看到的新聞:在我們鄰縣有一個貧困家庭,戶主樑某有14個子女,他的老婆第15胎的預產期在2016年年底。他的老婆已經42歲,據說,其中有兩個小孩是他妻子生產時自理的,包括剪胎盤臍帶。他們的大女兒1995年8月出生,也就是說,從1995年開始到2016年這21年,已經連續生育了14個小孩,連2016年時年底將要出生的這一個,就是共15個了。當地人都交口稱讚梁某是該縣“第一猛男”。

讀了這則新聞,我第一反應就是:當地人稱讚錯人了。

梁某生多少個子女並不能表現其生育能力的強大,只能說他老婆太了不起了。

生一個小孩,對男性而言,不過幾點液體的事,而對女性來說,則是孕育全部骨肉,不知要耗費多少氣血!

從這個故事回到漢文帝生漢景帝的問題上。

首先,我們不要被貧窮限制了想象,以為帝王也和普通百姓一樣,所有的子女都是由同一個女人生育,帝王的後宮妃嬪多,很可能,同一年就出生好幾個子女。像康熙皇帝的許多子女,就是同一年出生的。

其次,按照據《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的記載:漢景帝和姐姐劉嫖同是竇姬所生,另外,代王后還生了四個兒子,但並沒有說這四個兒子是漢景帝的“異母哥哥”,他們可能有一兩個比漢景帝年長,也可能都比漢景帝年幼。

再次,即使這四個兒子都比漢景帝年長,從而得出“漢文帝12歲生育”的結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大家讀《紅樓夢》,肯定記得裡面的一個情節:“賈寶玉初試雲雨情”。

賈寶玉初試雲雨時,是幾歲?

林黛玉7歲時一進賈府,寶玉比她大一歲,是8歲。這年大概是十月光景,寶玉到秦可卿房裡歇中覺,夢遺了一回,醒後就和襲人試了下。

8年紀,就有這種行為,想不到吧?

按照這種速度,12歲生子,應該不奇怪。

我在想,如果賈寶玉試雲雨的對象不是隻比他大兩歲的襲人,而是已經成熟的女性,說不定也會有珠胎暗結。

有史可查的,如康熙皇帝,他就在13歲時生下了長子承瑞。

所以,漢文帝在12歲就開始生育這件事,擱在古代,並不荒唐。


覃仕勇說史


漢文帝劉恆出生於公元前203年,在公元前196年,也就是8歲的時候前往代國擔任代王。而漢景帝劉啟則出生於公元前187年,從兩人的時間差來看,漢景帝確實是在劉恆16歲那年出生的。



可是,在劉啟之前,漢文帝同竇氏還育有一個女兒,也就是長公主劉嫖(後來漢武帝劉徹的姑姑兼丈母孃)。劉嫖出生於公元前189年,算起來也就是在劉恆14-15歲的時候出生的。

對於劉啟和劉嫖的生母竇氏(後來的竇太后)的出生時間並沒有文獻記載。但是,在竇氏之前,劉恆還有一個代王后。

據《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記載,(竇姬)至代,代王獨幸竇姬,生女嫖,後生兩男。而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數月,公卿請立太子,而竇姬長男最長,立為太子,立竇姬為皇后,女嫖為長公主。

在劉恆登上皇位(公元前180年)之前,代王后就已經因病去世了,而此後,代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也相繼去世。於是,劉啟便說順理成章的成了劉恆的皇長子。

按照《史記》中所記載的,並沒有明確的說代王后所生的這四個兒子比劉啟更早出生,而只是講,在劉啟即位後沒多久這這四個孩子就相繼的病逝了。那麼,劉恆即位的時候23歲,劉啟也已經有七歲了。如果是這樣,我們就可以猜測,代王后的這四個孩子也並不一定都要比劉啟要大。



否則,按照這種邏輯,就算是按照最籠統的計算,劉恆在十二、三歲就有了生育能力,這實在是令人接受不了啊。

並且,雖然史書典籍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代王后及四個孩子的死亡真相,但是也有觀點說代王后及四個孩子是政治的犧牲品,因為代王后和呂雉有關係,所以文武大臣們都容不下他們,更何況是讓代王后的孩子擔任太子。所以劉恆迫於政治壓力只能除去代王后及四個孩子,然後將劉啟作為皇長子。


妙齡老翁談歷史


我們知道,古代人的平均壽命比現在要短不少,但同樣的,古代人結婚生子的年齡要比現在早不少年。就說一個簡單的事實,現在很多剛剛做了爸爸的人,其年齡在古代差不多都應該做爺爺了。要知道,現在流行晚婚晚育,古代卻是要求早婚早育,這個年齡差大約會有十年那麼長。

古代男子,早的十三、四歲就可以結婚了,十八、九歲就是大齡剩男了。古代女子十五歲及笄,一般及笄之後婚事就提上了日程,當然也有不少在豆蔻年齡就結婚的女孩子,而呂后的外孫女張嫣則在十一歲就被立為皇后,嫁給了自己的親舅舅漢惠帝劉盈。這個年齡算是極端個例,要是再來個十一歲就生子的那就更是絕無僅有了。

說到底,即便古人結婚早生育早,但畢竟人的發育情況擺在那裡,太早也不合適,所以古代十五歲已經算是男子和女子都相對成熟的一個年齡,在這個年齡結婚生子都是比較不錯的,太早了就會面臨一個問題,即增加了孩子夭折的可能性,古代孩子的成活率是很低的,太早生育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但古人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者並不在意這個問題,所以早早結婚早早生子是每個父母的夙願,尤其是家大業大,甚至家裡有皇位要繼承的,結婚生子那就是第一要務。所以我們看古代皇室中,結婚生子的年齡都是比較低的,當然戰亂年代不算在此。

北魏時期的景穆帝拓跋晃十三歲就生下了文稱帝拓跋浚,拓跋晃做爺爺的時候也不過才27歲,這還都是虛歲,要放在現在,很多這個年齡的男生可能還單身呢。說起十三歲就有孩子這件事,古代也是有不少的,當然這個年齡生子,孩子的成活率就更低了。

即便如此,也擋不住古人早婚早育的熱情,說起來漢文帝生第一個孩子的年齡也比較小,漢文帝出生於公元前203年,而漢景帝劉啟則出生於公元前188年,這樣算起來,漢文帝在16歲那年有的漢景帝(兩人相差15歲),但漢景帝並非漢文帝的第一個孩子。

漢景帝還有一個一母同胞的姐姐,即館陶公主劉嫖,劉嫖大概生於公元前189年,也就是說,漢文帝在十五歲的時候有的第一個女兒。但劉嫖是不是漢文帝的第一個孩子,仍舊是存疑的。

要知道劉嫖和漢景帝的生母竇漪房在最初只是代王李恆的一名姬妾,時稱竇姬,而劉恆的代王后另有其人,併為劉恆先後生下了四個兒子,只是在公元前180年,劉恆登基前後,代王后和她所生的四個兒子先後死亡。

代王后在嫁給劉恆後生了四個兒子,再怎麼密集生育,這四個兒子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時間,但這四個兒子在劉恆的孩子中的排名則很難說,或者他們都比漢景帝小,也就是說漢文帝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劉嫖,而第二個孩子就是漢景帝,然後就是代王后的四個兒子。

也或許漢文帝的第一個孩子是和代王后生的,那麼這個孩子可能生於公元前189年,也可能生於公元前190年,也就是說漢文帝十四歲就有了第一個孩子,不過應該不可能更早了。

要知道,漢惠帝劉盈是在公元前192年的十月才有了皇后,當時的劉盈已經十九歲,那麼,劉盈的弟弟們結婚的年齡應該不會比這個時間更早,也就是說,漢文帝至少是在公元前191年才可能有王后。

所以再怎麼說漢文帝有第一個孩子的年齡也不會早於十四歲。那麼,這個年齡有孩子,在古代史很正常的,也算不得太生育早生育。古代男子大約在十二歲左右就有了生育能力,不過,太早了生育對於下一代沒啥好處是一定了。

只是皇帝未必會在意這一點,畢竟皇帝后宮佳麗無數,孩子還不是他想生就生嗎?不過,漢文帝的孩子並不多,至少在古代皇帝的孩子數量上,完全排不上名。他只有十個孩子,八個兒子和兩個女兒,而這其中代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還全部死了。

至於死亡原因,至今還是一個謎,當然,後人多認為他們的死亡原因與呂后有關,但這也只是猜測。代王后和這四個兒子一死,竇姬和她的兩兒一女就成為劉恆最寵愛的存在。

而竇姬成為皇后和太后後,更是對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劉嫖和次子劉武極為寵愛,以至於劉嫖成為權傾朝野的長公主以及後來的竇太主,而梁王劉武因著竇太后的寵愛而野心極大,西漢差點也出現“鄭伯克段於鄢”的人倫悲劇和政治慘劇。


尚宮女史


看到這個題目,我確實是有點吃驚的,照題主所述,那劉桓也太……太早熟了。

去搜了下漢文帝劉桓生平。

沒錯,劉桓生於公元前202年,有詳細年份可考的子女,長女劉嫖生於公元前189年,漢景帝劉啟生於公元前188年。也就是說,劉桓有大女兒時才13歲,有劉啟時也才14歲。

這還不算早,史載劉桓在竇漪房之前,是有王后元配的,並且生有四個兒子,那麼,按最保守的推算,他至少9歲就有兒子了。

好的,也許王后年紀比他大些——至少女子癸水來後才有生育能力,但也許先代王后也沒多大年紀,連生四子,恐是身子骨有損,兩少年兒童孕育的孩子根基不穩,故都早逝了。

竇漪房生年不詳,但開始生育時的年紀估計十四五了,這個年齡風險不很大,故此母子女三個都挺康健。

說完了女子一方,來看男子一邊,古代男子發育得能有那麼早嗎?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男子遺精(性成熟)一般很少發生在12歲以下。但一些營養與環境因素也會促進性早熟,古代環境汙染少,劉桓的早熟應該是吃得好,補得多,因而很早具備了生育功能。

古代人平均壽命短,男女成家時間早,兼古人信奉子孫昌盛,家族興旺,尤其帝王大族,更是希望多多開枝散葉,故爾《紅樓夢》裡賈寶玉早早就有引導人事的襲人。

所以,劉桓的早育有身體與社會環境的因素,現代人所謂反“早戀”確屬人為扼制。

但觀劉桓的早育,在我看來,確實是性生活太早了些,這樣生下孩子,孩子根基不穩,母親虧損太多,父親……也沒活過50歲。


錢多多讀文史


當然有可能,回看歷史上古代人普遍早婚早育,基本上活到六十歲的時候已經四世同堂了,所以漢文帝15歲當爹很正常。



資料記載漢文帝共有八個孩子,前面幾個孩子是劉恆和代王后所生,只是在漢文帝繼位之後就莫名其妙的夭折了,歷史資料中關於代王后和其四個孩子的記載也是寥寥無幾,只用“病逝”兩字代替。


在後來劉恆繼位後,既沒有為死去的王后及孩子們追封,更沒有為這位王后撰寫本紀。


到了後來的皇后竇漪房則是相反態度,劉恆和竇漪房所生的孩子都很看重,如漢景帝作為嫡長子就被封為太子,姐姐劉嫖更是被慣的囂張跋扈,也是後來“金屋藏嬌”事件的始作俑者。

擱現代十四五歲的孩子成為未成年,處在人生的青春期,叛逆期,需要大人的引導和督促才不會迷惘,做錯事。


在古代人們思想中普遍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成家立業”才是人生頭等大事,男孩子只有成家後才是一個真正有擔當的男人,可以繼承祖業光耀門楣。


其實古人早婚早育也是有一定道理,人只有在社會這所大學經過歷練才會成長、成熟、知道自己肩負的使命。


還有就是國家的發展需要有人口為基點,特別是古代大小戰役不斷,基本都是靠手持鋼刀肉搏,只有人多了勝算才會大。同樣國家發展經濟,也離不開人口紅利,只有人們不斷繁衍生息,社會才能發展進步。



但歷史上也有一個朝代提倡“晚婚晚育”,它就是南宋,在南宋時期推崇“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思想理念,認為除了讀書什麼都是小事很,導致了很多人都忙著讀書做官,結婚年齡也排在了“功成名就”之後,在南宋時期三十歲後結婚成了常態,而女孩子芳齡二十歲了還待字閨中。


甚至當時皇帝宋真宗曾寫詩道:


“富家不用賣良田,書中自有千鍾慄,安房不用架高粱,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也正是因為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導致南宋加入滅亡。


但自元、明、清開始,古人還是提倡早婚早育,想下在古代所有工作都需要人力來完成,如果一個普通的百姓家庭,父母除了去田間工作,還要抽空處理家庭瑣事,有多麼辛苦,如果家庭多生育孩子,就可以幫襯家裡減輕很多負擔。


所以“多子多福”說的不無道理,每個人都不喜歡孤獨終老。


相同的歷史事件,不同的解讀觀點。我是微風之語歡迎大家的關注點評。


微風之語


漢文帝劉恆八歲被劉邦封到代地當代王,為國守邊,天天與匈奴角力,其時母親薄氏和舅父薄昭一同隨行,慢慢的聚起了一班文武大臣宋昌張武等,不比之前的韓王信和陳豨,皇子守邊算是扛住了匈奴的攻擊騷擾。這期間對於劉恆的家事,史書並沒有詳記,不知何時娶親,也不知他的代王后姓其名誰,只記有四子,但這四子不大可能全是景帝劉啟的兄長,生孩子也沒妻子生產完再輪到妾的理。


感覺劉啟極有可能是文帝的第二個兒子,史記說“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竇太后”,也可能更後,六子就是梁王劉武,最小。因為中子這個詞本身就確定不了排行,只能肯定不是第一個兒子和最少的兒子。如劉恆也是這樣的說法“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劉邦有八個兒子,劉恆排行第四,也是以中子的稱呼。(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所以說,雖然知道漢文與漢景相差十五歲,更說明劉恆在15歲之前就有了最少一個兒子。


古人普遍壽命較短,出於種種原因,基本都早婚早育,古代奉為金科玉律的《禮記》雖然規定,男女嫁娶年齡一般是男20歲、女15歲,在不同的朝代因勢利導有著不同的規定,如在唐朝的結婚年齡則是男15歲、女13歲以上,到明代的結婚年齡則要求男16歲、女14歲以上。(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漢朝初建,經歷過秦末大亂和楚漢相爭,兵連禍結,死傷枕籍,人口銳減,有人統計認為漢初人口只有一千五百萬左右,國力急需恢復,生產及戰爭都需要大量人口,出臺各種提前婚育的措施情理之中。

劉邦就曾下令對女子十四歲還未出嫁的徵收課金即罰錢。政策頒佈後,全國適齡單身女子就嫁掉一半。又規定男女婚後若是生育男孩,官府就獎勵二百錢,若是生女孩,獎勵五十錢。如果在二年內不生育,則罰款二百錢。以此看來,作為劉邦的兒子,劉恆如果在十三四歲就婚育也就不足為奇了,也不是孤例,如北魏文成帝拓跋濬14歲生兒子,獻文帝拓跋弘13歲生孩子,清康熙的母親也是在13歲生下康熙。這在古代是司空見慣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