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长平之战时,名将乐毅就在赵国,赵孝成王为何弃之不用?

额登


在燕昭王去世后,主持伐齐大业的名将乐毅遭到新上台的燕惠王怀疑,被撤职后,乐毅逃往赵国。那么,在后来的长平之战中,赵王为什么不用乐毅呢?最可能的情况,是因为乐毅已经去世了。

我试着分析一下。

第一,没有任何史料证明,在长平之战时,乐毅还活着

我们来看一看《史记》里的“乐毅列传”。乐毅离开齐国后,投奔赵国,齐国在名将田单的指挥展开反扑,最终打败燕军,收复国土。事后,燕惠王很后悔,写了封信给乐毅,责备他弃燕投赵。乐毅写了一封有名的回信,为自己辩解。

后来,赵惠文王曾经想图谋燕国,由于乐毅力谏而止。燕惠王风闻此事后,便把乐毅留在燕国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此后燕、赵两国和平共处。乐毅多次作为赵国和平使节,来往于燕赵之间。《史记》里对乐毅的结局是如此写的:“乐毅往来复通燕,燕、赵以为客卿。乐毅卒于赵。”

哪一年卒于赵,司马迁没有写。所以题主说言“长平之战时,名将乐毅就在赵国”,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是没有史料依据的。

第二,有人认为乐毅曾为燕将,赵孝成王弃而不用,这是不对的

我看了一些人的回答,有一种看法,认为乐毅曾经是燕国将领,故而赵孝成王防着他,弃而不用。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为什么呢?

因为乐毅的族人乐乘,就是从燕国投奔赵国,受到赵孝成王的重用。在长平之战后,燕国认为赵国遭到重创,就打算捞点小便宜,于是出动大军进攻赵国。当时乐乘与乐间(乐毅的儿子)都反对伐赵,燕王不听,一意孤行。燕师伐赵的结果,是被名将廉颇打得大败,乐乘被赵军俘虏,乐间则投奔赵国。

乐乘是一名优秀的军事人才,早在燕孝王二年(公元前256年),他曾率领燕军打败过秦国将领王龁。这个王龁大家不陌生,曾经是长平战场的秦军统帅,后来白起担任统帅后,他是秦军副统帅。乐乘被俘后,赵孝成王很器重他,其中一个原因,便是他是乐毅的同族,实际上最初也是赵国人。

乐乘归顺赵国后,赵孝成王封他为武襄君。后来,乐乘与廉颇一起指挥赵军,攻入燕国,大败燕师,燕王不得不割地求和。

从乐乘的例子可以看出,赵孝成王并没有因为他曾经是燕国将领而排斥他,弃而不用。相反,赵孝成王用人不疑,乐乘曾是燕将,他以乐乘攻燕,可以说充满信任。

由此可见,倘若在长平之战时,乐毅尚在人世,赵孝成王也不会因为他曾经是燕将,而弃之不用的。因此,最合情合理的判断是,在长平之战时,乐毅实际上已经去世了。


君山话史


乐毅是战国名将,其历史地位不输白起廉颇,乃是武庙十哲之一,与孙武张良等人并列!而在那个名将辈出的战国时代,能与乐毅一起享此殊荣的不过也就吴起与白起两人。他们一个是魏武卒的缔造者,百战百胜,一个是秦帝国的杀神,百万人屠!



至于战国时期其他的名将,比如廉颇李牧,王翦父子等人,则是未能入选。如此可见乐毅有多厉害!毕竟那可是诸葛亮的偶像!

不得不说,乐毅确实是个狠人,当年齐国多厉害?南击楚,西伐魏,破宋退赵,扩地一千余里!齐湣王更是与秦昭王共商尊为帝,号位东帝。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差点被乐毅灭了国!公元283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一路高歌猛进,连下70余城,打到最后,齐国只剩下莒城、即墨两座城池。

如果不是燕昭王多疑,听信谗言,临阵换将,犯下兵家大忌,齐国或许早就被灭了!

当然,即使齐国最终翻盘成功,但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再不复当年之勇,从此退出了争霸舞台!



所以,乐毅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值得一提的是,长平之战时,乐毅正好在赵国,为赵国客卿!

可是赵王为什么不选他去替换廉颇而冤资历尚浅的赵括呢?

原因有很多,我总结了一下,可以分为一下几点!

第一,年事已高,不复当年之勇,长平之战离乐毅伐齐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乐毅已经到了该退休的年纪!



第二,他不姓赵,虽然乐毅算是赵国人,但他曾有为别国效力的经历,在赵国养老期间,他同时还担任这燕国的客卿。廉颇忠心侍赵这么多年,结果尚且如此,同样不信赵的乐毅自然不在考虑范围内!

其实不仅乐毅,田单也在赵国养老(也不算养老,人家过来出将入相,也还是给赵国干了不少事儿),就是那个用火牛阵帮齐国翻盘的狠人!



但田单齐国人,同样年纪大了点,赵王估计是喜欢年轻人!最终选了赵括!


白话历史君


我感觉楼主的提问,看似随意,却点出了赵国的一大弱点。

赵国在战国时期特别是中后期,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军事实力!并且赵国出将,战国时期无数名垂千古的将领都来自赵国!

比如:战国四个名将之中的廉颇、李牧。打破秦军神话的赵奢,提问里面连下齐国70余城的乐毅其实也是赵国人!

但是赵国重用的将军岂实细细算下来,都和赵王是同族。赵国的王族是嬴姓赵氏。赵奢父子不需多说,也是嬴姓赵氏。廉颇也是嬴姓,是嬴姓廉氏。李牧还是嬴姓,是嬴姓李氏,这虽然不能说和赵王有多近,但至少说明是贵族!

而反观另一个诸候秦国,白起,历史记载是从他干十级的左庶长一直到二十级的武安君(秦国二十级军功爵制),极有可能是从平民干起来的。王剪也是平民出身。司马错还有蒙家都是从齐国跑过来的。

两者对比,猛将必发于卒伍,高下立判!

赵国根本就没有用人不疑的传统。也没有大秦兼容并包的胸襟。乐毅是在齐国见势头不妙跑到赵国的,到了赵国之后还和燕国有一定的联系,以赵国君主那种多疑的姓格,廉颇尚且不信任换成赵括,会信任乐毅你这个外姓人!


杨大眼看历史


先介绍一下,乐毅一生比较传奇,出生的时候在中山国,但是没多久赵武灵王公元前296年攻灭中山以后,变成了赵国人。他因为喜欢军事,就被举荐给了赵国。还没有被重用。

他的祖先呢是魏国人乐羊,是魏文侯帐下的将领,他为魏文侯攻灭中山以后,他就留在中山镇守,后来中山复国,他的子孙变成了中山国人。

赵武灵王攻灭中山没多久就发生沙丘之变,乐毅于是去了魏国,受到赏识,作为使臣出使燕国。这个时间,遭受子之之乱的燕国燕昭王即位,燕昭王正在四处求才,乐毅于是留在燕国,并且受到重用。燕昭王即位是公元前312年。

在燕昭王励精图治之后,经过28年底积蓄,于公元前284年由上将军乐毅统帅五国兵马,开始伐齐,联军一路势如破竹,齐国最后只剩莒和即墨两个城池,乐毅把齐国珍宝都搬到燕国。

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继续在齐地攻打莒和即墨,乐毅打发走了其他国家的军队,把齐地都划分我燕国郡县。由于齐国人的坚守,一直到五年后燕昭王去世都没有能攻下莒和即墨,天不假年,慧眼识英雄的燕昭王逝世,新即位的燕惠王与乐毅不和,这一点被齐将田单知道随即利用反间计,使燕惠王派骑劫换乐毅,乐毅随即投奔赵国。

此前,乐毅已经被赵国授予相国印。在归赵以后,封为望诸君。田单利用骑劫不熟悉军队的缺点,成功的以火牛阵击破燕军,齐国复国。这个时间是公元前279年。

后来燕惠王写信给乐毅,乐毅于是奔走两国之间,后来在赵国逝世。这个大概就是乐毅的一生。简短精彩。

总结完这一些我们就推算年龄。

往上推,乐毅因为生卒年不详,没有确切的时间,只能推算。燕昭王积蓄28年才攻齐,加上这五年就是33年。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从公元前284年到长平时候又是25年。加上这个就是58年。

在赵武灵王攻灭在中山的时候,就因为乐毅好兵被举荐给赵国,那这个时间最少已经成年,而且不会很年轻,因为小有名气无论在任何年代都需要时间积累,即使算这个时期保守的认为是25岁,到长平之战时期是37年,这两个加起来就是62岁,这个年纪在战国时代已经是很大的年纪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这是粗略保守估计。

如果乐毅年纪更加大,譬如和燕昭王公元前335年出生,和他年纪相仿?那么这个到长平时间又是很大的一个年纪,史书上没有记载乐毅年纪轻轻就被重用,仅仅是一笔带过,如果出生于公元前335年,那么到长平时期他76岁。怎么还能领兵杀敌?

何况,在史书中没有记载这个时期乐毅还活着。因为他奔赵以后几乎就成了闲职。甚至连死亡日期都没有记载。所以,这个时期他或许已经逝世了,试问怎么能任用一个死亡的人做大将?赵孝成王没这个神通!


歪史


首先,长平之战必须客观看待,秦赵长平之战打的不是将和兵,打的是国力和粮饷。

秦国有巴蜀不断的支援粮草,秦王动员了全国兵力,但也一直是围而不攻,初始并没有派白起领军。

赵国不一样,强敌四环,背后是匈奴,旁边有齐魏燕三国环侍,所以除了守卫后围的兵力外,也将所有可调动的兵力投放到了长平。

赵国经过连年征伐,国力原已衰退,不像秦国,后方有一个巴蜀产粮之地,把粮食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前线。赵国的粮草库存是吃一天少一天,各国又迫于秦国淫威,不卖粮给赵国。

所以说,赵王对自己的家底很清楚,廉颇主张坚守不出,赌的是秦军粮草接应不上,自赵王肯定不敢这么赌,所以他着急与秦军决战,所以才用了赵括,而白起看准了这一点,虚晃一枪,赵军几十万人就被围了。

就算用李牧,乐毅,田单等名将,受限于国内资源,天下局势,赵国也摆脱不了失败的结局。



龙华仙岛


不仅乐毅在,火牛阵破冯劫的田单也在,还有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蔺相如

高手还真不少,一个个分析一下:

1、乐毅,年龄太大了,此战不久后,即过世了。

2、田单,这时候已经做到赵国相国了吧,可惜为了把田单从齐国交换到赵国,赵国用了十几个城(世界第一转会费吧),赵国贵族很不喜欢他,他作为总战役的后方总指挥还可以,不可能让他上前线的。

3、赵胜、赵豹战争水平能力不够。

4、蔺相如,他与廉颇属于新兴贵族,与传统贵族之间矛盾较深,将相和的结果就是他俩组成政治盟友,把持赵国庙堂。蔺相如的长处在于外交,治军不行。

漏了一个大神!赵武安君!这时候应该还在边境地区防备匈奴吧。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要骂我。


111好心情111


不是赵孝成王弃之不用!而是当时乐毅重病在身,已经卧床不起无法领军出征!选谁领军出征,赵孝成王第一人选就是乐毅。乐毅如果没有染重病,也许就是乐毅率领大军出征!当时赵孝成王征询乐毅的意见,乐毅说有三个人可以胜任,第一就是他自己,第二是田单,第三是赵括,他自己染重病实在是不行,任命谁为主帅就在田单和赵括中间选择了?我们无法去判断赵孝成王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赵括?但是一味地去认为赵孝成王是中了反间计显然是很幼稚的!将失一令,军破身死!君失一策,国破家亡!如果赵孝成王是任命了田单为统帅呢?又或者如果是赵括打赢了长平之战呢?可是历史没有如果!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显然是有很多种因素在里面!长平之战的失败全部归咎于赵括显然是不公平的!



佇望秋水


哪部史书上说了,长平之战爆发时乐毅还活着。反对的人可以去找证据来证明这一点。当然乐毅应该已经过世了。

其次,如果乐毅还活着,他应该已经很老了。此时距离五国伐齐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乐毅起码也有六十多岁了。战国时期男人平均寿命不过三十来岁而已。再加上乐毅自从来赵国,从未领军打仗从未在赵国带过兵,远离军事很久了,赵王怎么可能不用年富力强深受先王和自己信任的深受将士爱戴的大将廉颇而用远离军队长达二十多年的乐毅呢?


燕子羽品历史


举例下:廉颇是赵国人,廉颇有军事才能,但赵王一直不信任他,可以说赵王很讨厌他的,没办法,廉颇性格不圆滑,不懂讨人喜欢,就算是再厉害,如果不是为了保命,一般都不想用他,两次离间计,表面是赵王昏庸,其实是赵王心里也厌恶他,厌恶一个人就这样了,明知道他为你好。你也不想听他说的,他帮你,你觉得耻辱。对于赵王来说,廉颇他都不相信,何况乐毅?


用户4320039512727


乐毅年轻的时候到燕国作将军,用了28年才实现了五国攻齐,攻陷了齐国国都临淄,齐闵王也在战乱中死去。算是实现了理想,这时的白起,廉颇还是20,30岁的青年。长平之战的时候,是白起一生最后一战,当时大概70岁。如此算来,乐毅20岁当将军加上28年加上40年,长平之战时乐毅至少88岁。不是乐毅不战,岁数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