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大將軍、大司馬、太尉,誰的官職更高?實權更大呢?

太尉之名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作為官名,源於國尉。如《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記白起以左更遷為國尉,又以國尉遷大良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秦朝建立後,改國尉為太尉,從而和丞相、御史大夫並稱為三公。到了三國時期,太尉雖然不是一個常設的官職,但是,賈詡、司馬懿等人曾擔任了太尉一職。

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大將軍、大司馬這兩個官職,在三國時期則更加普遍,比如諸葛瑾曾擔任東吳大將軍,姜維曾擔任蜀漢大將軍,而就曹魏來說,曹真、曹休等人則先後擔任大將軍、大司馬等官職。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時期,大將軍、大司馬、太尉,誰的官職更大呢?並且,對於這三個武將官職來說,誰的實權更大呢?


大將軍、大司馬、太尉,誰的官職更高?實權更大呢?


首先,就大將軍和大司馬來說,大司馬在官職上,是要高於大將軍的。早在西漢時期,大司馬是加官。《漢舊儀》中記載: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劉徹設立大司馬,以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功多,特加號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東漢時期,大司馬為三公之首,掌管軍事。光武帝劉秀以大將軍吳漢為大司馬,以杜茂為大將軍,也即大司馬的地位在大將軍之上。

到了三國時期,三國官制基本沿襲了東漢官制,魏國在三公之上另設大司馬,為上公,第一品,位在大將軍之上,一般由大將軍升遷而來。比如太和四年(230年),曹真入朝,接替曹休,遷為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也即曹真一開始是曹魏大將軍,等到大司馬曹休去世後,曹真升遷為大司馬,成為曹魏的最高武將,甚至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大將軍、大司馬、太尉,誰的官職更高?實權更大呢?


同時,就蜀漢來說,陳壽在《三國志·卷四十四·蜀書十四·蔣琬費禕姜維傳第十四》中記載:“又命琬開府,明年就加為大司馬。”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蔣琬先擔任大將軍一職,之後,蜀漢後主劉禪又將蔣琬加封為大司馬。

至於孫權建立的東吳,設有大司馬和左大司馬、右大司馬,位在上大將軍之上,一般由大將軍或者上大將軍升遷而來。如呂岱、施績、陸抗、丁奉、朱然、全琮。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三國時期,不管是在曹魏,還是在蜀漢、東吳,大司馬都位在大將軍之上。當然,在實權上,這兩個武將官職實際上不相上下的。比如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只擔任大將軍一職,卻依然可以牢牢掌握曹魏的大權。


大將軍、大司馬、太尉,誰的官職更高?實權更大呢?


至於太尉和大將軍的關係,則比較複雜。對於太尉一職來說,屬於三公。東漢時期,竇憲出任大將軍,由於權勢太大,朝廷震動,聯合奏請以大將軍位列三公之上。(《後漢書·竇憲傳》)。進入到三國時期,基本上沿襲了東漢時期的官職排名,也即大將軍地位在太尉之上。比如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為報賈詡之恩,拜賈詡為太尉。

但是,對於此時的賈詡,不管是實權還是地位,都不能和曹魏大將軍夏侯惇相提並論。因此,在三國初期,太尉頂多是一個榮譽職位,雖然位列三公,卻明顯不如大將軍,更不用說和大司馬比較了。不過,青龍三年(235年),因為抵禦諸葛亮北伐的戰功,魏明帝曹叡將大將軍司馬懿升為太尉,累增封邑。


大將軍、大司馬、太尉,誰的官職更高?實權更大呢?


最後,就司馬懿來說,先擔任大將軍,後升為太尉,這說明太尉一職在三國中期,已經在大將軍之上了。並且,在司馬懿去世後,司馬師任大將軍時,由於其叔父司馬孚是太尉,於是明確大將軍一職在太尉之下。當然,雖然司馬師將太尉一職的地位提升到大將軍之上了,但是,在實權上,太尉則遠不如大將軍。

比如在魏明帝曹叡去世後,曹爽以大將軍一職掌握曹魏大權,司馬懿只能長期蟄伏,甚至到了裝病的地步,如果不是冒險發動高平陵之變,司馬懿顯然無法從大將軍曹爽手中奪回兵權。綜上,在筆者看來,在三國時期,大將軍、大司馬、太尉這三個官職中,太尉更偏向於一個榮譽職位,位高但沒有什麼實權,而大司馬不僅地位最高,一般也掌握實權,可以說是這三個武將官職中,最有含金量的一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