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國中為什麼東吳將領喜歡組合出戰?

三孚叔達


確實存在這種情況,東吳的將領出場參加戰鬥的時候經常是成雙成對的。



比如說,我舉出一個人名來:程普

很多朋友就不加思索地對上:黃蓋

我再舉出一個來:韓當

大家毫不猶豫地對:周泰

我說:徐盛

大家就對:丁奉


還有就是:甘寧對淩統,蔣欽對潘璋,陳武對董襲、宋謙對賈華,大喬對小喬,喬國老對吳國太。

曹魏搞個“五子良將”,蜀漢有“五虎上將”,東吳卻搞的是“十二虎臣”,也是對稱性質的。

這確實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究其原因,難道說孫權是個完美對稱主義者?

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一.東吳沒有大一統思想

“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都是五,什麼意思呢?前後左右中,東南西北中,五方。這就是大一統觀念。

曹魏挾天子以號令諸侯,追求的是天下一統;蜀漢是北伐中原,興復漢室,追求的也是天下一統;而東吳沒有這個概念,孫家即不是漢朝的權臣,也不是漢室後裔,追求的不是統一,而是並列。所以搞的“十二”,能整除2、3、4,可雙雄並列,可三足鼎立,可四方穩固,唯不能五。

二、力量平衡

我們發現,在魏蜀吳三雄各自內部的政治形勢,東吳的政治平衡搞得最好。文臣與武將之間,文臣與文臣之間,武將與武將之間,都要搞牽制和平衡。一旦發現平衡有傾覆的可能,君主馬上就進行干涉,或抓或殺,堅決不允許一家獨大,努力維持這個平衡狀態。

所以東吳的君主對權力的控制是最成功的。

三、戰鬥形態

與曹魏和蜀漢相比,東吳諸將更擅長水戰。水戰這種戰鬥方式,要是搞一箭穿心是很危險的,更多靠的是左右迂迴,相互策應。經常以這種方式戰鬥,就慢慢養成了雙雙對對、互相配合作戰的特點和習慣。

四、武將戰力

大家都知道,東吳的戰將的武力值都不算太高。曹魏陣營中有典韋、許禇、徐晃、龐德這些武藝高強的猛將,而蜀漢陣營中也有五虎上將這些單挑廝殺極其悍勇的狠角色。而東吳比較缺乏拿得出手的戰將,太史慈在東吳能號稱第一勇士,但上陣廝殺,他連張遼都搞不定。



如果在一對一的情況下,東吳的戰將們是無法與曹魏和蜀漢的那些猛將們相比的,只能組合搭檔作戰,才能有所抗衡。

所以,東吳就逐漸形成了這種配對搭檔的組合方式,這也是鮮明的東吳特色。


饞嘴肥貓鏟史官


東吳並不弱,曹操都說過:生子當如孫仲權


絲襪水上漂


羅慣中讓東吳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