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果教师职称按年限自动晋升,你愿意吗?

非此


这个意见我举双手赞成!

近来网上也有这方面的意见,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反对者一部分是教师,一部分不是教师,赞同者多从教二十多年或三十年以上教师,关于反对的一些说法或论点我谈一下我个人看法:

反对者的理由多集中在提出这一建议的教师多为从教近三十年以上的老教师,无论学识水平,精力,远比不上年轻教师,更有一些老教师做出有违师德之事,年轻教师认为按教龄晋升职称对他们不公平。

我认为凡事,或一部法律法规的制定,一个制度的建立,首先基础是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只有基本公平,没有绝对公平,教师按教龄晋升职务可以有效缓解教师间,干群间的矛盾,教龄对每个人相对公平,少了人为操作,少了上下级为晋级组建的什么委员会,减少办公支出,广大教师能安心教学,不用每天只想着干什么能加分,加分就干,不加分工作就不干,教师也不用每年去买论文了,只要努力工作教龄一到就自然晋升,对特别优秀教师,学校可以给予物质奖励,或给予晋升高一级职称,办法有很多,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急教师之所及,切实考虑广大教师的愿望制定切实可行的评聘方法,还教育一片安宁的天空,还孩子一个安心教学的教师!


一元复始汪春元


按年限自动晋升职称,一百个愿意。

我是个农村教师,对于晋级的痛深有体会。

仅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2000年参加工作,第一学历中师,被分配到非常偏远的一所乡中心校。经过一年的认真努力工作,终于成功转职定级,小教三级。三年后,在自己的各种努力的成绩证实下,成功晋到小教二级。2005年申请调入区镇府所在地的一所中学,由于是小学进初中,被硬性降一级——打回原形——圆级。

来到中学后,一边申请中学教师资格证,一边进修大专学历。学校建校于1999年,教师年龄结构相对年青,到今年为止在校退休的仅仅6人,前边每个级别己经满员,前边不调走或退休后边就永远无法晋升。

加上新进教师都是大专及以上学历,政策上有特殊照顾,他们一年后可以自动评为中教二级,我得从圆级干起,再加上评级以后任满原级规定年限后才可以申报更高一级,就这样,2009年才晋升中二。

前边说过,前边堵着,每一个等级人数被核定,前边不动后边无望,就这样在中教二级上呆了十年。去年底终于有两位老师退休,各种分数算下来,终于可以晋到中教一级了,但可笑的事发生了——只能评不能聘!意思是可以评成中教一级,待遇仍然享受中教二级,你觉得滑稽不?

最可气的是,在晋级过程中,各种丑恶的嘴脸都会涌现!个别领导最先开会得知信息,直接把名额给亲属或亲信的,有!(等公布时别人都审批下来了,你怎么晋?)个别人和领导上下其手,篡改成绩的,有!个别人千方百计买通领导,以某某会的名义改动评审条件的,有!(随时可以增减条款,甚至专门对某人制定条款)等等恶劣行径不一而足。好在最近我校一女老师发现这些猫腻后一通上访,先从学校反应起,再到教办,再到县教委,最后直到省教育厅,终于把这些丑恶行径揭开了冰山一角。

更有甚至,有教龄30年以上年龄53以上的可怜老人,被常期排挤在外,直到那女老师上访整顿后才晋上中一。


当然,按年龄自然晋升,也可能滋生“惰教”,也有“吃大锅饭”之嫌。现行职称制度本没有大错,关键在执行中监管不力,让许多人有了“可乘之机”,“内幕操作”和“不知廉耻”的现象大大挫伤了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若仍执行现有制度,各级主管部分应加大监管力度,制定详实有效的现章制度,以防上弄虚作假和滋生腐败;底层一线教师也应大胆“为正义而战”,共同揭发、抵制那些丑恶行径。

若按年龄自然晋级,也要防止“惰教”和“吃大锅饭”现象,可以在工资组成中提出一部分针对工作量、业绩等,并行成联动机制,有奖有惩,真正做到提高待遇,又允许存在差距,真正做到多劳多得。


清风教与育


教师职称按年限自动晋升,到年限就评,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相应的工资配套政策要跟上,不然吃大锅饭在养懒汉,失去了职称评定的意义,不如直接增加工龄工资。

教师职称,一直是教师绕不开的话题,一是象征着身份,二是与工资挂钩,就是职称工资这一项,同一所学校的老师,高级职称和其他职称的差距每年高达几万块。然而目前一个普遍现象,高级职称老师不在高级岗位上,有的老师不在教学第一线,从事着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然而领着别人两倍的工资。这种倒三角形的现状,违背了职称的初衷。

现在中小学的高级教师,年龄在四、五十岁就以各种理由要求学校照顾,即使在教学第一线,也只有别人一半的工作量。而兢兢业业在第一线工作的年轻教师,心中不可能没有想法。再看看大学里的老师,有哪位大学老师在50岁就在享清福?

教师职称可以实行到年限就评,但要调动老师工作积极性,一定要拉开绩效工资差距,实行岗位管理制,按照"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发放绩效工资,奖勤罚懒,一视同仁。否则自动晋升职称,毫无意义。


Lance课堂


教师职称评定自然晋级是最好的!本人体育教师工作22年至今小教一级!晋职称先是领导(流水的领导来一个先晋职称一个),再就是班主任晋级,科任教师永远都是排到最后!而且一年给一个职称最多两个,还有好几年不给职称!需要职称的学校给的少不需要职称的一给就五六个名额!同一年上班的已经当领导的做班主任的早已经小学超高职称啦!更气人的是有些人晋级厚去当门卫要不就休病假!就我们这四十多岁的还在使劲干活!可是活干了不少各种荣誉证书都是领导来的班主任的,这可倒好把我们这些科任唯一能得到证书这一硬件给截胡啦!只能无止境的等!老天保佑我退休之前能晋到小学高级职称吧!


高兴兮兮


我肯定愿意。

作为教师,深知职称评定的艰辛,自己也深受其害。每天为了那些和教学没有任何关系,但职称评定中必不可少的证书而忙碌。个中滋味就没法说。

另外,还有很多人情世故夹杂其中,有关系的一帆风顺,没关系的就惨啦。不是今年这方面不合格,就是明年那方面不称职,反正就是今年没你的份。年年失望年年忘望,年年望了更失望。

如果按年限去进行职称评定,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了,年限到了,自然就会有你的,不受人数的限制。

只有教师积极性的问题,有绩效工资和其他相关的措施,这样既不让老师们丧失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又能通过绩效等方面衡量老师的业务水平。不再有有职称而让人生无可恋的绝望,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微风燕子斜


凭心而论,教师职称按从教年限和任职年限自然晋升,这是最合情合理的办法。

一、凭事业心而论,那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拼搏了大半辈子,把最最宝贵的青春都献给了三尺讲台,献给了教育事业了的老教师们,谁能说他(她)们事业心不强、师德不良呢?

二、凭匠心而论,想当年能进学校当上一名教师的人,基本上都是当年青春年少中的佼佼者。当年的农村中小学校里能有一个师范生教师,简直是少之又少啊!这些老教师们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爱生敬业,研究教法,探索规律,从教几十载,桃李满天下,培养出无数个方方面面的人才,谁能不承认他们匠心独具呢?

三、凭良心而论,那些从教三四十年的老教师们,像老黄牛一样在教育前线耕耘了大半辈子,培养出多少“讲师”“教授”“硕士”“博士”,现在这些年纪轻轻的“高级教师”们哪个自己修仙得道修炼出来的,而不是老教师培养出来的呢?

虽然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是没有“青”蓝从哪出呢?年轻教师通过跟老教师竞争,晋升为“高级教师”,拿了高工资,而那些眼看就要退休了的老教师们对晋升职称只能是望而生畏,望洋兴叹,拿着低工资等着灰溜溜的回家了,可以问问良心何在吗?这些晋升不了“高级教师”的老教师在教学一线拼搏三四十年,而这些年纪轻轻就晋升了“高级教师”的教师们,又有谁不是想着“升官”或“跳槽”,能像那些老教师一样踏踏实实的奉献在教学第一线上呢?


吉柳圣人


教师们职称可以按照参教的自然年自然晋升,不论你课教的好坏,课时多少,是否班主任,也不论你是上课不讲,课后补习班大捞,再不论你的师质品德如何,混到年头就升。我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拍烂手掌,举双手双脚同意。但是,如果职称的晋升不与工资掛钩,工资只与你的教学积效掛钩,试想,那些举双手双脚赞同按参教自然年晋升职称的教师又有多少?那些只想上班混日子,到了时候就会自动晋升的老师们,别想坏了你们的脑子!脑洞开这么大,有时候不一定会装满钱,或许只能装满水也没准!现代的老师们有几个看过电影武训传?有可能的话看看吧。


WWZ19


我愿意!凭心而论,教师职称按从教年限和任职年限自然晋升,这是最合情合理的办法。

一、凭事业心而论,那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拼搏了大半辈子,把最最宝贵的青春都献给了三尺讲台,献给了教育事业了的老教师们,谁能说他(她)们事业心不强、师德不良呢?

二、凭匠心而论,想当年能进学校当上一名教师的人,基本上都是当年青春年少中的佼佼者。当年的农村中小学校里能有一个师范生教师,简直是少之又少啊!这些老教师们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爱生敬业,研究教法,探索规律,从教几十载,桃李满天下,培养出无数个方方面面的人才,谁能不承认他们匠心独具呢?


莽娃70916245


我是已经退了休的教师,我也参与一下此问题的讨论。我认为按教令晋升职称与按业绩晋升职称两者兼顾,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漄中,的确在教师职评中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尽人意的地方。担负课时重,低职称的老师与担课轻,职称职务高的老师,同样是一个月,工资差距上千元。难道高职称的一节课能抵得低职称的老师五节课吗?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教师职称改革应该与课时和业绩相结加之工令在一起统筹兼顾。不论职务高低,量化标准,担一节课应加多少工资,然后按职称高低,担一节课职称高的加多少钱,职称低的加的造当少些,毕竟是担一课的质量不尽相同。再按工令计算工资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实行动态量化管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教学的公平合理。


昆仑王中甫


教师职称评定自然晋升我双手赞同!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按照国家规定,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仅为中级,影响了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国民整体素质教育的高度。 旧有的职称设置: 中学系列主要分为:中学高级、中学中级(一级)、中学初级(二级、三级) 与中专系列对应的:高级讲师、讲师、助教(中学高级教师、中专高级讲师相当于大学副教授级;助教,相当于中学的二级教师。) 小学系列主要分为:小学特级教师(小高高)、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 新规定下的职称设置如下: 这次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 职称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教师职称评定自然晋升是教育界最佳的晋升方式。这会产生两个巨大的社会影响。

一、公办学校的教师晋升是有国家法律法规与地方规章制度相辅相成。在这一整套的体制中,虽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追根溯源依然是内部问题造成的。“十二五”规划中第五十六章提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规划中之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扎实推进政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相信在这一系列的高压政策面前,这些教师晋升内部的不公平待遇,相互打压,弄虚作假和滋生的腐败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的遏制。让每一个教师得到相应的社会价值认同。

二、民办学校教师才是教师晋升遗漏的最大人群。据统计,1977年,全国民办教师人数多达491万。 ■1992年8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人事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民办教师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关、转、招、辞、退”五字方针。 ■199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争取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民办教师问题”。解决民办教师问题从此有了历史性的转折。 ■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通知,各级人民政府也加大了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工作力度,使民办教师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2000年之前,民办教师个人晋升是一票否决制。现在中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环境,外出务工子女成爆发式成长。因此全国各地涌出了一大批民办学校,从而也就有不少的教师又重新进入民办教师这个行业,人数占全国中小教师的30%。而98%的民办学校根本就没有教师晋升这一说法。

因此,如果教师职称评定自然晋升的话,一定是这些民办学校教师的福音。更是民办老师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