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觉得国内顶级名校毕业的博士,整体水平怎么样?

咸吃萝卜干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不清楚题主的"国内顶尖名校"是哪些学校?

代表博士水平的"干货"是科研成果,如学术论文、发明专利、专著等。小西自己是工学,学术论文在博士的毕业、求职等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如想进某个高校,学校人事处会看简历中个人的科研成果一栏有几篇一作/通讯的小论文,一目了然。

之前,小西在其他问答中说过,博士达到"学校毕业要求"和"能毕业"是有差异的。学校的博士学位毕业要求,鉴于不同学科的差异,往往设置的不高。

以清华大学为例,学校对博士毕业要求的其实不高,工学其他学科集合学科特点,最低要求可以放宽到在EI期收录的期刊上发表2篇论文。当然,不少学科还有二次设置的要求。可是,达到这样的条件,是否就能参加答辩,顺利毕业了吗?

不行。难点最大的地方不在于学校、学科的毕业要求,而是大论文的完整性和导师的要求。甚至是自己的"虚荣心",在课题组内部,师兄发表5篇高水平论文毕业的,我能接受自己2篇普通论文就毕业,然后找不到工作。肯定不行,这种"竞争"也许督促自己努力,做的比他们更优秀。

往年少数博士自己主动延期,就是为了多点文章,便于毕业后求职。和本科、硕士不同,硬通货"小论文"很重要,能进什么层次的学校、享受几类的待遇、是否能解决配偶工作、10余万还是六十万的安家费、甚至是否给房等都看你自己的科研成果,而不是无法量化的"个人能力"。

能毕业且求职顺利的博士,水平真心不会低。因此,小西想说国内顶尖学校的博士整体水平极高,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各个科研所、高校或知名企业,继续做一个科研工作者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走下去。加油。

▼关注帅小西De头条号。小西陪你聊大学、考研、读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和人生。

帅小西De


本人在一所非顶级名校做人事工作,虽说本校的博士称不上顶级,但日常招聘还是能接触到大量国内名校毕业的博士。要具体评价他们的学术水平,说实话很难,我只能谈谈我的整体印象。

第一,从入口关来看,名校博士的生源质量整体肯定是很高的。绝大多数博士的硕士毕业院校都是985、211高校,本硕均是双非高校博士进顶尖985高校的我见得不多。

第二,从出口关来看,名校博士论文数普遍不是很多。我们学校有一两年招聘特别看重论文,招聘条件上明确规定3篇论文15万安家费,少于3篇就只有10万。到清华北大招聘,发现大多数学历条件很好(三段均985)的博士,论文都不是很多,2篇的居多,另外还有几篇在投的。通过交流,发现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博士前期基础工作做得很多,没有时间写论文;二是博士本人都倾向于早点毕业,所以够条件申请毕业;三是导师对期刊要求很高,有些期刊周期很长。所以仅从论文来看,还真不好判断他们的学术水平,需要同行专家深入交流才能判断。

第三,从入职后情况来看,名校博士前期起步快,后期则要看个人综合素质。大多名校博士毕业来校后(目前一般是先进博士后流动站),可以很快申请到自然基金,很快发高水平论文,因此常常可以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冲上副教授,甚至教授。这个原因与第二条有关,名校博士在博士期间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积累了很多数据,只是因为没有时间整理才没有发表论文,入职后有时间整理了,很快就能发表论文。但我们也发现,很多名校博士入职前几年主要还是做自己原来的方向,也因此错过了和学校现有团队融合的机会,出现了后劲不足的情况。另外,名校博士的很多成果得益于名校优质的科研条件,到别的学校后,缺乏合适的科研条件也制约了他们的发展。相比起来,本校博士在这方面则有先天优势。

整体来看,名校博士的学术水平和素养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名校所取得的那些重大科研突破,其中大部分具体工作都是这些博士来推动完成的。但对于博士这个层面的人才和科学研究工作而言,除了极少数天才外,其他个体的差距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人才成长的土壤比种子更为重要。所以,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人才评价不能单纯评价人才个体,要结合投入来看产出。没有适当的投入就一味要求人才产出,那一定是耍流氓。


高校人才真经


国内顶级名校博士我不清楚是怎么划分的。我只能说说我所看到的情况……

我所读的学校在长三角算是小有名气吧。学校里的硕士生本校学生占据的比例相当大,普通一本的本科学生也不少,隔个十几年或许会有北京两所跑过来读的。实话说,硕士生的水平,我没觉得有多强……一个老师底下差不多只有实实在在的有一个硕士是真的厉害的……我这些指的是包含学识、学习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但是到了博士生层次上了不止一档!

首先,自身的积累。我所见到的博士生他们不单单在自己的领域专精,他们在其余领域的知识面令人咋舌。

再就是毅力。多少天如一日做一件事情,你做的到吗?我自认为不行。屡败屡战做得到吗?我自认为我达不到。

思维活跃度。他们可不是书呆子,思维的深度和角度与我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处理问题的能力。简单一个字,强。

总而言之,他们大约就是自身领域高精尖,可是其他方面仍然强的一逼……

顶级名校的博士应该更厉害吧!



屋前暗影怜流水


我国目前每年招收的博士数量大概为5万人,相比于每年800万左右的大学生。至少从数量来看,博士教育的精度确实是非常高的。



不同于本科的“宽进宽进”,我国的博士培养实行的是“严进严出”制度。

首先来说“严进”,也就是考博难。

考上博士非常不易,事实上很多名校的博士压根已经不能考了,其博士招生实行的是申请考核制。

申请考核,需要你在硕士期间有好的论文,通常需要有一篇二区及以上的文章。可硕士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达到这一要求非常有难度。更为重要的是,导师的博士招生名额有限,很多导师一年只能招一个博士。那么如果他课题组上的研究生有要转博的,那就不能够再对外招博士了。所以,硕士毕业之后考外校的博士非常困难。就目前来说,国内顶尖大学和中科院的部分研究所,其博士来源主要是直博生,以及本校的硕转博。



再来说说“严出”,博士毕业难。

在我国,博士毕业必须发表学术论文,有的地方还限制了论文的档次和数量。通常,博士毕业至少得两篇文章,其中有一篇还得是二区以上。这也只是学校或学院的最低要求,往往课题组导师还有一个要求。所以博士毕业的难度相当大,我国每年有超过半数的博士都不得不延期毕业。

严进严出的制度,保证了我国博士培养的质量。据我所知,很多欧美国家的博士,毕业都没有严格的文章要求。当然你可以说我国的博士培养太功利了,但事实上,博士期间没有发文章的话,毕业以后要想去找到一份科研方面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近些年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投资力度很大,出现了一批国际顶尖团队。这些团队里出来的博士,其实就代表着国际顶尖水平,这一点我们不必妄自菲薄。别的不说。这些年国内顶尖大学在nature science上发表的一系列顶尖学术论文,其主要参与者都是在读博士生。

总之,我国的顶尖大学的博士水平,整体上高于欧美国家。但是相比于欧美的顶尖大学,如哈佛、斯坦福等学校的博士,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更多的体现在底蕴上。我国的科研和人才培养,确实存在急功近利的缺点,这既是我们近些年取得巨大进步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不如国外顶尖大学的地方。


上庠


衡量博士毕业质量的硬指标目前主要就是看读博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但是不同的学校,专业以及导师要求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这个其实还是很难放在一起评价的。但是总的来说,博士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没有几个博士能够轻松毕业的(林子大了什么人都有,不排除那种通过特殊途径毕业的水货)。


昭儒


北大,国内绝对顶级大学吧,北大光华学院,顶级中的顶级。博士后高级吧,学历的最高境界。录取了翟天临。所以国内的博士学位呵呵。


蒙古国海军总司令


我觉得博导的水平都差很多。2006年北京国际会议上,一西安交大的博导做报告,说自己的东西怎么怎么好。外国友人问他,你是和谁对比的,用的是英文"control",这里的意思是"空白对比"。结果这博导大谈如何控制,台下的人几乎都走光了。一个普通人都知道,如果你说自己高,那你倒是和潘长江,还是与姚明比的啊?

还有上海复旦的博导,居然对我说,中国的环境排放标准是世界最高的。而澳洲污水排放总氮5ppm,是不可能的!实在是有啥博导,就只能培养出啥博士了!


乔老爷151786610


其实名校的培养有倾向性和差异。部分高校宽进严出,毕业需要丢一层皮,比如上交大。部分高校,严进宽处,毕业很轻松。比如北医。部分高校生源要求高,注重业务水平,对研究的深度要求一般,比如协和。此外,上海广州注重基础研究,北京高校可能重视程度没有上海杭州等高。同时生源决定了博士的创造力创新能力。整体来讲名校的视野高度会好一下。但是非名校的亚专业有些很强。


JinfengDoctor


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博导。这大约是不会错的。

顶及大学的生源应该是不差的,但学生参与的研究是什么,是与博导息息相关的,不跟最顶级的博导,就很难参与最前沿的项目,从根本上处于一个较低的学术起点。另外今后一生的治学态度,也多半和博导一脉相承,错了的话几乎没救,要好的话,诺贝尔奖可有好多都是有传承传统的。

最后一点,跟了好导师,在读博期间,就会有大把就业机会可挑,因为博士大多专业面是很窄的,业内重要人物、重要机会就那么多,导师带着都能碰到,所以不太会去主动"找工作"。象潘院士带的博士,美国派美女来勾引都很正常的😋😋


钟鼎文拓片


博士厉害的不是学术,也不是就职能力,而是思维!中国名校的博士,整体质量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