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张爱玲与赖雅结婚后接到母亲想见她的信,为何她没有满足这一要求

姐姐在才情上遗传了我父亲的文学素养与我母亲的艺术造诣。但在相貌上她长得较像父亲:眼睛细小,长身玉立。我则较像母亲:浓眉大眼,身材中等。不过在性格上又反过来:我遗传了父亲的与世无争,近于懦弱,姐姐则遗传了母亲湖南女子的刚烈,十分强悍,她“要的东西定规要,不要的定规不要”。

这是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对于他们一家四口的描述。的确,从目前可查阅的资料来看,张爱玲的长相更像她父亲张志沂,性格则较为接近她的母亲黄逸梵。

张爱玲与赖雅结婚后接到母亲想见她的信,为何她没有满足这一要求

黄逸梵


张爱玲的童年、少女时代,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更多。母亲黄逸梵在她四五岁时就与小姑张茂渊一同出洋留学,到她八岁时才回国,与张爱玲、张子静姐弟呆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

黄逸梵和张志沂离婚后再度出国,张爱玲则在上海圣玛利亚女中读书,平时住读,周末还是要回家,跟父亲与后母相处。

张爱玲与母亲相处得最多的日子有两个时期,一个是她八岁到十岁之间,一个是在她逃出父亲家投奔母亲,准备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招生考试的那一阵子。但是,母亲带给她的影响,却远远超过她的父亲。

从小她就特别喜欢母亲带给全家的生活方式,比如在《私语》中写有这样一段:

“我们搬到一所花园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话书,家里陡然添了许多蕴藉华美的亲戚朋友。我母亲和一个胖伯母并坐在钢琴凳上模仿一出电影里的恋爱表演,我坐在地上看着,大笑起来,在狼皮褥子上滚来滚去。”

这样的描述,算是张爱玲童年生活中少有的、特别快乐与美丽的画面,刻在了她的记忆中,终生难忘。

而对她父亲的家,张爱玲毫不客气地表示“那里什么我都看不起”。

张爱玲的童年,缺少母亲的陪伴,也缺少父爱,但她不爱父亲,只爱母亲。母亲的生活给了她憧憬和希望,而父亲的一切都意味着过去与无望。

张爱玲的母亲坚持让她去学校念书,先是去美国教会办的黄氏小学插班,后来更是把让她去贵族学校圣玛利亚女中念书写在离婚协议中,为女儿争取到了接受最好教育的机会。

也是因为母亲的支持,张爱玲才能够报考伦敦大学(因欧战转而去港大读书)。

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金钱打底。张爱玲的母亲虽然在世界各地旅行、游学,却依然是靠祖产生活的女人,在坐吃山空的恐惧下,额外负担本该由前夫负责的女儿的高额学费,着实不容易。

张爱玲一直想赚钱,赚很多很多钱,把钱还给母亲,也是知道自己确实给母亲带来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

但是张爱玲和母亲的关系却在她去港大读书期间产生了龃龉。她看得很重的奖学金被母亲随手就输掉了,这是其一;她靠自己努力得的奖,母亲却多问了一句,担心这个奖来路不够纯正。这种不信任深深伤害了敏感、骄傲的张爱玲。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张爱玲距离毕业还有一年,港大停课,她只能中断学业回到上海,与姑姑张茂渊同住,开始写稿赚钱。通过《沉香屑·第一炉香》一炮打响后,张爱玲一口气写了很多小说,成为1943、1944年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

张爱玲与赖雅结婚后接到母亲想见她的信,为何她没有满足这一要求

张爱玲和姑姑


这时候张爱玲心心念念的还是要把黄逸梵为她花的钱还给她。由此可见,张爱玲没有谅解母亲的那些做法。

黄逸梵是环球旅行家,来来去去的,很少固定呆在一个地方。张爱玲离开上海去了香港,后来又去了美国,而她的母亲在抗战时期多数时间在南洋新加坡等地,在她到了美国后,黄逸梵身在英国。

母女俩始终保持着通信联系,却已近十年没有见过面了。

1957年,张爱玲在写给好友邝文美的信中提到她的母亲。

她进医院后曾经叫我到英国去一趟,我没法去,只能多写信,寄了点钱去,把你与《文学杂志》上的关于我的文章都寄了去,希望她看了或者得到一星星安慰。后来她有个朋友来信说她看了很快乐。

不久后,也就是1957年9月,黄逸梵在伦敦去世,给女儿留下了一箱子古董的遗产。

张爱玲为什么没有去英国看望母亲,没见母亲最后一面?她仍未谅解母亲吗?

不是的。张爱玲没有满足母亲最后的心意,原因只有一个,没有钱。

1955年秋,张爱玲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从香港经日本到美国,1956年2月入住麦道伟文艺营,认识赖雅,同年8月14日结婚。

张爱玲与赖雅结婚后接到母亲想见她的信,为何她没有满足这一要求

张爱玲和赖雅


但是张爱玲和赖雅婚后的经济情况都不好,赖雅在跟她结婚前就曾多次中风,身体很差,而且是一名早已过气的作家,不再有前途。张爱玲在美国用英文写作,也很难得到出版的机会。尽管在此之前她用英文写的《秧歌》已在美国出版,但总体来说,她的境况就如一名新人一样。

张爱玲那时的经济收入,还要依靠与香港电影公司的联络,撰写剧本换取稿费。

在这种情况下,张爱玲连买一张飞伦敦的机票都很困难,自然没法去看望母亲。

一代才女,虽然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但她也曾经历过很多次经济上的窘境,令人闻之心酸。

然而有人曾以这件事为例,批评张爱玲连母亲最后的要求都不予满足,只寄了一张百元美钞,如何如何冷漠、绝情。这种说法偏离事实太远,令人不可忍。

参考书目:

《私语》(张爱玲)

《张爱玲私语录》(张爱玲 宋淇 邝文美等)

  • 书看完了容易忘,做点笔记记得牢。书里书外,都是人生。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本账号持续更新读书笔记,欢迎收藏、转发、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