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翡翠造型為何都為仿古之作?是玉石越發稀少,還是另有原因?

翡翠在金石文物中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的問世較晚,一直到清朝的中晚期才出現翡翠工藝品,在內地並沒有翡翠的礦產地,翡翠原產地主要集中在雲南和緬甸的交界處,故而翡翠剛剛出現時被稱作“雲石”。一開始翡翠並不被人認為是多麼珍貴的玉石材料,知道慈禧太后時期,翡翠在民間才被大加推崇。數十年間價格和地位不斷上漲,成為玉器的主流,這一風潮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翡翠造型為何都為仿古之作?是玉石越發稀少,還是另有原因?

故宮現存的翡翠藝術品都為仿古之作

前文提到翡翠在內地並沒有礦產地,最初的翡翠玉石都是通過雲南的地方官進獻給清朝皇宮或者直接是緬甸對於清朝的朝貢禮品。所以民間極少數能用得上翡翠,所以翡翠也被稱作是皇家玉。現今翡翠文物最多仍是存在於故宮博物館。其中不乏許多精品:慈禧太后的翡翠白菜,乾隆皇帝的翡翠玉璽,乾隆皇后的翡翠朝珠等等,然而早期的翡翠文物基本上都是仿古之作。所謂的仿古之作,就是造型上借鑑或引用古代的精美藝術品。

翡翠造型為何都為仿古之作?是玉石越發稀少,還是另有原因?

翡翠造型為何都為仿古之作?是玉石越發稀少,還是另有原因?

而這又是為何呢?這和玉石的產量越發稀少分不開,大家都知道近幾年就已經禁止開採了。而翡翠的礦產早就已經告急,在緬甸的開採就已經十分匱乏,而大家又是一個喜歡附庸風雅,堪稱是天下地點玉石收藏家,為了滿足他的愛好,這才引進的翡翠玉石,而又為了追隨傳承仿古文化的品味,最初的翡翠玉石都做成了仿古之作。

翡翠造型為何都為仿古之作?是玉石越發稀少,還是另有原因?

仿古之作亦有上品

雖說早期的翡翠有很多都是仿古之作,但是這其中也不乏有許多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佳作,這其中是莫墨老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仿古是玉雕傳承發展中最為重要的題材,玉石現代人無法捨棄的。這些遠古的紋飾與圖騰,神秘而莊重,是現代人很難超越的……

翡翠造型為何都為仿古之作?是玉石越發稀少,還是另有原因?

在諸多藏品中尤為扎眼,所用的材質也是翡翠中的翡翠,屬於中上材質,在造型上模仿了漢唐時期的頗為古色古香。

翡翠造型為何都為仿古之作?是玉石越發稀少,還是另有原因?

仿古紋飾有其特定的含義,雲紋是對雲的崇拜,谷紋象徵五穀豐登,獸紋是為了辟邪,饕餮紋是為了戒貪,不同的雕刻紋飾有不同的象徵與寓意。

翡翠造型為何都為仿古之作?是玉石越發稀少,還是另有原因?

如今,玉雕師們將仿古題材融入玉石雕刻,既豐富了玉雕的多樣性,又能傳承玉文化的精髓,讓這些古老的圖騰文化與工藝不斷層。玉雕名家莫墨老師就是一位對仿古雕刻專研的行家。

翡翠造型為何都為仿古之作?是玉石越發稀少,還是另有原因?

他鐘情於仿古,骨子裡沉澱著這些文化符號。他的仿古作品不惟古也不惟新,即在仿古中創新,但又不一味求新,在仿古與創新處理得恰到好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他對仿古紋飾進行了多延展性的設計和雕刻,在提煉古玉文化的精髓中融入了當代審美觀念及設計理念,以現代的需求打造傳統古韻,讓傳統藝術在當今社會得以體現,得以傳承。

翡翠造型為何都為仿古之作?是玉石越發稀少,還是另有原因?

莫衛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玉雕藝術大師

莫衛國,稱為玉雕行業包公,廣東化州人,師從玉雕大師施宗穎,2008年正式開始玉雕創作。擅長於人物、仿古、龍鳳、花鳥等各種題材。

他是"仿古龍牌"的倡導者,也是仿古龍鳳雕刻的領軍人物。作品自成一派稱之為“仿古大師”。其作品帶有獨特哲學觀和對萬事萬物的思考結果。

在繼承傳統玉雕精雕細琢的基礎上,秉承中國千年傳統玉文化主題,莫衛國老師玉雕風格偏向現代仿古,採用誇張、現代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現刻畫玉雕。融匯西方雕塑文化的藝術語言,將玉雕創作的基本技巧與作品的情致結合起來,實現了作品凝重而不呆滯,強烈而不生硬的藝術效果,具有一種含蓄而動人的內在美。

莫衛國老師的玉雕中有著承上啟下的匠人精神,用寫實的手法表達當下,作品雕工精良,線條剛韌勁健,轉折分明,刻畫出了作品靈魂和瀟灑自逸。


分享到:


相關文章: